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42716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立式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空调仅能够对室内空气进行温度调节,室内空气长时间循环得不到室外空气的补充也无法进行处理,室内空气质量下降不仅影响用户的舒适体验,而且容易滋生病菌,不利于用户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所述立式空调室内机有利于提升室内空气质量。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室内换热器、室内风机和空气处理装置,所述机壳具有第一室内进风口、第二室内进风口、新风进口、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以及相互隔离的换热风道和空气处理风道,所述第一室内进风口与所述换热风道的进风侧导通,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换热风道的出风侧导通,所述第二室内进风口、所述新风进口均与所述空气处理风道的进风侧导通,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空气处理风道的出风侧导通,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内风机设在所述换热风道中,所述室内风机用于将从所述第一室内进风口进入所述换热风道的空气导向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设在所述空气处理风道中,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包括用于净化所述空气处理风道中空气的净化模块、用于加湿所述空气处理风道中空气的加湿模块和导引风机,所述导引风机用于将从所述第二室内进风口和/或所述新风进口进入所述空气处理风道内的空气导向所述第二出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通过在立式空调室内机内限定出空气处理风道,并在空气处理风道内设置净化模块和加湿模块,一方面,能够进室内空气引入空气处理风道进行净化加湿处理,有利于提升室内空气的适量,另一方面,通过空气处理风道能够将室外的新鲜风流引入室内,防止室内空气长时间循环自身病菌,有利于提升用户的身体健康,而且利用净化模块和加湿模块对室外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净化和加湿处理,防止室外空气中的杂物进入室内影响用户的身体健康。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所述机壳的横截面形状大致形成矩形,节省空间而且有利于促进室内空气的循环。

可选地,所述第一室内进风口设在所述机壳的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第一出风口设在所述机壳的前面板。

进一步地,所述机壳的左侧板和右侧板分别设有进风格栅以形成所述第一室内进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机壳的横截面形成四角为圆角的矩形,位于所述机壳的左侧板和/或右侧板上的所述第一室内进风口向位于其后侧的圆角处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所述新风进口设在所述机壳的侧部,所述第二室内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设在所述机壳的底部。

可选地,所述第二室内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设在所述机壳的底部的前后两侧且所述第二室内进风口邻近所述新风进口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在气流方向上、所述净化模块设在所述加湿模块的上游,所述加湿模块位于所述净化模块与所述导引风机之间,防止经过加湿模块处理后的空气中的水分被净化模块消除,由此保证空气的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所述导引风机、所述加湿模块、所述净化模块沿前后方向依次排布,且所述净化模块和所述加湿模块分别沿纵向延伸,所述净化模块与所述机壳的内壁限定出所述空气处理风道的进风侧,所述导引风机与所述机壳的底部限定出所述空气处理风道的出风侧。由此保证空气穿过净化模块和加湿模块进行净化和加湿处理,防止空气从净化模块和加湿模块与空气处理风道之间的间隙泄露,保证影响空气的净化和加湿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所述机壳的侧部设有抽拉口,所述加湿模块包括:湿膜和水箱,所述水箱内的水用于打湿所述湿膜,所述水箱通过所述抽拉口可拆卸地设在所述机壳内。不仅能够保证湿膜始终保持湿润状态,从而保证湿膜加湿空气的作用,而且可拆卸的水箱,加水时,拆装过程比较方便。

可选地,所述抽拉口设在所述机壳的左侧板或右侧板,所述水箱可沿左右方向抽拉。

进一步地,所述抽拉口设在所述机壳的前面板,所述水箱可沿前后方向抽拉。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所述机壳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机壳的内腔分隔为上下布置的两个腔室,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内风机设在位于上方的所述腔室内,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设在位于下方的腔室内。防止空气处理风道和换热风道之间串风影响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工作性能,而且还能防止空气处理通道中的水汽进入位于上方的腔室,侵蚀立式空调室内机内部的结构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空调器,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结构的背部视图;

