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粉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91944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用于干燥或烘焙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马铃薯粉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马铃薯所含淀粉9~20%,蛋白质1.5~2.3%,脂肪0.1~1.1%,粗纤维0.6~0.8%;100g马铃薯中所含的营养成分:热量66~113J,钙11~60mg,磷15~68mg,铁0.4mg~4.8mg,硫胺素0.03~0.07mg,核黄素0.03~0.11mg,尼克酸0.4~1.1mg;马铃薯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助促进胃肠蠕动,疏通肠道。

现有马铃薯一般通过制备马铃薯粉或者薯片来进行储藏,在马铃薯粉制备过程中,将马铃薯清洗干净、去皮,然后放入磨浆机中,加入适量的水及相当于马铃薯重量4-5%的玉米油,磨成浆料,过滤得滤渣与一次浆液;滤渣继续加入磨浆机加水研磨,再过滤,得二次浆液;将二次所得浆液合并,静置沉淀得湿马铃薯粉,上清液经过喷雾干燥,得到粉末,与所得湿马铃薯粉合并,混合,烘干,得到马铃薯粉,其中马铃薯粉储藏要求含水量在10%以下。

传统的马铃薯粉干燥采用将马铃薯粉平摊在兜子表面上,放在冬天的太阳底下进行暴晒,连晒1天或者2天,完成干燥后进行储藏,这种防范不仅干燥效率低,而且效果差,特别是重庆地区,到了冬天几乎很难见到太阳,因此需要制备一种马铃薯粉干燥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铃薯粉干燥装置,该马铃薯粉干燥装置结构简单,在箱体内部设置有烘干装置和搅拌装置,在箱体顶部设置有料斗,马铃薯粉从料斗进入烘干装置内,在烘干装置内烘干通道内粉体被加热,加热后的粉体堆积在受热仓处进一步受热处理,受热仓底部的粉料在搅拌叶片的作用下进入搅拌筒体内进行均匀受热,均匀受热的粉体在搅拌叶片的作用下,从搅拌筒体边缘溢出,从箱体内底部和出料口排料出料,可以对马铃薯粉进行快速干燥,干燥效果好,效率高。

在进行烘干后,在搅拌装置的作用下,使粉体受热均匀。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马铃薯粉干燥装置,包括箱体和设置在箱体顶部的料斗,所述箱体内设置有与料斗连接的烘干装置和位于烘干装置下方的搅拌装置,所述箱体底部安装有与搅拌装置连接的电机。

所述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筒体、竖直设置在烘干筒体内的不少于1个烘干通道和设置在烘干筒体内的电加热装置。

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筒体、竖直设置在搅拌筒体内的搅拌轴和搅拌叶片,所述搅拌轴下端穿过搅拌筒体底部和箱体底部与电机连接。

