一种多功能蓄热水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8808阅读:224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水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蓄热水箱。



背景技术:

蓄热水箱是用于储蓄热水的容器,通常将水通入,在其内部通过蓄热装置进行保温,得到热水以供人们使用。在大众生活中,许多家庭都已经安装了蓄热水箱,人们可以通过蓄热水箱使用热水。传统蓄热水箱通过加热棒对其内部的水进行加热,将加热棒固定在蓄热水箱内,通电直接加热。然而,在加热过程中,由于加热棒是与导线电连接的,而人在行走过程中往往会碰到导线,导致加热棒出现断电现象,使得蓄热水箱的加热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蓄热水箱,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蓄热水箱的加热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多功能蓄热水箱,包括:水箱体,其内部设有内胆,用于存储水量,其中水箱体的外部依次设置有至少一层保温层和隔热层;至少一加热棒,设置在水箱体的内胆的底部,用于为水箱体的内胆内的水进行加热;至少一内层架,设置在水箱体的内胆的中部;长条蓄热棒,设置在至少一内层架中,用于存储热量,其中蓄热棒内填充有液-固相变点在50度-100度之间的储热介质;第一测温口,设置在水箱体的端部,用于在检测到水箱体的内胆内的水的温度值高于第一预设值时控制至少一加热棒停止加热;第二测温口,设置在水箱体的底部且设置在至少一加热棒的上方,用于在检测到水箱体的内胆内的水的温度值低于第二预设值时空之至少一加热棒开始加热,其中第一预设值大于第二预设值;其中,水箱体设有至少一加热棒的区域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线夹固定板,线夹固定板用于夹住与至少一加热棒电连接的导线。

其中,水箱体的中部设有电加热保护器,用于检测至少一加热棒的加热是否安全。

其中,水箱体的端部设有顶盖,用于盖住水箱体,其中顶盖上设有排气口。

水箱体的内胆内设有呈弯曲状的生活用水管,水箱体的底部的一侧设有生活用水进口,与生活用水管的一端连接,用于为生活用水管输入生活用水,水箱体的端部的一侧设有生活用水出口,与生活用水管的另一端连接,用于输出生活用水管中的生活用水。

水箱体的底部设有排污口,排污口设置至少一加热棒的下方,水箱体的端部间隔设置有溢水口和补水口。

水箱体的底部设有支撑脚,支撑脚可伸缩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多功能蓄热水箱,在水箱体的外部依次设置有至少一层保温层和隔热层,通过双层保温,保温效果良好;在内胆底部设置至少一加热棒,可随时对内胆内的水进行加热,以保持水箱内的温度;在设有加热棒的区域的外表面固定设置线夹固定板,该线夹固定板用于夹住与至少一加热棒电连接的导线,以固定导线,保证蓄热水箱的加热稳定;另外,该蓄热水箱还能够根据内胆内的水的温度来自动控制至少一加热棒的加热和停止,灵活控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且利用波谷电进行加热并蓄热,由于波谷电的价格便宜,因此加热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蓄热水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1为加热棒,12为线夹固定板,13为第一测温口,14为第二测温口,15为电加热保护器,16为顶盖,17为排污口,18为支撑脚,19为溢水口,20为补水口,21为进水管,22为出水管,23为镁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蓄热水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该蓄热水箱包括水箱体、至少一加热棒11、至少一内层架、长条蓄热棒、第一测温口13和第二测温口14。

水箱体的内部设有内胆,用于存储水量,其中水箱体的外部依次设置有至少一层保温层和隔热层。在本实施例中,水箱体的外部包裹有至少一层保温层和隔热层,通过保温层和隔热层的双重保护,可使得水箱体的保温效果更好,隔热层设置在保温层的外围,使得在水箱体进行存储热水时,其外表面的温度不会过高,进一步的保护了使用者的安全。

优选地,水箱体的端部设有顶盖16,用于盖住水箱体,其中顶盖16上设有排气口。应理解,该排气口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呈密封状态,在水箱体的内胆中的热水为充满时,内部的水蒸气对顶盖16的压力过高时,排气口自动打开,以将多余的水蒸气排出,保护了水箱体的内部设备。具体地,在排气口上可以设置安全阀,以检测水箱体内部的气压达到预定值时打开,使排气口排气。

水箱体的底部设有支撑脚18,该支撑脚18可伸缩设置,可调整水箱体的各个角落的长短,使水箱体可以处于任意不平稳的地面上。

至少一加热棒11设置在水箱体的内胆的底部,用于为水箱体的内胆内的水进行加热。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一加热棒11包括3条间隔设置在内胆10的底部的长条加热棒。应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至少一加热棒11的数量还可以是1条、2条、4条或者更多条长条加热棒,应视实际情况而定。

