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组件、切换机构以及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53782发布日期:2020-03-24 20:21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切换组件、切换机构以及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燃气灶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燃气灶中的点火回路的切换组件以及包括此种切换组件的切换机构。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内容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可能并不构成现有技术。

燃气灶通常包括操作者可手动操作的切换机构。此种切换机构通常包括用于燃气的通断的燃气阀结构和用于火花塞的点火回路。燃气阀结构和点火回路可以协同作用以实现燃气灶的点火。现有的用于点火回路的通断的开关结构通常采用机械式开关结构。此种机械式开关结构通常包括两个金属弹片和用于致动所述两个金属弹片的致动件。所述致动件能够使得两个弹片互连或者彼此分离,从而实现点火回路的导通与截断。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水、油渍或其它杂质易侵入此种切换机构中,侵入的流体或者物质易导致燃气阀结构的阀杆的阻塞、机械式开关结构的部件的堵塞、锈蚀等,导致点火回路无法正常点火,甚至导致整个切换机构无法正常工作。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用于点火回路的切换组件和切换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切换组件,以提高切换组件的防水、防腐蚀等密封性能和使用寿命。

本公开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切换机构,以提高所述切换机构的使用可靠性,简化结构。

本公开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燃气灶,以提高燃气灶的使用寿命,简化结构,降低成本。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其提供了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点火回路的切换组件,所述燃气灶包括用于燃气的通断的燃气阀结构,所述燃气阀结构包括操作者能够操作的阀杆和接纳所述阀杆的阀壳,所述切换组件包括:永磁体承载件,所述永磁体承载件构造成能够连接至所述阀杆,以随着所述阀杆的动作而在初始位置与工作位置之间移动;永磁体,所述永磁体固定在所述永磁体承载件上;干簧管,所述干簧管能够通过导线连接至所述点火回路;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构造成能够布置在所述干簧管与所述导线的连接区段的外围使得所述连接区段与所述切换组件所处的环境密封地隔离开;其中,当所述永磁体承载件处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永磁体与所述干簧管之间的距离使得所述干簧管不受所述永磁体的作用而保持所述点火回路处于截断状态;当所述永磁体承载件处于所述工作位置时,所述永磁体靠近所述干簧管使得所述干簧管在所述永磁体的作用下导通而使得所述点火回路导通。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切换组件还包括干簧管承载件,所述干簧管由所述干簧管承载件承载。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干簧管承载件包括能够固定至所述燃气阀结构的所述阀壳的壳体部,所述壳体部具有敞开盒式结构,并且所述干簧管与所述导线的所述连接区段位于所述壳体部中。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干簧管以卡扣配合的方式装配在所述壳体部中;或者所述干簧管与所述壳体部一体地模制。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切换组件包括装配在所述壳体部中的pcb板,所述干簧管与所述导线通过所述pcb板彼此连接。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密封结构包括覆盖在所述干簧管与所述导线的所述连接区段上的密封胶。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在所述壳体部中仅在所述干簧管与所述导线的所述连接区段处设置有密封胶;或者当安装到位时,所述壳体部的整个内腔中都设置有密封胶。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干簧管承载件还包括盖部,所述盖部构造成以形状匹配的方式罩装在所述壳体部的敞口部上以在所述盖部与所述壳体部之间限定出中空腔,所述干簧管与所述导线之间的连接区段以及所述干簧管均容置于所述中空腔中。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干簧管承载件具有贯穿所述壳体部的底壁以及所述盖部的直径大于所述阀杆的直径的贯通孔,所述干簧管承载件能够借助所述贯通孔套装在所述阀杆的外围、并进一步固定在所述燃气阀结构的阀壳上。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永磁体承载件为能够套装在所述阀杆上的筒形件,筒形的所述永磁体承载件包括彼此连接的小直径部和大直径部,所述永磁体固定在所述大直径部的壁中,并且,当安装到位时,所述大直径部位于所述干簧管承载件的所述中空腔中。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永磁体承载件为能够套装在所述阀杆上的板状件,并且当安装到位时,所述永磁体承载件位于所述干簧管承载件的上方。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干簧管承载件通过附接支架固定至所述燃气阀结构的所述阀壳。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永磁体承载件为能够套装固定至所述阀杆的筒形件或者板状件。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永磁体承载件能够随着所述阀杆的转动而在所述初始位置与所述工作位置之间移动;或者所述永磁体承载件能够随着所述阀杆的线性移动而在所述初始位置与所述工作位置之间移动;或者所述永磁体承载件能够随着所述阀杆的转动以及线性移动而在所述初始位置与所述工作位置之间移动。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永磁体嵌装在所述永磁体承载件中或者与所述永磁体承载件一体地模制。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永磁体具有适于随着所述永磁体承载件的动作而对所述干簧管施加磁性作用的矩形形状、扇形形状或者环形形状。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其提供了一种切换机构,所述切换机构包括用于燃气的通断的燃气阀结构,所述燃气阀结构包括操作者能够操作的阀杆和接纳所述阀杆的阀壳,并且所述切换机构还包括如上所述的切换组件。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其提供了一种燃气灶,所述燃气灶包括上述的切换机构和点火回路,其中,所述点火回路包括火花塞,所述切换机构的所述切换组件连接在点火回路中,用于接通或切断所述点火回路。。

