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冷凝回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56530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气体冷凝回收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冷凝回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体冷凝回收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气体回收(气体为可凝性气体和不凝性气体混合气体),通常是气体用管道输送至回收器内,可凝性气体在管道内冷凝变成液体,而不凝性气体则仍以气体的形态在输送管内流动,造成液体和不凝性气体混合,气液未实现分离,回收回来的液体不纯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液气分离的气体冷凝回收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体冷凝回收器,所述气体冷凝回收器包括冷凝回收器本体和若干换热管,所述冷凝回收器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气法兰盘和出气法兰盘,所述进气法兰盘和出气法兰盘与冷凝回收器本体之间通过呈喇叭状的连接体连接,所述冷凝回收器本体的底部设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靠近出气法兰盘的一端,所述若干换热管横向设在冷凝回收器本体上,所述冷凝回收器本体的两侧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与冷凝回收器本体形成多个错位的管程腔体,所述盖板上设有冷却液进液管和冷却液出液管,所述冷却液进液管和冷却液出液管与对应的管程腔体连通,所述冷却液进液管、冷却液出液管、管程腔体以及若干换热管形成冷却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回收器本体的两端设有耳板。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回收器本体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和两侧板,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通过两侧板连接固定,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上设有弯折。

进一步的,所述侧板上设有支撑脚。

进一步的,所述排液管通过集液槽与所述冷凝回收器本体上。

本实用新型气体冷凝回收器将气体输送至冷凝回收器本体内,高温的气体在冷凝回收器本体内遇到低温度的换热管变成液体,滴落在冷凝回收器本体底部并从排液管排出,而剩余部分的气体因不会液化则从出气法兰排出,如此实现气液分离;同时将进气端和出气端处设为喇叭状,可有效降低气体的在冷凝回收器本体内的流动速度,使其气体充分的液化,提高液化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气体冷凝回收器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气体冷凝回收器的仰视图。

图3是气体冷凝回收器的剖视图。

图4是上盖板和下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气体冷凝回收器的较佳实施方式包括冷凝回收器本体1和若干换热管2,所述若干换热管2横向设在冷凝回收器本体1上。所述冷凝回收器本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气法兰盘3、出气法兰盘4和耳板15;所述耳板15上设有吊装孔,便于安装或运输的吊装;所述进气法兰盘3和出气法兰盘4与冷凝回收器本体1之间通过呈喇叭状的连接体7连接,如此气体在冷凝回收器本体1内的流速会变慢,如此可让气体更长时间的与换热管2接触,提高液化的转换率。所述冷凝回收器本体1的底部设有排液管6,所述排液管6通过集液槽61与所述冷凝回收器本体1上,便于收集液体;所述排液管6靠近出气法兰盘4的一端,尽可能的收集更多的液体。所述冷凝回收器本体1的两侧设有盖板5,所述盖板5与冷凝回收器本体1形成多个错位的管程腔体9,所述盖板5上设有冷却液进液管7和冷却液出液管8,所述冷却液进液管7和冷却液出液管8与对应的管程腔体9连通,所述冷却液进液管7、冷却液出液管8、管程腔体9以及若干换热管2形成S形冷却通道,S形冷却通道能让气体更长时间的与换热管2接触。

所述冷凝回收器本体1包括上盖板11、下盖板12和两侧板13,所述上盖板11和下盖板12通过两侧板13连接固定,所述上盖板11和下盖板12上设有弯折,用于加强上盖和下盖板12的强度。所述侧板13上设有支撑脚14。

使用时,高温气体从进气法兰盘3端进入冷凝回收器本体1,高温气体在遇到内有低温气体的换热管2后,部分气体液化后滴落在冷凝回收器本体1底部并从排液管6排出,而剩余部分的气体因不会液化则从出气法兰盘4排出,如此实现气液分离。同时将进气端和出气端处设为喇叭状,可有效降低气体的在冷凝回收器本体1内的流动速度,使其气体充分的液化,提高液化的效率。设在冷凝回收器本体1内的换热管2还能减缓气体流动的速度,降低流速让气体更长时间与换热管2接触,同时换热管2还增加了凝结的面积,能让更多的气体液化变成液体。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