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冻干瓶固定旋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3512发布日期:2018-07-18 01:32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冻干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冻干瓶固定旋转装置。



背景技术:

冷冻干燥是将待处理的溶液冻结成为固体,经过真空泵制造的真空环境使溶液直接变成蒸汽挥发逸散,保留下疏松的固体物料的一种工艺手段。经冷冻干燥后得到的冻干成品质地疏松、水溶性好、处理过程不经过高温,有效保留物料的生物活性,已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等多种领域。

小型的冷冻干燥机以挂瓶式冻干机最为常见,挂瓶式冻干机使用冻干瓶作为存放介质,溶液需要均匀的冻结在冻干瓶的四壁,再将冻干瓶与冻干机主机相连接,以环境热量为热源促进冰的汽化,达到冻干效果。

在挂瓶式冻干机使用过程中,冻干瓶内溶液的冻结是一步关键操作,首先将样品溶液加入冻干瓶中,再将冻干瓶浸入液氮、并保持不断旋转,冻干瓶内的溶液在极短时间内迅速冻结为固体,并均匀的分布在玻璃瓶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通常采用手动方式对冻干瓶内溶液的进行冻结,操作人员需戴隔热手套进行浸入等操作,操作极为不便,并且稍有不慎即被液氮冻伤;目前冻干瓶内溶液的冻结采用纯手工的方式,无法控制冻干瓶的旋转角度和旋转速度,样品溶液无法均匀附着于冻干瓶内壁、易聚集于冻干瓶底部,导致最终冻干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不需要将冻干瓶完全浸入液氮、操作方便、冻干瓶的旋转角度和旋转速度可控的、冻干瓶内溶液的冻结效果均匀的冻干瓶固定旋转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冻干瓶固定旋转装置,其设有槽体和冻干瓶,槽体设有与其配套的第一上盖,冻干瓶设有瓶体和与其配套的第二上盖,第二上盖与瓶体可拆卸密封连接,第一上盖上开有通孔,第一上盖的上部设有U型卡扣,U型卡扣的下部与第一上盖的上部固定连接;第二上盖上部设有T型把手,T型把手与第二上盖固定连接,T型把手卡在U型卡扣的凹槽内部,T型把手可在U型卡扣的凹槽内部旋转转动,冻干瓶穿过通孔倾斜在槽体内部。

优选的,冻干瓶与水平面形成倾斜角α,倾斜角α的角度范围为20-60°。

优选的,U型卡扣的凹槽内部设有轴承,轴承设有内环和外环,外环固定连接在U型卡扣的凹槽内壁;T型把手穿过内环。

优选的,T型把手与第二上盖通过螺纹可拆卸固定连接。

优选的,T型把手上端固定连接设有旋转手柄。

优选的,第二上盖与瓶体通过螺纹密封连接。

优选的,槽体为双层壳体结构,槽体设有内壳和外壳,内壳和外壳中间装有保温材料。

优选的,槽体的外壳材料为不锈钢。

优选的,通孔的上方设有保护外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冻干瓶固定旋转装置,其设有槽体和冻干瓶,第一上盖的上部设有U型卡扣,U型卡扣的下部与第一上盖的上部固定连接;冻干瓶穿过通孔倾斜在槽体内部,第二上盖的上部设有T型把手,T型把手与第二上盖通过螺纹可拆卸固定连接,T型把手卡在U型卡扣的凹槽内部,T型把手可在U型卡扣的凹槽内部旋转转动,使用时,既可以保证冻干瓶在槽体内部的液氮内转动,又可以保证冻干瓶固定不滑动,使用起来方便省力;整个装置使用过程中更方便易行,为最终冻干瓶内溶液在冻结过程中,冻干瓶的旋转角度和旋转速度可控制,产物更均匀分散的附着在冻干瓶瓶体的内壁上,冻结均匀效果显著提高。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冻干瓶固定旋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作成本低,有效的解决了挂瓶式冻干机使用过程中冻干瓶内待冻干样品溶液的预冷冻操作难题、降低操作人员被液氮冻伤的操作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的结构示意图(不带保护外罩);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不带保护外罩);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不带冻干瓶);

图6是图5中U型卡扣的左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槽体,2.冻干瓶,3.第一上盖,4.瓶体,5.第二上盖,6.通孔,7.外环,8.U型卡扣,9.T型把手,10.旋转手柄,11.保护外罩,12.轴承,13.内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方法如无特殊规定,均为常规的方法;所使用的原料和装置,如无特殊规定,均为常规的市售产品。