图3是图1中结构的仰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沿图4中A-A线的剖视图;

图6是图4中结构的剖面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立式空调室内机;

10:机壳;11:空气处理风道;12:左侧板;13:右侧板;131:新风进口;

14:前面板;141:第一出风口;15:底板;151:第二室内进风口;

152:第二出风口;16:第一室内进风口;161:左第一室内进风口;

162:右第一室内进风口;17:隔板;

20:空气处理装置;21:净化模块;22:加湿模块;

221:湿膜;222:水箱;23:导引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室外机和立式空调室内机100,室外机内设有用于与立式空调室内机100配合调节室内温度的压缩机和室外换热器,压缩机通过冷媒管路与立式空调室内机100连通。

如图1-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100包括:机壳10、室内换热器、室内风机和空气处理装置20。

机壳10内限定出换热风道和空气处理风道11,换热风道和空气处理风道11间隔开布置,机壳10的壁面具有第一室内进风口16、第二室内进风口151、新风进口131、第一出风口141、第二出风口152,第一室内进风口16和第一出风口141分别与换热风道连通,室内换热器和室内风机设在换热风道中,室内风机用于将从第一室内进风口16进入换热风道的空气导向第一出风口141。

具体地,第一室内进风口16连通换热风道的进风侧并将室内空气引导至换热风道中进行换热,第一出风口141连通换热风道的出风侧并将换热风道中经过处理的空气引导进入室内空间,由此实现室内温度的调节。

第二室内进风口151、新风进口131、第二出风口152均与空气处理风道11连通,第二室内进风口151、新风进口131连通空气处理风道11的进风侧,第二出风口152连通空气处理风道11的出风侧。空气处理装置20设在空气处理风道11中,将室内空气或新风(即室外空气)引导进入空气处理风道11进行处理,然后将空气处理风道11中处理完成的空气引导进入室内,由此实现对室内空气的处理。

其中,空气处理装置20包括:净化模块21、加湿模块22和导引风机23,净化模块21、加湿模块22和导引风机23在空气处理风道11的延伸方向上依次间隔开布置(此处不对净化模块21、加湿模块22和导引风机23的排列顺序进行限制),净化模块21用于净化空气处理风道11内的空气,加湿模块22用于加湿空气处理风道11内的空气。导引风机23可以邻近第二出风口152设置,用于将从第二室内进风口151和/或新风进口131进入空气处理风道11内的空气导向第二出风口152。

若是净化室内空气,导引风机23引导室内空气从第二室内进风口151进入空气处理风道11,然后通过第二出风口152排出机壳10,若从室外进入新风,导引风机23引导室外空气从新风进口131进入空气处理风道11,然后通过第二出风口152排出机壳10,若是引入新风的同时净化室内空气,导引风机23引导室内空气从第二室内进风口151进入空气处理风道11,同时引导室外空气从新风进口131进入空气处理风道11,然后通过第二出风口152排出机壳10。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100,通过在立式空调室内机100内限定出空气处理风道11,并在空气处理风道11内设置净化模块21和加湿模块22,一方面,能够将室内空气引入空气处理风道11进行净化、加湿处理,有利于提升室内空气的湿度,另一方面,通过空气处理风道11能够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引入室内,防止室内空气长时间循环自身病菌,有利于提升用户的身体健康,而且利用净化模块21和加湿模块22对进入空气处理风道11的空气进行净化和加湿处理,防止室外空气中的杂物进入室内影响用户的身体健康。

