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水盘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7633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接水盘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接水盘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接水盘用于收集空调换热器工作时产生的冷凝水,具体而言,空调器通过导流结构,比如导流槽,将空调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引入至导流结构下方的空调接水盘中,冷凝水在空调接水盘中汇集并通过接水盘上的排水结构排走。因为导流结构与空调接水盘之间具有一定的高度差,冷凝水水滴以一定速度滴落至空调接水盘中时,很容易产生“滴答-滴答”的水滴噪音,进而降低了用户体验。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接水盘,旨在解决空调冷凝水滴落产生滴水声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接水盘,安装于空调器,用以承接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的冷凝水,所述接水盘包括:盘体,所述盘体上成形有接水槽、及位于所述接水槽底部的排水结构;以及引流件,设置于所述接水槽的内壁上,所述引流件具有相对水平面向上倾斜设置的引流面,所述引流面用于接引冷凝水。优选地,所述排水结构位于所述引流面正对的一侧。优选地,所述引流面面向所述排水结构。优选地,所述引流面与水平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的范围为[100度,120度]。优选地,所述引流件呈片状设置。优选地,所述引流件的与所述引流面相背离的侧面下端设置有加强部,所述加强部连接所述引流件与所述接水槽的内壁。优选地,所述引流件与所述盘体一体成型。优选地,所述引流件与所述盘体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所述室内机包括底盘、设于底盘上的换热器、及接水盘,所述接水盘包括:盘体,所述盘体上成形有接水槽、及位于所述接水槽底部的排水结构;以及引流件,设置于所述接水槽的内壁上,所述引流件具有相对水平面向上倾斜设置的引流面,所述引流面用于接引冷凝水;所述接水盘位于所述换热器的下方;所述底盘上成形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用于将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引流至所述接水槽内;所述导流槽具有落水口,所述落水口位于所述引流面的上方。优选地,所述落水口在竖直方向的投影,落于所述引流面上,且该投影与所述引流面周缘有间隔。本实用新型接水盘,通过在其接水槽内设置引流件,并在引流件上成形用以接引滴落的冷凝水的、向上倾斜的引流面,使得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沿着导流槽滴落到接水盘中时,引流件的引流面对其进行接引、分流,分流后,使其顺着引流件的引流面流入接水槽中。由此,不仅避免了冷凝水滴落时溅起水花;而且还避免其产生水滴声,从而减小了空调器工作时的噪音,进而带来了良好的用户体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接水盘一实施例,接水盘与底盘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接水盘与底盘装配时的主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接水盘与底盘装配时沿图3中Ⅳ-Ⅳ线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4中接水盘的引流件接引冷凝水时的工作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接水盘10盘体11接水槽12排水口20引流件21引流面22加强部200底盘270导流槽271落水口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接水盘,安装于空调器,用以承接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空调器在制冷或除湿工作时,其室内侧换热器会产生冷凝水,接水盘一般设于室内侧换热器的下方,将室内侧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排出。上述室内侧换热器强调的是,本实用新型换热器,既可以用于一体机,也可以用于分体机中的室内机;换而言之,只要室内侧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经空调器内的导流结构后,是通过滴落的方式进入接水盘的,均可使用本实用新型换热器解决其滴落时产生滴水噪音的问题。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接水盘100包括:盘体10,所述盘体10上成形有接水槽11、及位于接水槽11底部的排水结构;以及引流件20,所述引流件20设置在接水槽11的内壁上,所述引流件20具有相对水平面向上倾斜设置的引流面21,所述引流面21用于接引冷凝水。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接水盘100一般设置在换热器(图未示)的下方,换热器工作时产生的冷凝水经空调器的导流结构后,滴落到接水盘100的接水槽内。