根据本公开,在燃气灶的点火回路中采用干簧管,其有助于避免现有技术中因开关结构的金属弹片的阻塞或腐蚀而导致的点火回路损坏的问题,提高了整个点火回路的防水、防腐蚀性能,改善了点火回路的使用稳定性。干簧管与导线以与切换组件所处的周边环境密封隔离的方式(防水、防腐蚀等)连接,进一步改善了整个点火回路的可靠性。由此,燃气灶及其切换机构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也得以提高。而且,根据本公开的切换组件可以与已有的燃气阀结构和燃气灶进行结合,结构简单,安装便利,具有很高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的描述,本公开的一个或几个实施方式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切换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所示的切换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永磁体承载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以剖视图的形式示出了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永磁体承载件中的永磁体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干簧管与干簧管承载件的组装示意图;

图7中的(a)和(b)分别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切换组件的初始状态和工作状态;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的立体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永磁体承载件和永磁体的组装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的永磁体承载件和永磁体的组装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干簧管承载件和干簧管的组装示意图;

图12中的(a)和(b)分别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切换组件的初始状态和工作状态;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切换组件在点火回路中的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仅仅是示范性的,而绝不是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用法的限制。在各个附图中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的部件,因此相同部件的构造将不重复描述。

为了描述的方便,下面将以在燃气灶中的应用为例对根据本公开的切换组件和切换机构做详细的描述。然而,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公开的切换组件和切换机构不以在燃气灶中的应用为限,其还可以应用于其它需要对流体的导通和截止以及电气回路的导通和截止进行控制的机构和应用中。

如已知的,燃气灶(例如,家用燃气灶)通常包括操作者可手动操作的切换机构。在使用燃气灶时,操作者可以手动操作切换机构,以点燃燃气灶。此种切换机构通常包括燃气阀结构和点火回路。其中,燃气阀结构通常包括阀杆(例如,如图1和图8所示的具有d形横截面的阀杆201、201’)和接纳阀杆的阀壳(如图1和图8中的202、202')。在阀杆上通常可以设置有操作者可操作的操作钮(未图示),通过旋动或者按压操作钮,便可以致动燃气阀结构,从而实现燃气的导通。点火回路通常包括火花发生器、火花塞、电源以及切换组件。现有的点火回路通常采用机械式开关结构作为用于点火回路的切换组件,此种开关结构通常包括两个金属弹片和用于致动所述两个弹片的致动件。所述致动件能够使得两个金属弹片互连或者彼此分离,从而可以实现点火回路的导通与截断。

然而,本发明人注意到,在燃气灶的使用过程中,阀杆通常需要进行旋转和/或线性移动,这不可避免地会在操作者可操作的操作钮与操作台面(或者在阀杆与操作台面)之间存在操作间隙。水、油脂、食物残渣等杂质易通过操作间隙渗透到操作台面下面而导致切换机构中的部件(例如阀杆、金属弹片)的阻塞、锈蚀等,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相关部件乃至整个切换机构无法正常操作。

