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中频电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04655发布日期:2018-11-20 19:54阅读:5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频电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中频电炉。



背景技术:

周知,中频电炉是一种将工频50HZ交流电转变为中频(300HZ以上至10000 HZ)的电源装置,由变频装置、炉体、炉前控制等几部份组成,其根据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把三相工频交流电整流后变成直流电,再将直流电变为可调节的中频电流,供给由电容和感应线圈组成的负载,在感应圈中产生高密度的磁力线,并切割感应圈里盛放的金属材料,在金属材料中产生很大的涡流。这种涡流同样具有中频电流的一些性质,即金属自身的自由电子在有电阻的金属体里流动要产生热量,通过这种原理将金属融化,此类设备在铸造行业应用较为广泛。

现有市面上的中频电炉存在技术上的弊端,其主要体现在,1.现有的中频电炉内部的磁轭为圆筒状结构,若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磁轭的拆卸只能通过将炉体顶部拆开,在炉体顶部将磁轭取出维修或者更换,步骤繁琐并且操作麻烦; 2.现有的线圈表面仅通过绝缘材质包覆,但其导热性强,使用过程中会针对外部产生一定热度,影响使用;3.目前针对此类电炉的降温装置中,其只能通过外部供水降温,但是供水装置自动化程度低,给生产带来成本上的压力。针对现有技术上的弊端,作为本行业技术人员,如何设计一款新型的中频电炉,能够解决以上技术上的弊端是现有本行业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中频电炉,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中频电炉,其包括一个支撑底座,所述的支撑底座的右侧为一个支撑框架,支撑框架的顶部通过转轴和炉体右端出料口的下方轴连接,支撑底座上,其中间位置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有一个支撑油缸,支撑油缸的顶部施力端和炉体顶端中心处轴连接;所述的炉体上,其上端为上耐火座,其下方为下耐火座,所述的上耐火座和下耐火座之间通过多根槽钢立柱以及内侧立柱竖直固定,所述的内侧立柱以及槽钢立柱以炉体中心线为轴线均布,内侧立柱设置在槽钢立柱的内侧;所述的内侧立柱上,其内侧竖直固定有线圈,所述的线圈自下而上螺旋设置在炉体内部;所述的槽钢立柱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每个通孔内分别贯穿设置有螺栓,螺栓的内侧和固定绝缘柱螺纹固定,所述的固定绝缘柱上,其和螺栓结合的一端设置有内螺纹,固定绝缘柱的另一端顶在磁轭组上,所述的磁轭组为多个,其配合槽钢立柱竖直设置,每个槽钢立柱对应设置一个磁轭组。

