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板换热器及其折流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13525发布日期:2018-08-31 22:26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管板换热器及其折流板。



背景技术:

管板换热器主要包括壳体、管板、换热管、折流板、A液进液口、A液出液口、B液进液口、B液出液口和封头。换热管水平设置在壳体内,折流板竖向设置在壳体内,管板竖向设置在壳体内的两端部,封头设置在壳体的两端部,位于管板外侧。壳体与管板、管板与封头之间为紧密的水密封连接,管板和折流板上开有多个换热管孔,换热管穿过管板和折流板的换热管孔并固定在管板上,连通着壳体两端封头的空间。使用时,A液从A液进液口进入封头和换热管内经由A液出液口流出,B液从B液进液口进入壳体内换热管外的空间绕折流板流通经由B液出液口流出。两种存在温差的A、B液体通过换热管壁进行热交换,实现高温液体的降温和低温液体的升温,以达到快速换热的目的。

折流板是管板换热器中极其重要的组成构件,主要用于支撑换热管和改变换热器壳程侧流体的流动方向。为了实现换热器的减重和增大换热面积,通常折流板设计的都比较薄,换热管直接穿过折流板的换热管孔,由于壳程侧流体流动对换热管的冲刷导致换热管与折流板之间产生碰撞磨损,换热管孔的尖锐部分对换热管产生切割作用,影响换热管的使用寿命,严重时可能导致换热管漏液。

考虑到对换热管的保护出现了如下技术:授权公告号为CN 204788003 U、名为“一种管壳换热器的折流板”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在换热管孔内穿设两端成喇叭状的管套的结构,由于换热管的磨损是由壳程侧流体流动对换热管的冲刷导致换热管与折流板之间碰撞切割产生的,以喇叭状管套的设置来减小二者之间的切割力,缓解了作用于换热管的切割效应(割据效应),从而延长换热管的工作寿命。

但因管套呈喇叭状,换热管的外壁面与管套的内弧面接触部分为弧线,二者之间的接触面依然较小,仍存在一定的割据效应,同时当壳程侧流体沿折流板方向流过时会在管套内与换热管外壁之间产生流动死角,导致换热效率降低,因此设计一种实用高效的折流板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板换热器,以解决管板换热器换热管易磨损、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上述管板换热器的折流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管板换热器的技术方案是:

1:一种管板换热器,包括壳体,在换热器的壳体内设置有水平的换热管和竖向的折流板,折流板开有多个换热管孔,换热管穿过折流板的换热管孔,换热管孔中设有承托换热管的管套,管套呈内壁为圆柱面的筒状,圆柱面的直径与换热管的外径相匹配。

有益效果:所述管套内壁为圆柱面,换热管与管套的接触面积增大缓解了作用于换热管的割据效应,圆柱面的直径与换热管的外径相匹配,管套贴紧换热管和折流板固定,避免了换热管的竖向震动,真正实现了消除碰撞磨损,起到延长换热管使用寿命的效果。管套与换热管之间无流动死角,减小壳程侧流体的流动阻力,从而实现提高换热效率的目的。

2:在1的基础上,在所述管套的两端面上均设置有环状斜坡面,斜坡面具有导流作用,降低壳程侧流体的流动阻力。

3:在2的基础上,所述环状斜坡面为圆弧面,流线型外表面的导流效果更好。

4:在1或2或3的基础上,所述管套外壁设有与换热管孔形状大小相同的环槽,环槽的两立面完全贴合于折流板的两侧面,环槽具有轴向固定管套的作用,防止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从换热管孔中脱落。

5:在4的基础上,在所述管套的两端面与内壁面相交处设置有倒圆角,倒圆角可有效消除管套端面作用于换热管的割据效应,同时倒圆角尺寸很小不会带来流动死角。

6:在1或2或3的基础上,在所述管套的两端面与内壁面相交处设置有倒圆角,倒圆角可有效消除管套端面作用于换热管的割据效应,同时倒圆角尺寸很小不会带来流动死角。

本实用新型的管板换热器的折流板的技术方案是:1:一种折流板,包括折流板本体,折流板开有多个换热管孔,换热管孔中设有用于承托换热管的管套,管套呈内壁为圆柱面的筒状,圆柱面的直径与要承托的换热管的外径相匹配。

