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检测用烘干装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27157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轴承检测用烘干装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生产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轴承检测用烘干装备。



背景技术:

轴承用于确定旋转轴与其他零件相对运动位置,起支承或导向作用的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用以降低设备在传动过程中的机械载荷摩擦系数。

在轴承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产品质量,需要对轴承进行检测,为了保证检测的准确性,需要对轴承进行清洗、烘干。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目前的轴承烘干装置采用加热烘干,为了保证烘干效率,需要进行较高温度的烘干,造成轴承温度较高,不利于轴承的后续处理,需要进行冷却,影响效率,同时对轴承内部缝隙的烘干效果不理想,存在生锈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轴承检测用烘干装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轴承烘干装置采用加热烘干,为了保证烘干效率,需要进行较高温度的烘干,造成轴承温度较高,不利于轴承的后续处理,需要进行冷却,影响效率,同时对轴承内部缝隙的烘干效果不理想,存在生锈风险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自动输送和自动烘干,操作便捷,自动化程度高,采用加热烘干和风干双重烘干,烘干效率高,不会造成轴承温度过高,同时能够实现轴承内部缝隙的烘干,烘干效果好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轴承检测用烘干装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端安装有烘干箱,所述烘干箱前侧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上设置有计时器,所述计时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烘干箱上端安装有报警器和排气阀,所述报警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烘干箱内壁两端安装有烘干加热器,所述烘干箱底部安装有红外传感器,所述烘干箱内顶部安装有温湿传感器,所述烘干加热器、所述红外传感器和所述温湿传感器均匀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机架内部安装有输送装置和内部支架,所述内部支架上端安装有风干装置;

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带、通风孔、输送辊、输送电机,所述机架一侧安装有所述输送电机,所述输送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机架内部安装有所述输送辊,所述输送辊与所述输送电机固定连接,所述输送辊外侧包裹有所述输送带,所述输送带表面设置有所述通风孔;

所述风干装置包括风泵、过滤箱、导风斗、风干加热器,所述风泵固定安装在所述内部支架底部,所述风泵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导风斗固定安装在所述内部支架上端,所述导风斗内部安装有所述风干加热器,所述风干加热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导风斗下端安装有所述过滤箱,所述过滤箱通过气管与所述风泵相连通。

采用上述轴承检测用烘干装备,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输送电机通过所述输送辊带动所述输送带实现待测轴承的自动输送,轴承被送往所述烘干箱内部一定距离后,所述红外传感器触发,并将信号传递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输送电机停止工作,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烘干加热器、所述风泵和所述风干加热器工作,实现对轴承的自动烘干;通过所述烘干加热器实现对轴承表面的烘干,通过所述风干装置实现对轴承内部缝隙的风干,采用双重烘干,能够实现轴承的快速烘干;所述温湿传感器能够检测所述烘干箱内部的温度和湿度,并将信号传递给所述控制器,避免轴承温度过高影响后续处理,当所述烘干箱内部的湿度较小且不再变化时,表明轴承烘干完成,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烘干加热器、所述风泵和所述风干加热器停止工作,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所述电机工作,通过所述输送装置实现轴承的送出;所述计时器能够检测所述红外传感器触发时间间隔,并将信号传递给所述控制器,当所述计时器检测时间间隔较长时,所述控制器控制装置停止工作,并控制所述报警器进行报警,提醒操作人员进行装置检测,防止装置出现故障。

作为优选,所述烘干箱两侧安装有遮挡帘。

作为优选,所述计时器采用电子计时,所述报警器采用声光报警。

作为优选,所述排气阀为单向阀。

作为优选,所述红外传感器与所述输送带之间的竖直距离尺寸小于待检测轴承的厚度尺寸。

作为优选,所述输送辊共有四根,且对称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通风孔均匀分布在所述输送带表面。

作为优选,所述过滤箱内部放置有由竹炭棉制成的过滤层。

有益效果在于:1、控制器控制输送电机通过输送辊带动输送带实现对轴承的自动输送,当红外传感器触发时,控制器控制烘干加热器和风干装置工作,实现对轴承的自动烘干;