为此,本发明人提供了一种改进的切换组件,以期实现下述目的中的至少一者:改善切换组件的防水、防腐蚀等密封性能,提高点火回路的可靠性,提高切换机构和燃气灶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降低成本,简化切换机构的结构等。

如前面提到的,燃气阀结构通常包括操作者可操作的阀杆。根据本公开的切换组件可以连接至已有的燃气阀结构,以便与燃气阀结构一起通过操作钮的操作而动作,从而对点火回路的导通或者截断状态进行切换。此种结构布置可以使得切换机构更加紧凑,并且便于实施。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切换组件可以包括永磁体和干簧管。其中,干簧管可以通过导线连接至燃气灶的点火回路。永磁体可以由永磁体承载件承载。永磁体承载件可以连接至燃气阀结构的阀杆,以便随着阀杆的动作而在初始位置与工作位置之间移动。由此,永磁体可以随着永磁体承载件的运动而远离或者靠近干簧管,从而控制干簧管的截止与导通,由此进一步控制点火回路的截断或导通。其中,当永磁体承载件处于初始位置时,永磁体可以远离干簧管,使得干簧管不受永磁体的磁性作用而保持其原始的截止或者导通状态。当永磁体承载件随着阀杆的移动而运动至其工作位置时,永磁体可以靠近干簧管而对干簧管施加磁性作用,从而可以使得干簧管导通或者截止。由此,可以进一步控制与干簧管连接的点火回路的导通或者截断。有利地,可以提供密封结构,以使得干簧管与导线之间的连接区段(或称为连接部分)与切换组件所处的环境(例如,燃气灶台下面的区域所处的环境)密封地隔离开,以防止水、油脂等杂质对点火回路造成影响,提高切换组件和点火回路的性能,进而改善切换组件和点火回路的使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下面就结合图1至图13对根据本公开的切换组件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用于燃气灶的切换机构1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切换机构10可以包括切换组件100和燃气阀结构200。燃气阀结构200可以包括操作者可操作的(例如,经由安装在阀杆端部的操作钮进行操作)阀杆201以及接纳阀杆201的阀壳202。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阀杆201可以在操作者的操作下进行转动,以允许燃气通过。在操作者操作阀杆201之前,阀杆201处于静置状态,燃气无法通过燃气阀结构200,而当阀杆201在操作者的致动下沿着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旋转预定角度后,燃气可以流动通过燃气阀结构200。切换组件100可以通过导线300连接至燃气灶的点火回路(例如,图13所示的点火回路)。

图2至图7示出了图1中示出的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切换组件100的细节。如图2至图7所示,切换组件100可以包括永磁体120和干簧管140。

可以提供用于承载永磁体的结构,以便永磁体能够远离或者靠近干簧管,从而影响干簧管的状态。根据本公开,切换组件100还可以包括永磁体承载件110。永磁体120可以固定在永磁体承载件110上。永磁体承载件110可以固定地连接在阀杆201上,以便随着阀杆201的动作而在初始位置与工作位置之间移动,从而使得永磁体120远离或者靠近干簧管140。当永磁体120远离干簧管140时,干簧管可以保持其初始的状态(例如截止)。当永磁体120靠近干簧管140而对干簧管施加磁性作用时,干簧管140可以切换至导通状态。

干簧管140的两端可以通过导线300连接至燃气灶的点火回路(请参考图13)。可以使得干簧管140与导线300之间的连接区段相对于切换组件10所处的环境处于密封隔离的状态。例如可以通过灌胶、树脂密封等方法对干簧管140及导线300的电连接部分甚至整体进行密封,以防止经由前述操作间隙进入的水、油脂等杂质对干簧管140与导线300的连接部段的腐蚀或者损坏,由此可以改善切换组件的防水、防腐蚀等密封性能,提高切换组件的使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有利地,可以提供用于承载干簧管140的结构,以便固定地保持干簧管140。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切换组件100还可以包括干簧管承载件130。干簧管140可以承载(固定或者支撑)在干簧管承载件130上。干簧管承载件130可以固定地支撑在燃气阀结构200上适当的位置处(例如,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支撑在燃气阀结构200的阀壳202上)。由此,干簧管140可以响应于永磁体120的远离或者靠近而在截止与导通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可以理解的是,永磁体120与干簧管140之间的位置关系应当构造成使得:当永磁体承载件110处于初始位置时,永磁体120与干簧管140之间的距离或者夹角足以使得永磁体120不会对干簧管140施加磁性作用;而当永磁体承载件110处于工作位置时,永磁体120与干簧管140之间的距离或者夹角足以使得永磁体120对干簧管140施加磁性作用而切换干簧管140的导通或者截止状态。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干簧管承载件130可以包括壳体部131。该壳体部131可以固定至燃气阀结构200。例如,如下面进一步描述的,壳体部131可以套在阀杆201的外围、并进一步固定地支撑在燃气阀结构200的其它部件(例如,阀壳202)上。或者,壳体部131可以通过附接支架固定在燃气阀结构200上。干簧管140可以设置在壳体部131内部,使得干簧管140与导线300可以在壳体部131的区域中彼此连接在一起。

