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37373发布日期:2018-09-04 21:45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家用空调领域,在例如客厅等空间较大的场所中,常使用空调柜机调节空气温湿度。现有技术空调柜机的室内机,采用导风格栅结构实现向特定角度送风,结构复杂,采用贯流风机或者离心风机送风,贯流风机和离心风机产生的气流压力较高,容易导致风感较硬,降低了人们的使用舒适感,而且贯流风机的送风量较小,会导致换热效率较低,离心风机需要配合蜗壳一起使用,导致出风口狭小,噪声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角度送风且结构简单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出风面板,在所述出风面板上设置有多个出风口,多个出风口中的至少两个出风口所在平面之间具有夹角,所述室内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出风面板内侧的多个轴流风机,每个所述轴流风机与所述多个出风口处的一个出风口对应设置,所述轴流风机的出风方向与对应设置的所述出风口的轴线一致。

优选地,所在平面具有夹角的出风口按上下方式在竖向上布置,在竖向上多个出风口构成大致c形的外凸结构。

优选地,所述出风口包括上出风口、下出风口以及设置在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之间的中出风口,

所述上出风口的轴线与所述中出风口的轴线之间的夹角、所述下出风口的轴线与所述中出风口的轴线之间的夹角相等;和/或,

所述上出风口的轴线和/或下出风口的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在20°-70°之间;和/或,

所述中出风口的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在0-20°之间。

优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进风面板,所述进风面板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呈上下细长形,所述进风口与多个出风口相对设置。

优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与所述出风口对应的多个换热部,每个换热部所在平面与对应的出风口所在平面平行,所述轴流风机设置在换热部和对应的出风口之间。

优选地,所述换热部与对应的出风口之间的距离为50-100mm。

优选地,多个换热部为分体结构或者为一体结构,多个换热部在竖向上构成大致c形,多个换热部的凹凸方向与对应的出风口的凹凸方向相同。

优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空气净化装置,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设置在所述换热器背离所述轴流风机的一侧,位于所述c形的换热器的内部。

优选地,所述出风面板的下侧设置有斜板,所述斜板从上到下逐渐向背离轴流风机的方向延伸。

为达到上述目的,另一方面,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调系统,包括上述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系统,多个出风口中的至少两个出风口所在的平面之间具有夹角,使得所述室内机无需导风格栅结构即可实现向多个角度送风,结构更加简单,采用轴流风机送风,不仅送风量增大、气流压力减小且噪音降低。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空调室内机的爆炸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空调室内机的剖视图。

图中:

1、出风面板;11、出风口;111、上出风口;112、下出风口;113中出风口;12、斜板;

2、轴流风机;

3、进风面板;31、进风口;

4、换热器;41、换热部;

5、空气净化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出风面板1,参照图1和图2所示,在所述出风面板1上设置有多个出风口11,多个出风口11中的至少两个出风口11所在平面之间具有夹角,使得所述室内机无需导风格栅结构即可实现向多个角度送风,结构更加简单,所述室内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出风面板1内侧的多个轴流风机2,采用轴流风机2送风,不仅送风量增大,气流压力减小,风感柔和,舒适性提高,而且噪音降低,每个所述轴流风机2与所述多个出风口11处的一个出风口11对应设置,所述轴流风机2的出风方向与对应设置的所述出风口11的轴线一致,能够使所述轴流风机2的出风直接从所述出风口11吹出,以降低所述出风面板1对所述轴流风机2送出的风造成阻碍,风量和风压损失减少。

如图1和图2所示,所在平面之间具有夹角的出风口11按上下方式在竖向上布置,在竖向上多个所述出风口11构成大致c形的外凸结构,所述外凸结构朝向背离所述轴流风机2的一侧突出,所述出风口11按上下方式在竖向上布置,能够实现在竖向上向不同角度出风,满足制冷制热不同需求,所述外凸结构的设置能够使得多个所述出风口11送出的风之间的干扰减少。

