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置有端部内流道的组合式板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02256发布日期:2019-01-05 08:49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布置有端部内流道的组合式板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布置有端部内流道的组合式板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暖通行业中,换热器质量占机组总质量的30%以上,在换热方面的动力消耗占总动力消耗的25%左右,所以提高换热效率,减少能源浪费成为换热器的首要问题。

在众多换热器中,板式换热器因为换热系数高、适应性广、结构紧凑、维护方便等诸多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一般来说,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系数是壳管式的3~5倍,然而,板式换热器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外漏、串液、压降大、不能满足换热要求等,其中,外漏是最典型的问题。实际使用时,在相同的装配工艺条件下,总体上大型板片换热器的漏水率明显高于小板片换热器的漏水率;在具体制作安装时,大型板片换热器很容易变形,进而造成漏水等问题,最终影响换热效率,另外漏水还会影响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的大型板式换热器的变形以及漏水,保证和提高换热效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布置有端部内流道的组合式板式换热器,以解决现有大型板式换热器的变形和漏水问题,同时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组装方式灵活、用户定制的板式换热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布置有端部内流道的组合式板式换热器,包括固定紧压板、活动紧压板和换热板束单元,所述的固定紧压板后侧安装有与其对应的活动紧压板,所述的固定紧压板和活动紧压板之间并排安装有若干块换热板束单元,所述的活动紧压板靠近换热板束单元一侧布置有与换热板束单元相配的内腔流道槽,所述若干块换热板束单元通过所述内腔流道槽以串联、并联或混联的形式连接。

所述的内腔流道槽的整体面积小于换热板束单元的端面,内腔流道槽与内腔流道槽端面结合形成空腔。

所述的内腔流道槽分为两种,一种用于传递冷介质,另一种用于传递热介质,且两种内腔流道槽之间互相隔绝。

所述的固定紧压板上布置有与换热板束单元端部对应的进出口。

所述的固定紧压板和活动紧压板外圈之间均匀安装有若干锁紧栓,所述的锁紧栓的一端通过螺帽卡接在固定紧压板上,另一端穿过活动紧压板,穿过端上安装有紧压活动紧压板的锁紧螺母。

所述的固定紧压板和活动紧压板的上侧和下侧之间均对称安装有两根导杆,所述的导柱的一端插入到固定紧压板内,另一端穿过活动紧压板并与位于活动紧压板后方的并排竖直支架相连。

所述的换热板束单元由若干垫片和换热板片依次叠放组装而成。

有益效果:本发明涉及一种布置有端部内流道的组合式板式换热器,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整体的端部压紧板使得换热板片受力均匀,制作安装时板片变形率小,进而降低漏水率;

2、单个换热板片面积小,安装布置灵活;

3、换热板束单元组合后,整个板式换热器尺寸紧凑,占用空间小,运输方便;

4、采用内部空腔结构的端部压紧板将换热板束连接起来,保证了冷热介质过流能力,而且节省了在外部连接材料的损耗以及提高了美观性,且内流道结构进一步提高了板式换热的换热效率;

5、组合式的板式换热器,具有用户定制功能,用户根据使用需求、安装环境,提供相应的参数,通过组合的方式,定制个人的板式换热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视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活动压紧板的结构视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的固定紧压板的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中一种介质流通方式的示意图。

图示:1、固定紧压板,2、换热板束单元,3、活动紧压板,4、内腔流道槽,5、锁紧栓,6、导杆,7、竖直支架,8、进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布置有端部内流道的组合式板式换热器,如图1—3所示,包括固定紧压板1、活动紧压板3和换热板束单元2,所述的固定紧压板1后侧竖直安装有与其对应的活动紧压板3,所述的固定紧压板1和活动紧压板3之间并排安装有两块换热板束单元2,所述的活动紧压板3靠近换热板束单元2一侧布置有与换热板束单元2相配的内腔流道槽4。

所述的内腔流道槽4的整体面积小于换热板束单元2的端面,内腔流道槽4与内腔流道槽4端面结合形成空腔。

所述的内腔流道槽4分为两种,一种用于传递冷介质,另一种用于传递热介质,且两种内腔流道槽4之间互相隔绝,本实施方式中,两种内腔流道槽设置成上、下结构,以连接本实施方式中的两块换热板束单元2,使其形成串联形式的结构。值得一提的是,两种内腔流道槽还可以将两块换热板束单元2连接成并联形式的结构。同理,当换热板束单元2的数量在三块以上时,那么通过内腔流道槽还可以实现将三块热板束单元2连接成混联形式的结构。

所述的固定紧压板1上布置有与换热板束单元2端部对应的进出口8。

所述的固定紧压板1和活动紧压板3外圈之间均匀安装有若干锁紧栓5,所述的锁紧栓5的一端通过螺帽卡接在固定紧压板1上,另一端穿过活动紧压板3,穿过端上安装有紧压活动紧压板3的锁紧螺母。

所述的固定紧压板1和活动紧压板3的上侧和下侧之间均对称安装有两根导杆6,所述的导柱6的一端插入到固定紧压板1内,另一端穿过活动紧压板3并与位于活动紧压板3后方的并排竖直支架7相连。

所述的换热板束单元2由若干垫片和换热板片板依次叠放组装而成。

实施例

通过在活动压紧板3上设置了与换热板束单元2结构相配的内腔流道槽4,并通过内腔流道槽4与换热板束单元2的端面形成了空腔,空腔结构的端部压紧板将换热板束连接起来,保证了冷热介质过流能力,而且节省了在外部连接材料的损耗以及提高了美观性,且内流道结构进一步提高了板式换热的换热效率。

本设备采用了整体的端部压紧板使得换热板片受力均匀,制作安装时板片变形率小,进而降低漏水率;单个换热板片面积小,安装布置灵活;换热板束单元组合后,整个板式换热器尺寸紧凑,占用空间小,运输方便;采用内部空腔结构的端部压紧板将换热板束连接起来,保证了冷热介质过流能力,而且节省了在外部连接材料的损耗以及提高了美观性,且内流道结构进一步提高了板式换热的换热效率;而且组合式的板式换热器,具有用户定制功能,用户根据使用需求、安装环境,提供相应的参数,通过组合的方式,定制个人的板式换热器。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布置有端部内流道的组合式板式换热器,包括固定紧压板、活动紧压板和换热板束单元,所述的固定紧压板后侧竖直安装有与其对应的活动紧压板,所述的固定紧压板和活动紧压板之间并排安装有若干块换热板束单元,所述的活动紧压板靠近换热板束单元一侧布置有与换热板束单元相配的内腔流道槽。本发明保证换热器的过流能力从而提高换热效率、避免出现漏水现象、方便工人组装等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朱志;刘举;闫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熊猫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9.13
技术公布日:2019.01.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