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92148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换热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尤其涉及换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微通道蒸发器需要内插分配管进行制冷剂分液,如图1所示,由于分配管2穿过集流管1两侧端盖11,端盖11有一定厚度,因此分配管2距离集流管底部有很多空间,而由于集流管空间较大,蒸发器进入集流管的两相态制冷剂会产生气液分离,液体比重大,占据集流管底部一层,而分配管处于气液两相区域,制冷剂从分配管上的分配小孔21喷出,气体中会有噪音产生。

同时分配管2插入端盖11焊接,与端盖连接处有应力集中现象。蒸发器安装在机组中,当机组产生振动时,薄弱点在分配管与端盖连接处,分配管一般采用铝管,由于铝管较脆,因此铝管最容易从根部应力集中点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换热器结构,避免制冷剂从分配管上分配小孔喷出产生噪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换热器结构,包括集流管以及插入集流管的分配管,所述集流管的轴向两端设有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管完全封闭且固定在集流管内,所述分配管贴近集流管内底面且分配管上的分配小孔位于集流管内液态制冷剂液面以下,所述换热器还设有外接管,所述分配管的入口端与外接管连通。

优选的,所述分配管通过固定隔板固定。

优选的,所述固定隔板包括位于分配管入口端轴向内侧的中间隔板,所述中间隔板与集流管内底面之间具有间隙以供制冷剂通过,所述中间隔板设有卡合在分配管外圆上的定位槽。

优选的,所述固定隔板包括固定分配管入口端的入口端隔板,所述入口端隔板具有与分配管外形完全贴合并焊接隔板孔。

优选的,所述分配管的入口端外圆设有径向凸出的凸筋,所述隔板孔具有与凸筋配合的定位凹口。

优选的,所述凸筋的端头设有用来定位分配管轴向位置的定位翻边。

优选的,所述端盖上焊接有与外接管连接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具有扩口段且扩口段端面与端盖焊接在一起,所述连接管的端部设有放入焊丝以实现连接管与外接管焊接的扩口部;或者,所述集流管上焊接有与外接管连接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具有扩口段且扩口段端面与集流管焊接在一起,所述连接管的端部设有放入焊丝以实现连接管与外接管焊接的扩口部。

优选的,所述分配管为铝管,所述连接管为铜管。

优选的,所述集流管在与外接管相接的一端设有一个使分配管和外接管连通的中间连接腔。

优选的,所述分配管的入口端采用分配管固定块固定及密封,所述连接管插入分配管固定块,所述分配管固定块具有连通转接管和分配管的中间连通孔。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将分配管完全封闭在集流管内部,并进行固定,同时使分配管贴近集流管底部,同时分配管上的分配小孔位于集流管内液态制冷剂液面以下,因此制冷剂喷出分配小孔的噪音得到减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现有技术中换热器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换热器径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换热器径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中间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分配管的入口端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入口端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参考图2和图3所示,一种换热器结构,包括集流管1以及插入集流管的分配管2和扁管3,集流管1沿轴向设有一排扁管槽,扁管3通过扁管槽插入集流管1。所述集流管的轴向两端设有端盖11,所述分配管2完全封闭且固定在集流管1内,所述分配管2贴近集流管内底面且分配管上的分配小孔21位于集流管内液态制冷剂液面以下。由于分配管2贴近集流管底部,可以完全紧贴集流管内底面,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是,并不排除分配管2与集流管内底面之间留有一定间隙,但是要保证分配管上的分配小孔21位于集流管内液态制冷剂液面以下,这样,制冷剂喷出分配小孔后是与液态制冷剂混合,避免与气体直接接触,因此噪音得到减小。

另外,换热器还设有外接管23,所述分配管的入口端与外接管23连通,通过外接管向分配管2输送制冷剂。

为了实现分配管2在集流管1内的固定,集流管内安装有固定隔板12,所述分配管2通过固定隔板12固定。集流管1在与外接管23相接的一端设有一个使分配管2和外接管23连通的中间连接腔101。制冷剂通过外接管23进入中间连接腔101内,并在中间连接腔101内冲击混合均匀后重新进入分配管2。

其中,所述固定隔板12包括中间隔板121,中间隔板121固定在分配管入口端轴向内侧位置。参考图8所示,中间隔板121大致呈圆形,底部设有水平切口面1211,这样中间隔板121与集流管内底面之间形成间隙以供制冷剂通过,同时,所述中间隔板121设有卡合在分配管2上半外圆上的定位槽1212,将分配管2定位并固定。集流管1在扁管槽侧对应中间隔板121设有正面插槽以供中间隔板121从集流管扁管槽对应侧插入集流管1内,并将分配管2压紧在集流管内底面上,中间隔板121设有沿周向局部延伸的弧形径向凹部,该弧形径向凹部完全插入集流管1并与集流管内壁贴合。

进一步的,参考图10所示,所述固定隔板12还包括入口端隔板122,通过入口端隔板122固定分配管入口端,所述入口端隔板122具有与分配管外形完全贴合并焊接的隔板孔1221,可以将分配管2定位在集流管内部。这样,入口端隔板122与分配管2和集流管内壁密封,该入口端隔板122与入口端的端盖11之间形成中间连接腔101。

为了解决分配管2与端盖11焊接连接处的应力集中现象,端盖11上焊接有连接管22。所述连接管22具有扩口段且扩口段端面221与端盖焊接在一起。所述连接管的端部设有扩口部222以放入焊丝以实现连接管与外接管23焊接固定。所述分配管2和外接管23可以为铝管,所述连接管22为铜管。连接管22与端盖11焊接后,再与外接管23焊接,由于连接管扩口段与端盖焊接在一起,且连接管22的扩口段端面221与端盖11焊接,增加了连接管22与端盖11的接触面积,增加了强度,因此薄弱点转移至连接管22与外接管23交接处,而连接管端部有扩口部222,此处堆积了大量焊料,同时连接管为铜管,强度较铝管高,因此不容易断裂。

实施例二,参考图4所示,与实施例一的不同在于,连接管22连接在集流管径向侧,而不从端盖11进入,因此节省了空间。实施例二的换热器的其他结构和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参考图5和图6所示,与实施例一的不同在于,所述分配管的入口端采用分配管固定块13固定及密封,所述连接管22插入分配管固定块13,所述分配管固定块13具有连通连接管22和分配管2的中间连通孔131。这样,与实施例一相比,不需要设置入口端隔板122,也不需要设置中间连接腔101。实施例二的换热器的其他结构和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参考图7至图10所示,在实施例一中入口端隔板结构基础上,所述分配管的入口端外圆设有径向凸出的凸筋102,所述隔板孔1221具有与凸筋配合的定位凹口1222。所述凸筋的端头设有用来定位分配管轴向位置的定位翻边。其中,凸筋102作用为防止分配管在装配及组装过程中转动,翻边用来定位分配管的轴向位置。同时,为了方便安装入口端隔板122,集流管1在扁管槽背面侧对应分配管入口端设有背面插槽,以供入口端隔板122从集流管扁管槽背面插入集流管1内。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中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