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窑充分水冷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23637发布日期:2018-12-19 05:48阅读:705来源:国知局
青砖窑充分水冷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要隧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青砖窑充分水冷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建筑的形式追求变得多样化,而现代仿古建筑就是其中的一种建筑形式,青砖作为仿古建筑的主要材料,其市场需求变得越来越大,因此,青砖的烧制技术也越来越受重视。现有技术下,青砖的烧制过程包括晾干、灼烧和冷却步骤。其中,冷却步骤为节约能耗,缩短工期,大多采用在顶部或底部设置吸热管道的冷却方式;但是采用布设吸热管道吸热冷却的方式;管道布设结构复杂;成本高;冷却吸热面积有限;冷却效果不理想;效率仍旧较低;为此,现提出如下改进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青砖窑充分水冷循环系统,通过在窑顶、窑底、窑侧壁全覆盖设置冷却水箱的结构改进,解决现有技术下青砖烧制窑冷却系统管路布置复杂;冷却吸热面积有限;冷却效率低;成本高;能耗大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青砖窑充分水冷循环系统,具有冷却水蓄水池,以及由窑底板、窑侧壁、窑顶围成烧制青砖的窑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窑底板安装冷却整个窑底板下底面的底部水箱;所述窑侧壁安装冷却窑侧壁的侧壁水箱;所述窑顶安装冷却窑顶的顶部水箱;其中,蓄水池连通顶部水箱并通过水泵向顶部水箱泵水;所述顶部水箱高于侧壁水箱安装,所述侧壁水箱高于窑底水箱安装;所述窑底水箱高于蓄水池安装;顶部水箱连通侧壁水箱以向侧壁水箱供水;所述侧壁水箱连通窑底水箱以向窑底水箱供水;所述窑底水箱连通蓄水池向蓄水池回水供水。

进一步地:为提高冷却效率;实现窑底、窑侧壁、窑顶大面积覆盖的水冷却循环:所述底部水箱、侧壁水箱均为上端敞口的箱壳结构;且侧壁水箱紧贴窑侧壁;顶部水箱全覆盖紧贴窑顶安装;所述底部水箱内盛水上水平液面紧贴窑底板下底面。

优选地:为保证左右窑壁冷却温度的均匀一致性;并有利简化水箱之间连接管路的布置;所述侧壁水箱具有两个;且两个侧壁水箱分别位于左窑侧壁和右窑侧壁左右对称设置,且两个侧壁水箱左右对称分别独立连接顶部水箱以从顶部水箱取水。

进一步地:为节约一部分冷却水的用量:所述侧壁水箱上方装有中转水管;所述中转水管通过设有的进水口ⅰ与顶部水箱连通以从顶部水箱取水;所述中转水管沿隧道长度方向制有若干滴水孔。

进一步地:为利用水的重力势能实现自然引流;有利节能;所述中转水管位于顶部水箱下方设置,所述中转水管通过水管ⅰ依靠水的重力势能以自然向下流动的方式从顶部水箱引水;所述滴水孔利用水的重力势能以滴水的方式向侧壁水箱从中转水管引水。

优选地:为保证整个窑侧壁沿窑隧道长度方向均匀地冷却:所述中转水管沿窑侧壁与窑炉隧道长度方向等长延伸水平固定安装。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

1、本方案不仅实现窑顶吸热热冷;还可实现窑侧壁、窑底冷却;冷却覆盖面积更大;冷却效果更好;有利青砖在低温无氧环境下的冷却;有利缩短青砖制备工期;

2、本方案只需使用一个水泵,将蓄水池内的冷却水抽至顶部水箱即可;其余水循环完全依靠水的重力势能来完成;管路布置更简单;更节能;经济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中转水管一种实施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2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以下的实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但并不限定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部件,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市售。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其他中间构件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青砖窑充分水冷循环系统,具有冷却水蓄水池4,以及由窑底板1、窑侧壁2、窑顶3围成烧制青砖的窑本体,其特征在于:为实现窑底的冷却:所述窑底板1安装冷却整个窑底板下底面的底部水箱11;为结合窑底的冷却实现窑侧壁的冷却:所述窑侧壁2安装冷却窑侧壁的侧壁水箱22;为结合窑侧壁冷却实现窑顶的冷却;所述窑顶3安装冷却窑顶的顶部水箱33;其中,所述蓄水池4连通顶部水箱33并通过水泵5向顶部水箱33泵水;为节能降耗;充分利用水的重力势能建立水循环:所述顶部水箱33高于侧壁水箱22安装,所述侧壁水箱22高于窑底水箱11安装;所述窑底水箱11高于蓄水池4安装;且顶部水箱33连通侧壁水箱22以向侧壁水箱22供水;所述侧壁水箱22连通窑底水箱11以向窑底水箱11供水;所述窑底水箱11连通蓄水池4向蓄水池4回水供水。

