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3320发布日期:2018-12-05 19:45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和应用该空调室外机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空调室外机内设有压缩机组件,压缩机组件对空调器中的冷媒进行压缩。由于压缩机组件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振动,压缩机组件的振动可以通过压缩机组件的壳体传递至与压缩机组件连接的配管组件和钣金件上,进而引起整个配管系统的振动,因此会产生较大的工作噪声,降低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旨在降低压缩机组件工作时产生的噪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室外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形成有容置腔;压缩机组件,所述压缩机组件设于所述容置腔内;阻尼颗粒,所述阻尼颗粒填充于所述机壳与所述压缩机组件之间,并覆盖于所述压缩机组件;发泡材料层,所述发泡材料层位于所述容置腔内,并覆盖于所述阻尼颗粒;以及覆盖板,所述覆盖板连接于所述机壳,并位于所述发泡材料层的上方。可选地,所述覆盖板开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下料孔。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密封塞,所述密封塞配合封堵所述下料孔。可选地,所述下料孔的直径不小于30mm。可选地,所述阻尼颗粒的粒径范围是0.02mm~5mm;且/或,所述阻尼颗粒为橡胶颗粒或硅胶颗粒。可选地,所述机壳包括底盘和围设于所述底盘外缘的侧板,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围设于所述底盘外缘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沿所述底盘周向延伸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侧板的沿所述底盘周向延伸的两端连接,所述容置腔位于所述底盘和侧板所围区域内;所述侧板于容置腔所在的一侧具有接线柱,所述接线柱具有连通于所述覆盖板与所述阻尼颗粒之间的通孔。可选地,所述机壳包括底盘和围设于所述底盘外缘的侧板,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围设于所述底盘外缘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沿所述底盘周向延伸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侧板的沿所述底盘周向延伸的两端连接;所述机壳还包括设于所述换热器和所述侧板之间的中隔板,所述中隔板与所述换热器和所述侧板共同围合形成所述容置腔。可选地,所述覆盖板于一侧形成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固定于所述中隔板,且所述覆盖板的外轮廓与容置腔的内轮廓相匹配。可选地,所述侧板于所述压缩机组件所在高度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置腔的阀口,所述侧板于所述阀口处安装有阀体,所述阀体与所述阀口的间隙小于1mm~3mm。可选地,所述侧板包括主体部和嵌设于所述主体部的阀板,所述阀口开设于所述阀板。可选地,所述中隔板的朝向所述底盘的一端弯折延伸形成有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底盘相贴合;且/或,所述中隔板的朝向所述换热器的一端弯折延伸形成有弯边,所述弯边与所述换热器相贴合;且/或,所述中隔板的朝向所述侧板的一端弯折延伸形成有折边,所述折边与所述侧板相贴合;且/或,所述中隔板的朝向所述底盘的一端与所述底盘之间设有密封件;且/或,所述中隔板的朝向所述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换热器之间设有密封件;且/或,所述中隔板的朝向所述侧板的一端与所述侧板之间设有密封件。可选地,所述侧板的朝向所述底盘的一端与所述底盘之间贴合连接;且/或,所述侧板包括相连接的面板和侧围板,所述面板与侧围板之间贴合连接。