如图1-图5所示,一种冻干瓶固定旋转装置,其设有槽体1和冻干瓶2,槽体1设有与其配套的第一上盖3,冻干瓶2设有瓶体4和与其配套的第二上盖5,第二上盖5与瓶体4通过螺纹可拆卸密封连接,第一上盖3上开有通孔6,第一上盖3的上部设有U型卡扣8,U型卡扣8的下部与第一上盖3的上部固定连接;冻干瓶2穿过通孔6倾斜在槽体1内部,第二上盖5的上部设有T型把手9,T型把手9与第二上盖5通过螺纹可拆卸固定连接,T型把手9卡在U型卡扣8的凹槽内部,T型把手9可在U型卡扣8的凹槽内部旋转转动,冻干瓶的旋转角度和旋转速度可控制,产物更均匀分散的附着在冻干瓶瓶体的内壁上,冻结效果显著提高。

如图5、图6所示,U型卡扣8的凹槽内部设有轴承12,轴承12设有内环13和外环7,外环7通过焊接固定在U型卡扣8的凹槽内壁;T型把手9穿过内环13,使第二上盖5可旋转转动,限制第二上盖5上下移动,使用时,既可以保证冻干瓶2在槽体1内部的液氮内转动,又可以保证冻干瓶2固定不滑动,使用起来方便省力。T型把手9上端固定连接设有旋转手柄10,使整个装置使用过程中更方便易行,为最终冻干瓶2内溶液在冻结过程中,更均匀分散的附着在冻干瓶2瓶体4的内壁上,U型卡扣8的凹槽内部设有轴承12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也可以不设置轴承12,将T型把手9直接卡在U型卡扣8的凹槽内部,同样可以达到T型把手9可在U型卡扣8的凹槽内部旋转转动。

如图3所示,冻干瓶2与水平面形成倾斜角α,倾斜角α的角度为40°,进一步使冻干瓶2内溶液的冻结均匀效果更优,可以使冻干瓶2内溶液在冻结过程中,均匀分散的附着在冻干瓶2瓶体4的内壁上,冻干瓶2内溶液的冻结均匀效果显著提高。

槽体1为双层壳体结构,槽体1设有内壳和外壳,槽体1的外壳材料为不锈钢,内壳和外壳中间装有保温材料,可降低槽体1内的液氮的挥发。通孔6的上方设有保护外罩11,可进一步降低槽体1内的液氮的挥发,同时防止有液氮漏出时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冻干瓶固定旋转装置,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首先向槽体1内倒入液氮,盖上第一上盖3后,向冻干瓶2的瓶体4内加入适量体积的待冻干样品溶液后,将冻干瓶2和第二上盖5通过螺纹可拆卸密封连接,再将冻干瓶2穿过通孔6倾斜放入槽体1内部后,再与U型卡扣8固定连接;冻干瓶2与水平面形成倾斜角α的角度为40°,转动T型把手9上的旋转手柄10带动冻干瓶2在液氮内转动,冻干瓶2内溶液均匀分散的附着在冻干瓶2瓶体4的内壁上冻结,至冻结完毕,将冻干瓶2取出与U型卡扣8分离,将冻干瓶2转至冻干机进行下步工序。在操作过程中可向槽体1内补充液氮,进行连续工作,槽体1的第一上盖3上可设有多个个U型卡扣8,可同时或者交替使用,提高冻结效率。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倾斜角α的角度范围为20-60°均可实现冻干瓶2内溶液的冻结均匀效果显著提高。

综上,本实用新型冻干瓶固定旋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作成本低,冻干瓶1的旋转角度α和旋转速度可控制,产物更均匀分散的附着在冻干瓶1瓶体4的内壁上,有效的解决了挂瓶式冻干机使用过程中冻干瓶2内待冻干样品溶液的预冷冻操作难题、降低操作人员被液氮冻伤的操作风险。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冻干瓶固定旋转装置,通过冻干瓶2穿过通孔6倾斜放入槽体1内部后,再与U型卡扣8固定连接;U型卡扣8将第二上盖5可拆卸的固定在第一上盖3的上部后,T型把手9可在U型卡扣8的凹槽内部旋转转动,可以使冻干瓶内溶液在冻结过程中,冻干瓶1的旋转角度α和旋转速度可控制,产物更均匀分散的附着在冻干瓶1瓶体4的内壁上,冻干瓶2内溶液的冻结效果的均匀性显著提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上”、“下”、“顶”、“底”、“内”、“外”、“中间”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备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故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涵盖之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