再者,通过将空气处理风道11与室内机的换热风道相互隔离设置,使空气处理装置20工作时不会影响室内换热器、室内风机等的工作,即空气处理装置20在对空气进行净化、加湿处理时不会对空调器的工作效率产生影响,同时,将空气处理装置20单独设置,容易安装、拆卸。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100,能够提升室内空气的质量,进而提升了用户的生活质量。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100的一些具体实施例。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机壳10的横截面形状大致形成矩形,机壳10的长边可以沿竖直方向延伸,短边可以沿水平方向延伸,对于立式空调室内机100而言,沿竖直方向延伸可以节省立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占用空间,而且较为美观,还能为立式空调室内机100吸入空气与排除空气提供方便,有利于促进室内空气的充分循环,防止室内空间上部分的空气无法得到净化加湿处理。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室内进风口16设在机壳10的左侧板12和右侧板13,第一室内进风口16包括:左第一室内进风口161和右第一室内进风口162,左第一室内进风口161沿机壳10的左侧板12的厚度方向贯穿机壳10的左侧板12,且左第一室内进风口161可以设在机壳10的左侧板12的上部,右第一室内进风口162沿机壳10的右侧板13的厚度方向贯穿机壳10的右侧板13,且右第一室内进风口162可以设在机壳10的右侧板13的上部,第一出风口141设在机壳10的前面板14,并沿机壳10的前面板14的厚度方向贯穿机壳10的前面板14。

通过将左第一室内进风口161和右第一室内进风口162分别设在第一出风口141的两侧,不仅能够提升进风量,还能保证立式空调室内机100进风与出风的平衡,防止进风气流与出风气流紊乱影响空气流通,而且能够扩大气流流动区域。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机壳10的左侧板12和右侧板13分别设有进风格栅以形成第一室内进风口16,也就是说,在机壳10的左侧板12左第一室内进风口161和右侧板13上的右第一室内进风口162处设有左进风格栅和右进风格栅,不仅能够防止空气中飘动的大块杂物进入换热风道造成立式空调室内机100的损坏,还能防止用户失误触碰立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内部结构误伤用户,而且进风格栅能够控制进风气流的流动方向,有利于扩大进风气流的覆盖区域。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机壳10的横截面形成四角为圆角的矩形,由此能够防止机壳10的拐角误伤用户,而且能够提升立式空调室内机100的美观程度。

其中,位于机壳10的左侧板12和/或右侧板13上的第一室内进风口16向位于其后侧的圆角处延伸,具体而言,机壳10左侧板12上的左第一室内进风口161从左侧板12前侧的圆角处向后延伸至左侧板12后侧的圆角处,机壳10右侧板13上的右第一室内进风口162从右侧板13前侧的圆角处向后延伸至右侧板13后侧的圆角处,且左第一室内进风口161覆盖左侧板12后侧的圆角区域,右第一室内进风口162覆盖右侧板13后侧的圆角区域,由此,能够提升第一室内进风口16的空气流量,从而能够为立式空调室内机100引导风流提供方便。

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100,新风进口131设在机壳10的侧部,例如,可以设在机壳10的左侧板12的下部,新风进口131处设有与新风进口131连通的通风管道,室外的新鲜风流通过通风管道进入新风进口131。

第二室内进风口151和第二出风口152设在机壳10的底部,例如,第二室内进风口151可以设在机壳10底部的左侧部分,第二出风口152可以设在机壳10底部的右侧部分,室内风流通过第二室内进风口151进入空气处理风道11然后通过第二出风口152排出机壳10重新回到室内。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第二室内进风口151和第二出风口152设在机壳10的底部的前后两侧,第二室内进风口151可以设在机壳10底部的后侧,且邻近新风进口131设置,第二出风口152可以设在机壳10底部的前侧,室外新风和室内空气均从机壳10的后侧部分进入空气处理风道11,然后从机壳10的前侧部分流出,能够为空气处理风道11的结构设计和风流管路的布置提供方便。

如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气流方向上,净化模块21设在加湿模块22的上游,空气先经过净化处理,再进行加湿处理,一方面,空气中的杂物经过净化处理进行消除,能够防止空气中的杂物污染加湿模块22,另一方面,将加湿模块22设在净化模块21的下游,防止经过加湿模块22处理后的空气中的水分被净化模块21消除或者损坏净化模块21,由此保证空气的湿度。

其中,加湿模块22位于净化模块21与导引风机23之间,相对于净化模块21和加湿模块22而言,引导风机设在空气处理风道11的最下游,经过净化和加湿处理的气流经过引导风机直接进入室内空气,经过处理的空气比较清洁,由此能够防止空气中的灰尘积聚在引导风机上,从而消除了清理引导风机的麻烦。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引风机23、加湿模块22和净化模块21沿前后方向依次排布,排列紧凑,节省了导引风机23、加湿模块22和净化模块21的占用空间,且净化模块21和加湿模块22分别沿纵向延伸.

