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8457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电磁炉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炉。



背景技术:

电磁炉是一种常见的用于加热的家用电器。电磁炉一般由外壳,位于外壳内的线圈盘组件、电路板组件,以及位于外壳上的微晶面板等零部件组成,电磁炉利用高频交流电通过线圈盘,使其产生高频交变的磁场,当交变的磁力线切割置于微晶面板上的锅具时,在锅具底部产生涡流迅速发热,从而达到加热锅内食物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线圈盘由线圈、盘架、磁条等零件组件。线圈设置在盘架的上表面,磁条设置在盘架的下表面。当线圈通高频交流电,产生高频变化的磁场;磁条为导磁材料,将磁力线聚拢从磁条内部导过;在没有设置磁条的区域,磁力线会外泄。当线圈盘的下表面具有铁质物时,例如当电磁炉置于铁质台面上时,该铁质台面会被外泄的磁力线切割产生涡流进行反向加热,使得铁质台面受热变形,向电磁炉底壳方向拱起。当底壳受到锅具和铁质台面的双重热源的热辐射时,底壳会变软形变,在重力的作用下,塌陷粘至铁质台面上,引发安全问题,甚至引发火灾。为了解决底壳变软变形引发的安全问题,现有的解决方案为在线圈盘底部设置更多的磁条,来防止磁泄漏。

然而,在盘架底部设置更多的磁条,会增加盘架的重量和磁条的数量,整个生产工艺较复杂,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可以避免铁质台面凸起变形对底壳的影响,且工艺简单,不会提高电磁炉的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设置在所述底壳内的线圈盘、风机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壳上的面板,所述底壳上相对所述线圈盘的区域朝向所述电磁炉内部凹陷形成内凹区域。

通过将底壳上相对线圈盘的区域设置为内凹区域,避免了铁质台面凸起变形对底壳的影响,底壳不会因为铁质台面温度过高而损坏,而且不需要在盘架底部设置更多的磁条,不会增加盘架的重量也不会增加磁条的数量,使得电磁炉更加轻量化且工艺简单,而且不会增加电磁炉的成本。

可选地,所述内凹区域向内凹陷的深度由所述内凹区域的边缘向所述内凹区域的中部逐渐变深。

由于内凹区域的凹陷深度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不会形成棱角或死角,阻碍冷风的扩散。

可选地,所述内凹区域的边缘向所述内凹区域的中部呈弧形过渡。

可选地,所述内凹区域向内凹陷的深度介于1毫米至20毫米之间。

可选地,所述线圈盘包括盘架以及绕设在所述盘架上的线圈,所述内凹区域为所述底壳相对所述线圈的区域。

可选地,所述盘架的边缘设置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底壳上设置有与多个所述安装孔对应的多个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位于所述内凹区域之外。

可选地,所述底壳上设置有垫脚,所述垫脚距离所述底壳的底平面的距离介于2毫米至15毫米之间。

通过设置垫脚,进一步地抬高了底壳与铁质台面之间的距离,使得铁质台面在向上凸起时,不会接触底壳。

可选地,所述风机组件的出风通道至少部分相对所述线圈盘。

可选地,所述内凹区域的最高点与所述线圈盘之间的距离介于5毫米至15毫米之间。在线圈盘与底壳之间形成了风道,利用冷风的扩散和流通。

可选地,所述风机组件与所述线圈盘相邻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炉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炉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炉的底壳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炉的底壳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底壳 11-安装柱 12-垫脚

13-底壳的底平面 20-线圈盘 21-盘架

22-安装孔 23-磁条安装区 24-磁泄漏区

30-风机组件 40-内凹区域 41-内凹区域的最高点

50-面板 60-铁质台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炉的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炉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炉的底壳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炉的底壳的反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包括底壳10、设置在底壳10内的线圈盘20、风机组件30以及设置在底壳10上的面板50,底壳10上相对线圈盘20的区域朝向电磁炉内部凹陷形成内凹区域40。