有益效果:所述管套内壁为圆柱面,换热管与管套的接触面积增大缓解了作用于换热管的割据效应,圆柱面的直径与换热管的外径相匹配,管套贴紧换热管和折流板固定,避免了换热管的竖向震动,真正实现了消除碰撞磨损,起到延长换热管使用寿命的效果。管套与换热管之间无流动死角,减小壳程侧流体的流动阻力,从而实现提高换热效率的目的。

2:在1的基础上,在所述管套的两端面上均设置有环状斜坡面,斜坡面具有导流作用,降低壳程侧流体的流动阻力。

3:在2的基础上,所述环状斜坡面为圆弧面,流线型外表面的导流效果更好。

4:在1或2或3的基础上,所述管套外壁设有与换热管孔形状大小相同的环槽,环槽的两立面完全贴合于折流板的两侧面,环槽具有轴向固定管套的作用,防止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从换热管孔中脱落。

5:在4的基础上,在所述管套的两端面与内壁面相交处设置有倒圆角,倒圆角可有效消除管套端面作用于换热管的割据效应,同时倒圆角尺寸很小不会带来流动死角。

6:在1或2或3的基础上,在所述管套的两端面与内壁面相交处设置有倒圆角,倒圆角可有效消除管套端面作用于换热管的割据效应,同时倒圆角尺寸很小不会带来流动死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管板换热器的具体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折流板的正视图;

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管板换热器的具体实施例2中折流板在换热管孔处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管板换热器的具体实施例3中折流板在换热管孔处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管板换热器的具体实施例4中折流板在换热管孔处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管板换热器的具体实施例5中折流板在换热管孔处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管板换热器的具体实施例6中折流板在换热管孔处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管板换热器的具体实施例7中折流板在换热管孔处的剖视图;

以上所述图中:1、折流板;2、换热管;3、管套;30、斜坡面;31、圆弧面;32、倒圆角;33、环槽;4、换热管孔;50、A液进液口;51、B液进液口;52、A液出液口;53、B液出液口;6、管板;7、壳体;8、封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管板换热器的具体实施例1,如图3所示,包括壳体7、换热管2和折流板1,换热管2水平设在壳体7内,折流板1竖向设在壳体7内,折流板1开有多个换热管孔4,换热管2穿过折流板1的换热管孔4,换热管孔4中设有承托换热管2的管套3。管套3呈内壁为圆柱面的筒状,圆柱面的直径与换热管2的外径相匹配,且管套3的外径与换热管孔4的内径相匹配,管套3在换热管2和折流板1之间为无空隙的水密封连接,避免了换热管2的竖向震动,减小换热管2的碰撞磨损,同时消除换热管2和管套3之间的空隙以防止壳程侧流体沿轴向方向流动。

本实用新型的管板换热器的具体实施例2,如图4所示,与具体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管套3的两端面上均设置有环状斜坡面30,斜坡面30具有导流作用,降低壳程侧流体的流动阻力,实现提高换热效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管板换热器的具体实施例3,如图5所示,与具体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管套3的两端面上的环状斜坡面30为圆弧面31,流线型外表面的导流效果更好,进一步地降低壳程侧流体的流动阻力。

本实用新型的管板换热器的具体实施例4,如图6所示,与具体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管套3的两端面与内壁面相交处设置有倒圆角32,倒圆角32尺寸很小不会带来流动死角的同时,可有效消除管套3端面对换热管2的碰撞磨损,起到延长换热管2使用寿命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管板换热器的具体实施例5,如图7所示,与具体实施例2的不同在于,管套3外壁设有与换热管孔4形状大小相同的环槽33,环槽33的两立面完全贴合于折流板1的两侧面,环槽33具有轴向固定管套3的作用,防止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从换热管孔4中脱落。

本实用新型的管板换热器的具体实施例6,如图8所示,与具体实施例5的不同在于,管套3的两端面上的环状斜坡面30为圆弧面31,流线型外表面的导流效果更好,进一步地降低壳程侧流体的流动阻力。

本实用新型的管板换热器的具体实施例7,如图9所示,与具体实施例6的不同在于,管套3的两端面与内壁面相交处设置有倒圆角32,倒圆角32尺寸很小不会带来流动死角的同时,可有效消除管套3端面对换热管2的碰撞磨损,起到延长换热管2使用寿命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折流板的具体实施例与本实用新型的管板换热器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折流板各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