且/或,所述侧板包括相连接的面板和侧围板,所述面板与侧围板之间卡扣连接。可选地,所述发泡材料层的边缘抵接于所述容置腔的内侧壁;且/或,所述覆盖板为金属件。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调室外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空调室外机,在压缩机组件工作过程中阻尼颗粒能将压缩机震动产生的噪音进行吸收,将压缩机组件的振动动能转化为摩擦热能并通过容置腔的腔壁散去,从而可以减缓压缩机组件的振动,降低压缩机组件的工作噪声。并且,由于若干阻尼颗粒将振动源(压缩机组件)包围,振动噪声的声波在传递的过程中,需要穿透阻尼颗粒,才能传播到外部环境,此时,若干阻尼颗粒还可起到对振动噪声的声波进行削弱的作用,从而降低振动噪声的声波能量,进一步降低压缩机组件的工作噪声。进一步地,在空调室外机的机壳上安装有覆盖板,发泡材料层在成型过程中体积会膨胀,而覆盖板限制了发泡材料层成型的空间,从而使得发泡材料层能在覆盖板的导向下朝四周流动,进而将阻尼颗粒沿周向粘结于机壳,形成密封层,增加了发泡层对阻尼颗粒的密封效果,从而有效避免空调室外机侧倾或倒立时阻尼颗粒从容置腔内漏出,避免阻尼颗粒进入风机侧而影响风机侧相关部件的正常运作,避免阻尼颗粒漏出后压缩机组件降噪效果的降低,进而可有效起到封堵阻尼颗粒、保障降噪效果、保证空调室外机正常运行的作用,提升用户体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空调室外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覆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安装于下料孔的密封塞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另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空调室外机20换热器10机壳30中隔板11侧板31翻边111面板33弯边112接线柱35折边1121通孔40密封塞113侧围板41插接部115阀板43止挡部1151阀口50覆盖板1153阀体51下料孔13底盘53弯折部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参见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外机100,包括:机壳10,机壳10内形成有容置腔;压缩机组件,压缩机组件设于容置腔内;阻尼颗粒,阻尼颗粒填充于机壳10与压缩机组件之间,并覆盖于压缩机组件;发泡材料层,发泡材料层位于容置腔内,并覆盖于阻尼颗粒;以及覆盖板50,覆盖板50连接于机壳10,并位于发泡材料层的上方。压缩机组件安装于机壳10并位于容置腔内,阻尼颗粒填充于压缩机组件与机壳10之间的空隙,直至覆盖压缩机组件,覆盖板50连接于机壳10,且位于阻尼颗粒的上方,阻尼颗粒与覆盖板50之间形成有空隙,该空隙用于容纳发泡材料层,该发泡材料层由可流动的发泡剂凝结后形成。发泡剂可先下料至阻尼颗粒的上表面再将覆盖板50安装于机壳10,或者安装覆盖板50之后将发泡剂注入覆盖板50与阻尼颗粒之间的位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空调室外机100,在压缩机组件工作过程中阻尼颗粒能将压缩机震动产生的噪音进行吸收,将压缩机组件的振动动能转化为摩擦热能并通过容置腔的腔壁散去,从而可以减缓压缩机组件的振动,降低压缩机组件的工作噪声。并且,由于若干阻尼颗粒将振动源(压缩机组件)包围,振动噪声的声波在传递的过程中,需要穿透阻尼颗粒,才能传播到外部环境,此时,若干阻尼颗粒还可起到对振动噪声的声波进行削弱的作用,从而降低振动噪声的声波能量,进一步降低压缩机组件的工作噪声。进一步地,在空调室外机100的机壳10上安装有覆盖板50,发泡材料层在成型过程中体积会膨胀,而覆盖板50限制了发泡材料层成型的空间,从而使得发泡材料层能在覆盖板50的导向下朝四周流动,进而将阻尼颗粒沿周向粘结于机壳10,形成密封层,增加了发泡层对阻尼颗粒的密封效果,从而有效避免空调室外机100侧倾或倒立时阻尼颗粒从容置腔内漏出,避免阻尼颗粒进入风机侧而影响风机侧相关部件的正常运作,避免阻尼颗粒漏出后压缩机组件降噪效果的降低,进而可有效起到封堵阻尼颗粒、保障降噪效果、保证空调室外机100正常运行的作用,提升用户体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发泡材料层为聚氨酯混合液体,由于聚氨酯混合液体在阻尼颗粒表面的流动性较弱,增设覆盖板50后,聚氨酯混合液体能在覆盖板50的导向下和有限空间的限制下进一步朝四周流动,从而能将阻尼颗粒的表面与机壳10粘结,起到密封的效果。