在本实施例中,在电磁炉的底壳10内设置的风机组件30,用于对电磁炉的内部进行散热。底壳10上设置有面板50,锅具可以放置在面板50的上方,线圈盘20可以对面板50上放置的锅具等器具进行加热,使锅具等器具底部温度升高,实现电磁加热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盘架21上设置有磁条安装区23,磁条安装区23之间形成了空隙,该空隙由于无法设置磁条,该空隙形成了磁泄漏区24,磁力线可从该磁泄漏区24泄漏到电磁炉所处的铁质台面60。为了防止磁力线的泄漏,铁质台面受热变形,向电磁炉底壳方向拱起,导致底壳变软变形的问题,本实施例的底壳10上相对线圈盘20的区域为内凹区域40。

在电磁炉工作的时候,相对线圈盘20的铁质台面60由于受线圈盘20产生的磁力线的影响会凸起变形和发热,凸起的方向为靠近线圈盘20的方向,由于底壳10相对线圈盘20的区域为内凹区域40,该内凹区域相对于铁质台面60向上凸起,铁质台面60虽然凸起变形,但不会接触到底壳10,底壳10不会因为铁质台面60温度过高而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该内凹区域40可以为底壳10上正对线圈盘20的区域。该线圈盘20包括盘架21以及绕设在盘架21上的线圈。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该内凹区域40还可以为底壳10相对线圈的区域,即只要该线圈在铁质台面60上的投影位于内凹区域40在铁质台面60上的投影之内即可。或者,线圈在铁质台面60上的投影与内凹区域40在铁质台面60上的投影相同。可选地,该内凹区域40向内凹陷的深度介于1毫米至20毫米之间。

例如,如图2和图3所示,盘架21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22,底壳10上设置有与多个安装孔22对应的多个安装柱11,安装柱11位于内凹区域40之外。具体地,将盘架21上的安装孔22套设在安装柱11上,然后通过螺钉固定。在盘架21上绕设线圈时,为了便于安装,该线圈不会覆盖安装孔22,因此底壳10上设置的安装柱11位于内凹区域40之外。

可选地,如图2至图4所示,底壳10上设置有垫脚12,垫脚12距离底壳10的底平面13的距离介于2毫米至15毫米之间。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垫脚12,进一步地抬高了底壳10与铁质台面60之间的距离,使得铁质台面60在向上凸起时,不会接触底壳10。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通过将底壳上相对线圈盘的区域设置为内凹区域,避免了铁质台面凸起变形对底壳的影响,底壳不会因为铁质台面温度过高而损坏,而且不需要在盘架底部设置更多的磁条,不会增加盘架的重量也不会增加磁条的数量,使得电磁炉更加轻量化且工艺简单,而且不会增加电磁炉的成本。

进一步地,在现有技术中,底壳的底面为平面或者外凸,线圈盘离底壳底面的距离较大,一部分风会没有经过散热器件而被直接吹出电磁炉外部,风机风量的利用率降低,损失了部分风能,风机要对其它元器件进行有效的散热,需要提高风机的转速,不利于风机的品质。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通过将线圈盘的区域设置为内凹区域,还可以增加风机组件30的冷风利用率以及电磁炉的能效利用率。

具体地,如图2所示,风机组件30与线圈盘20相邻设置,风机组件30的出风通道至少部分相对线圈盘20。在电磁炉内部,底壳10相对线圈盘的区域为内凹区域40,即相对于底壳10的底平面为向上凸起,风机组件30的风通过出风通道吹向线圈盘20底部和底壳10之间区域时,上述的损失的风会被该凸起导向线圈盘20,而没有被直接吹出电磁炉外部,提高了利用率。进一步地,此部分风吹向线圈盘20再有部分又吹向面板50,吹向线圈盘20后再吹向面板50的风把线圈盘20的热量带给了面板50,面板50把此部分热量传给面板50上的锅具,有利于能效的利用。

可选地,内凹区域40向内凹陷的深度由内凹区域40的边缘向内凹区域40的中部逐渐变深。由于内凹区域40的凹陷深度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不会形成棱角或死角,阻碍冷风的扩散。可选地,内凹区域40的边缘向内凹区域40的中部呈弧形过渡。采用弧形过渡的方式,避免了对冷风扩散的阻碍,可以提高冷风的利用率。

可选地,内凹区域40的最高点41与线圈盘20之间的距离介于5毫米至15毫米之间。即在线圈盘20与底壳10之间形成了风道,利用冷风的扩散和流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