可以理解的是,干簧管承载件130不是必需固定在燃气阀结构200上,其还可以支撑或固定在燃气灶的其它结构件上,或者由专门的结构支撑或固定。

根据本公开,壳体部131可以具有敞口盒式结构。可选地,如图6中的(a)所示,干簧管140可以以卡扣配合的方式装配在壳体部131中。为此,壳体部131的底壁1311上可以设置有两个或更多个卡突1313。可选地,干簧管140可以一体地模制在壳体部131中。

有利地,如图6中的(b)所示,切换组件100可以包括设置在壳体部131中的pcb板(印刷电路板)150。pcb板可以通过螺钉或者通过卡扣方式固定在壳体部131中。干簧管140的两端以及导线300可以焊接在pcb板150上。从而可以通过pcb板150实现干簧管140与导线300之间的连接。

用于使得干簧管140与导线300之间的连接区段与切换组件10所处的环境密封地隔离开的密封结构可以包括覆盖在所述连接区段上的密封胶。

例如,可以仅在干簧管140与导线300之间的连接区段上涂密封胶(或隔离胶,例如环氧树脂或者弹性材料))。根据实际需要以及实际的结构布置,可以在壳体部131的全部或者局部区域上涂覆密封胶。

通过此种结构布置,可以使得干簧管140与导线300之间的连接区段相对于切换组件10所处的环境处于密封隔离的状态,从而可以保护点火回路不受来自外部的水、油脂等杂质的影响。因此,可以提高点火回路的使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这进而可以提高燃气灶的切换机构以及燃气灶自身的使用可靠性和稳定性。在将根据本公开的切换组件应用到其它切换机构或者电气回路的情况下,同样地,可以改善所述切换机构或者电气回路的性能。

如图2至图3所示,干簧管承载件130可以包括盖部132。盖部132可以以形状匹配的方式罩装在壳体部131的敞口部上,使得盖部132可以与壳体部131一起限定出中空腔。由此,干簧管140与导线300的连接区段(或连接部分)以及干簧管140都可以容纳在该中空腔中。因此,容纳在该中空腔内的干簧管140以及干簧管140与导线300之间的连接区段可以与切换组件10所处的环境进一步地密封隔离开,从而进一步改善了切换组件以及点火回路的稳定性。

有利地,永磁体承载件110可以套装配合在阀杆201上,以便随着阀杆201的运动而运动。通过此种方式,可以不必对已有的燃气阀结构的阀杆做任何变动,而只需提供与阀杆相配的永磁体承载件即可。因此,可以提高本公开的切换组件的应用便利性。

可以理解的是,永磁体承载件也可以采用其它可行的方式固定地连接至阀杆201,而不以本公开为限。例如,可以提供额外的支撑结构,使得永磁体承载件通过所述额外的支撑结构固定地连接至阀杆。或者,可以对阀杆的局部结构进行更改,以便于永磁体承载件至阀杆的固定连接。

如图2至图7所示,永磁体承载件110可以为筒形件,其可以通过其内周壁套装配合在阀杆201上。例如,筒形件的内周壁可以具有与阀杆201的横截面相同的截面形状,从而使得永磁体承载件110能够随着阀杆201一起动作。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阀杆201可以具有d形横截面。由此,筒形件的内周壁也可以具有d形的轮廓,以便与阀杆201配合固定。