向某一特定方向出风的所述出风口11可以为一个孔,也可以为多个微孔,所述出风口11的侧壁优选垂直所述出风口11所在的平面,以降低所述出风口11的侧壁对所述轴流风机2送出的风造成的阻碍作用,风量和风压损失减少,优选地,所述出风口11的侧壁沿所述出风口11的轴线向远离所述出风口11的轴线的方向倾斜,如此,所述出风口11的侧壁对所述轴流风机2送出的风造成的阻碍作用进一步降低,风量和风压损失进一步减少,所述出风口11的出风范围也进一步增大。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出风口11包括上出风口111、下出风口112以及设置在所述上出风口111和下出风口112之间的中出风口113,所述上出风口111实现制冷时淋浴式送风,所述下出风口112实现地毯式送风,所述中出风口113实现水平式出风,所述上出风口111、所述中出风口113以及所述下出风口112分别对应一个轴流风机2,三个所述轴流风机2组合送风,能够使得送风方向和范围更加灵活,提高舒适性。如图2所示,所述上出风口111的轴线与所述中出风口113的轴线之间的夹角、所述下出风口112的轴线与所述中出风口113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优选相等,所述上出风口111的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a、所述下出风口112的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b在20°-70°之间,所述中出风口113的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c在0-20°之间,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中出风口113的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c为0°,所述上出风口111的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a、下出风口112的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b为70°。所述上出风口111、所述中出风口113以及所述下出风口112从在所述出风面板1的上侧开始沿竖向上下设置,所述出风面板1的下侧设置有斜板12,所述斜板12从上到下逐渐向背离轴流风机2的方向延伸,所述斜板12的设置使得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底部的支撑面面积变大,更加稳定,所述室内机的下部的空腔体积变大,能够合理布局内部零部件,优选地,所述斜板12与水平面的夹角d在20°-70°之间,如此,所述室内机的正面外观更具造型美,且所述斜板12不会对所述下出风口112送风造成阻碍。

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进风面板3,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进风面板3与所述出风面板1之间相对设置,所述轴流风机2设置在所述进风面板3与所述出风面板1之间,所述进风面板3上设置有进风口31,所述进风口31的轴线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进风口31呈上下细长形,所述进风口31与多个出风口11相对设置,以使得经所述进风口31进入的空气能够直接冲向所述出风口11,减少空气转向造成的阻力。

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换热器4,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换热器4包括与所述出风口11对应的多个换热部41,每个换热部41所在平面与对应的出风口11所在平面平行,所述轴流风机2设置在换热部41和对应的出风口11之间,不仅能够避免换热器4阻碍轴流风机2输送的风,保证风量和风速,进而保证及时增加或降低空间中的温湿度,而且所述换热器4的换热更加均匀,此外,所述换热器4能够对所述轴流风机2的进气进行整流。优选地,所述换热部4与对应的出风口11之间的距离为50-100mm,多个换热部41为分体结构或者为一体结构,多个换热部41在竖向上构成大致c形,多个换热部41的凹凸方向与对应的出风口11的凹凸方向相同,即所述c形的换热器4向靠近所述轴流风机2的一侧凸出,以保证所述换热部41的出风方向与所述出风口11的轴线一致,进而增加所述轴流风机2的效率。

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空气净化装置5,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空气净化装置5设置在所述换热器4背离所述轴流风机2的一侧,位于所述c形的换热器4的内部,即,所述空气净化装置5设置在所述进风口31和所述换热器4之间,所述空气净化装置5不仅能够对空气净化过滤,进而提高空气质量,而且能够平衡三个出风口11的风量,使得所述空调室内机的风感更加舒适。所述空气净化装置5能够平衡三个出风口11的风量这是由于,进风口31的截面较大,所述换热器4的上部的换热部41和下部的换热部41与设置进风口31的进风面板3之间成夹角,所述换热器4的中部的换热部41与设置所述进风口31的进风面板3平行,如此,经过所述换热器4的中部的换热部41的风量较大,经过所述换热器4的上部的换热部41和下部的换热部41的风量较小,当所述空气净化装置5设置在所述进风口31和所述中部的换热部41之间时,能够减小经过所述换热器4的中部的换热部41的风量,进而使得经过所述换热器4的上部的换热部41、中部的换热部41及下部的换热器41的风量更加均匀。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上述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