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空调器的送风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7635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用于空调器的送风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空调器的送风组件。



背景技术:

传统空调器的送风组件由风叶、电机、导流圈构成,导流圈套在风叶的外面,风叶固定在电机上面。风叶具有风叶前缘、风叶外缘和风叶尾缘,风叶外缘与导流圈的内周壁之间的间隙在径向上为一常数。

由于该间隙的存在,送风组件运行时,风叶与导流圈之间会产生回流与泄漏,使得送风组件的效率低下,且回流涡的产生会增大送风系统的噪音。且由于电机装配定位与导流圈装配定位存在公差,风叶很难保证居中于导流圈中。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空调器的送风组件存在的效率低下、噪音较大,以及风叶与导流圈装配配合度不佳的问题,提供一种有效提高送风效率,有效降低噪音,且风叶与导流圈配合良好的用于空调器的送风组件。

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空调器的送风组件,包括导流圈、风机和连接件;风机通过连接件可转动地设置在导流圈内;

风机包括多个风叶;连接件设置在多个风叶的叶片外缘与导流圈的间隙内,并与每个风叶的叶片外缘连接;连接件具有与导流圈滑动连接的部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件包括风叶环罩;每个风叶的叶片外缘均与风叶环罩的内壁连接;风叶环罩的外壁用于与导流圈配合形成滑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导流圈的内壁上沿导流圈的周向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风叶环罩的外壁上沿风叶环罩的周向设置第二环形凹槽;第一环形凹槽的槽口和第二环形凹槽的槽口相对以形成用于放置滚动件的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环形凹槽和第二环形凹槽均为两个,两个第一环形凹槽平行间隔设置;两个第一环形凹槽分别靠近导流圈的两端,且第一环形凹槽与导流圈的端部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5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导流圈的内壁上沿导流圈的周向设置有第三环形凹槽;风叶环罩的外壁上对应第三环形凹槽设置有滑块;滑块滑设于第三环形凹槽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三环形凹槽为两个,两个第三环形凹槽平行间隔设置;两个第三环形凹槽分别靠近导流圈的两端,且第三环形凹槽与导流圈的端部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5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件包括轴承,每个风叶的叶片外缘均与轴承的内圈连接,轴承的外圈与导流圈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导流圈包括第一导流圈和第二导流圈,第一导流圈与第二导流圈可拆卸连接;风机设置在第二导流圈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导流圈远离第一导流圈的一端设置有法兰形连接部,法兰形连接部用于与外部部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导流圈远离第一导流圈的一端的外周边沿设置有加强筋。

上述用于空调器的送风组件,风机通过连接件可转动地设置在导流圈内,连接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叶片外缘与导流圈之间的间隙,从而改善了送风组件由于间隙的存在以及间隙过大而产生的回流与泄露现象,大大提高了送风组件的送风效率,同时较好地抑制了回流涡流所引起的噪声,有效降低送风组件工作时的噪音。另外,风机与导流圈通过连接件连接,使风机能够较好地居中于导流圈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调器的送风组件的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调器的送风组件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调器的送风组件的主视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调器的送风组件的风叶和风叶环罩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00-导流圈;

110-第一环形凹槽;

120-第一导流圈;130-第二导流圈;

131-法兰形连接部;132-加强筋;

140-环形加强筋;

200-风机;

210-风叶;

300-连接件;

310-风叶环罩;311-第二环形凹槽;

400-网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空调器的送风组件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的送风组件,包括导流圈100、风机200和连接件300;风机200通过连接件300可转动地设置在导流圈100内;

风机200包括多个风叶210;连接件300设置在多个风叶210的叶片外缘与导流圈100的间隙内,并与每个风叶210的叶片外缘连接;连接件300具有与导流圈100滑动连接的部分。

其中,风机200包括多个风叶210,但不限于此。一般地,风机200还包括电机和轮毂,多个叶片设置在轮毂的外周面上,轮毂的中央设置有与电机的输出轴适配的轴孔。每个风叶210均具有叶片前缘、叶片外缘和叶片尾缘,每个风叶210的叶片外缘均与连接件300连接。

连接件300的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参见图5和图6,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连接件300包括风叶环罩310;每个风叶210的叶片外缘均与风叶环罩310的内壁连接;风叶环罩310的外壁用于与导流圈100配合形成滑动连接。本实施例中,风叶环罩310的外壁成为与导流圈100滑动连接的部分。

进一步地,风叶环罩310的外壁与导流圈100滑动连接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参见图2至图5,可选择地,导流圈100的内壁上沿导流圈100的周向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110;风叶环罩310的外壁上沿风叶环罩310的周向设置第二环形凹槽311;第一环形凹槽110的槽口和第二环形凹槽311的槽口相对以形成用于放置滚动件的滚道。滚动件包括但不限于滚珠、滚轮等等,利用滚动件设置于第一环形凹槽110的槽口和第二环形凹槽311的槽口形成的滚道中,不仅连接了风叶环罩310和导流圈100,而且可以减少风叶环罩310与导流圈100之间的滑动摩擦力,提高风机200的工作效率。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环形凹槽110的槽口和第二环形凹槽311的槽口形成的滚道的形状和尺寸与滚动件的形状、尺寸相适配。例如,假设滚动件为滚珠,则滚道为圆形滚道,其直径稍大于滚珠的直径。如此设计,还能使得风叶环罩310的外壁与导流圈100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尽量小,有效消除叶片外缘与导流圈100之间的间隙,从而提高送风组件的送风效率,降低送风组件工作时的噪音。