所以,可以理解,所述引流件20应设置于导流结构滴水处的下方,且所述引流面21应设于冷凝水滴落的轨迹上,以使引流件20能够起到引流作用,具体表现为导流结构滴水处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应落于引流面21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图未示)为分体机,其室内机为悬挂式。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室内机(图未示)包括底盘200、设于底盘200上的换热器(图未示)、及上述接水盘100,所述接水盘100设于换热器的下方,所述换热器为蒸发器,所述底盘200上成形有导流槽270,所述导流槽270用于将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引流至接水槽11内;具体而言,所述导流槽270具有落水口271,所述落水口271位于引流面21的上方,且所述引流面21位于冷凝水滴落的轨迹上,以接引从落水口271处滴落的冷凝水。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接水盘也可用于一体机或落地式室内机,只要该空调器产生的冷凝水是通过滴落的方式进入接水槽11内的。如图6所示,空调器工作时,换热器产生冷凝水流到导流槽270中,由于重力作用,冷凝水沿着导流槽270向导流槽270的落水口271处流动,并经过落水口271滴落,由于引流件20的引流面21位于落水口271的下方,冷凝水会滴落在该引流面21上,引流面21接着该冷凝水并将之分流,冷凝水被分流后顺着引流面21流入到接水槽11中,并通过接水槽11底部的排水结构排出。在此过程中,因为引流件20的引流面21接引滴落的冷凝水,减少了冷凝水的滴落重量、高度及速度,不仅避免了冷凝水滴落时溅起水花;而且还避免其产生水滴声,从而减小了空调器工作时的噪音,进而带来了良好的用户体验。所以,本实用新型接水盘100,通过在其接水槽11内设置引流件20,并在引流件20上成形用以接引滴落的冷凝水的、向上倾斜的引流面21,使得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沿着导流槽270滴落到接水盘100中时,引流件20的引流面21对其进行接引、分流,分流后,使其顺着引流件20的引流面流入接水槽11中。由此,不仅避免了冷凝水滴落时溅起水花;而且还避免其产生水滴声,从而减小了空调器工作时的噪音,进而带来了良好的用户体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所述引流件20的形状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只要其具有引流面21即可。众所周知,根据空调器的导流结构的不同、及冷凝水在该导流结构内的流速的不同,冷凝水离开导流结构的滴水处后的运动轨迹一般分为自由落体运动或抛物线运动。可以理解,若冷凝水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只需导流面21位于导流结构的滴水处下方、且导流面21向上倾斜就好;若冷凝水做抛物线运动时,为避免冷凝水顺着导流面21飞溅出接水盘100,应使导流面21设于冷凝水运动轨迹的前面,即应使导流面21面向导流结构的滴水处。而对于任意一台空调器,其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总存在做抛物线运动的可能,所以,应使导流面21设于冷凝水运动轨迹的前面,以改变其运动轨迹。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4及图5所示,所述导流面21面向落水口271,即所述导流面21面向室内机的悬挂侧。由此,可在冷凝水前面接引冷凝水,使冷凝水向室内机的悬挂侧流动,从而避免冷凝水通过导流面21飞溅出接水盘100。进一步地,如图4至图6所示,因为导流面21接引冷凝水后可使冷凝水的运动轨迹改变,使冷凝水顺着导流面21向导流面21正对的一侧流动,所以,为了便于冷凝水从接水槽11内排出,以使接水槽11内的冷凝水能够完全的排出,保证接水槽11内无残留的冷凝水,所述排水结构位于引流面21正对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水结构位于室内机的悬挂侧。应当指出,对于现有空调器来说,其排水结构一般都是设于室内机的悬挂侧,所以,设计空调器时,优先使导流面21面向室内机的悬挂侧,并通过导流结构使冷凝水向与室内机的悬挂侧相对的一侧滴落;当然所述冷凝水也可以向其他方向滴落。进一步地,当所述排水结构并未处于导流结构的滴水处,即导流槽270的落水口271,的正下方时,为了便于冷凝水快速从接水槽11内排出,应使,所述引流面21面向排水结构。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及图4所示,所述排水结构位于导流槽270的落水口271的右下侧,所述引流面21面向排水结构,即所述导流面21向上、向右倾斜设置,以使冷凝水快速从接水槽11内排出。进一步地,所述导流面21向排水结构偏转的角度β的范围为[4度,10度],即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面21向右倾斜的角度范围优选为[4度,10度]。可以理解,若偏转的角度β过小,则对使冷流水向排水结构处引流的效果不明显;若偏转的角度β过大,则会使冷凝水的流向再次偏离排水结构。所以,对于现有的空调器来说,所述导流面21向排水结构偏转的角度β的范围优选为[4度,10度]。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引流面21与水平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α,所述第一夹角α的范围优选为[100度,120度],即所述引流面21向上倾斜的角度的范围为[10度,30度]。可以理解,若第一夹角α过小,即引流面21向上倾斜的角度过小,则可能会加大冷凝水未滴落到引流件20上的风险。