在一些示例中,净化模块21和加湿模块22沿横向和纵向延伸,且净化模块21和加湿模块22的外周缘与空气处理风道11的内壁面止抵接触,由此保证空气穿过净化模块21和加湿模块22进行净化和加湿处理,防止空气从净化模块21和加湿模块22与空气处理风道11之间的间隙泄露,保证影响空气的净化和加湿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净化模块21与机壳10的内壁限定出空气处理风道11的进风侧,导引风机23与机壳10的底部限定出空气处理风道11的出风侧,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机壳10的侧部设有抽拉口,抽拉口可设在机壳10的前侧板的下部,也可以设在机壳10左侧板12或右侧板13的下部,加湿模块22包括:湿膜221和水箱222,湿膜221设在空气处理风道11内且湿膜221的外周缘连接空气处理风道11的内侧壁,空气穿过湿膜221进行加湿,水箱222通过抽拉口可拆卸地安装在机壳10内,湿膜221邻近水箱222的出水口设置,水箱222中的水用于打湿湿膜221。

其中,利用湿膜221为空气进行加湿处理,结构简单,加湿效果较好,且生产成本较低,利用可拆卸的水箱222为湿膜221供水,不仅能够保证湿膜221始终保持湿润状态,从而保证湿膜221加湿空气的作用,而且可拆卸的水箱222,加水时,拆装过程比较方便。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抽拉口设在机壳10的左侧板12或右侧板13,且位于左侧板12或右侧板13的下部,水箱222可沿左右方向抽离抽拉口或安装在抽拉口内。

如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抽拉口设在机壳10的前面板14,且位于前面板14的下部,水箱222可沿前后方向抽离抽拉口或安装在抽拉口内。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机壳10内设有隔板17,隔板17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并将将机壳10的内腔分隔为上下布置的两个腔室,室内换热器和室内风机设在位于上方的腔室内,空气处理装置20设在位于下方的腔室内,由此能够保证空气处理风道11和换热风道的密闭性,防止空气处理风道11和换热风道之间串风影响立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工作性能,而且还能防止空气处理通道中的水汽进入位于上方的腔室,侵蚀立式空调室内机100内部的结构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空气处理装置20还可以包括水处理模块(未示出),水处理模块包括水处理件和水容器,水处理件被构造将水容器内的水导向空气处理风道以使水分子与空气处理风道内的空气接触。

空气沿空气处理风道流经水处理模块时,空气可以与水分子发生接触,由于空气中的尘粒等与水分子发生碰撞、水具有一定的粘性,使得空气中的尘粒等会附着在水中,从而实现对空气的净化,同时空气可以携带部分水分子以提高空气的湿度,净化后的空气自空气出口返回室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室内的湿度,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性。同时,由于水处理件将水容器内的水导向空气处理风道不会影响空气处理风道的流通面积,从而保证了空气处理装置的出风量,进而保证了立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净化出风量,提升立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工作效率。

在一些示例中,空气处理装置20还包括对水进行电解的电解装置(未示出),电解装置设在水容器内。由此,通过设置电解装置以对水容器内的水进行电解,使得水转换成电解水(例如酸性电解水),从而水具有消毒、杀菌的作用,进而避免水容器内滋生细菌造成空气二次污染,保证了水容器的洁净、保证了空气的净化效果。

在一些示例中,空气处理风道的至少一部分横向延伸,水处理件包括施水件,水容器与施水件相连以向施水件供水,施水件被构造成朝向空气处理风道的横向延伸的部分施水,使得流经空气处理风道的横向延伸部分的所有空气均与水分子接触,从而提高了立式空调室内机100的空气净化率。

