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1095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家电,尤其是一种吸油烟机。



背景技术:

吸油烟机已成为现代家庭中不可或缺的厨房家电设备之一。通常吸油烟机包括顶吸式和近吸式,顶吸式的吸油烟机利用热气上升的原理,吸排烹饪时所产生的自然上升的油烟,此外还由于整洁轻巧、占用空间小等优点,而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现有的吸油烟机,会以收集在烹饪中产生的油烟、烟尘等为目的而安装有过滤网,并为了防止油烟逃逸而设置有导烟板。如申请号为201420478328.X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带导烟板的顶吸式吸油烟机,包括集烟罩及导烟板,集烟罩上设有进风口,导烟板正对集烟罩的进风口设置,且导烟板与集烟罩保持预定的间距而形成油烟通道,集烟罩的进风口处还设置有油网,油网通过卡扣或螺钉固定在集烟罩的进风口处,导烟板位于油网的下方;又如申请号为201410443175.X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升降可调节进风面的吸油烟机,包括风柜和置于风柜底部的集烟罩,风柜包括框架和内置于框架中并可沿框架升降的主机,主机包括横截面呈正方形的本体和置于本体内的涡轮风机,本体四周封闭,本体的底部开口并设有锥形网罩,锥形网罩底部安装有油杯;又如申请号为201610642513.1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用于吸油烟机上的仿生过滤网,该仿生过滤网设置在吸油烟机的主机下端的笼烟罩处,且位于油杯上端的进风口处,主机内安装有设有出风口的风机系统,仿生过滤网为上大下小或上小下大的圆锥体或长方锥体或正方锥体的金属薄壳。

上述的吸油烟机,设置在吸油烟机的进风口处的导烟板呈平坦状,导烟板无法对油烟起到引流、加速的作用,难以有效提升吸油烟效果,而且整流板相对位置固定,负压区不能根据灶台的使用情况进行调节。油网通常采用平坦状或下凸的漏斗状,平坦状的油网不适宜锅内的饮食多油性的特点,容易滴油;漏斗状的油网固定在吸油烟机的底部向下突出,油烟收集时呈发散型,集烟浅,油烟不能被深吸收,且远离风机负压区,影响吸油烟效果,而且用户使用时有视觉压抑感、烹饪时阻碍视线、颠锅炒菜时,容易触碰到油网,降低用户的烹饪体验感;此外,当采用漏斗状的油网时,则吸油烟机无法再设置导烟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提高吸油烟效率和油脂分离效果的吸油烟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吸油烟机,包括集烟罩、设置在集烟罩上方的机箱和设置在机箱内的风机,所述集烟罩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机箱内形成有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为三元风机,所述机箱内的底部、风道的入口处设置有滤网,所述滤网包括呈上小下大的倒锥形的滤网本体,所述滤网本体上密布有网孔。

为便于收集机箱、风机和滤网自身的油脂,所述滤网本体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有环状的集油槽,所述集油槽的外边缘延伸到机箱的底端外、并且向上弯折。

为避免集油槽内的油脂溢出,位于滤网本体后侧的集油槽部分开设有第一滴油孔,所述第一滴油孔位于导烟板上方。

为加快油烟流速,提高吸油烟效率,所述导烟板的下表面至少一部分呈由中间向边缘逐渐向上倾斜、由此与集烟罩的相应壁面配合而限定出由下至上横截面逐渐减少的加速流道。

优选的,为对导烟板周边的油烟进行有效的加速,所述导烟板的下表面包括第一斜面、第二斜面和第三斜面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斜面由中间向左侧朝上倾斜、与集烟罩的左侧板之间形成第一加速流道,所述第二斜面由中间向右侧朝上倾斜、与集烟罩的右侧板之间形成第二加速流道,所述第三斜面由中间向前侧朝向倾斜、与集烟罩的前侧板之间形成第三加速流道。

优选的,为进一步提高加速流道的加速作用,所述左侧板、右侧板和前侧板的内表面也呈由下至上逐渐向内倾斜的斜面。

进一步地,为便于导烟板的安装,所述导烟板的上表面的四个角落分别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连接到集烟罩的进风口的外边缘,从而将导烟板与集烟罩连接。

为使得导烟板可以根据油烟的大小调节高度,以更好地提高吸油烟效果,同时在吸油烟机关闭时导烟板可以升到最高位置而关闭进风口,避免公共烟道的油烟回流,所述连接柱为由电机驱动的伸缩杆。

为便于收集从滤网滴落的油脂、以及导烟板自身的油脂,所述集烟罩的后侧下方设置有油杯,所述导烟板的后端开设有第二滴油孔,所述第二滴油孔位于油杯的上方。

为使得油烟以最小的流速通过旋转滤网,两者之间相互接触的时间较长,从而达到较好的过滤效果,所述风道呈由下至上逐渐缩小的形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向上凹陷的倒锥形的滤网,能够缩短与风机的距离,靠近强负压区,使得油烟进入时,直接受强负压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吸风效果;通过设置具有倾斜下表面的导烟板,与集烟罩共同构成油烟加速流道,可增加油烟单位时间内进入到吸油烟机内部的量,提升吸油烟效果;通过向上凹陷的倒锥形的滤网和具有倾斜下表面的导烟板,当油烟上升气流通过导烟板时,可以产生分离的涡,可以减缓由于突扩导致的流体速度突然下降,减少拐弯处的负压以及损失,下凸的导烟板和上凸的油网形成一个周边小、中间大的流道,由此使得集烟较深,增大了油烟笼烟的体积,收集油烟气体,也增大了油烟和油网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过滤效果,提升油脂分离度,也有利于充分发挥三元风机的进口强负压作用,减少了内部空气涡流效果,通过减少湍流来降低气流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吸油烟机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吸油烟机的正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吸油烟机的侧面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吸油烟机的导烟板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吸油烟机的滤网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3,一种吸油烟机,包括集烟罩1、设置在集烟罩1上方的机箱2,机箱2内设置有风机系统4。集烟罩1上开设有进风口11,由此,机箱2内的风机系统4可将油烟抽吸通过进风口11进入到机箱2后排放到公共烟道。

