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硫浆液换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2479发布日期:2018-11-07 19:59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脱硫浆液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在常规湿法烟气脱硫工艺中,通常会在脱硫塔内设置多个喷淋装置及配套的浆液泵,在浆液泵动力驱动下,脱硫浆液经由脱硫浆液池-浆液循环管-浆液泵-浆液循环管-喷淋装置的喷嘴进行喷淋,脱硫浆液对烟气进行洗涤脱硫除尘后,回到浆液池继续循环使用。同时,脱硫浆液吸热烟气热量部分水分蒸发并与烟气混合,烟气降温并进入饱和状态成为饱和烟气,饱和烟气同时携带粉尘、石膏、雾滴、水蒸气等进入脱硫塔上部经进一步除雾处理后流出脱硫塔。由于流出脱硫塔的饱和烟气湿度较大,携带一定的可溶盐、硫酸盐、有机物等可凝结颗粒物,将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同时还会形成严重的烟囱“白烟”现象。因此,可以通过对脱硫浆液进行冷却,并通过冷却脱硫浆液进而冷却烟气,降低烟气温度和湿度,减少或消除烟囱“白烟”现象,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时还可以提高脱硫效率和除尘效率,节约脱硫补水。但是,由于脱硫浆液中含有较多的固体颗粒物,采用传统的换热器进行换热,容易造成换热面的磨损或沉积,另外,由于传统换热器体积较大,现场空间也难以布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硫浆液换热装置,其结构简单,体积小,能够较好的改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脱硫浆液换热装置,包括换热主体、浆液引入箱、浆液引出箱、媒介引入箱和媒介引出箱,所述换热主体包括多个换热板束,所述换热板束的内部为媒介通道,多个所述换热板束平行间隔设置,所述换热板束具有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相邻两个所述换热板束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通过封闭片封闭,相邻两个换热板束与其两侧的封闭片围成浆液通道,所述浆液引入箱设置于所述换热板束的一端且与全部所述浆液通道连通,所述浆液引出箱设置于所述换热板束的另一端且与全部所述浆液通道连通,所述媒介引入箱设置于所述换热板束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且靠近所述浆液引出箱,所述换热板束在与所述媒介引入箱相对应的部位设有媒介入口,所述媒介入口连通所述媒介通道与所述媒介引入箱,所述媒介引出箱设置于所述换热板束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且靠近所述浆液引入箱,所述换热板束在与所述媒介引出箱相对应的部位设有媒介出口,所述媒介出口连通所述媒介通道与所述媒介引出箱,所述媒介引入箱和所述媒介引出箱分布于所述换热板束的同一侧或相对侧。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板束包括两片换热板,两片所述换热板相对设置且四周焊接以围成媒介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板束的两片换热板之间设有至少一条条形焊接触点,所述条形焊接触点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换热板束的长度方向一致且位于所述媒介入口与所述媒介出口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封闭片与所述换热板束之间焊接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媒介引入箱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媒介引入箱对称设置于所述换热板束的两侧,所述媒介引出箱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媒介引出箱对称设置于所述换热板束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脱硫浆液换热装置还包括两块夹板,两块所述夹板对称设置于所述换热主体的两侧且与所述换热板束平行,两块所述夹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媒介通道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或长条孔形。

进一步的,所述浆液通道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或长条孔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脱硫浆液换热装置,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浆液通道为直通道,并且浆液通道内也没有焊接触点,这样就避免了浆液内的固体颗粒物沉积堵塞住浆液通道,而且还大大降低了固体颗粒物对换热板的磨损,并且该脱硫浆液换热装置的体积小,便于移动和安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脱硫浆液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的剖视图。

图中:11-换热主体;111-换热板束;112-媒介通道;113-封闭片;114-浆液通道;115-条形焊接触点;12-浆液引入箱;13-浆液引出箱;14-媒介引入箱;15-媒介引出箱;16-夹板;161-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参考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脱硫浆液换热装置,包括换热主体11、浆液引入箱12、浆液引出箱13、媒介引入箱14和媒介引出箱15。

换热主体11包括多个换热板束111。每个换热板束111均包括两片换热板,两片换热板相对设置且四周焊接连接,从而围成媒介通道112。为了能够增强换热板束111的强度,每个换热板束111的两片换热板之间设有多个焊接触点。本实施方式中,媒介通道112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或长条孔形。

换热板束111具有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多个换热板束111平行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换热板束111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通过封闭片113封闭,封闭片113与换热板束111之间焊接连接,相邻两个换热板束111与其两侧的封闭片113围成浆液通道114,本实施方式中,浆液通道114内没有焊接触点,这样大大减小了浆液流通时的阻力,而且浆液通道114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或长条孔形。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高换热板束111的结构强度和内部承压能力,可以在换热板束111的两片换热板之间设置条形焊接触点115,条形焊接触点115位于媒介入口与媒介出口之间且其长度方向与换热板束111的长度方向一致。条形焊接触点115的数量可以为一条,也可以为多条,当条形焊接触点115的数量为多条时,多条条形焊接触点115沿换热板束111的宽度方向平行排布。

浆液引入箱12设置在换热板束11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浆液引入箱12与换热主体11上的全部浆液通道114连通,这样,浆液能够从浆液引入箱12流入到浆液通道114内。

浆液引出箱13设置在换热板束111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浆液引出箱13与换热主体11上的全部浆液通道114连通,这样,浆液通道114内的浆液能够从浆液引出箱13流出。

媒介引入箱14设置在换热板束111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且靠近浆液引出箱13的一端,每个换热板束111在与媒介引入箱14相对应的部位均设有媒介入口,媒介入口连通媒介通道112与媒介引入箱14,这样,媒介才能够从媒介引入箱14流入媒介通道112内。

媒介引出箱15设置在换热板束111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且靠近浆液引入箱12的一端,每个换热板束111在与媒介引出箱15相对应的部位均设有媒介出口,媒介出口连通媒介通道112与媒介引出箱15,这样,媒介通道112内的媒介才能够流出到媒介引出箱15。

需要说明的是,媒介引入箱14和所述媒介引出箱15的数量可以分别只有一个,此时,媒介引入箱14和媒介引出箱15可以分布于换热板束111的同一侧,也可以分布于换热板束111的相对侧。当然,媒介引入箱14和所述媒介引出箱15的数量也可以分别有两个,两个媒介引入箱14对称设置在换热板束111的两侧,两个媒介引出箱15也对称设置在换热板束111的两侧。

为了加强换热主体11的强度,换热主体11的两侧还分别设有一块夹板16,两块夹板16均与换热板束111平行,两块换热板束111之间通过螺栓161连接拉紧,从而压紧换热主体11,避免相邻两个换热板束111之间因内部压力过大而断裂。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脱硫浆液换热装置工作原理如下:

浆液从浆液引入箱12流入浆液通道114内,同时,媒介从媒介引入箱14流入到媒介通道112内,这样,浆液内的热量就会通过换热板传递给媒介,媒介吸收热量后从媒介引出箱15流出,浆液内的热量被媒介吸收后温度降低,然后从浆液引出箱13流出,从而达到浆液冷却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