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表面可拆卸式过滤机构的室内热交换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66910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表面可拆卸式过滤机构的室内热交换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表面可拆卸式过滤机构的室内热交换机。



背景技术:

热交换就是由于温差而引起的两个物体或同一物体各部分之间的热量传递过程。热交换一般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完成。而换热器(亦称为热交换器或热交换设备)是用来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以满足规定的工艺要求的装置,是对流传热及热传导的一种工业应用。换热器可以按不同的方式分类。按其操作过程可分为间壁式、混合式、蓄热式(或称回热式)三大类;按其表面的紧凑程度可分为紧凑式和非紧凑式两类。目前的换热器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内部过滤机构安装位置局限,大多采用外挂机构,需要占用很多外部空间,十分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具有表面可拆卸式过滤机构的室内热交换机,解决目前的换热器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内部过滤机构安装位置局限,大多采用外挂机构,需要占用很多外部空间,十分不方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表面可拆卸式过滤机构的室内热交换机,包括内置换热核芯和电动换风扇的主壳体,所述的主壳体左侧面和右侧面上均开设有两个与换热核芯相配合的圆形通孔,所述的圆形通孔外侧开口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用于外接输风管道的外置连接嘴,所述的主壳体上表面开设有下端与换热核芯相连通的上安装槽,所述的主壳体下表面开设有上端与换热核芯相连通的下安装槽,所述的上安装槽一侧通过主壳体内部的两个输风流道分别与主壳体左侧面上的圆形通孔相连通,所述的下安装槽一侧通过主壳体内部的两个输风流道分别与主壳体右侧面上的圆形通孔相连通,所述的上安装槽内侧壁和下安装槽内侧壁均为上宽下窄的连接斜面,所述的上安装槽和下安装槽内部均卡接有用于闭合外侧开口的密封盖板,所述的密封盖板内表面上固定连接有用于过滤的内置过滤板,所述的密封盖板通过外侧壁上的固定螺栓旋入连接斜面上的内螺纹固定孔内部与主壳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上安装槽和下安装槽大小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的密封盖板外侧壁与上、下安装槽内侧连接斜面之间相互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的内置过滤板与上、下安装槽内壁之间没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表面可拆卸式过滤机构的室内热交换机通过在主壳体上、下表面分别开设内置密封盖板和内置过滤板的上、下安装槽,通过将内置过滤板内置,使得整个过滤机构与主壳体形成一个整体,无需占用外部多余空间,装卸也十分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换热核芯,2.主壳体,3.圆形通孔,4.外置连接嘴,5.上安装槽,6.下安装槽,7.输风流道,8.连接斜面,9.密封盖板,10.内置过滤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具有表面可拆卸式过滤机构的室内热交换机,包括内置换热核芯1和电动换风扇的主壳体2,主壳体2左侧面和右侧面上均开设有两个与换热核芯1相配合的圆形通孔3,圆形通孔3外侧开口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用于外接输风管道的外置连接嘴4,主壳体2上表面开设有下端与换热核芯1相连通的上安装槽5,主壳体2下表面开设有上端与换热核芯1相连通的下安装槽6,上安装槽5一侧通过主壳体2内部的两个输风流道7分别与主壳体2左侧面上的圆形通孔3相连通,下安装槽6一侧通过主壳体2内部的两个输风流道7分别与主壳体2右侧面上的圆形通孔3相连通,上安装槽5内侧壁和下安装槽6内侧壁均为上宽下窄的连接斜面8,上安装槽5和下安装槽6内部均卡接有用于闭合外侧开口的密封盖板9,密封盖板9内表面上固定连接有用于过滤的内置过滤板10,密封盖板9通过外侧壁上的固定螺栓旋入连接斜面8上的内螺纹固定孔内部与主壳体2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上安装槽5和下安装槽6大小相同,进一步地,密封盖板9外侧壁与上、下安装槽内侧连接斜面8之间相互平行,进一步地,内置过滤板10与上、下安装槽内壁之间没有间隙,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表面可拆卸式过滤机构的室内热交换机通过在主壳体2上、下表面分别开设内置密封盖板9和内置过滤板10的上、下安装槽,通过将内置过滤板10内置,使得整个过滤机构与主壳体2形成一个整体,无需占用外部多余空间,装卸也十分简单方便。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