所述的内侧立柱上朝向线圈加工有多个螺纹孔,贯穿螺纹孔的固定螺杆在螺纹孔内旋拧挤压线圈将线圈固定。

所述的线圈为内部空心设置的方管螺旋缠绕而成,方管内为液态降温介质,方管的外围缠绕有一层绝缘层和一层隔热层,所述的隔热层为硅酸铝纤维材质。

每个磁轭组上分别设置有降温循环包,所述的线圈为内部空心设置的方管螺旋缠绕而成,方管内为液态降温介质;所述的降温循环包和方管皆通过回水管和水箱连接,水箱和冷却塔之间通过管路连接,并且此段管路上设置有循环泵,在管路和冷却塔结合处,冷却塔进水端口上设置有一个电感压力表和一个电感温控器,所述的冷却塔的底部的冷却塔出水端口通过供水管和炉体上的降温循环包和方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设计,其将磁轭组采用竖向设置的方式设置,再通过槽钢立柱和固定绝缘柱将磁轭组锁紧固定,需维修拆卸时,直接通过在炉体侧面上将固定绝缘柱拆开,将单个磁轭组取出即可,组装及维护方便;本实用新型将方管的外围设置绝缘层和隔热层,有效的保证其绝缘效果以及保温性;再者,本实用新型在外部冷却塔上设置有电感压力表和一个电感温控器,可通过电感压力表和电感温控器上的数据针对性的对循环泵进行开关及功率大小控制,有效的提高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炉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是线圈俯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是线圈侧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6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冷却控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支撑底座,2、支撑框架,3、转轴,4、出料口,5、炉体,6、支撑油缸,7、上耐火座,8、下耐火座,9、槽钢立柱,10、固定绝缘柱,11、磁轭组,12、线圈,13、内侧立柱,14、方管,15、绝缘层,16、隔热层,17、降温循环包,18、电感温控器,19、电感压力表,20、冷却塔出水端口,21、循环泵,22、水箱,23、回水管,24、供水管,25、冷却塔,26、冷却塔进水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一种新型中频电炉,其包括一个支撑底座1,所述的支撑底座1的右侧为一个支撑框架2,支撑框架2的顶部通过转轴3和炉体5右端的出料口4的下方轴连接,支撑底座1上,其中间位置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有一个支撑油缸6,支撑油缸6的顶部施力端和炉体5顶端中心处轴连接;所述的炉体5上,其上端为上耐火座7,其下方为下耐火座8,所述的上耐火座7和下耐火座8之间通过多根槽钢立柱9以及内侧立柱13竖直固定,所述的内侧立柱13以及槽钢立柱9以炉体中心线为轴线均布,内侧立柱13设置在槽钢立柱9的内侧;所述的内侧立柱13上,其内侧竖直固定有线圈12,所述的线圈12自下而上螺旋设置在炉体5内部;所述的槽钢立柱9 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每个通孔内分别贯穿设置有螺栓,螺栓的内侧和固定绝缘柱 10螺纹固定,所述的固定绝缘柱10上,其和螺栓结合的一端设置有内螺纹,固定绝缘柱10的另一端顶在磁轭组11上,所述的磁轭组11为多个,其配合槽钢立柱9 竖直设置,每个槽钢立柱9对应设置一个磁轭组11。

如图3所示,所述的内侧立柱13上朝向线圈12方向加工有多个螺纹孔,贯穿螺纹孔的固定螺杆在螺纹孔内旋拧挤压线圈12将线圈固定。

在保证线圈绝缘的基础上,所述的线圈12由内部空心设置的铜方管14螺旋缠绕而成,方管14内为液态降温介质,方管14的外围缠绕有一层绝缘层15和一层隔热层16,所述的隔热层16为硅酸铝纤维材质。

在以上结构的作用下,本实用新型将磁轭组11采用竖向设置的方式设置,通过多个磁轭组拼接使用,再通过槽钢立柱9和固定绝缘柱10将磁轭11锁紧固定,需维修拆卸时,直接通过在炉体5侧面上将固定绝缘柱10拆开,将单个磁轭组取出即可,组装及维护方便;再者,本实用新型将方管的外围设置绝缘层15和隔热层16,有效的保证其绝缘效果以及保温性。

在以上结构的基础上,为使本实用新型的降温效果达到最好,特在每个磁轭组上分别设置有降温循环包17,此处所述的降温循环包17与现有技术中的降温包结构类似,其区别在于降温循环包17配合单个磁轭组11设置,每个磁轭组11设置有一个单独进出冷却液体的降温循环包17;所述的线圈12为内部空心设置的方管 14螺旋缠绕而成,所述的方管优选铜方管,方管14内为液态降温介质;所述的降温循环包17和铜方管14皆通过回水管23和水箱22连接,水箱22和冷却塔25之间通过管路连接,并且此段管路上设置有循环泵21,所述的循环泵21为整个冷却系统的冷却液循环提供动力支持,在管路和冷却塔25结合处,冷却塔进水端口26上设置有一个电感压力表19和一个电感温控器18,所述的冷却塔25的底部的冷却塔出水端口20通过供水管24和炉体5上的降温循环包17和方管14连接,所述的电感压力表19和一个电感温控器18和外部控制部件连接,当电感压力表19感测到循环管路内压力过高时,其控制循环泵21降低功率输出,反之则增加功率输出,当电感温控器18感测到液体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时,其控制控制循环泵21打开或者关闭,作为本行业技术人员,通过上述讲解可完全通过电路及外部控制系统实现冷却控制,其控制线路连接方式为本行业技术人员较易实现的,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设计,可通过电感压力表19和电感温控器18上的数据针对性的对循环泵21进行开关及功率大小控制,有效的提高冷却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