另外,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减缓压缩机组件振动的同时,还可实现配管振动和应力的大幅降低,减少甚至取消配管上的配重块、防振胶、压缩机的隔音棉等附属材料,降低了材料成本;同时,还能够缩短排气管、回气管、低压阀接管、阀冷管的长度,进而简化配管的设计,提升生产效率。结合图1和图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覆盖板50开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下料孔51。该实施例中,将阻尼颗粒填充于容纳腔后,可先将覆盖板50安装于机壳10,使得覆盖板50与阻尼颗粒的上表面形成一定间隙,接着将用于成形发泡材料层的发泡剂由下料口注入覆盖板50与阻尼颗粒之间,在覆盖板50的约束和导向下,发泡剂向四周流动,进而能均匀的覆盖于阻尼颗粒的表面,且将机壳10的周向进行粘结,增强阻尼颗粒表面的密封性能。进一步地,参见图4,空调室外机100还包括密封塞40,密封塞40配合封堵下料孔51。本实施例中,将发泡剂由下料孔51注入覆盖板50与阻尼颗粒之间后,用密封塞40将下料孔51进行封堵,将覆盖板50与阻尼颗粒之间的部分进行密封,进一步约束发泡剂的流动,使得发泡剂在覆盖板50的限制下于该有限空间内均匀流动,进一步增强了阻尼颗粒的密封效果。密封塞40具有插接部41和止挡部43,插接部41配合插接于下料孔51,止挡部43沿周向抵接于覆盖板50于下料孔51的边缘位置,从而将下料孔51进行封堵。该密封塞40可以为塑料件或金属件,密封塞40与覆盖板50之间用垫圈进行密封,垫圈为橡胶材料或硅胶材料,或者密封塞40直接为橡胶塞或硅胶塞。优选地,下料孔51的直径不小于30mm。可以理解地,该下料孔51尺寸越大越有利于对发泡剂的注入,将发泡剂由该下料孔51注入后利用密封塞40将下料孔51进行封堵。该下料孔51的直径可以为35mm、40mm、45mm、50mm、70mm等。该孔径范围内的下料孔51有利于发泡材料于阻尼颗粒的上表面均匀分布,沿下料孔51范围内下落的发泡剂能较为均匀的对阻尼颗粒进行覆盖,接着在覆盖板50的导向下进一步向四周流动,提高发泡材料层于阻尼颗粒表面的密封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阻尼颗粒的粒径范围是0.02mm~5mm。优选地,阻尼颗粒的粒径可以为:0.03mm、0.04mm、0.05mm、0.1mm、0.2mm、0.3mm、0.4mm、0.5mm、1mm、2mm、3mm、4mm等。如此,可有效提升阻尼颗粒的振动缓冲能力、声波阻隔能力,从而使得阻尼颗粒的降噪能力得以有效提升。具体地,所述阻尼颗粒为橡胶颗粒或硅胶颗粒。本实施例中所选用的是聚氨酯发泡剂,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合理选择其他发泡剂。结合图5和图6,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机壳10包括底盘13和围设于底盘13外缘的侧板11,空调室外机100还包括围设于底盘13外缘的换热器20,换热器20的沿底盘13周向延伸的两端分别与侧板11的沿底盘13周向延伸的两端连接,容置腔位于底盘13和侧板11所围区域内;侧板11于容置腔所在的一侧具有接线柱112,接线柱112具有连通于覆盖板50与阻尼颗粒之间的通孔1121。侧板11和换热器20首尾连接并围合底盘13形成容纳空间,用于安装压缩机组件的容置腔位于该容纳空间内,侧板11的一部分与容置腔对应,该接线柱112为现有的空调室外机100的机壳10上用于安装电控接线的结构,该接线柱112具有连通覆盖板50与阻尼颗粒之间的通孔1121,直接利用该接线柱112的通孔1121将发泡剂注入覆盖板50与阻尼颗粒之间,从而省去在覆盖板50上进行开孔的工序,简化空调室外机100的生产过程,且能使发泡剂于覆盖板50与阻尼颗粒之间充分流动,使发泡成型的发泡材料层对阻尼颗粒的密封性能提高。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机壳10还包括设于换热器20和侧板11之间的中隔板30,中隔板30与换热器20和侧板11共同围合形成容置腔。换而言之,由底盘13、换热器20、及侧板11共同围合形成的容纳空间由中隔板30分隔成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其一是中隔板30左侧的容纳腔,用于设置风机支架、风机等部件,另一是中隔板30右侧的容置腔,用于设置压缩机组件、阻尼颗粒、发泡材料层等。