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灶空气调节装置及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41215发布日期:2018-07-27 21:30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气灶空气调节装置及燃气灶。



背景技术:

燃气灶是指以可燃性气体为燃料进行直火加热的厨房用具。根据燃气灶燃烧气体的种类将燃气灶分为液化气灶、煤气灶和天然气灶,根据燃气灶的灶眼将燃气灶分为单灶、双灶和多眼灶。由于可燃性气体价格便宜,燃气灶被广泛应用于家庭、饭店等场所。

燃气灶上一般均设置有调节空气进入量的空气调节装置,通过改变空气进入量,改变燃气灶内空气与可燃性气体的配比,该配比严重影响燃气灶的热效率和燃烧产生的烟气中的一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碳的含量,合理的配比能够保证空气燃烧充分。现有空气调节装置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通过手动调节设置在燃气灶风门处的调风板来改变风门开启的大小,但是由于现有的调风板多为不锈钢或者镀锌板制成的薄板,且为了便于拨动调风板,一般将调风板的一部分穿过燃气灶上的开槽凸设在燃气灶外。在拨动调风板时,凸设在燃气灶外的薄板很容易变形,严重影响客户的使用体验。除此之外,调风板的长度不易控制,长度过长易与工作台面发生干涉,长度过短又容易在调节时进入燃气灶内部,且由于燃气灶上开槽长度一定,当调风板发生变形后,很容易导致调风板无法旋转至风门全开或者全闭现象,严重影响调风板控制风门的精度。

另一种空气调节装置主要依靠引设管和喷嘴之间的距离来控制风门一次空气进量,但是由于引设管和喷嘴均位于燃气灶内部,在调节风门开启大小时,必须先拆下燃气灶的面板,调节完成后,再将面板安装至燃气灶上,调节过程程序比较繁琐,且在调节过程中,只能凭经验调节引设管和喷嘴之间的距离,如果一次调节效果不佳,则需要反复拆卸面板进行调节,直至达到理想的调节效果,多次拆卸很容易导致面板、引设管和喷嘴损坏,影响燃气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气灶空气调节装置,该空气调节装置通用性高、调节精度高、且不易发生变形,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气灶,该燃气灶能够连续、精确地控制其上风门开启的大小,从而保证燃气灶内空气和可燃性气体处于合理的配比,进而保证可燃性气体的充分燃烧。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燃气灶空气调节装置,包括:

调风板,其转动连接在炉头一端,所述调风板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孔,所述第一进气孔与设置在所述炉头上的第二进气孔选择性连通;

连杆和转动轮,所述连杆一端与所述调风板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动轮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轮与燃气灶的外壳转动连接,通过旋转所述转动轮能够改变所述第一进气孔和所述第二进气孔重合部分的面积。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上设置有通槽,所述转动轮的至少部分穿过所述通槽位于所述外壳外。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内靠近所述通槽处凸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转动轮远离所述连杆的端面上凸设有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孔内。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轴承,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轴承的轴承孔内。

作为优选,所述转轴凸设在所述转动轮的中心处。

作为优选,所述转动轮的侧面上设置有防滑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炉头上设置有喷嘴,所述调风板位于所述炉头与所述喷嘴之间,所述喷嘴和所述调风板之间设置有弹性体,通过所述弹性体将所述调风板压紧在所述炉头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进气孔和所述第二进气孔的形状相同。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进气孔和所述第二进气孔为扇形、圆形、矩形或者梯形。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进气孔和所述第二进气孔的数量相同。

一种燃气灶,包括上述的燃气灶空气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燃气灶空气调节装置包括调风板、连杆和转动轮,通过将调风板转动连接在炉头一端,利用转动轮驱动连杆运动,进而带动调风板转动,能够改变设置在调风板上的第一进气孔与设置在炉头上第二进气孔重合部分的面积,从而达到改变进入炉头内空气量的目的。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直接拨动调风板改变第一进气孔和第二进气孔重合部分的面积,采用连杆和转动轮驱动调风板转动,有利于避免调风板出现变形,提高调风板的使用寿命,有利于实现第二进气孔的全开或者全闭,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该空气调节装置的通用性。

通过将转动轮的至少部分穿过通槽位于所述外壳外,在旋转转动轮时,不需要拆卸燃气灶的外壳既能够完成调节任务,操作比较方便,也不易损坏调风板等组件。且通过旋转转动轮的方式替代拨动调风板的方式,有利于缩短设置在外壳上通槽的长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燃气灶空气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燃气灶空气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燃气灶空气调节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图4中B-B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调风板、连杆和转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调风板、连杆和转动轮的爆炸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调风板、连杆和转动轮运动的原理图。

图中:1、外壳;101、通槽;2、炉头;3、调风板;301、第一进气孔;4、连杆;5、转动轮;6、安装板;7、轴承;8、喷嘴;9、弹性体;10、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气灶空气调节装置,该空气调节装置包括调风板3、连杆4和转动轮5,调风板3转动连接在燃气灶内炉头2的一端,具体的,炉头2的端部曲线为圆形,调风板3呈圆盘状,调风板3的圆心与炉头2端部的圆心重合。炉头2上设置有第二进气孔,为了通过调节第二进气孔的大小改变一次进入炉头2的空气量,在调风板3上设置有与第二进气孔对应的第一进气孔301,通过转动调风板3,能够改变第一进气孔301和第二进气孔重合部分的面积,使第一进气孔301和第二进气孔选择性连通。

