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地热利用的换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53179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地热利用的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地壳表层(小于3000米)范围内的低温热资源,它的热源主要来自太阳能,少部分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地热能;地球表面的水体和土、岩石是一个巨大的太阳能集热器,收集 47%的太阳辐射热能,这个能量比人类每年利用能量的500倍还要多,它几乎是无限的,可再生的能源;地源热泵技术是一种利用水与地能进行冷热交换来作为冷热源,冬季把地能中的热量取出来,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把室内热量取出来释放到地下水或土壤中;主要包括室外地能换热系统、水源热泵机组和室内采暖空调末端系统;现有的地能换热系统中的换热装置存在换热效率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效率高的用于地热利用的换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地热利用的换热装置,包括埋设在地下并相互连接的吸热管和绝热管;绝热管连接设置在地面上的连接管;连接管连接设置在地面上的换热器;换热器还连接下水管,下水管穿过绝热管,出口位于吸热管内。

进一步的,所述吸热管和绝热管外部设置有套管。

进一步的,所述绝热管和连接管之间通过连接弯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吸热管和绝热管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垫圈。

进一步的,所述绝热管外设置有保温管,绝热管和保温管之间形成真空隔热层。

进一步的,所述吸热管外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吸热管和绝热管垂直或水平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下水管出水口位置设置在吸热管内,换热介质通过热交换后直接到达吸热管,换热效率高;

(2)本实用新型绝热管外具有真空隔热层,隔热效果好;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换热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吸热管,2-绝热管,3-连接管,4-下水管,5-套管,6-换热器,7-换热器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地热利用的换热装置,包括埋设在地下并相互连接的吸热管1和绝热管2;绝热管2连接设置在地面上的连接管3;连接管3连接设置在地面上的换热器6;换热器6还连接下水管4,下水管4设置穿过绝热管2,出口位于吸热管1内。

进一步的,所述吸热管1和绝热管2外部设置有套管5,套管5用于保护吸热管1和绝热管2。

进一步的,所述绝热管2和连接管3之间通过连接弯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吸热管1和绝热管2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垫圈,为了进一步进行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绝热管2外设置有保温管,绝热管2和保温管之间形成真空隔热层,一般情况下绝热管2采用保温材料制备,为了增强其保温效果设置真空隔热层。

进一步的,所述吸热管1外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可实时监控地下温度。

进一步的,所述吸热管1和绝热管2垂直或水平设置。

使用时,管路可以为垂直和水平两种形式;地下成孔,孔内埋设管道;管道内介质,水或水加防冻剂在管道内循环,在地下与土体或岩体进行热交换;通过地下埋设的封闭的吸热管1与土壤或岩体进行热交换,吸收的热量经过绝热管2、连接管3进入换热器6,在换热器中与换热器介质7进行热交换,将热量传递给换热器介质7;冷却后的介质进入下水管4,下水管4中的介质直接进入吸热管1内,进行循环;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地热热泵或地热热管方式。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换热效率高,适用性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