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56224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流体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体加热器。



背景技术:

针对流体加热的技术分为几种,一种为加热方法、一种为燃烧方法,然而还有其它种方式皆可对流体进行加热处理,但关于环保来说,虽然前二述皆可对流体进行加热处理,但燃烧方法主要是利用火焰进然燃烧,其火焰会产生如甲烷等化学物质,并具有一氧化碳等有害物体,因此依然危害着环境;而另一种加热方法则相对环保,且并不会产生出危害环境的有毒物体,当流体经过此加热装置时,可通过高温将流体中所含有的有害物质经高温催化,进而将其分解成无害物质,以达到极具环保的优势。

然而上述加热装置于使用时,确实存在下列问题与缺失尚待改进:

虽然可将流体加热处理并具有环保优势,但此加热装置在进行加热的动作中,外表面会非常的热,会导致工作人员烫伤,因此于外表面必须加设保温夹克,以防止烫伤状况,然而虽解决了烫伤问题,但保温夹克本身价格偏高,导致加入保温夹克后使成本居高不下,进而拖累竞争力,实有必须进行研究改善。

故,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人鉴于上述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虑,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终设计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防止烫伤意外,且成本低外更兼具环保优势的流体加热器。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下列技术手段,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流体加热器,主要包括:一外壳壁;一设于该外壳壁内的内壳壁;一设于该内壳壁背离该外壳壁一侧的出口通道件;一设于该外壳壁与该内壳壁之间的第一流体通道;一设于该内壳壁与该出口通道件之间的第二流体通道,且该第二流体通道与该第一流体通道相连通,而该第二流体通道与出口通道件相连通;至少一设于该第二流体通道处的发热件;一设于该外壳壁一侧并与该第一流体通道相连通的入口件。

进一步,该发热件连接一加热元件,该加热元件设于该外壳壁一端处。

进一步,该外壳壁一端处设有至少一感温元件,该感温元件感测第二流体通道空间内的温度。

进一步,通过该第一流体通道的流体方向与流过该第二流体通道的流体方向为相异方向。

进一步,通过该第二流体通道的流体方向与流过该出口通道件的流体方向为相异方向。

进一步,该发热件为发热丝或发热线圈。

进一步,该入口件接设一半导体设备。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流体通道及第二流体通道的双重设计,让发热件所发出的高热源不会直接传递到外壳壁,使外壳壁的表面温度不会产生烫伤问题,当流体经由入口件进如外壳壁内时,会先通过第一流体通道,再反方向流过第二流体通道内的发热件,使流体受到发热件的高温加热形成高温流体,再由出口通道件排出,值得一提的是,发热件所散发出来的高热源,除了会通过经由第二流体通道的流体排至出口通道件外,更由通过第一流体通道的流体进行阻隔,使高热源不会直接传递到外壳壁,进而使得外壳壁的表面温度不会产生高温,即可达到避免使用者高温烫伤之虞,且具有成本低外更兼具环保优势的特点。

借由上述技术,可针对习用加热装置所存在的虽然可将流体加热处理并具有环保优势,但此加热装置在进行加热的动作中,于外表面会非常的热,会导致工作人员烫伤,因此于外表面必须加设保温夹克,以防止烫伤状况,然而虽解决了烫伤问题,但保温夹克本身价格偏高,导致加入保温夹克后使成本居高不下,进而拖累竞争力的问题点加以突破,达到本实用新型如上述优点的实用性和进步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A线段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流体运动示意图。

【符号说明】

流体加热器1 外壳壁11

内壳壁12 出口通道件13

第一流体通道14 第二流体通道15

入口件16 感温元件2

发热件3 加热元件4

流体5。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构造,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

请参阅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另一角度立体图、侧视图及图1的A-A线段剖视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流体加热器1包括:

一外壳壁11,外壳壁11一端处设有至少一感温元件2,该感温元件2乃供感测下述第二流体通道15空间内的温度;

一设于该外壳壁11内的内壳壁12;

一设于该内壳壁12背离该外壳壁11一侧的出口通道件13;

一设于该外壳壁11与该内壳壁12之间的第一流体通道14;

一设于该内壳壁12与该出口通道件13之间的第二流体通道15,且该第二流体通道15乃与该第一流体通道14相连通,而该第二流体通道15又与出口通道件13相连通;

至少一设于该第二流体通道15处的发热件3,发热件3乃连接一加热元件4,该加热元件4设于该外壳壁11一端处;

一设于该外壳壁11一侧并与该第一流体通道14相连通的入口件16。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发热件3以发热丝或发热线圈做为代表,其它加热方式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请同时配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及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另一角度立体图、侧视图、图1的A-A线段剖视图及流体运动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流体5乃以气体为举例,亦可为液体,并且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当流体5由入口件16进入到流体加热器1内时,先经由第一流体通道14从外壳壁11的一端顺着第一流体通道14到外壳壁11的另一端处后再反转进入第二流体通道15,此时因第二流体通道15内的发热件3通过加热元件4的动作形成高温发热状态,因此流通过第二流体通道15的流体被其加热,而加热过后的流体5则再反转进入出口通道件13排出,简言之,通过该第一流体通道14的流体5,其方向与流过该第二流体通道15的流体5为相异方向,又通过该第二流体通道15的流体5,其方向与流过该出口通道件13的流体5为相异方向,如图所示则呈现近似S形态样的弯曲通道,通过此种双层层叠的通道设计,让发热件3所散发出来的热能会经由内壳壁12进行第一道防线的阻隔,而剩余的热能虽会再经由内壳壁12散逸到第一流体通道14处,但因为第一流体通道14常态的通过较低温的流体5,因此热能到达第一流体通道14时,随即被流体5带往到第二流体通道15处,进而形成一道隐形的隔热墙,使外壳壁11的表面不会发生高温现像。

此外,加热元件4在加热的过程当中,可通过感温元件2来感测或侦测第二流体通道15空间内的温度,以达到可随时随地监控内部温度,而进行相对应的动作或措施。

另外,上述实施例以一般流体5加热做为举例,除此之外还可将入口件16接设半导体设备,以作为废气处理的流体加热器1,让经过第二流体通道15的废气可通过发热件3进行高温加热,使废气中所含有的有害废气分解成无害物质,达到所排放出的气体更为环保。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故,请参阅全部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与习用技术相较,着实存在下列优点:

一、通过第一流体通道14及第二流体通道15的双重设计,让发热件3所发出的高热源不会直接传递到外壳壁11,使外壳壁11的表面温度不会产生烫伤问题。

二、运用在半导体设备时,可有效的对废气进行处理,使其排出的气体更为干净,且达到环保标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流体加热器于使用时,确实能达到其功效及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