若第一夹角α过大,即引流面21向上倾斜的角度过大,则会使冷凝水在引流面21下流速度过慢,不利于引流、及冷凝水的排出。所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角α的范围优选为[100度,120度]。可以理解,所述引流面21优选为平面设置,也可为曲面。若其为曲面时,应使所述引流面21任意点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的范围优选为[100度,120度]。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6所示,为了简化接水盘100的结构、节约材料,所述引流件20呈片状设置。进一步地,如图2、及图4至图6所示,为了提高引流件20与接水槽11的内壁之间的连接强度,以避免引流件20在搬运、装配等过程中损坏,所述引流件20的与引流面21相背离的侧面下端设置有加强部22,所述加强部22连接引流件20与接水槽11的内壁。具体而言,所述加强部22优选为加强筋或凸出于引流面21的侧面的凸部,当然是说加强部也可为加强凸台等结构。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引流效果,所述引流件20的引流面21上间隔成形有多个引流沟(图未示),所述引流沟由所述引流面21上端向其下端延伸。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引流效果,所述引流件20的引流面21呈凸面设置。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接水盘100的生产效率,所述引流件20与盘体10一体成型,由此,简化了接水盘100的结构,缩减了接水盘100的生产工序,节约了生产用料,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接水盘100的装配效率。具体而言,在加工时,可以采用工程塑胶材料ABS或HIPS+10玻纤,通过注塑模具将接水盘一体注塑成型,其生产装配工艺简单,从而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引流件20与盘体10可拆卸连接,以实现引流件20与盘体10的分开生产、及分开运输。由此,将所述引流件20与盘体10分开生产可以提高接水盘100的成型率,避免一体成型时因引流件20不合格而使整个接水盘100不合格;将所述引流件20与盘体10分开运输,可以防止运输过程中,将引流件20损伤。所述引流件20与盘体10可拆卸连接有很多,比如,所述接水槽11的内壁上成形有插接孔(图未示),所述引流件20的下端插接在该插接孔内;比如,所述接水槽11的内壁上成形有套柱,所述引流件20的下端成形套孔,所述引流件20的下端通过套孔套接在套柱上;又比如,所述接水槽11的内壁上成形有安装凸台,所述安装凸台上成形有插接槽,所述引流件20的下端插接在该插接槽内;等。所述排水结构用于将接水槽11内的冷凝水向外排出,该排水结构可设置在接水槽11的底壁,也可设置在接水槽11的侧壁的底端,以使接水槽11内的冷凝水能够完全的排出,保证接水槽11内无残留的冷凝水。进一步地,如图2、图4和图5所示,所述排水结构为排水口12。所述排水口12可呈孔状设置,用以插接一排水导管(图未示);也可呈管状设置,用以套接一排水导管(图未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水口12呈管状设置。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接水盘100中的引流件20是针对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通过滴落的方式进入接水盘而设计的,所以接水盘100中引流件20的数量和位置应该与导流槽270的落水口271相适应。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空调器(图未示)包括室内机(图未示)和室外机(图未示),所述室内机(图未示)包括底盘200、设于底盘200上的换热器(图未示)、及上述接水盘100,所述接水盘100设于换热器的下方,所述换热器为蒸发器,所述底盘200上成形有导流槽270,所述导流槽270用于将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引流至接水槽11内;具体而言,所述导流槽270具有落水口271,所述落水口271位于引流面21的上方,且所述引流件20的引流面21位于冷凝水滴落时的滴落轨迹上,以接引从落水口271滴落的冷凝水。所述接水盘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实用新型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进一步地,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落水口271在竖直方向的投影,落于引流面21上,且该投影与引流面21周缘有间隔,以使滴落的冷凝水能够全部被引流面21接引,也可避免冷凝水滴落到棱角上时产生飞溅起水花,从而提高引流效果;而且,还可以使冷凝水全部顺着导流面21向下流,以提高引流效果、及排水效果。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所述落水口271与引流件20的顶端之间具有第一竖直距离L,所述第一竖直距离L的范围为[3毫米,10毫米]。所述第一竖直距离L是指引流件20的顶端到落水口271的铅垂距离。可以理解,若第一竖直距离L过大,冷凝水滴落到引流面21上时,不仅会增大滴水声,甚至有可能产生水花,使得引流件20达不到预期效果;若第一竖直距离L过小,会增大接水盘100的装配难度,使得在装配接水盘100的过程中,容易使引流件20损坏。由此,所述第一竖直距离L的范围优选为[3毫米,10毫米]。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