在一些示例中,施水件位于水容器的上方,施水件形成为水平延伸的平板形状,施水件的底壁上设有多个喷水口,施水件的顶壁和/或侧壁设有与水容器相连的进水口,水处理件还包括设在水容器内的抽水件,抽水件与施水件相连以将水容器内的水抽向施水件。

在一些示例中,空气处理风道的至少一部分沿纵向延伸,水处理件包括施水件,水容器与施水件相连以向施水件供水,施水件向空气处理风道的纵向延伸部分施水,使得流经空气处理风道的纵向延伸部分的所有空气均与水分子接触,同样也可以提高立式空调室内机100的空气净化率。

在一些示例中,施水件被构造成朝下喷水,施水件包括多孔筛板和水路,多孔筛板设有多个通孔,水路的一端与水容器相连且水路的另一端位于多孔筛板的上方以朝向多孔筛板供水,水处理件还包括设在水容器内的抽水件,抽水件与施水件相连以将水容器内的水抽向施水件,使得空气在穿过多孔筛板的通孔时、由于水膜的阻挡而产生气泡,气泡破裂可以增加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使得空气中更多的尘粒附着在水中,从而提升了空气的净化效果。

在一些示例中,水处理件包括湿膜和施水件,水容器与施水件相连以向施水件供水,施水件向湿膜施水,湿膜位于空气处理风道内。

在一些示例中,水容器包括第二水槽,水处理件包括打水件,打水件可转动地设在壳体内,打水件被构造成将第二水槽内的水导向空气处理风道以使水分子与空气处理风道内的空气接触。

在一些示例中,水处理件包括可转动的离心甩水件,离心甩水件的至少一部分伸入水容器的水内以利用离心作用在空气处理风道中形成水幕,从而在空气处理风道中形成一层水幕,空气在空气处理风道内流动并穿过水幕,水幕中的水分子可以将室内空气中的尘粒等进行吸附并使其融入到水中,从而可以对空气起到净化的作用,净化后的空气由空气出口流至室内,可以提升室内的空气质量,提升用户的舒适度。

在一些示例中,水处理件包括环形的施水件、驱动器、主动轮和从动轮,施水件外套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驱动器与主动轮相连以驱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转动以带动施水件往复移动,施水件的一端位于水容器内。

下面参照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如图1和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室外机和立式空调室内机100,立式空调室内机100包括:机壳10、室内换热器、室内风机和空气处理装置20,机壳10内设有隔板17将机壳10的内腔分割成上下间隔开布置的上腔室和下腔室,上腔室内限定有换热风道,室内换热器和室内风机设在换热风道中,下腔室内限定有空气处理风道11,空气处理装置20设在空气处理风道11中。

机壳10的横截面形成为四角为圆角的矩形,机壳10的左侧板12设有与换热风道连通的左第一室内进风口161,左第一室内进风口161从左侧板12的前侧的圆角延伸至后侧的圆角,机壳10的右侧板13设有与换热风道连通的右第一室内进风口162,右第一室内进风口162从右侧板13的前侧的圆角延伸至后侧的圆角,左第一室内进风口161和右第一室内进风口162处均设有进风格栅,机壳10的前面板14设有与换热风道连通的第一室内出风口。

右侧板13的下部设有与空气处理风道11连通的新风进口131,机壳10的底部的后侧部分设有与空气处理风道11连通的第二室内进风口151,机壳10的底部的前侧部分设有与空气处理风道11连通的第二室内出风口,机壳10的前面板14的下部设有抽拉口,空气处理装置20包括净化模块21、加湿模块22和导引风机23,加湿模块22包括:湿膜221和水箱222,水箱222可抽拉的安装在抽拉口内,在气流方向上、净化模块21设在湿膜221的上游,湿膜221位于净化模块21与导引风机23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