其中,在水箱体设有至少一加热棒11的区域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线夹固定板12,该线夹固定板12用于夹住与至少一加热棒11电连接的导线,以固定导线。具体地,线夹固定板12为一矩形板块,该矩形板块内设有多个通孔,且在多个通孔周边设有卡扣部,该卡扣部将导线卡置在矩形板块上,使得导线固定不动,从而不会影响至少一加热棒11的加热。

至少一内层架设置在水箱体的内胆的中部。具体地,至少一内层架包括有2个内层架,每一内层架中设置有开孔。长条蓄热棒设置在至少一内层架中,用于存储热量。具体地,长条蓄热棒插设在开孔中。其中蓄热棒内填充有液-固相变点在50度-100度之间的储热介质,其原理已经是现有技术中成熟的技术,在此不一一赘述。

具体的,储热介质可以是熔融盐,又或者储热介质是由氯化镁,硝酸镁和水组成的盐水化合物,当然储热介质还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无机盐或其他储热介质。具体地,在内胆中通入热水时,长条蓄热棒储存通过水传递过来的热量。

第一测温口13设置在水箱体的端部,用于在检测到水箱体的内胆内的水的温度值高于第一预设值时控制至少一加热棒11停止加热。也就是说,当第一测温口13检测到水箱体的内胆内的水的温度值高于第一预设值时,水箱体内的至少一加热棒11停止加热。

第二测温口14设置在水箱体的底部且设置在至少一加热棒11的上方,用于在检测到水箱体的内胆内的水的温度值低于第二预设值时控制至少一加热棒11开始加热,其中第一预设值大于第二预设值。也就是说,当第二测温口14检测到水箱体的内胆内的水的温度值低于第二预设值时,水箱体内的至少一加热棒11开始加热。

第一测温口13和第二测温口14的设置,可以使得至少一加热棒11自动加热和停止加热,实现自动控制。应理解,在水箱体的外表面设有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接收第一测温口13和第二测温口14所检测内胆中的水的温度信息,并根据温度信息发出控制指令以控制至少一加热棒11的加热的启动或停止。其中,第一预设值大于第二预设值,可使得本水箱体中的水的温度在第二预设值至第一预设值的范围内。进一步地,可通过在控制单元上进行输入温度预设值,以控制本蓄热水箱中的热水的温度范围。

优选地,水箱体的中部设有电加热保护器15,用于检测至少一加热棒11的加热是否安全。即电加热保护器15保护了至少一加热棒11不因温度过高而损坏加热棒11,延长了至少一加热棒11的使用寿命。当电加热保护器15检测到有漏电、水箱体内的温度过高、加热棒的温度过高或其他安全故障时,断开水箱体的通电。

在水箱体的内胆内设有呈弯曲状的生活用水管,水箱体的底部的一侧设有生活用水进口,与生活用水管的一端连接,用于为生活用水管输入生活用水,水箱体的端部的一侧设有生活用水出口,与生活用水管的另一端连接,用于输出生活用水管中的生活用水。应理解,生活用水管在内胆中呈弯曲状,增加了生活用水管在内胆中的表面积,能够较多的接收内胆中的热水的热量,以对生活用水加热。

优选地,水箱体的底部设有排污口17,排污口17设在至少一加热棒11的下方,该排污口17用于排出内胆中的沉积物。水箱体的端部间隔设置有溢水口19和补水口20。

当然,水箱体上还设有进水管21和出水管22,进水管21和出水管22均与内胆连通。进水管21输入水至水箱体内,出水管22用于排出水箱体内的热水。进水管21设置在至少一加热棒11与电加热保护器15之间,出水管22设置在第一测温口13和补水口20之间。在常态下,进水管21和出水管22保持关闭状态。

本实施例中,在水箱体上还设有镁棒23,该镁棒23设置在第一测温口13和出水管22之间。利用镁棒22的化学性质活泼的特性,与水垢产生化学反应,以使得内胆中产生的水垢不结成硬块包裹在加热棒11上,保护了加热棒11,且镁棒22具有防腐作用。

综上,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多功能蓄热水箱包括:水箱体,其内部设有内胆,其中水箱体的外部依次设置有至少一层保温层和隔热层;至少一加热棒11,设置在水箱体的内胆的底部,用于为水箱体的内胆内的水进行加热;至少一内层架,设置在水箱体的内胆的中部;长条蓄热棒,设置在至少一内层架中,其中蓄热棒内填充有液-固相变点在50度-100度之间的储热介质;第一测温口13,设置在水箱体的端部,检测到水箱体的内胆中的水的温度值高于第一预设值时控制至少一加热棒11停止加热;第二测温口14,设置在水箱体的底部且设置在至少一加热棒11的上方,在检测到水箱体的内胆内的水的温度值低于第二预设值时控制至少一加热棒11开始加热,其中第一预设值大于第二预设值;其中,水箱体设有至少一加热棒11的区域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线夹固定板12,线夹固定板12用于夹住与至少一加热棒11电连接的导线。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蓄热水箱能够利用波谷电进行加热并蓄热,加热成本低,且具有温度监控功能,蓄热效果好以及加热稳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