为较水管吸热冷却的方式提高冷却效率;实现窑底、窑侧壁、窑顶大面积覆盖的水冷却循环:并利用连通器原理和水的重力势能从高处自然流下:所述底部水箱11、侧壁水箱22均为上端敞口的箱壳结构;且侧壁水箱22紧贴窑侧壁2;顶部水箱33全覆盖紧贴窑顶3安装;为保证窑底具有优良、大面积覆盖的冷却效果:所述底部水箱11内盛水上水平液面紧贴窑底板1下底面。优选地:为保证左右窑壁冷却温度的均匀一致性;并有利简化水箱之间连接管路的布置;所述侧壁水箱22具有两个;且两个侧壁水箱22分别位于左窑侧壁和右窑侧壁左右对称设置,且两个侧壁水箱22左右对称分别独立连接顶部水箱33以从顶部水箱33取水。

为最大限度降低系统泵水功耗;利用水的重力势能实现自然引流;有利节能;所述侧壁水箱22位于顶部水箱33下方设置;且侧壁水箱22利用水的重力势能以自然向下流动的方式通过水管ⅰ8从顶部水箱33引水;所述底部水箱11位于侧壁水箱22下方设置;进一步地;所述顶部水箱33底部侧壁设有出水口ⅰ331;所述水管ⅰ8连接出水口331利用重力引流水至侧壁水箱22的中转水管6;再进一步地:同理地:所述底部水箱11通过水管ⅱ9依靠水的重力势能以自然向下流动的方式从侧壁水箱22引水;所述侧壁水箱22的底部侧壁安装出水口ⅱ221;所述出水口ⅱ221通过水管ⅱ9利用水的重力势能引流水至底部水箱11;所述蓄水池4位于底部水箱11下方设置;且蓄水池4通过水管ⅲ10依靠水的重力势能以自然向下流动的方式从底部水箱11向蓄水池4回水;所述底部水箱11底部侧壁设有出水口ⅲ111;所述出水口111通过水管ⅲ10依靠水的重力势能以自然向下流动的方式从底部水箱11向蓄水池4回水。其中;出水口ⅰ331具有两个且分别位于顶部水箱33左右侧壁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出水口ⅱ221具有两个;且两个出水口ⅱ221分别对应左、右侧壁水箱22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出水口ⅲ111具有一个;且出水口ⅲ111靠近蓄水池4所在侧位于底部水箱11底部设置。且所述底部水箱11还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进水口ⅱ112;所述进水口ⅱ112左右对称分别连接左右对称的水管ⅱ9,以从侧壁水箱22向底部水箱11引水。

为节约一部分冷却水的用量:所述侧壁水箱22上方装有中转水管6;具体地,所述中转水管6与侧壁水箱22焊接固连为一体;具体地,可通过焊架支撑焊连;其中,中转水管6可用三通管焊接水平方向的直通管并在管壁制孔制得(参见图1实施例);或所述中转水管6用不锈钢板工艺弯曲密封焊接制成管状件后制孔制得。所述中转水管6通过设有的进水口ⅰ61与顶部水箱33连通以从顶部水箱33取水;所述中转水管6沿隧道长度方向制有若干滴水孔7;为沿侧壁水箱22的竖直壁面形成壁流式滴水:所述滴水孔7位于中转水管6与侧壁水箱22相切的切线处开制,或高于切线位置在中转水管6的侧壁开制;以沿侧壁水箱22滴水的方式向侧壁水箱22供水;为防止滴水蒸发:所述滴水孔7滴落的冷却水沿侧壁水箱22侧壁流下。优选地,所述中转水管6为不锈钢水管。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底部水箱11、侧壁水箱22、底部水箱11均用不锈钢钢板密封焊接制成。

此外,为利用水的重力势能实现自然引流;有利节能;所述中转水管6位于顶部水箱33下方设置以便水流自然从顶部水箱33流至中转水管6;优选地:所述中转水管6通过水管ⅰ8依靠水的重力势能以自然向下流动的方式从顶部水箱33引水;为保证整个窑侧壁沿窑隧道长度方向均匀地冷却:所述中转水管6沿窑侧壁2与窑炉隧道长度方向等长延伸水平固定安装;所述滴水孔7位于中转水管6与窑侧壁2相切的切线处开制,且滴水孔7利用水的重力势能以滴水的方式向侧壁水箱22从中转水管6引水。

工作原理:当青砖烧制完成后;启动水泵5向顶部水箱33内泵水;且顶部水箱33内水依靠重力势能经水管ⅰ8流至中转水管6;并通过中转水管6制有的滴水孔7朝向下方的侧壁水箱22内以滴水的方式缓慢滴落流下;且侧壁水箱22内的水依靠重力势能经水管ⅱ9流至底部水箱11内;且底部水箱11内的水同样依靠重力势能经水管ⅲ10回流至蓄水池4,组成一个水冷循环;完成对窑炉的全方位冷却。

可见,本发明不仅实现窑顶吸热热冷;还可实现窑侧壁、窑底冷却;冷却覆盖面积更大;冷却效果更好;有利低温低氧环境下青砖抗氧化的充分高效冷却;有利缩短青砖制备工期;只需使用一个水泵,即只需将蓄水池内的冷却水泵至顶部水箱即可;其余水循环完全依靠水的重力势能来完成;管路布置更简单;更节能;经济实用。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实施范围,故凡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述内容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包括在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