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式换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61729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式换热结构。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各种工业部门最常见的通用热工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能源、机械、交通运输、制冷及航空航天等各个领域,是工业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提高换热器的工作性能直接影响到各个工业部门的设备能耗和低品位能源的回收程度,是低碳能源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换热器的涉及面广,因此提高换热器换热性能的研究意义重大,具有深远的工业应用背景。现有的板式换热器一般采用一个进气口一个出液口的方式,这种结构对于整个换热器而言,存在着进口的温度高,进口的区域由于温差大,导热系数高,而在离进口区域较远的一端,由于温差小,导热系数低,从而导致了整个板式换热器换热不均匀,换热效率低并且影响整个换热器的寿命;同时现有板式换热器由于体积较大,制造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板式换热器换热不均匀、制造复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板式换热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板式换热结构,包括进气总管、出液总管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为一组盘式管道,包括有一个进气口和一个出液口;所述进气总管和出液总管皆为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管状体,进气总管的侧壁设置有与换热单元的进气口相匹配开口;出液总管的侧壁设置有与换热单元出液口相匹配的回液口。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换热单元并列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单元的盘式管道为螺旋式盘管。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单元的盘式管道的盘管次数不大于5次。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总管的开口与换热单元的进气口通过卡套式管接头连接,所述出液总管的回液口与换热单元的出液口通过卡套式管接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单元的进气口和出液口设置在同一侧。

本实用新型一种板式换热结构产生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换热单元,将现有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管部分小型化,减少其盘管次数,制造方便;通过设置进气总管,进气总管上设置开口与换热单元的进气口连接,让各个换热单元的进气温度相同;同时设置出液总管,出液总管上设置的回液口与换热单元的出液口连接,使得各个换热单元的回液一致,如此设置也让各个换热单元的温度差一致,保证了整个换热结构的换热均匀性,提高了换热效率且提高了整个换热器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板式换热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气总管、(2)换热单元、(201)换热单元进气口、(3)出液总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根据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地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板式换热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

一种板式换热结构,包括进气总管(1)、出液总管(3)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换热单元(2);所述换热单元(2)为一组盘式管道,包括有一个进气口(201)和一个出液口;所述进气总管(1)和出液总管(3)皆为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管状体,进气总管的侧壁设置有与换热单元的进气口相匹配开口;出液总管的侧壁设置有与换热单元出液口相匹配的回液口。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换热介质从进气总管进入,经过开口进入各个换热单元,在换热单元中经过与环境空气的热交换,然后由出液口流出经出液总管回收,通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换热单元。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30个换热单元,将现有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管部分小型化,减少其盘管次数,制造方便;通过设置进气总管,进气总管上设置开口与换热单元的进气口连接,让各个换热单元的进气温度相同;同时设置出液总管,出液总管上设置的回液口与换热单元的出液口连接,使得各个换热单元的回液一致,如此设置也让各个换热单元的温度差一致,保证了整个换热结构的换热均匀性,提高了换热效率且提高了整个换热器的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压缩机循环,在进入进气总管时温度为91.5°,由进气总管将高温气体输送到换热单元中,经换热单元的管壁与外界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然后经过出液口到出液总管中,测量出液总管内的液体温度为45.3°,采用与之相同体积的现有板式换热器进行对比测试,同样调整进口温度为91.5°,测量出口温度为56.8°,提高了换热效率。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板式换热结构的安装,所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换热单元并列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有换热单元水平并排设置。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换热效率,所述换热单元的盘式管道为螺旋式盘管。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换热单元内管路各个部分换热均匀,所述盘式管道的盘管次数不大于5次,在本实施例中,盘管次数为5次。

进一步的,为了整个换热结构方便拆卸、维修、组装以及运输,所述进气总管的开口与换热单元的进气口通过卡套式管接头连接,所述出液总管的回液口与换热单元的出液口通过卡套式管接头连接。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管路布局,以及方便维修,所述换热单元的进气口和出液口设置在同一侧。

应理解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各种改动和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