转动轮5和连杆4用于驱动调风板3转动,具体的,如图6、图7和图8所示,连杆4一端通过连接柱10转动连接在调风板3的外围,另一端转动连接在转动轮5的外围,转动轮5与燃气灶的外壳1转动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直接转动调风板3容易造成调风板3变形,本实施例通过在调风板3一侧设置有连杆4和转动轮5,并将调风板3、连杆4和转动轮5构成一个双摇杆机构,将转动轮5作为主动件,调风板3和连杆4作为从动件,通过旋转转动轮5达到驱动调风板3旋转的目的,有效地避免了直接拨动调风板3造成的调风板3变形现象的出现,提高了调风板3的使用寿命。

双摇杆机构的工作原理如图9所示,在图9中,A点代表转动轮5的中心,B点代表转动轮5与连杆4的连接点,C点代表连杆4与调风板3的连接点,D点代表调风板3的中心,在转动轮5的转动过程中,转动轮5、连杆4与调风板3均具有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转动轮5的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分别用用AB’和AB”表示,连杆4的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分别用B’C’和B”C”,调风板3的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分别用C’D和C”D表示。当AB’和B’C’共线时,设置在调风板3上的第一进气孔301和设置在炉头2上的第二进气孔重合(错开),第二进气孔处于全开(闭)状态;当AB”和B”C”共线时,设置在调风板3上的第一进气孔301和设置在炉头2上的第二进气孔完全错开(重合),第二进气孔处于全闭(开)状态。

当然,也可以通过调节AB、BC、CD的长度,将双摇杆机构变为曲柄摇杆机构,调风板3作为摇杆,转动轮5作为曲柄,只要能够保证通过转动转动轮5改变调风板3上的第一进气孔301和炉头2上的第二进气孔之间的相对位置,保证第二进气孔能够达到全开和全闭状态即可。

当该空气调节装置在两个极限位置互换时,转动轮5旋转的角度为α1+β1(α1代表转动轮5由初始位置旋转至第一极限位置经过的角度,β1代表转动轮5由初始位置旋转至第二极限位置经过的角度);调风板3旋转的角度为α2+β2(α2代表调风板3由初始位置旋转至第一极限位置经过的角度,β2代表调风板3由初始位置旋转至第二极限位置经过的角度)。在设置α2、β2角度时,只要保证α2+β2的角度、第二进风口以及第一进风口的角度相同就能够保证第二进风口能够实现全开或者全闭状态,在此对具体的数据不做限定。

为了便于在不拆卸燃气灶的前提下,即能够达到旋转转动轮5的目的,在外壳1上设置有通槽101,并将转动轮5的至少部分穿过通槽101设置于外壳1的外面,从而能够简化操作,避免多次拆卸燃气灶造成的损伤。除此之外,利用旋转转动轮5的方式代替直接拨动调风板3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地避免现有技术中调风板3拨动部长度过长导致的设置在外壳1上的通槽101过长现象的出现,从而能够防止灰尘或者其他异物通过通槽101进入燃气灶内部,提高燃气灶内部清洁度,还有利于实现第二进气孔的全开或者全闭,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该空气调节装置的通用性。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将转动轮5转动连接在外壳1内,且便于转动轮5穿过通槽101,在外壳1内部靠近通槽101处设置有安装板6,该安装板6为矩形板,其上设置有安装孔,在安装孔内设置有轴承7,转动轮5远离连杆4的端面中心处凸设有转轴,转轴穿过轴承7的轴承孔设置,轴承7的设置能够有效地减少旋转转动轮5时的阻力,以及转动轮5转轴处的摩擦,有利于提高转动轮5的使用寿命。将转轴凸设在转动轮5的中心处,有利于提高转动轮5运动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在炉头2设置调风板3的端部设置有喷嘴8,调风板3位于炉头2和喷嘴8之间,且在喷嘴8和调风板3之间设置有弹性体9,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体9为弹簧,弹簧一端与喷嘴8抵接,另一端与调风板3抵接,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将调风板3压紧在炉头2上,不仅能够提高调风板3运动的稳定性,还能够合理利用炉头2和喷嘴8之间的空间,有利于使结构紧凑。

具体的,第一进气孔301和第二进气孔的形状和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只要能够保证在调风板3转动过程中,第二进气孔可以实现由全闭状态到达全开状态、以及由全开状态到达全闭状态即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少设计量,以及便于精确控制第二进气孔的开口大小,将第一进气孔301和第二进气孔的形状和尺寸均设置为相同,当第一进气孔301转动至与第二进气孔完全重合的位置时,第二进气孔处于全开状态,此时一次进入炉头2内的空气量最多。当第一进气孔301转动至与第二进气孔完全错开时,此时第二进气孔处于全闭状态,此时一次进入炉头2内的空气量最少。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进气孔301和第二进气孔的形状均为扇形,由于扇形是轴对称图形,当调风板3转动一个特定角度时,扫过扇形的面积相同,有利于实现进气调节的连续性,且扇形的设置有利于提高美观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选择将第一进气孔301和第二进气孔设置为圆形、矩形或者梯形等。

进一步的,第一进气孔301和第二进气孔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只要能够保证在调风板3转动过程中,第二进气孔可以实现由全闭状态到达全开状态、以及由全开状态到达全闭状态即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降低设计量,建议将第一进气孔301和第二进气孔的数量设置为相同,如图8所示,具体的数量可以为两个。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燃气灶,该燃气灶包含上述的燃气灶空气调节装置,该燃气灶能够连续、精确地控制其内设置的炉头2上风门开启的大小,此处的风门指代的是上述的第二进气孔,从而保证燃气灶内空气和可燃性气体处于合理的配比,进而保证可燃性气体的充分燃烧,降低燃烧后的气体中一氧化碳的含量,从而减少污染性气体的排放量。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