具体地,永磁体承载件110可以包括小直径部1112和大直径部1114。其中,大直径部1114的直径大于小直径部1112的直径。此种结构布置可以节约永磁体承载件所占据的空间,并且可以节约材料成本。

壳体部131的底壁1311上可以设置有第一通孔1312。该第一通孔1312的直径可以大于阀杆201的直径,使得壳体部131不会随着阀杆201运动。壳体部131可以借助其底壁1311上的第一通孔1312套装在阀杆201的外围、并进一步固定地支撑在燃气阀结构200上(例如,支撑在阀壳202上)。在具有盖部132的情况下,盖部132也可以相应地具有第二通孔1322。由此,第一通孔1312和第二通孔1322可以构成贯穿干簧管承载件130的贯通孔。在安装到位时,阀杆201可以穿过所述贯通孔而延伸。

在安装状态(即,将根据本公开的切换组件安装到阀杆上)中,永磁体承载件110和干簧管承载件130可以依次地套装在阀杆201上。永磁体承载件110可以位于干簧管承载件130的上方。永磁体承载件110的大直径部1114可以抵靠在壳体部131的底壁1311上。永磁体120可以在大直径部1114的壁中邻近于壳体部131的底壁1311而布置。干簧管140可以在靠近壳体部131的一个侧壁处装配在壳体部131的底壁1311上。通过此种布置,永磁体120可以与干簧管140大致处于相同的水平面。如图7中的(a)所示,在永磁体承载件110处于初始位置时,永磁体120与干簧管140之间相距较远或者二者之间的夹角较大,使得永磁体120不会对干簧管140产生磁性作用。因此,干簧管处于截止状态,点火回路将维持在其截断状态中。当永磁体承载件110随着阀杆201转动一定角度而靠近干簧管140时,如图7中的(b)所示,永磁体120对干簧管140施加磁性作用使得干簧管140导通。由此,点火回路也将导通。

如图2所示,在具有盖部132的情况下,大直径部1114可以位于由壳体部131和盖部132限定的中空腔中。小直径部1112可以延伸穿过盖部132上的第二通孔1322。由此,装配在大直径部1114中的永磁体120也可以容置在由盖部132和壳体部131限定的中空腔中,而且干簧管140以及干簧管与导线之间的连接区段都位于所述中空腔中,从而进一步改善了切换组件的密封性能。

可以在永磁体承载件110上设置凹槽(例如,在大直径部1114的壁中设置凹槽),永磁体120可以嵌装在大直径部1114的壁中的凹槽中。有利地,永磁体可以一体地模制在永磁体承载件110中(例如,模制在大直径部1114的壁中),在这种情况,永磁体可以稳定地承载在永磁体承载件中,从而可以进一步改善切换组件的性能。

可选地,永磁体120可以与干簧管140处于不同的水平面。例如,在未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干簧管承载件140可以布置在永磁体110的上方或者下方,使得当永磁体承载件110处于初始位置(即使得永磁体110远离干簧管140的位置)时,永磁体120不会对干簧管140施加磁性作用。而当永磁体承载件110转动至工作位置(即使得永磁体靠近于干簧管140的位置)时,永磁体120对干簧管140施加磁性作用而使得点火回路导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出的,永磁体120可以具有扇形形状,可选地,永磁体120也可以具有矩形形状或者其它适于通过永磁体承载件110的转动而对干簧管140施加磁性作用的形状。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10'。与图1所示的切换机构10不同的是,在图8所示的切换机构中,燃气阀结构200’的阀杆201'可以通过操作者的按压而进行线性运动(例如,在燃气灶呈水平布置的情况下,阀杆201'可以进行上下移动)。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切换组件100’可以具有不同于如图1所示的切换组件100的结构。例如,可以使永磁体承载件110'随着阀杆201'的线性移动而在初始位置与工作位置之间移动。可替换的是,阀杆201'可以在操作者的操作下同时进行转动和线性移动(例如,在燃气灶呈水平布置的情况下,阀杆201'可以进行上下移动并转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永磁体承载件110'随着阀杆201'的转动以及线性移动而在初始位置与工作位置之间移动。

