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农产品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37805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产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农产品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农产品在加工前需要进行清洗,然后烘干残留在农产品表面的水分,再进行后续的加工工序,现有的烘干作业大都直接通过烘箱或通过烘干轨道完成,烘箱结构设计存在一些弊端,如现有的采用多层轨道输送方式的烘箱,热源输送单一、各层由轨道阻隔温度不一、进而烘干效果不一,同时经过前部轨道上的烘干的农产品的烘干程度,在后部轨道中或许不需要和前半部一样的温度即可,这种不可调式的烘干温度既造成一定的能源浪费也不是科学合理的烘干方式,影响成品质量,耗费大量的能源,烘干轨道为了实现烘干目的一般轨道较长、占地面积相对较大,不一操作和管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新型农产品干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农产品干燥装置,包括箱体、入口和出口,其所述的箱体为长方体,一侧的上部设有横向的入口、下部设有横向的出口,箱体外侧入口下部的两侧设有上支撑架、箱体外侧出口下部的两侧设有下支撑架,上支撑架的外端穿过入口至箱体内设有入料传送带,入料传送带内端与箱体内壁设有下料口、下支撑架的外端穿过出口至箱体内设有出料传送带,箱体内入料传送带和出料传送带之间设有上干燥传送带和下干燥传送带,入料传送带、上干燥传送带、下干燥传送带和出料传送带蛇形排布,箱体内入料传送带、上干燥传送带、下干燥传送带和出料传送带上部均设有电加热板,电加热板下部箱体的两侧均布着横向排布的蒸汽散发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的入料传送带、上干燥传送带和下干燥传送带的下料口端部的箱体上均固定设有导流板、导流板底部与其下部的传递带表面之间均设有毛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的箱体内壁上设有隔热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入料传送带和下干燥传送带运行方向相同、上干燥传送带和出料传送带运行方向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入口和出口的上沿均固定安装着外软质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入料传送带、上干燥传送带、下干燥传送带和出料传送带上部的电加热板均设有独立的温控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农产品干燥装置,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占地面积小、易于管理,生产效率高,在箱体内设有多层传送轨道,并且在每一层的传送轨道上均设有单独的烘干热源,保证了箱体内各层烘干温度的统一性,同时也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对每一层的烘干热源的温度进行调节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农产品干燥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农产品干燥装置,包括箱体1、入口2和出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1为长方体,一侧的上部设有横向的入口2、下部设有横向的出口3,箱体1外侧入口2下部的两侧设有上支撑架4、箱体1外侧出口3下部的两侧设有下支撑架5,上支撑架4的外端穿过入口2至箱体1内设有入料传送带6,入料传送带6内端与箱体1内壁设有下料口7、下支撑架5的外端穿过出口2至箱体1内设有出料传送带8,箱体1内入料传送带6和出料传送带8之间设有上干燥传送带9和下干燥传送带10,入料传送带6、上干燥传送带9、下干燥传送带10和出料传送带8蛇形排布,箱体1内入料传送带6、上干燥传送带9、下干燥传送带10和出料传送带8上部均设有电加热板11,电加热板11下部箱体1的两侧均布着横向排布的蒸汽散发孔12。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农产品干燥装置,包括箱体1、入口2和出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1为长方体,一侧的上部设有横向的入口2、下部设有横向的出口3,箱体1外侧入口2下部的两侧设有上支撑架4、箱体1外侧出口3下部的两侧设有下支撑架5,上支撑架4的外端穿过入口2至箱体1内设有入料传送带6,入料传送带6内端与箱体1内壁设有下料口7、下支撑架5的外端穿过出口2至箱体1内设有出料传送带8,箱体1内入料传送带6和出料传送带8之间设有上干燥传送带9和下干燥传送带10,入料传送带6、上干燥传送带9、下干燥传送带10和出料传送带8蛇形排布,箱体1内入料传送带6、上干燥传送带9、下干燥传送带10和出料传送带8上部均设有电加热板11,电加热板11下部箱体1的两侧均布着横向排布的蒸汽散发孔12。所述的入料传送带6、上干燥传送带9和下干燥传送带10的下料口端部的箱体1上均固定设有导流板13、导流板13底部与其下部的传递带表面之间均设有毛刷14,避免自上层传送带落下的农产品进入到下层传送带端部与箱体1之间的缝隙内。所述的箱体1内壁上设有隔热层15,避免热量的快速流失。入料传送带6和下干燥传送带10运行方向相同、上干燥传送带9和出料传送带8运行方向相同,保证了自入口2进入后自下料口7落入到上干燥传送带9上,在由上干燥传送带9的另一端落入到下干燥传送带10上,再由下干燥传送带10的另一端落入到出料传送带8的内端后自出口3输送出来。所述入口2和出口3的上沿均固定安装着外软质帘16,出口和入口过大极易造成热量的散失,通过软质帘16避免了热量不必要的流失同时也不影响进料和出料。所述入料传送带6、上干燥传送带9、下干燥传送带10和出料传送带8上的电加热板11均设有独立的温控器,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层的电加热板11进行温度设定,电加热板11是在隔热板的下部均布安装着电加热管构成。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含。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