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能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04897发布日期:2018-11-20 19:55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能源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能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保护环境,资源多重利用越来越受到人类的关注。例如:为保护环境而推崇的汽车使用的新型燃料;为节约资源而推崇的风能发电等。

在现有技术中,如建筑物中普遍使用卫生热水,这些卫生热水,多数用燃油、燃气等加热自来水制取的,燃烧加热消耗一次能源,还排放了大量的CO2等温室气体,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生态环境和消耗了大量的一次能源。而消防水池中的水,却长期未能得到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能回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消防水池、光催化板、第二消防水池、换热器、水源热泵、第一电动阀、消防水循环泵、第二电动阀、进水管、储热罐、低温热水循环泵、热水泵、热水罐和热水供水管,其中,

所述第一消防水池上设置所述光催化板;

所述第一消防水池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消防水池的入水口通过管道连接;

所述换热器的第一入水端与所述水源热泵的第一入水端连接后,再与所述第一电动阀连接;

所述第一电动阀还依次与所述消防水循环泵和所述第二消防水池的出水端连接;

所述换热器的第一出水端与所述水源热泵的第一出水端连接后,与所述第二电动阀连接;

所述第二电动阀还与所述第二消防水池的回水端连接;

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换热器的第二入水端连接;

所述换热器的第二出水端与所述储热罐的入水端通过管道连接,且所述储热罐与所述进水管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所述低温热水循环泵;

所述储热罐的出水端与所述水源热泵的第二入水端连接后,依次连接所述热水泵和所述热水罐;

所述热水罐还分别与所述水源热泵的第二出水端和所述热水供水管连接。

其中,所述储热罐与所述进水管之间通过管道跨接所述低温热水循环泵。

进一步的,所述光催化板包括:板体和光催化剂层,其中,

光催化剂层为锐钛型二氧化钛层。

其中,光催化剂层覆盖在板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消防水池上的温控仪,其中,所述温控仪包括:温控仪本体、中央控制器、电源开关、A/D转换器、温度调节器、报警器、显示器、检测器和加热器,其中,

所述电源开关、所述A/D转换器、所述温度调节器、所述报警器和所述显示器分别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连接;

所述A/D转换器还依次与所述检测器和所述加热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器安装在所述温控仪本体的表面,所述中央控制器安装在所述温控仪本体的内部,所述电源开关安装在所述温控仪本体的表面右上角,所述报警器和所述温度调节器安装在所述显示器的右侧,所述A/D转换器安装在所述温控仪本体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调节器和所述报警器通过中央控制器与所述显示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吸音棉,其中,

所述吸音棉设置在所述水源热泵和/或所述换热器的外表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能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消防水池,2、光催化板,3、第二消防水池,4、换热器,5、水源热泵,6、第一电动阀,7、消防水循环泵,8、第二电动阀,9、进水管,10、储热罐,11、低温热水循环泵,12、热水泵,13、热水罐,14、热水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接口、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切理解本实用新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装置、电路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实用新型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能回收装置。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能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消防水池1、光催化板2、第二消防水池3、换热器4、水源热泵5、第一电动阀6、消防水循环泵7、第二电动阀8、进水管9、储热罐10、低温热水循环泵11、热水泵12、热水罐13和热水供水管14,其中,

第一消防水池1上设置光催化板2;

第一消防水池1的出水口与第二消防水池3的入水口通过管道连接;

换热器4的第一入水端与水源热泵5的第一入水端连接后,再与第一电动阀6连接,其中,换热器4具体为板式换热器,其中,水源热泵5可为水源热泵机组;

第一电动阀6还依次与消防水循环泵7和第二消防水池3的出水端连接,其中,消防水循环泵7的入水端与第二消防水池3的出水端连接,消防水循环泵7的出水端与第一电动阀连接;

换热器4的第一出水端与水源热泵5的第一出水端连接后,与第二电动阀8连接;

第二电动阀8还与第二消防水池3的回水端连接;

进水管9与换热器4的第二入水端连接;