下面就结合图8至图12对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切换组件100'做进一步的描述。可以理解的是,类似于切换组件100,切换组件100’可以包括永磁体承载件110’、永磁体120’、干簧管140’以及干簧管承载件130’。其中,干簧管140’可以与切换组件100的干簧管140采用相同的结构。干簧管140’的两端可以通过导线300连接至点火回路。永磁体120’可以具有与永磁体120相同或者不同的形状。

如图8至图12所示,永磁体承载件110'可以为薄的板状件,其中央可以具有装配孔以便能够套装固定在阀杆201’上。永磁体承载件110'中央的装配孔可以根据阀杆201’的截面形状以及实际需要而具有不同的形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根据实际需要,永磁体承载件110'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在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永磁体承载件110'为圆形板件。

与永磁体120在永磁体承载件110上的布置类似,永磁体120'可以嵌装或者一体地模制在永磁体承载件11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中的(a)和(b)以及图10所示出的,永磁体120'布置在永磁体承载件110'的下表面处。

干簧管承载件130’可以在永磁体承载件110'的下方固定在燃气阀结构200’上。如此,在初始状态下,永磁体120'与干簧管140’可以布置在不同的水平面上,使得永磁体120’能够响应于永磁体承载件110’的线性运动而靠近或者远离干簧管140’。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永磁体120’将与永磁体承载件110'一起随着阀杆201’的线性移动而移动,因此,永磁体120'与干簧管140’之间的间距应足够大,使得在永磁体承载件110'处于初始位置时,干簧管140’不会受到永磁体120'的磁性作用;而当永磁体承载件110'移动至其工作位置时,干簧管140’会受到永磁体120'的磁性作用而切换其导通或者截止状态。

还可以理解的是,在未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干簧管承载件130’可以在永磁体承载件110'的上方固定在燃气阀结构200’上。相应地,可以将永磁体120’布置在永磁体承载件110'的上表面上。

根据实际情况,永磁体120’可以具有矩形形状、扇形形状、环形形状等。永磁体120’与干簧管140’的对应关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例如,在阀杆201’仅能够进行线性运动的情况下,永磁体120’可以与干簧管140’上下对准地布置。而在阀杆201’同时进行线性运动和转动的情况下,在初始位置中,永磁体120’与干簧管140’之间可以具有预定的夹角。当然,在永磁体120’呈环形形状的情况下,干簧管140’可以布置在永磁体下方或者上方任何适当的位置处。

与前面结合图2和图3描述的结构类似,如图11中的(a)和(b)所示,干簧管承载件130'可以包括壳体部131'。壳体部131'的底壁上可以不设置通孔。壳体部131'可以通过附接支架固定至燃气阀结构200’的阀壳202'。

类似于干簧管140在干簧管承载件130上的壳体部131中的布置,干簧管140’可以以卡扣配合的方式布置在壳体部131’中,或者,干簧管140’可以与壳体部131’一体地模制,或者可以设置pcb板,通过pcb板将干簧管140’与导线连接在一起。并且,也可以提供包括密封胶的密封结构,例如,可以仅在干簧管140’与导线之间的连接区段上或者在壳体部131’的整个内腔中设置密封胶,使得干簧管140’与导线之间的连接区段处于密封隔离的状态。

类似地,干簧管承载件130'还可以具有盖部132’。在具有盖部132'的情形,盖部132'也通过另外的附接支架附接至燃气阀结构,如图8所示的。如此,可以通过干簧管承载件130'的壳体部131'和盖部132’限定出中空腔,从而可以使得干簧管140’以及140’与导线300之间的连接区段处于进一步隔离的状态。由此,可以进一步改善切换组件的性能,提高切换组件的使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永磁体承载件110'处于初始位置时,如图12中的(a)所示,永磁体120’与干簧管140’相距较远,永磁体120’不对干簧管140’施加磁性作用,干簧管140’可以保持截止状态,从而使得点火回路可以保持截断状态。而当永磁体承载件110'线性地移动(例如下移,或者同时进行转动)至工作位置时,如图12中的(b)所示,永磁体120’可以靠近干簧管140’而对干簧管140’施加磁性作用,从而使得点火回路导通。