所述烘干筒体底部向下延伸有且伸入搅拌筒体内的环形导热板,所述环形导热板、与烘干筒体和搅拌筒体围成有用于容纳粉体的受热仓。

所述烘干通道上端与料斗进料口连通,下端与受热仓连通,所述搅拌筒体与箱体内壁之间设置有出料空腔,所述箱体底部或侧壁上设置有与出料空腔连通的出料口。

进一步,所述箱体内壁上环形设置有固定支架,所述搅拌筒体固定在环形支架上。

进一步,所述搅拌筒体与箱体内底部之间设置有与出料空腔连通的出料仓,所述出料仓与出料口连通。

进一步,所述箱体内底部设置为斜面,所述出料口位于斜面底部。

进一步,所述箱体顶部设置有箱盖,所述箱盖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在箱体上。

进一步,所述箱体内上部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烘干筒体通过箱盖固定在环形槽内。

进一步,所述烘干通道设置为不少于3个且呈环形均布在烘干筒体内。

进一步,所述烘干筒体底部中间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搅拌轴顶部通过滑套固定在安装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马铃薯粉干燥装置结构简单,在箱体内部设置有烘干装置和搅拌装置,在箱体顶部设置有料斗,马铃薯粉从料斗进入烘干装置内,在烘干装置内烘干通道内粉体被加热,加热后的粉体堆积在受热仓处进一步受热处理,受热仓底部的粉料在搅拌叶片的作用下进入搅拌筒体内进行均匀受热,均匀受热的粉体在搅拌叶片的作用下,从搅拌筒体边缘溢出,从箱体内底部和出料口排料出料,可以对马铃薯粉进行快速干燥,干燥效果好,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马铃薯粉干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箱体;2-料斗;3-烘干装置;4-搅拌装置;5-电机;6-搅拌叶片;7-搅拌轴;8-固定支架;9-搅拌筒体;10-电加热装置;11-烘干筒体;12-导热板;13-加强筋;14-烘干通道;15-进料口;16-箱盖;17-环形槽;18-底部;19-出料口;20-受热仓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马铃薯粉干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一种马铃薯粉干燥装置,包括箱体1和设置在箱体1顶部的料斗2,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与料斗2连接的烘干装置3和位于烘干装置3下方的搅拌装置4,所述箱体1底部安装有与搅拌装置4连接的电机5。

所述烘干装置3包括烘干筒体11、竖直设置在烘干筒体11内的不少于1个烘干通道14和设置在烘干筒体11内的电加热装置10。

所述搅拌装置4包括搅拌筒体9、竖直设置在搅拌筒体9内的搅拌轴7和搅拌叶片6,所述搅拌轴7下端穿过搅拌筒体9底部和箱体1底部与电机5连接。

所述烘干筒体11底部向下延伸有且伸入搅拌筒体9内的环形导热板12,所述环形导热板12、与烘干筒体11和搅拌筒体9围成有用于容纳粉体的受热仓20。

所述烘干通道14上端与料斗2进料口15连通,下端与受热仓20连通,所述搅拌筒体9与箱体1内壁之间设置有出料空腔,所述箱体1底部或侧壁上设置有与出料空腔连通的出料口19。

本实施例通过在箱体1内部设置有烘干装置3和搅拌装置4,在箱体1顶部设置有料斗2,马铃薯粉从料斗2进入烘干装置3内,在烘干装置3内烘干通道14内粉体被加热,加热后的粉体堆积在受热仓20处进一步受热处理,通过设置有受热仓20,有利于延长粉料在烘干通道14内通过的时间,提高受热时间,提高干燥效率;受热仓20底部的粉料在搅拌叶片6的作用下进入搅拌筒体9内进行均匀受热,均匀受热的粉体在搅拌叶片6的作用下,从搅拌筒体9边缘溢出,通过出料空腔进入从箱体内1底部和出料口19排料出料,可以对马铃薯粉进行快速干燥,干燥效果好,效率高。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箱体1内壁上环形设置有固定支架8,所述搅拌筒体9固定在固定支架8上,本实施例中固定支架8设置为3个或者4个,出料空腔设置在两两环形支架8之间,有利于通过螺栓搅拌筒体固定在固定支架8上,便于搅拌装置工作。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搅拌筒体9与箱体1内底部之间设置有与出料空腔连通的出料仓,所述出料仓与出料口连通,优选的所述箱体1内底部18设置为斜面,所述出料口19位于斜面底部,本实施例有利于粉料搅拌后排出。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箱体1顶部设置有箱盖16,所述箱盖16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在箱体1上,优选的所述箱体1内上部设置有环形槽18,所述烘干筒体11通过箱盖16固定在环形槽18内,本实施例该结构结合固定支架8,有利于从上之下依次安装有搅拌装置4、烘干装置3、箱盖16和料斗2。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烘干通道14设置为不少于3个且呈环形均布在烘干筒体内,该结构有利于粉料受热均匀,提高干燥效率,优选的所述烘干筒体11底部中间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搅拌轴7顶部通过滑套固定在安装孔内,该结构有利于固定搅拌轴,提高电机的传动效率。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