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式电阻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9710发布日期:2018-07-11 03:06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箱式电阻炉。



背景技术:

电阻炉是热处理行业使用较为频繁的以一种热处理设备,主要是利用电流使得电阻炉内部的加热元件发出热量,从而实现对炉体内部的工件或者材料进行加热。

传统的电阻炉的炉体内部虽然也有耐火砖进行隔热和保温,但是却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又因为热空气是向上运动的,所以对炉体内的工件进行加热时,处于上方的工件要比下方的工件加热效果要好,从而导致一批工件因为加热不均匀而使得各种测试数据参差不齐。现有技术中,炉门一般采用的是手动旋转链轮传动炉门上升或下降的方法对炉门实现开启或关闭,这种方式比较耗费劳动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箱式电阻炉。该箱式电阻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安全性强,且节能环保。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箱式电阻炉,包括炉体和炉门,所述炉门设置在炉体上,还包括样品架,所述炉门上端与炉体铰接连接,炉体顶部设有L形固定杆,L形固定杆活动端转动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该电动伸缩杆活动端与炉门转动连接;所述炉体包括外壳和内壳,且外壳与内壳之间设置有真空缝隙,所述内壳的内壁上依次设有第一保温层、第二保温层和第三保温层,所述内壳侧壁上的第三保温层上还均匀设有若干加热管,所述内壳顶壁上固定有与内壳侧壁相平行的竖向隔热板,所述竖向隔热板下端与内壳底部具有间隙;所述样品架底部通过滑轨与内壳底壁滑动相连,所述样品架上靠近炉门一侧设有铁块,所述炉体外设有与炉门相对的第二电动伸缩杆,且该第二电动伸缩杆的顶部与铁块相对的位置设有电磁铁。

具体的说,所述滑轨包括内凸块和外凹块,所述内凸块底部与内壳底壁固定连接,内凸块两侧各设有条状的第一弧形凹槽,且弧形凹槽内活动卡设有若干滚珠,所述外凹块顶部与样品架固定连接,外凹块与内凸块相匹配,且外凹块上与弧形凹槽相对应的位置也设有条状的第二弧形凹槽。

更具体的说,所述第一弧形凹槽和第二弧形凹槽的槽口宽度均小于滚珠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保温层为多晶莫来石纤维层,第二保温层为陶瓷纤维层,第三保温层为纤维毯层。

优选的,所述炉体与炉门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真空缝隙宽度为6mm~1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可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轻松实现炉门的启闭,无需工作人员手动操作,安全性强。

(2)本实用新型的炉体设置为双层结构,且其内部设有真空缝隙,而内壁上又设有多层保温层,他公司炉门与炉体之间还设置了密封圈,该设置可大大减少热量的散失,降低能耗,节能环保。

(3)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样品架,且该样品架通过滑轨与炉体相接,可轻松实现其进出炉体的目的,并且,该滑轨独特的内凸块、外凹块和滚珠的结构设计,可大大减小样品架进出的摩擦阻力,使其进出炉门更加省力。

(4)本实用新型设置了铁块、电磁铁和第二电动伸缩杆,该结构和轻松实现样品架的自动进出炉门,无需手动操作,可有效减少高温辐射对工作人员的影响。

(5)本实用新型还在炉体内设置了隔热板,该隔热板可主导热量的传递,改变炉体内热量的传到,使炉体内热量更加均匀,样品的加热效果更好。

(6)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可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滑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箱式电阻炉,如图1和图2所示,该箱式电阻炉包括炉体1和炉门2,所述炉门设置在炉体上,还包括样品架6,所述炉门2上端与炉体1铰接连接,且炉门2上设有一圈密封圈,当炉门盖合后,可将炉门与炉体之间的缝隙密封住,炉体顶部设有L形固定杆21,L形固定杆活动端转动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22,该电动伸缩杆活动端与炉门转动连接;所述炉体1包括外壳11和内壳12,且外壳与内壳之间设置有间距为6mm~10mm的真空缝隙,所述内壳的内壁上依次设有第一保温层13、第二保温层14和第三保温层15,所述内壳侧壁上的第三保温层上还均匀设有若干加热管4,所述内壳顶壁上固定有与内壳侧壁相平行的竖向隔热板5,所述竖向隔热板下端与内壳底部具有间隙;所述样品架底部通过滑轨7与内壳底壁滑动相连,所述样品架上靠近炉门2一侧设有铁块61,所述炉体外设有与炉门相对的第二电动伸缩杆8,且该第二电动伸缩杆的顶部与铁块相对的位置设有电磁铁81。

具体的说,所述滑轨7包括内凸块71和外凹块72,所述内凸块底部与内壳底壁固定连接,内凸块两侧各设有条状的第一弧形凹槽73,且弧形凹槽内活动卡设有若干滚珠74,所述外凹块顶部与样品架6固定连接,外凹块与内凸块相匹配,且外凹块上与弧形凹槽相对应的位置也设有条状的第二弧形凹槽75。所述第一弧形凹槽73和第二弧形凹槽75的槽口宽度均小于滚珠74直径,其区别在于第一弧形凹槽73的横截面弧形周长为圆周长的0.5倍以上,可将滚珠卡入第一弧形凹槽内,而第二弧形凹槽75的横截面弧形周长为圆周长的0.5倍以下,用于与滚珠相接触并不会脱离滚珠,以实现相对滚动滑行的目的。

其中,所述第一保温层13为多晶莫来石纤维层,第二保温层14为陶瓷纤维层,第三保温层15为纤维毯层。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不应当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但凡在本实用新型的主体设计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无实质意义的改动或润色,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致的,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