根据本公开,切换组件100、100’的干簧管140、140’可以通过导线300连接至燃气灶的点火回路。图1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切换组件在点火回路中的应用。在如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包括四组点火回路,每一组点火回路都连接有根据本公开的切换组件的干簧管(分别为rs1、rs2、rs3、rs4)。此外,每组点火回路还包括火花塞(分别为sp1、sp2、sp3、sp4)和火花发生器sg。四组点火回路可以共享一个电源p。可选地,每组点火回路可以具有自己的电源。

当切换组件通过燃气阀结构的阀杆而被致动时,永磁体可以靠近干簧管rs1、rs2、rs3、rs4,使得干簧管rs1、rs2、rs3、rs4导通,进而使得点火回路闭合。由此,火花塞sp1、sp2、sp3、sp4可以产生火花。

将图13所示的四组点火回路自左至右分别命名为1号回路、2号回路、3号回路以及4号回路。则对于1号回路而言,其回路为bo-b4-a4-a0;对于2号回路来说,其回路为bo-b3-a3-a0;对于3号回路而言,其回路为bo-b2-a2-a0;对于4号回路来说,其回路为bo-b1-a1-a0。其中,b1-b4、a1-a4分别表示相应回路中干簧管与导线之间的连接点。

可以看出,由于干簧管与导线之间采用密封的方式进行连接。因此,在如图13所示的应用中,由框线l表示的范围内处于密封状态,其能够防止来自外部的水、油脂等杂质的影响。因此,极大地改善了点火回路的使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的是,图13示出的应用中包括四组点火回路。在其它应用中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包括一组、两组、三组、五组或者更多组点火回路。因此,不以本公开中的应用方式为限。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永磁体承载件都套装固定在阀杆上。此种结构布置进一步有利于防止阀杆的堵塞。特别地,在如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永磁体承载件呈板状,其可以覆盖在阀杆与阀壳之间的操作间隙上,从而可以减小阀杆因外部物质的侵入而堵塞的风险。

根据本公开,在燃气灶的点火回路中使用永磁体与干簧管来控制点火回路的通断。永磁体能够随着阀杆的运动而靠近干簧管或者远离干簧管,从而影响干簧管的导通或截止。干簧管与点火回路之间通过导线连接,并且干簧管与导线之间的连接区段处于密封隔离状态。因此,提高了点火回路的使用稳定性以及燃气灶及其切换机构的操作便利性,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而且,永磁体承载件在阀杆上的套装连接进一步有利于减小阀杆被外部物质阻塞的风险,从而进一步改善了切换机构及燃气灶的性能。

在本公开中,以切换组件在燃气灶中的应用为例进行了上述描述。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还包括具有前述切换组件的切换机构以及燃气灶。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的切换组件不以燃气灶为应用限制。例如,可以配合本切换组件的应用而提供可以进行转动和/或线性地移动的阀杆。为此,可以设置一种切换机构,该切换结构可以包括阀杆以及上述的切换组件。在其它应用中,可以采用此种切换机构来控制电气回路的导通或截断。

上文已经具体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变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和变型,而是可以包括其他各种可能的组合和结合。例如,如图1所示的切换组件100的永磁体承载件和干簧管承载件可以具有与如图8所示的切换组件100’的永磁体承载件和干簧管承载件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具体地,永磁体承载件110可以呈板状,其可以固定地套装在阀杆201上。在这种情况下,永磁体120可以嵌装或者一体地模制在板状的永磁体承载件110的上表面或者下表面。类似地,干簧管承载件130的壳体部131和盖部132上可以不设置通孔。干簧管承载部130的壳体部131和盖部132可以通过另外的附接支架固定在燃气阀结构上,而无需套装在阀杆上。同样地,如图8所示的切换组件100’的永磁体承载件和干簧管承载件也可以具有与如图1所示的切换组件100的永磁体承载件和干簧管承载件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在此不做赘述。当然,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永磁体承载件和干簧管承载件还可以具有其他可行的结构和布置形式。

尽管在此已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里详细描述和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的情况下可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实现其它的变型和变体。所有这些变型和变体都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而且,所有在此描述的构件都可以由其他技术性上等同的构件来代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