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加热式固体蓄热砖及蓄热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3457发布日期:2018-09-11 21:39阅读:53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蓄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加热式固体蓄热砖及蓄热体。



背景技术:

电网调峰未能解决低谷电严重过剩,随机变化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入网困难,风火电矛盾更加突出,城市峰值用电日益攀升。创建价廉、巨大、长寿、可控的贮能系统,是我国政府和广大能源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电蓄热可以充分利用低谷电能,以合理、高效使用电能。目前电蓄热需要用到蓄热体,而蓄热体由蓄热砖砌成。目前的蓄热砖结构单一,布置灵活性差,内置的加热元件使用寿命较短,对流换热面积较少,支撑强度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加热式固体蓄热砖及蓄热体,解决目前的蓄热砖结构单一、布置灵活性差、内置的加热元件使用寿命较短、对流换热面积较少、支撑强度较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加热式固体蓄热砖,电加热式固体蓄热砖由蓄热材料制成,电加热式固体蓄热砖上面的中间位置开设有一个贯通电加热式固体蓄热砖前面、后面的横向梯形凹槽,电加热式固体蓄热砖下面的中间位置并排开设有多个贯通电加热式固体蓄热砖左面、右面的纵向半圆凹槽。

进一步的,蓄热砖下面的中间位置并排开设有两个纵向半圆凹槽。

进一步的,电加热式固体蓄热砖由氧化镁电熔后在高温下烧结制成。

进一步的,纵向半圆凹槽之间相互平行,纵向半圆凹槽与横向梯形凹槽相互垂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加热式固体蓄热体,电加热式固体蓄热体由多块上述的电加热式固体蓄热砖砌筑而成,成对的电加热式固体蓄热砖的横向梯形凹槽对接形成横向内管,若干个横向内管依次连接形成横向通道,成对的电加热式固体蓄热砖的纵向半圆凹槽对接形成纵向内管,若干个纵向内管依次连接形成纵向通道。

进一步的,横向通道内放置带状加热元件,纵向通道连接风路;或者纵向通道内放置柱状加热元件,横向通道连接风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加热式固体蓄热砖及蓄热体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电加热式固体蓄热砖砌筑成电加热式固体蓄热体,其通风和电加热元件的布置灵活,通风槽、电加热槽可以根据设计要求互换;通风槽、电加热槽上下相互隔离,内置的加热元件加热时独立运行,表面热负荷均匀,延长加热元件的使用寿命;通风槽换热面积合理,对流换热面积足够大,既能保证蓄热密度也同时能保证热量输出;整体设计保证砖体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避免多层砌筑支撑力不够导致蓄热体坍塌。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加热式固体蓄热砖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加热式固体蓄热砖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加热式固体蓄热体的正面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加热式固体蓄热体的侧视图;

其中,1、横向梯形凹槽,2、纵向半圆凹槽,3、横向通道,4、纵向通道,5、柱状加热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加热式固体蓄热砖,电加热式固体蓄热砖由氧化镁电熔后在1600℃高温下烧结成形。电加热式固体蓄热砖上面的中间位置开设有一个贯通电加热式固体蓄热砖前面、后面的横向梯形凹槽1,电加热式固体蓄热砖下面的中间位置并排开设有两个贯通电加热式固体蓄热砖左面、右面的纵向半圆凹槽2。纵向半圆凹槽2之间相互平行,纵向半圆凹槽2与横向梯形凹槽1相互垂直。

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加热式固体蓄热体,电加热式固体蓄热体由多块上述的电加热式固体蓄热砖砌筑而成,成对的电加热式固体蓄热砖的横向梯形凹槽1对接形成横向内管,若干个横向内管依次连接形成横向通道3,成对的电加热式固体蓄热砖的纵向半圆凹槽2对接形成纵向内管,若干个纵向内管依次连接形成纵向通道4。

本实施例的电加热式固体蓄热砖砌筑成电加热式固体蓄热体,将横向梯形凹槽1作为电加热槽,横向通道3内可以放置带状加热元件(如加热带),则将纵向半圆凹槽2作为通风槽,纵向通道4连接风路;也可以将纵向半圆凹槽2作为电加热槽,纵向通道4内可以放置柱状加热元件5(如加热管、圆丝等),则横向梯形凹槽1作为通风槽,横向通道3连接风路。本实施例的电加热式固体蓄热体,储热时,纵向通道4中的柱状加热元件5将电加热式固体蓄热体加热以蓄热,将低谷电能转化为热能存储;放热时,冷却风从横向通道3通过,冷却风通过时对流换热冷却风被加热以将热能输出。

本实用新型的电加热式固体蓄热砖砌筑成电加热式固体蓄热体,其通风和电加热元件的布置灵活,通风槽、电加热槽可以根据设计要求互换,适合加热带、加热管、圆丝等各种加热元件。通风槽、电加热槽上下相互隔离,内置的加热元件加热时独立运行,表面热负荷均匀,延长加热元件的使用寿命。通风槽换热面积合理,对流换热面积足够大,既能保证蓄热密度也同时能保证热量输出。整体设计保证砖体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避免多层砌筑支撑力不够导致蓄热体坍塌。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