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风方向可调的吸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07993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进风方向可调的吸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油烟机,属于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燃气灶以两眼燃气灶居多,两个灶眼一左一右分布,但实际使用过程中,同时使用的机率并不高;或者一眼用于炒菜,另一眼用于煮汤,而炒菜产生的大量油烟,煮汤则油烟比较少,但油烟机作业时,吸力功率还是左右均匀分配的,导致不能有效地合理的分配吸力功率,导致整体吸烟效果不佳,因此,迫切希望能够根据我们的需要,来自由配比吸风效果,以达到产品本身最大的性能。

传统吸油烟机用的导烟格栅(又称油网)设于集烟罩的吸气端口,导烟格栅可防止大件物体吸入油烟机内,也可以有效防止头发被转入油烟机内,带来安全问题。目前的导烟格栅一般都是固定安装的,为方便清洗也有可拆卸式安装的,但导烟格栅不能对油烟的进气方向进行调节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吸烟效率高的进风方向可调的吸油烟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进风方向可调的吸油烟机,包括罩壳、集烟罩及导烟格栅机构,前述的集烟罩设于罩壳的下端,前述的导烟格栅机构设于罩壳的进气端口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烟格栅机构包括

上层格栅,至少包括二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格栅组件,每个第一格栅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连杆及活动地设于第一连杆上的若干个彼此平行的第一格栅板,前述第一格栅板之间的间隙构成进风间隙,前述的第一电机能驱动第一连杆来回移动从而带动第一格栅板改变进风方向;以及

下层格栅,至少包括二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格栅组件,每个第二格栅组件包括第二电机、第二连杆及设于第二连杆上的若干个彼此平行的第二格栅板,前述的第二电机能驱动第二连杆从而带动第二格栅板改变进风方向;

并且,前述第一格栅板与第二格栅板交叉布置。

所述的第一格栅板与第二格栅板垂直交叉布置。可以实现多方位控制进风方向。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格栅组件还包括第一曲柄、第一连动杆及第一框架,前述的第一曲柄设于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前述第一连动杆的一端与第一曲柄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杆连接,所述第一格栅板的另一端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框架内,所述的第一框架设于罩壳的进气端口上。

所述相邻的第一格栅板能密闭接触从而关闭进风间隙。可以实现完全关闭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格栅板具有第一表面及位于第一表面背面的第二表面,前述的第一表面为内凹的光滑曲面,前述的第二表面为外凸的光滑曲面。光滑曲面可以降低风阻,同时可以提供一定的导流作用,降低噪音。

作为优选,所述相邻的第一格栅组件中第一格栅板的第二表面均朝外侧方向布置,而第二表面彼此背向布置。

进一步为提高自动化控制程度,所述的导烟格栅机构的呈矩形,每个角上均设有与烟气感应器,该吸油烟机还包括控制板,该控制板的控制输入端与前述的烟气感应器,控制输出端与前述的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第一个格栅板用于调整前后进风方向,第二格栅板用于调整左右进风方向,上下两层配合能调整进风口四个方位的进风方向,最多可以应用于四眼灶具,可以有效地提高吸油烟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去除罩壳前端面板后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导烟机构的部分分解图。

图4为图2中下层格栅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第一格栅板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烟气感应器控制原理图。

图7为下层格栅进风量最大时状态图。

图8为下层格栅其中一侧第二格栅组件关闭时状态图。

图9为上层格栅进风量最大时状态图。

图10为上层格栅其中一侧第一格栅组件关闭时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吸油烟机包括罩壳3、集烟罩4及导烟格栅机构10,罩壳3内设有风机31,集烟罩4设于罩壳3的下端,导烟格栅机构10设于罩壳3的进气端口上。

结合图3所示,导烟格栅机构10包括上层格栅1和下层格栅2。上层格栅1包括二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格栅组件,每个第一格栅组件包括第一电机11、第一曲柄12、第一连动杆13、第一框架15及第一连杆14及活动地设于第一连杆14上的若干个彼此平行的第一格栅板16,第一格栅板16之间的间隙构成进风间隙,第一曲柄12设于第一电机11的动力输出端,第一连动杆13的一端与第一曲柄12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杆14连接,第一格栅板16的另一端活动地设于第一框架15内,第一框架15设于罩壳3的进气端口上。第一电机11能驱动第一连杆14来回移动从而带动第一格栅板16改变进风方向。

结合图10所示,相邻的第一格栅板16能密闭接触从而关闭进风间隙。结合图5所示,第一格栅板16具有第一表面161及位于第一表面161背面的第二表面162,第一表面161为内凹的光滑曲面,第二表面162为外凸的光滑曲面。

结合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相邻的第一格栅组件中第一格栅板16的第二表面162均朝外侧方向布置,而第二表面162彼此背向布置。

结合图4所示,下层格栅2位于上层格栅1下方并包括二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格栅组件,每个第二格栅组件的具体结构参考第一格栅组件,具体地,包括第二电机21、第二曲柄22、第二连动杆23、第二框架25及第二连杆24及活动地设于第二连杆24上的若干个彼此平行的第二格栅板26,第二格栅板26之间的间隙构成进风间隙,第二电机21能驱动第二连杆24来回移动从而带动第二格栅板26改变进风方向。第二格栅板26具体结构参考第一格栅板16设置。

第一格栅板16与第二格栅板26垂直交叉布置。

结合图6所示,导烟格栅机构10的呈矩形,每个角上均设有与烟气感应器101,该吸油烟机还包括控制板100,该控制板100的控制输入端与烟气感应器101,控制输出端与第一电机11和第二电机21连接。

结合图7~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个格栅板16用于调整前后进风方向,第二格栅板26用于调整左右进风方向,上下两层配合能调整进风口四个方位的进风方向,最多可以应用于四眼灶具,可以有效地提高吸油烟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