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列管式换热器折流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92157阅读:2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列管式换热器折流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用换热器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列管式换热器折流板。



背景技术:

壳程流体在流动过程中的阻力损失由沿程阻力损失和局部阻力损失两部分构成,其中,沿程阻力损失是指实际流体因具有粘性而在流动过程中产生的摩擦阻力损失,局部阻力损失是指流体流经障碍物时因产生边界层分离和旋涡而造成的能量损失。对于列管式换热器,因为壳程通常较短,所以,由折流板引起的局部阻力损失的占比通常比较明显。

现有技术使用的是平板型的折流板,并且折流板相对于壳体是垂直的,壳程流体的流动过程可以被视作为平板大攻角绕流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缺口的大小适中,在折流板的背流面也难免会形成较大的边界层分离区,有较大的阻力损失。通常,攻角越大,或者来流速度越大,在背流面形成的边界层分离区就会越大,流体阻力损失也会越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攻角小、局部阻力损失小的折流板,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列管式换热器折流板,所述折流板为圆锥面型、内部开设有管束穿孔,所述折流板底面垂直于换热器壳体设置,将折流板设置为圆锥面型,相对与平板型折流板,能够减小折流板与换热器壳体之间的攻角,从而减小流体阻力损 失。

进一步的,所述折流板设置有缺口,为避免折流板造成的局部阻力损失过大,应适当切除折流板,使缺口的大小适中,如果缺口过小,流体流经折流板后会形成较大的边界层分离区,使局部阻力损失过大,同时也不利于传热,如果缺口过大,折流板的作用会被大打折扣,不利于传热。

进一步的,所述缺口由与折流板底面平行的平面截切折流板形成,且所述缺口面向来流设置,流体流经截面逐渐扩大的通道时,局部阻力损失明显小于突扩过程的局部阻力损失。

进一步的,所述缺口由垂直于折流板底面的平面截切折流板的中上部形成,且所述折流板底面面向来流设置,同样能够使得流体流经的截面通道逐渐扩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折流板板面与壳体之间的夹角不是直角,相对于平板型折流板攻角减小,可以使边界层分离区明显减小,使折流板对壳程流体流动阻力的影响减小;同时,适当切除折流板形成缺口能进一步减小局部阻力损失;而缺口形状及安装方式的设置能够使得壳程流体流经折流板后,尾流横截面的面积总是渐增的,由粘性流体力学原理可知,渐扩过程的局部阻力损失明显小于突扩过程的局部阻力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传统的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壳程流体流经传统列管式换热器折流板时形成的边界分离区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折流板的侧视图和俯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的折流板的侧视图和俯视图。

图5、壳程流体流经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折流板后尾流横截面的面积变化 示意图。

图6、壳程流体流经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的折流板后尾流横截面的面积变化示意图。

图中:1、壳体,2、管束,3、管板,4、封头,5、接管,6、折流板,61、管束穿孔,62、缺口,9、边界层分离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列管式换热器由壳体1、管束2、管板、封头、接管以及折流板6登部件构成,传统的平板型折流板6的背流面形成的边界层分离区9如图2所示,有较大的阻力损失。如图3所示的一种列管式换热器折流板6,所述折流板6为圆锥面型、内部开设有管束穿孔61,所述折流板6设置有缺口62,所述缺口62由与折流板6底面平行的平面截切折流板6形成,且所述缺口62面向来流设置,壳程流体流经本实施例的折流板6后尾流横截面的面积示意图如图5所示,箭头所示为尾流横截面面积。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的一种列管式换热器折流板6,所述折流板6为圆锥面型、内部开设有管束穿孔61,所述折流板6设置有缺口62,所述缺口62由垂直于折流板6底面的平面截切折流板6的中上部形成,且所述折流板6底面面向来流设置,壳程流体流经本实施例的折流板6后尾流横截面的面积示意图如图6所示,箭头所示为尾流横截面面积。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 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