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油烟机的变频降噪出风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53136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油烟机的变频降噪出风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油烟机的出风罩,尤其是涉及一种吸油烟机的变频降噪出风罩。



背景技术:

中式烹饪会产生大量的油烟,为保持厨房环境清洁及人体的健康,吸油烟机已成为现代家庭厨房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吸油烟机在运行过程中在其进风口吸入气体,经由风机出风口将气体排出。现有的吸油烟机在风机出风口一般都安装有出风罩,出风罩有着聚气导流、连接吸油烟机与出风管的作用。风机产生的气流最终都需要汇聚到出风罩中,这就使出风罩内的气流过于集中,罩体内的气流运动产生湍流而发出噪音,进而影响人们的烹饪体验及身体健康。

为了降低气流流经出风罩时产生的噪音,人们对出风罩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如专利号为200810061936.X(授权公告号为CN 101294725B)的中国发明专利所公开的《具有有源降噪功能的吸油烟机出风罩》,该出风罩包括罩体,罩体具有一个出风口和与蜗壳出风端口连接的进风口,罩体的周壁为光滑面,周壁由进风口向上延伸有蜗舌。虽然,该出风罩通过在罩体周壁设计蜗舌后,可以使与出风罩连接的蜗壳出风端口无需另外设计蜗舌,结构简单化,而且利用蜗舌实现了出风罩的有源降噪功能,但是,该出风罩通过蜗舌降噪,降噪效果一般。又如专利号为201620102678.5(授权公告号为CN 205536022 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一种用于吸油烟机的出风罩》,该出风罩包括罩体底部和罩体头部,罩体底部为进风端,罩体头部为出风端,在罩体头部的周壁上开有多个通孔而使罩体头部在局部或整体呈网孔结构。虽然,该出风罩通过风机排风时对周围空气的引射、掺混而达到降噪效果,但是,通过引射、掺混达到的降噪效果差。另外,吸油烟机的档位变化会使风噪频率发生变化,而现有的降噪措施不能根据风机档位变化进行相应调节,更不能根据风机档位不同进行自适应无级调节,降噪效果不够智能化,用户体验较差。综上所述,有待对现有的出风罩结构作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能根据风机档位大小对降噪腔共振频率进行自适应无级调节的吸油烟机的变频降噪出风罩。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吸油烟机的变频降噪出风罩,包括基座和设于基座上的罩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包括内罩和外罩,在所述内罩的周壁上开有降噪孔,在所述内罩的外壁上设有沿着周向设置并上下间隔分布的第一隔挡,在所述外罩的内壁上设有沿着周向设置并上下间隔分布的第二隔档,所述第二隔档与第一隔档相互上下间隔分布,相邻的第一隔档、第二隔档以及该相邻的第一隔档、第二隔档之间的内罩外壁、外罩内壁共同围合成降噪腔,所述降噪孔与所述的降噪腔相对应,所述外罩和内罩中的其中一个为固定罩,另一个为活动罩,在活动罩上安装有使活动罩保持有向下运动趋势的弹性件,所述活动罩能在吸油烟机出口气流的作用下相对固定罩向上移动,并在出口气流和弹性件的作用下能上下移动以调节所述第一隔档与第二隔档之间的间距。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内罩为固定罩,所述的外罩为活动罩。当然,也可以采用内罩为活动罩,外罩为固定罩的结构。

优选地,该出风罩还包括有出风口圈,所述内罩的底部固定在基座上,内罩的顶部固定在出风口圈上,在所述外罩的外侧壁上设有导向座,在所述导向座上活动穿设有竖向设置的导向杆,导向杆支撑在出风口圈与基座之间,所述的弹性件为套设在导向杆上的弹簧,所述弹簧弹性抵设在出风口圈与导向座的上端面之间。

为了便于安装,所述外罩包括拼合对接的第一罩壳和第二罩壳,在所述第一罩壳和第二罩壳的外侧壁上均安装有所述的导向座。并且,在第一罩壳和第二罩壳上均设置导向座,可以使外罩的上下移动更为平稳。

为了使外罩在吸油烟机出口气流的作用下能向上移动,在所述外罩的顶部安装有浮动机构,吸油烟机出口气流通过所述浮动机构带动外罩向上移动。

浮动机构可以有多种结构,优选地,所述的浮动机构包括连杆和气浮板,所述连杆横跨在所述内罩的顶部,连杆的两端固定在所述外罩上,所述气浮板安装在连杆的中部。

为了使出口气流更均匀地作用于气浮板,所述气浮板水平设置,气浮板的竖向投影落入所述内罩的中心区域。

为了获得更好的降噪效果,所述第一隔档和第二隔档均水平设置。

为了获得更好的降噪效果,所述降噪孔沿着内罩的轴向排成列,属于同一列的降噪孔在内罩的轴向间隔均匀分布,并且,每列降噪孔在内罩的周向间隔均匀分布,对应地,所述第一隔档和第二隔档均间隔均匀分布。