2、采用烘干加热器和风干装置实现对轴承的双重烘干,烘干加热器对轴承表面进行烘干,风干装置对轴承内部缝隙进行烘干,烘干效果好,效率高,能够避免轴承温度过高影响后续处理;

3、计时器能够检测红外传感器触发间隔时间,当时间较长时,控制器控制装置停止工作,并通过报警器进行报警,提醒操作人员检查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风干装置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系统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机架;2、输送装置;201、输送带;202、通风孔;203、输送辊;204、输送电机;3、控制器;4、计时器;5、报警器;6、排气阀;7、烘干箱;8、遮挡帘;9、烘干加热器;10、内部支架;11、风干装置;1101、风泵;1102、过滤箱;1103、导风斗;1104、风干加热器;12、温湿传感器;13、红外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轴承检测用烘干装备,包括机架1,机架1上端安装有烘干箱7,烘干箱7前侧安装有控制器3,控制器3上设置有计时器4,计时器4与控制器3电连接;烘干箱7上端安装有报警器5和排气阀6,报警器5与控制器3电连接;

烘干箱7内壁两端安装有烘干加热器9,烘干箱7底部安装有红外传感器13,烘干箱7内顶部安装有温湿传感器12,烘干加热器9、红外传感器13和温湿传感器12均匀控制器3电连接;

机架1内部安装有输送装置2和内部支架10,内部支架10上端安装有风干装置11;

输送装置2包括输送带201、通风孔202、输送辊203、输送电机204,机架1一侧安装有输送电机204,输送电机204与控制器3电连接;机架1内部安装有输送辊203,输送辊203与输送电机204固定连接,输送辊203外侧包裹有输送带201,输送带201表面设置有通风孔202;

风干装置11包括风泵1101、过滤箱1102、导风斗1103、风干加热器1104,风泵1101固定安装在内部支架10底部,风泵1101与控制器3电连接;导风斗1103固定安装在内部支架10上端,导风斗1103内部安装有风干加热器1104,风干加热器1104与控制器3电连接;导风斗1103下端安装有过滤箱1102,过滤箱1102通过气管与风泵1101相连通。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烘干箱7两侧安装有遮挡帘8,能够实现烘干箱7的简单密封,防止散热影响烘干效果;

计时器4采用电子计时,计时准确,用于检测红外传感器13触发间隔时间,报警器5采用声光报警,当计时器4检测的时间较长时,控制器3控制报警器5报警,提醒操作人员进行装置检测,能够防止装置出现故障;

排气阀6为单向阀,能够实现单向排气,防止外部空气进入烘干箱7内部;

红外传感器13与输送带201之间的竖直距离尺寸小于待检测轴承的厚度尺寸,便于准确检测造成的位置,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3,实现烘干的自动开启;

输送辊203共有四根,且对称分布,能够对输送带201提供一定张力,确保输送效果;

通风孔202均匀分布在输送带201表面,能够实现通风,便于对轴承进行风干;

过滤箱1102内部放置有由竹炭棉制成的过滤层,能够进行空气过滤,防止灰尘进入烘干箱7内部。

采用上述结构,控制器3控制输送电机204通过输送辊203带动输送带201实现待测轴承的自动输送,轴承被送往烘干箱7内部一定距离后,红外传感器13触发,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3,控制器3控制输送电机204停止工作,控制器3控制烘干加热器9、风泵1101和风干加热器1104工作,实现对轴承的自动烘干;通过烘干加热器9实现对轴承表面的烘干,通过风干装置11实现对轴承内部缝隙的风干,采用双重烘干,能够实现轴承的快速烘干;温湿传感器12能够检测烘干箱7内部的温度和湿度,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3,避免轴承温度过高影响后续处理,当烘干箱7内部的湿度较小且不再变化时,表明轴承烘干完成,控制器3控制烘干加热器9、风泵1101和风干加热器1104停止工作,控制器3控制电机工作,通过输送装置2实现轴承的送出;计时器4能够检测红外传感器13触发时间间隔,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3,当计时器4检测的时间间隔较长时,控制器3控制装置停止工作,并控制报警器5进行报警,提醒操作人员进行装置检测,防止装置出现故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