换热器4的第二出水端与储热罐10的入水端通过管道连接,且储热罐10与进水管9之间通过管道连接低温热水循环泵11;

储热罐10的出水端与水源热泵5的第二入水端连接后,依次连接热水泵12和热水罐13;

热水罐13还分别与水源热泵5的第二出水端和热水供水管14连接。

工作原理如下:

第一消防水池1中的水经过光催化板2消毒处理后,流入第二消防水池3中。开启第一电动阀6和第二电动阀8,启动消防水循环泵7和水源热泵5后,第二消防水池3中具有低位热能的消防水分别成为水源热泵5和换热器4的一次循环水,自来水作为热水补水经进水管9进入换热器4的第二入水端后,通过与换热器4的一次循环消防水预先进行热交换,低温热水循环泵11工作时,保证了换热器4二次入水与出水间的稳定流通,确保平衡地输出热水。经换热器4充分吸收消防水的热量后,提高了能量梯级的换热器4的二次水进入储热罐10,作为水源热泵5的二次水入水。消防水热能虽然品位不高,但是消防水进入水源热泵5后,可被吸收大量的热能,消耗少量电能的水源热泵5提升了二次出水的能量梯级,节约了大量的一次热源,经提升了能量梯级的换热器4的二次出水,进入水源热泵5后,再进一步将水源热泵5的二次出水提升为可直接利用的热水,这种热水进入热水罐13后,经热水供水管14直接供给热水用户。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将第一消防水池中的水转换为卫生且可靠的热能的技术效果;且实现了节约资源的技术效果。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限定。

光催化板2包括:板体和光催化剂层,其中,

光催化剂层为锐钛型二氧化钛层。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何一种光催化板,只要能够实现对第一消防水池中的水进行消毒即可。

但是,考虑到消毒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采用锐钛型二氧化钛层作为光催化剂层。当然,该光催化板与其它光催化板的机构布置并无差异,锐钛型二氧化钛层覆盖在板体上。

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作为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的技术延伸。对第一消防水池1与光催化板2的位置进行进一步改进。

可以直接将光催化板2直接放置在第一消防水池1上即可。但采用此种方式,两者的固定性能不强。

所以,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消防水池1靠近上表面的位置设凸台,将光催化板2放置在凸台上。

或者,在第一消防水池1靠近上表面的位置设凹槽,将光催化板2插入在凹槽内。

第四实施例:

本实施例可以上述任一实施例为基础。在本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二消防水池3上的温控仪,其中,温控仪包括:温控仪本体、中央控制器、电源开关、A/D转换器、温度调节器、报警器、显示器、检测器和加热器,其中,

电源开关、A/D转换器、温度调节器、报警器和显示器分别与中央控制器连接;

A/D转换器还依次与检测器和加热器连接。

为确保实现热能回收的可靠性,本实施例是在充分考虑第二消防水池3中的水的温度的情况下,做出的改进。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消防水池1中的水温度过低时,则经过第一消防水池1流入第二消防水池3中的水的温度也会很低,而水温低到一定程度(例如4℃)时,则该装置的工作性能下降,以至于不能很好的实现热能的回收。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及时获知第二消防水池3中的水的温度,进行显示、报警和加热等操作,以便实现该装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进一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节约资源的技术效果。

第五实施例:

本实施例为在第四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

显示器安装在温控仪本体的表面,中央控制器安装在温控仪本体的内部,电源开关安装在温控仪本体的表面右上角,报警器和温度调节器安装在显示器的右侧,A/D转换器安装在温控仪本体的内部。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实现了温控仪的合理设计的技术效果。

第六实施例:

温度调节器和报警器通过中央控制器与显示器连接。

可通过显示器对温度进行调节,且可通过显示器对报警器发出的报警信息进行获取。

第七实施例:

本实施例可以上述任一实施例为基础。在本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吸音棉,其中,

吸音棉设置在水源热泵5和/或换热器4的外表面。

可以理解的是,装置在工作的时候自然会发出噪音。所以,本实施例为解决发出噪音的技术弊端,水源热泵5和/或换热器4的外表面,从而实现减小噪音的技术效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