机箱2包括左侧壁21、右侧壁22、前侧壁23和后侧壁24,上述各侧壁之间的空腔形成油烟气流的风道25,风道25优选的由下至上逐渐缩小。

在本实施例中,风机系统4为三元风机,三元风机可采用现有技术,如申请号为201310418009.X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风机系统4可以为单个的三元风机,两个并联的三元风机或两个串联的三元风机,由于三元风机具有结构紧凑、尺寸相对较小、风机效率和风压高的特点,能够产生的负压梯度大,能使得吸烟效率大幅度提升。机箱2上方设置有与风机系统4的出风口连接的出风罩5,从而通过出风罩5,可将油烟排入到公共烟道。

集烟罩1内形成有向上凹的集烟腔12,进风口11位于集烟腔12的顶部,集烟腔12内、与进风口11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导烟板8,在油烟进入吸油烟机之前先经过导烟板8进行冷凝过滤处理,进行第一次油烟分离。结合图5,导烟板8的形状、尺寸与集烟腔12的横截面基本重合。

导烟板8的下表面至少一部分呈由中间向边缘逐渐向上倾斜,由此与集烟罩1的相应壁面配合而限定出由下至上横截面逐渐减少的加速流道。当油烟由下至上流动至与导烟板8的下表面接触时,利用科恩达效应,油烟被引导向水平方向分流,然后从导烟板8的边缘导入到加速流道中,再往上流动进入导烟板8的上表面与集烟罩1之间形成的腔室中,最后通过进风口11进入机箱2内。

由于加速流道从下向上横截面逐渐减小,因此,油烟进入加速流道后,流速会不断地增大,对油烟的吸力也相应增大,从而可以使得油烟可以快速进入机箱2内部得到分离,进而提高吸油烟机单位时间内的吸油烟量。

结合图4,导烟板8的下表面可以全部为斜面,也可以一部分为斜面、另一部分为平面。斜面可以为倾斜的平面或弧形面。在本实施例中,导烟板8的下表面包括第一斜面81、第二斜面82和第三斜面83中的至少一个,其中,第一斜面81由中间向左侧朝上倾斜,与集烟罩1的左侧板13之间形成第一加速流道84,第二斜面82由中间向右侧朝上倾斜,与集烟罩1的右侧板14之间形成第二加速流道85,第三斜面83由中间向前侧朝向倾斜,与集烟罩1的前侧板15之间形成第三加速流道86。各斜面构成导烟板8的完整的下表面。此外,上述的左侧板13、右侧板14和前侧板15的内表面(朝向集烟腔12内的一面)也可以呈由下至上逐渐向内倾斜的斜面。

由此,通过在集烟罩1与导烟板8之间设置加速流道实现对油烟的引流和加速作用,从而提高吸油烟机单位时间内的吸烟油量。而上述的这种导烟板8与风机系统4结合,由于三元风机所具有的上述的特点,能进一步显著地提升吸油烟的效果。

导烟板8上表面的四个角落分别设置有连接柱87,连接到集烟罩1的进风口11的外边缘,从而将导烟板8与集烟罩1连接,连接柱87可以为固定的杆件,也可以为由电机驱动的伸缩杆,伸缩杆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从而导烟板8可以根据油烟的大小调节高度,以更好地提高吸油烟效果,同时在吸油烟机关闭时导烟板8可以升到最高位置而关闭进风口11,避免公共烟道的油烟回流。

机箱2内、位于风机系统4的下方设置有滤网6,并且滤网6设置在上述各消声装置的下方,位于机箱2内的底部。也就是说,滤网6设置在上述风道25的入口处,在风道25对油烟加速之前,滤网6与油烟可充分接触,实现较好的过滤效果。参见图5,滤网6包括呈上小下大的倒锥形的滤网本体61,滤网本体61上密布有网孔62,滤网本体61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有环状的集油槽63,集油槽63的外边缘向上弯折并且延伸到机箱2的底端外。

通过设置向上凹陷的倒锥形的滤网6,能够缩短与风机系统4的距离,靠近强负压区,使得油烟进入时,直接受强负压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吸风效果。流场上进风顺畅,不影响吸油烟机的吸力,避免出现跑油烟多、漏吸的现象;滤网6呈下周边低、中间高,这样油烟吸收时呈集中型,能够提高油污的收集效率;此外,集烟深,油烟没有阻挡地被深吸收,并由滤网6的下周边进行集油,便于集油的流动,更加方便对油液进行收集,避免油滴的滴落。

位于滤网本体61后侧的集油槽63部分开设有第一滴油孔64(位于导烟板8上方),导烟板8的后端开设有第二滴油孔88,集烟罩1的后侧下方设置有油杯7,第二滴油孔88位于油杯5的上方,由此从机箱2、风机系统4和滤网6自身收集的油脂可接收在滤网6的集油槽63内,并从第一滴油孔64滴落到导烟板8的上表面,此后从导烟板8的后端的第二滴油孔88滴落到油杯7中,以避免污染灶台或炊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