作为上述任一方案的优选,所述内罩和外罩均匀圆筒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自适应变频降噪出风罩的内罩和外罩中有一个为固定罩、另一个为活动罩,在吸油烟机出风口气流作用下活动罩能相对固定罩向上移动,并通过安装在活动罩上的弹性件的配合能上下移动以调节第一隔档与第二隔档之间的间距,从而使降噪孔在吸油烟机不同档位的工作状态下对应相应体积的降噪腔,且降噪腔的体积可以进行无级调节,根据赫姆霍兹共振原理,可以使降噪腔的共振频率与吸油烟机的不同档位产生的风噪频率相同或者相匹配,从而实现出风罩的自适应无级变频降噪。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吸油烟机低档位运行时的结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吸油烟机高档位运行时的结构剖视图;

图7为图6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吸油烟机的变频降噪出风罩包括基座1、内罩2、外罩3和出风口圈4等主要组件。

其中,内罩2为固定罩,内罩2的底部固定在基座1上,内罩2的顶部固定在出风口圈4上。内罩2呈圆筒结构,在内罩2的周壁上开有降噪孔21,降噪孔21沿着内罩2的轴向排成列,属于同一列的降噪孔21在内罩2的轴向间隔均匀分布,并且,每列降噪孔21在内罩2的周向间隔均匀分布。在内罩2的外壁上设有沿着周向设置并上下间隔均匀分布的第一隔挡22,第一隔档22水平设置。

外罩3呈圆筒结构,在外罩3的内壁上设有沿着周向设置的第二隔档31,第二隔档31水平分布并上下间隔均匀分布。第二隔档31与第一隔档22相互上下间隔分布,相邻的第一隔档22、第二隔档31以及该相邻的第一隔档、第二隔档之间的内罩2外壁、外罩3内壁共同围合成降噪腔5。内罩2上的降噪孔31与降噪腔5相对应,并且,同一行的降噪孔21对应于同一个降噪腔5。

外罩3为活动罩,外罩3能相对内罩2进行上下移动。在外罩3的外侧壁上设有导向座6,在导向座6上活动穿设有竖向设置的导向杆7,导向杆7支撑在出风口圈4与基座1之间,在导向杆7上套设有弹簧8,弹簧8弹性抵设在出风口圈4与导向座6的上端面之间,从而使外罩3保持有向下运动的趋势。弹簧8可以采用常规机械弹簧,也可以采用气弹簧和微压弹簧等其他弹簧。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安装,外罩3包括拼合对接的第一罩壳3a和第二罩壳3b,在第一罩壳3a和第二罩壳3b的外侧壁上均安装有导向座6。

此外,在外罩3顶部安装有浮动机构9,吸油烟机出口气流通过浮动机构3带动外罩3向上移动。本实施例中,浮动机构9包括连杆91和气浮板92,连杆91横跨在内罩2的顶部,连杆91的两端固定在外罩3上,气浮板92安装在连杆91的中部。为了使气浮板92受力更为均匀,气浮板92水平设置,且气浮板92的竖向投影落入内罩的中心区域内。

该自适应无级变频降噪出风罩的工作原理如下:

弹簧8对外罩3的作用力向下,出口气流对外罩3的作用力向上,外罩3能在出口气流和弹簧8的作用下上下移动以调节第一隔档22与第二隔档31之间的间距,进而改变降噪腔5的体积大小,使降噪孔21在吸油烟机不同档位的工作状态下对应相应体积的降噪腔5。

如图4和图5所示,当吸油烟机处于低档位时,气体流量较小,出口气流对外罩3的作用力较小,外罩3在出口气流和弹簧8的作用下处于较低位置,此时,第一隔档22与第二隔档31间距较大,降噪孔21所对应的降噪腔5体积较大。

如图6和图7所示,当吸油烟机处于高档位时,气体流量较大,出口气流对外罩3的作用力较大,外罩3在出口气流和弹簧8的作用下处于较高位置,此时,第一隔档22与第二隔档31间距较大,降噪孔21对应的降噪腔5体积较大。

根据赫姆霍兹共振原理,每个独立降噪腔5的共振频率为c为声速,S为对应降噪孔21面积,V为降噪腔体积,L为降噪孔21有效颈长。由此可知,在其它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降噪腔5体积变大,共振频率f减小,反之,降噪腔5体积变小,共振频率f变大。利用赫姆霍兹共振消音原理,降噪孔21内的空气柱与降噪腔5内的空气构成了弹性共振系统,当吸油烟机的部分噪音频率和此共振系统的固有频率相同时,在降噪孔21中的空气柱发生共振并与孔壁发生剧烈摩擦,摩擦使声能转化为热能,从而达到消声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前提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多种改型或改进,这些均被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