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然通风干式冷却塔自支撑展宽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92159阅读:50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然通风干式冷却塔自支撑展宽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自然通风冷却塔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然通风干式冷却塔自支撑展宽平台。



背景技术:

散热器垂直布置的大型自然通风干式冷却塔,其展宽平台绝大多数采用下撑式展宽平台,图1所示,也有少数采用上拉式展宽平台,图2所示。

下撑式展宽平台通过下斜撑杆支撑在冷却塔斜支柱上,在自重和内外风的作用下,冷却塔斜支柱承受了展宽平台通过下撑杆传来的数值很大的平面外作用力,这对斜支柱的结构受力十分不利。这一受力体系限制了展宽平台的径向宽度,以减小冷却塔斜支柱承受的平面外作用力。

上拉式展宽平台通过斜拉杆直接锚拉在冷却塔塔筒上,由于塔筒锚拉点处壁厚很薄,薄壁混凝土结构不能承受太大的平面外集中力,这直接限制了上拉式展宽平台的使用范围,实际工程中只有少数工程采用这种结构形式。

当采用上述两种结构形式的展宽平台时,出于冷却塔结构安全的考虑,展宽平台径向宽度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受展宽平台宽度的制约,垂直布置的散热器外沿直径直接决定了冷却塔底部直径,进而影响到冷却塔的土建造价。

如果能够解除展宽平台宽度的限制,干式冷却塔设计时就可以选择体形较细的冷却塔,从而较大幅度地降低冷却塔的土建造价。鉴于工业自然通风冷却塔的设计、建造现状,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展宽平台支撑结构,减小展宽平台宽度加大后对冷却塔斜支柱及塔筒结构的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空冷塔展宽平台设计方案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然通风干式冷却塔自支撑展宽平台;该展宽平台结构能够解除对展宽平台宽度的限制,在保证空冷塔热力性能的前提下,通过减小空冷塔的底部直径提高自然通风干式冷却塔的经济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自然通风干式冷却塔自支撑展宽平台,包括展宽平台支架和设置在展宽平台支架上的水平封板;展宽平台支架内侧支撑在冷却塔斜支柱上,展宽平台支架底部通过单重或双重倒四角锥或双Y形结构的支撑杆支撑,支撑杆与竖向支撑柱柱顶连接,竖向支撑柱底部固定在基础上;竖向支撑柱顶部设置水平斜撑,水平斜撑与冷却塔斜支柱拉结支撑。

展宽平台支架是由径向水平梁、内支撑和环向檩条组成的纵横梁结构或是空间网架结构。

所述的水平封板过环向檩条支撑在径向水平梁或空间网架节点上,水平封板下部设置环向檩条;相邻径向水平梁之间交叉布置内支撑,形成平面或空间内的三角形受力体系。

所述的环向檩条沿径向形成排水坡。

倒四角锥或双Y形支撑杆的顶部分别与不同的径向水平梁或空间网架底面节点固定,支撑杆底部收缩与一个竖向支撑柱柱顶固定。

相邻的展宽平台之间设置有斜拉杆,斜拉杆一端与一个展宽平台的径向水平梁或空间网架节点连接,另一端与相邻展宽平台的竖向支撑柱连接。

所述的水平封板采用单层压型板、复合压型板、薄钢板或混凝土空心板。

所述的竖向支撑柱为实心或空心柱,其横截面外轮廓为圆形、矩形或椭圆,竖向支撑柱的建筑材料为钢筋混凝土、钢管混凝土或钢结构。

所述的冷却塔斜支柱为X型结构或网状结构。

相对于传统展宽平台支撑结构体系,本结构体系的主要特点如下:

本实用新型自然通风干式冷却塔的展宽平台通过单重或双重倒四角锥或双Y形布置的支撑杆支撑在竖向支撑柱上,从而解除对展宽平台宽度的限制,可以较大幅度地增加展宽平台的宽度而不对冷却塔支柱及塔筒结构产生显著的影响,必要时可以通过增加倒四角锥或双Y形支撑的平面布置圈数进一步增加展宽平台的宽度;竖向支撑柱顶部设置水平斜撑,水平斜撑冷却塔斜支柱拉结支撑,提高竖向支撑柱的稳定性,使得自然通风冷却塔的热力选型更加灵活,能提供更多的冷却塔工艺配置方案进行优化比选;还减小了作用在冷却塔斜支柱或塔筒结构上作用力。该展宽平台结构间冷塔直径小,土建工程量低,经济性好。

进一步,支撑杆为单重或双重倒四角锥或双Y形结构,与双Y形支撑相比,倒四角锥支撑可用于更宽的展宽平台。

进一步,径向水平梁之间设置交叉的内支撑,通过交叉的内支撑,使得径向水平梁之间形成空间或平面内的多个三角形,三角形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提高径向水平梁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现有技术的下撑式展宽平台;

图2现有技术的上拉式展宽平台;

图3为自然通风干式冷却塔倒四角锥支撑展宽平台立体图;

图4为自然通风干式冷却塔倒四角锥支撑展宽平台斜视图;

图5为倒四角锥支撑体系示意图;

图6为竖向支撑柱及支撑柱水平斜撑示意图。

图7为自然通风干式冷却塔双Y形支撑展宽平台立体图;

图8为自然通风干式冷却塔双Y形支撑展宽平台斜视图;

图9为双Y形支撑体系示意图。

其中,1、冷却塔斜支柱;2、径向水平梁;3、内支撑;4、水平封板;5、环向檩条;6、支撑杆;7、竖向支撑柱;8、水平支撑;9、斜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3~图9,本实用新型一种自然通风干式冷却塔自支撑展宽平台,包括冷却塔斜支柱1,径向水平梁2、内支撑3、水平封板4、环向檩条5、倒四角锥或双Y形的支撑杆6、竖向支撑柱7、水平支撑8、斜拉杆9等。

具体地,自然通风干式冷却塔的展宽平台通过单重或双重倒四角锥或双Y形布置的支撑杆6支撑在竖向支撑柱7上。竖向支撑柱7通过竖向支撑柱顶部水平支撑8拉结支撑在冷却塔斜支柱1上。水平封板4采用单层、复合压型板或其他型式的密封平台板,板下设置环向檩条5,沿径向找排水坡。竖向支撑柱7采用实心或空心柱,横截面外轮廓为圆形、矩形或其他形状,建筑材料为钢筋混凝土、钢管混凝土或钢结构。相邻倒四角锥或双Y形支撑展宽平台组件之间设提高稳定性的斜拉杆9。展宽平台钢框架平面内设交叉布置的内支撑3。

具体的原理为:展宽平台的水平封板4过环向檩条5支撑在径向水平梁2上;径向水平梁2之间设置交叉的内支撑3,形成平面内三角形受力体系;展宽平台通过倒四角锥或双Y形布置的支撑杆6向下传力至竖向支撑柱7,再向下传力给竖向支撑柱7的基础;竖向支撑柱7顶部设置水平斜撑8,水平斜撑8与冷却塔斜支柱1拉结支撑,提高竖向支撑柱7的稳定性。

上述方案中,径向水平梁、环向檩条、内支撑组成的支撑体系也可代换为空间网架结构;网架通过支撑杆6与竖向支撑柱7柱顶连接,内侧支撑在冷却塔斜支柱1上;水平斜撑、斜拉杆的设置原则同上述方案。

以上内容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仅限于此,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的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