在其他实施例中,风叶环罩310的外壁与导流圈100滑动连接也可以通过滑块与滑槽的配合来实现。可选择地,导流圈100的内壁上沿导流圈100的周向设置有第三环形凹槽;风叶环罩310的外壁上对应第三环形凹槽设置有滑块;滑块滑设于第三环形凹槽中。

当然,还可以是第三环形凹槽设置在风叶环罩310的外壁上,滑块对应第三环形凹槽设置在导流圈100的内壁上。其中,滑块可以为多个。

又或者,风叶环罩310的外壁上对应第三环形凹槽设置有环形凸起,环形凸起卡配于第三环形凹槽中。如此,也能够实现风叶环罩310的外壁与导流圈100的滑动连接。

此外,在上述滑动连接的各方式中,可选择地,第一环形凹槽110和第三环形凹槽均为两个。

其中,由于第一环形凹槽110为两个,因此与其配合形成滚道的第二环形凹槽311也为两个。两个第一环形凹槽110平行间隔设置,两个第一环形凹槽110分别靠近导流圈100的两端,且第一环形凹槽110与导流圈100的端部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50mm。

同样地,由于第三环形凹槽为两个,则与其配合的滑块可对应两个第三环形凹槽呈两层式分布。以及环形凸起也可对应第三环形凹槽设置为两个。

两个第三环形凹槽平行间隔设置,两个第三环形凹槽分别靠近导流圈100的两端,且第三环形凹槽与导流圈100的端部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50mm。

这样,将滑动连接的配合结构设计为两个,可以提高连接件300与导流圈100滑动连接的稳定性,保证出风组件的工作。同时使凹槽与导流圈100端部的距离在一定范围内,可保证导流圈100的强度,避免导流圈100端部处的变形。

在上述滑动连接的各方式中,参见图5,可选择地,在导流圈100的外壁上对应第一环形凹槽110或者第三环形凹槽的位置处,设置有环形加强筋140。如此设计可以增加该位置处的导流圈的强度,避免因为开槽而使导流圈100强度减弱易发生变形的问题。

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件300还可以包括轴承,每个风叶210的叶片外缘均与轴承的内圈连接,轴承的外圈与导流圈100连接。该实施例中,轴承的内圈成为与导流圈100滑动连接的部分。其中,轴承可以为滚动轴承、深沟球轴承等等。

本实用新型的送风组件,由于连接件300的存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叶片外缘与导流圈100之间的间隙,从而改善了风送风组件由于间隙的存在以及间隙过大而产生的回流与泄露现象,大大提高了送风组件的送风效率,同时较好地抑制了回流涡流所引起的噪声,有效降低送风组件工作时的噪音。另外,风机200与导流圈100通过连接件300连接,使风机200能够较好地居中于导流圈100中。例如连接件300为风叶环罩310的形式,需要实现风叶环罩310与导流圈100能够顺畅的相对滑动,风机200必然是居中于导流圈100中的。且风机200直接导流圈100连接为一体,规避了送风组件安装到空调器中时,电机装配定位与导流圈装配定位存在公差的问题。

参见图1,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导流圈100包括第一导流圈120和第二导流圈130,第一导流圈120与第二导流圈130可拆卸连接;风机200设置在第二导流圈130内。

其中,导流圈100用于安装在空调器的机架上,本实施例中,第一导流圈120用于与空调器的机架固定安装,则导流圈100由第一导流圈120进风,由第二导流圈130出风。

另外,第一导流圈120与第二导流圈130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可以为多种,例如:第一导流圈120与第二导流圈130通过螺纹连接,该螺纹连接可以为通用螺纹连接,也可以是双螺纹连接。螺纹连接不仅便于第一导流圈120与第二导流圈130的安装,且螺纹连接使第一导流圈120与第二导流圈130能够在螺纹啮合时进行互相较圆。同时,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相当于在第一导流圈120、第二导流圈130的连接端口处设置了加强筋,因此能够提高导流圈100连接端口处的刚度,防止变形。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流圈120与第二导流圈130还可通过相互插接的方式形成连接。

在本实施中,通过将导流圈100设计为分体的结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导流圈100的整体刚性,使得导流圈100不易变形,保证导流圈100与风机200之间的间隙均匀。同时,分体式设计便于导流圈100的生产和安装,有利于售后维修,方便拆装以及对应更换零部件。且由于采用分体式设计,可尽量减小导流圈100体积,从而有效减少生产/运输过程中因自身重力积压变形现象的发生。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第二导流圈130远离第一导流圈120的一端设置有法兰形连接部131,法兰形连接部131用于与外部部件连接。这样,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连接不同的部件,例如网罩400或者风管等外部部件连接。

其中,法兰形连接部131上可设置用于连接的连接孔。例如,当连接网罩400时,网罩400的周边可设置有用于与连接孔相配合的安装孔,可以通过螺栓穿过连接孔和安装孔将网罩400安装在第二导流圈130上。另外,网罩400可以先预装在第二导流圈130上,这样,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二导流圈130端口处的强度,防止第二导流圈130在该端口处的变形。

参见图5,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第二导流圈130远离第一导流圈120的一端的外周边沿设置有加强筋132,可以保证第二导流圈130在该端口处的刚度,即保证导流圈100出风口处的强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