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湿物料干化减量系统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7963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湿物料干化减量系统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湿物料及污泥的处理处置系统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湿物料干化减量系统设备,本设备可以有效降低湿物料及污泥的处理处置能耗,且系统设备成本较低。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国民环保意识的提高,污水处理行业得到迅速发展,湿物料及污泥的产量与日俱增,湿物料及污泥的处置和开发利用问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湿物料及污泥的处理设备是将各类活性有机和无机湿物料及污泥通过热空气对流、风干或者热泵技术将湿物料及污泥中的水分排出,然后制造成符合标准的生活污泥、化学品污泥、印染污泥、制革污泥、金属表面处理污泥、造纸污泥、酒糟、蓝藻等物料干化减量的工业处理设备,目前常规的湿物料及污泥处理设备基本价格较高,且能耗消耗较大,无法符合目前节能减排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湿物料及污泥干化减量系统设备,以下湿物料及污泥以湿物料简称;设备包括呈立方体的烘干房,置于烘干房内的湿物料晾晒设备,烘干房采用阳光房形式,利用透明吸光屋顶,阳光直射将烘干房内的温度升高形成热空气,然后通过置于墙体上的定向通风机使烘干房内的热空气形成对流,湿物料晾晒设备采用轨道引导金属挂架,挂架上设可以吸附湿物料的金属环,金属环可以吸附湿物料,从而进行晾晒烘干,本设备具备低能耗,低成本等优点。

一种新型湿物料干化减量系统设备,包括墙体和屋顶组成的烘干房以及内嵌与墙体上的热泵机组,所述屋顶为透明吸光屋顶,屋顶呈三角斜面,所述墙体上设定向进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房内设湿物料池、置于湿物料池上部的轨道、置于轨道上的金属挂架、置于烘干房中间的除湿机和置于轨道末端的物料输送装置;

所述金属挂架包括与轨道连接的挂钩,与挂钩连接的挂杆,置于挂杆上的金属环,所述金属环相互串联悬挂于挂杆上;

所述轨道沿烘干房墙体均匀铺设,轨道中部呈回转式结构,轨道首尾相接,所述置于湿物料池上部轨道为起始轨道,置于物料输送装置上部的轨道为末端轨道,末端轨道与起始轨道相互连接。

湿物料处理时需要干热空气方可将湿物料中的水分蒸发,利用透明吸光屋顶吸收阳光热量,使烘干房内空气升温,形成干热空气,干热空气在定向风机的作用下,在烘干房内形成空气对流,烘干房内设的轨道呈回折型分布与烘干房内,轨道首尾连接,轨道由电能驱动,带动置于轨道上的金属挂架在烘干房内缓慢行进,开始时金属挂架从湿物料池处开始,金属挂架上的金属环将湿物料池中的湿物料沾附与金属环表面,在电能驱动下,置于轨道上的金属挂架随轨道在烘干房内行进,烘干房中的热空气将快速蒸发金属环表面湿物料中的水分,湿物料中的水分蒸发后湿物料变成干物料,干物料沾附与金属环上,而湿物料中的水分蒸发到空气中,烘干房内的干热空气变成湿热空气,此时烘干房中的除湿机将湿热空气转化成干热空气和冷凝水,冷凝水将排除烘干房外,而干热空气继续在烘干房内使用,金属挂架行进到轨道末端时,为使附着于金属环上的干物料掉落,在物料输送装置和金属挂架中间设横杆,金属挂架和横杆碰撞后,附着于金属环上的干物料将逐渐掉落,横杆依次排列在轨道末端,进过多次碰撞,金属环上的干物料将全部掉落,然后金属挂架随轨道作用从新进入到轨道起始端湿物料池中,如此形成自动化的湿物料干化减量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末端轨道下部设横杆,横杆置于金属挂架中部,横杆悬挂固定于末端轨道上,横杆和轨道之间设可以悬挂固定横杆的连接件,轨道末端设2个或2个以上的横杆,横杆越多,碰撞次数也多,便于将湿物料烘干后从金属环上剥落。

进一步的,所述湿物料池呈斜角置于烘干房一侧,湿物料池为立方体凹槽。

湿物料池呈一定的斜角置于烘干房内,并且湿物料池是从前向后慢慢升高的斜角,具备斜角的湿物料池在金属挂架上的金属环与湿物料池接触时,增大金属挂架与湿物料池之间的接触面,使更多的湿物料可以沾附与金属挂架上的金属环中。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挂架下部设刮板机,刮板机末端与物料输送装置相对应。

在烘干过程中,金属挂架上的湿物料随轨道行进过程中可能发生掉落,为了防止掉落后的湿物料置于烘干房中,在金属挂架的下部设置刮板机,掉落后的湿物料将处于刮板机上,刮板机与物料输送装置对应,掉落与刮板机上的湿物料最终将被送到物料输送装置上,然后运出烘干房外。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环表面设切面。

金属环表面设切面有利于湿物料附着,切面可以选择为内凹弧形切面或者其他不规则切面,金属环置于湿物料池后,设内凹弧形漆面的金属环更加容易吸附湿物料。

进一步的,所述墙体上设可供检修人员进出的检修门和控制设备运行的控制面板,控制面板包括轨道开关键、热泵机组开关键、除湿机开关键、物料输送装置开关键和定型风机开关键。

进一步的,所述物料输送装置为卷带式输送机。

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所具有的增益效果是:

本设备将阳光中的热能转换为烘干房内的热空气,有效的降低能耗,同时该设备可以针对湿物料进行处理,传统污泥处理设备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较高,而本系统设备仅仅需要基础的轨道运行能源即可将湿物料处理完成,本设备依靠金属挂架上的金属圆环沾附湿物料,湿物料在烘干房内利用阳光转化的热空气进行烘干,极大的降低了设备的运行成本和能耗,同时为了防止阴雨天也能使用本设备,特意在烘干房墙体上加设热泵机组,热泵机组内嵌与墙体表面,可以在雨天时进行湿物料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湿物料干化减量系统设备平面示意图。

图2所示,金属挂架示意图。

图3所示,金属环示意图。

图4所示,刮板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湿物料干化减量系统设备,包括烘干房1,所示烘干房1由金属框架构成,金属框架四周为墙体,所示烘干房屋顶为透明吸光材料构成,屋顶呈斜角,烘干房1内设湿物料池6、置于湿物料池6上部的轨道3、置于轨道3上的金属挂架4、置于烘干房1中间的除湿机、置于轨道3末端的物料输送装置6,所示轨道3以湿物料池6上轨道为起点,所示过程呈回旋型分布于烘干房内,轨道3首尾相接,所示轨道3末端下部为物料输送装置6,所示轨道3末端上设横杆7,所示墙体上设热泵机组2,热泵机组2内嵌与墙体内。

当金属挂架4从起点处湿物料池6开始运动时,湿物料池6具备一定的斜角,在轨道电机作用下金属挂架4呈一定的角度与湿物料池6接处,金属挂架4拖行与湿物料池6内,金属挂架4上所设的金属环将湿物料池6中的湿物料吸附到表面,然后跟随轨道线路在烘干房1内运行,由于本烘干房1屋顶为透明吸光屋顶,烘干房在阳光作用下,室内温度升高,产生干热空气,干热空气在定向风机5的作用下形成对流干热空气,附着于金属环表面的湿物料在对流干热空气作用下,湿物料中的水分被排出,干热空气吸附湿物料中排出的水蒸气,变为湿热空气,烘干房内设除湿机,在除湿机作用下,湿热空气转化为冷凝水和干热空气,冷凝水将被排出,而处理过后的干热空气将会重新利用,湿物料被处理过后形成干物料,干物料将附着于金属环表面,随着轨道运行,金属挂架最终被送到轨道末端,物料输送装置6上部,轨道末端设置横杆7,金属挂架将会与横杆7发生碰撞,碰撞后附着于金属环表面的干物料将被震落下来,震落下来的干物料刚好处于物料输送装置上,然后被物料输送装置运出烘干房内,金属挂架经过轨道一圈运转从新进入到轨道的起始端,湿物料池上方,这就形成了自动化处理湿物料。

本设备轨道固定于轨道支架上,轨道支架包裹固定于地面的立杆支架和固定于立杆支架上的横杆支架组成,立杆支架和横杆支架组成框架型轨道支架。

为了防止阴雨天或阳光不足时也能保证本设备的正常运转,烘干房墙体内嵌热泵机组,热泵机组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

所示热泵设备工作原理:使用逆卡诺原理,依靠输入少量的电能吸收空气中免费的热能并将其转移到烘干箱体内(输入1度电能能产生4度电热能),实现烘干箱体的温度提高,配合相应的除湿排湿设备实现物料的干燥,热泵设备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电子膨胀阀)、蒸发器、压缩机等装置构成了一个制冷剂循环系统,制冷剂在压缩机的作用下在系统内循环流动,它在压缩机内完成气态的升压升温过程,它进入冷凝器后释放出高温热量加热烘干房内空气,同时自己被冷却并转化为流液态,当它运行到蒸发器后,液体迅速蒸发吸热再次转化为气态,同时温度下降,这时蒸发器周边的空气就会源源不断地将热量传递给制冷剂,制冷剂不断地循环就实现将空气中的热量搬运到烘干箱体内加热箱体内空气达到干燥物料的目的。

如图2所示,金属挂架示意图,所示金属挂架包括与轨道连接的挂钩22,与挂钩22连接的挂杆21,以及置于挂杆21上的金属环23,所示金属环23成串置于挂杆21上,金属环与金属环之间相互套接串联在一起。

如图3所示,金属环示意图,所示金属环表面设切面,所示切面可以为菱形切面,也可以为内凹弧形切面,金属环表面设切面有利于湿物料附着。

金属挂架在与湿物料池接触过程中,湿物料池中的湿物料将被吸附于金属环表面,具备切面的金属环将更容易的吸附住湿物料,吸附在金属环表面的湿物料均匀覆盖在金属环表面,烘干房内的热空气均匀作用于金属环表面的湿物料上,使湿物料可以均匀快速的烘干。

如图4所示,刮板机示意图,所示刮板机41置于金属挂架下部,金属挂架上的湿物料在烘干过程中掉落的部分湿物料将通过刮板机输送至湿物料传输设备上。

进一步的,所示轨道上均匀布满金属挂架,金属挂架之间的间距为50-100CM。

进一步的,所示轨道末端设4根或4根以上横杆,横杆间距大于金属挂架间距。

进一步的,所示物料输送装置可以为卷带式物料输送带,输送装置两侧设凸起的挡泥板,防止掉落时湿物料飞溅出输送装置上。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