压缩机组件安装于底盘13之上,且位于容置腔内,阻尼颗粒填充于容置腔内,直至覆盖压缩机组件,覆盖板50固定于中隔板30和/或侧板1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覆盖板50的边缘环绕并固定连接于容置腔的侧壁。如此,可有效提升覆盖板50安装的稳定性,实现优异的下料功能,保障发泡材料层的均匀性和密封能力。具体地,该覆盖板50的安装固定可通过多种合理的方式得以实现。优选地,覆盖板50于一侧形成弯折部53,弯折部53固定于中隔板30,且覆盖板50的外轮廓与容置腔的内轮廓相匹配。该弯折部53与中隔板30相贴合并通过螺钉固定于中隔板30,从而将覆盖板50与机壳10进行连接,且覆盖板50的外轮廓与容纳腔的内轮廓相匹配,安装于机壳10后的覆盖板50能于容置腔内将发泡材料层完全覆盖。结合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侧板11于压缩机组件所在高度开设有连通容置腔的阀口1151,侧板11于阀口1151处安装有阀体1153,阀体1153与阀口1151的最大间隙小于1mm~3mm。侧板11上开设有阀口1151,阀体1153通过阀口1151处连接于铜管,该阀口1151为两个,阀体1153为两个,分别是高压截止阀和低压截止阀,一阀口1151用于将高压截止阀与高压铜管相连接,另一阀口1151用于将低压截止阀与低压铜管相连接。阀体1153上形成有连接部,连接部穿设于阀口1151,阀体1153的边缘通过连接结构固定于侧板11。该实施例中,阀体1153的边缘形成有凸耳,该固定结构为螺钉,凸耳通过螺钉固定于侧板11,从而将阀体1153与侧板11固定。为了防止阻尼颗粒由该阀口1151处漏出,连接部与阀口的间隙小于3mm,进一步的该间隙小于2mm,更进一步地该间隙小于1mm。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侧板11包括主体部和嵌设于主体部的阀板115,阀口1151开设于阀板115。侧板11上开设有供阀板115安装的安装口,阀板115可通过螺钉固定于侧板11,也可以通过插接的方式卡持于侧板11相应的安装口处,从而简化阀板115的安装过程。进一步地,中隔板30的朝向底盘13的一端弯折延伸形成有翻边31,翻边31与底盘13相贴合。如此,通过翻边31与底盘13的贴合,有效增大了中隔板30与底盘13的接触面积,从而有效提升了中隔板30与底盘13之间的密封性,提升了容置腔的密封性,降低了阻尼颗粒泄漏的可能。具体地,翻边31可通过胶接、螺钉连接、扣合连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于底盘13。且/或,中隔板30的朝向换热器20的一端弯折延伸形成有弯边33,弯边33与换热器20相贴合。如此,通过弯边33与换热器20的贴合,有效增大了中隔板30与换热器20的接触面积,从而有效提升了中隔板30与换热器20之间的密封性,提升了容置腔的密封性,降低了阻尼颗粒泄漏的可能。具体地,弯边33可通过胶接、螺钉连接、扣合连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于换热器20。且/或,中隔板30的朝向侧板11的一端弯折延伸形成有折边35,折边35与侧板11相贴合。如此,通过折边35与侧板11的贴合,有效增大了中隔板30与侧板11的接触面积,从而有效提升了中隔板30与侧板11之间的密封性,提升了容置腔的密封性,降低了阻尼颗粒泄漏的可能。具体地,折边35可通过胶接、螺钉连接、扣合连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于侧板11。且/或,为了进一步提升中隔板30与底盘13之间的密封性,提升容置腔的密封性,降低阻尼颗粒泄漏的可能,中隔板30的朝向底盘13的一端与底盘13之间设有密封件。具体地,密封件可以是海绵、硅胶、或橡胶。为了进一步提升中隔板30与换热器20之间的密封性,提升容置腔的密封性,降低阻尼颗粒泄漏的可能,中隔板30的朝向换热器20的一端与换热器20之间还可以设有密封件(未图示)。具体地,密封件可以是海绵、硅胶、或橡胶。为了进一步提升中隔板30与侧板11之间的密封性,提升容置腔的密封性,降低阻尼颗粒泄漏的可能,中隔板30的朝向侧板11的一端与侧板11之间还可以设有密封件。具体地,密封件可以是海绵、硅胶、或橡胶。进一步地,侧板11的朝向底盘13的一端与述底盘13之间贴合连接。具体地,底盘13的外缘朝向空调室外机100的顶板凸设有连接边板,侧板11的朝向底盘13的一端与连接边板重叠并贴合连接,即侧板11通过底盘13的连接边板与底盘13贴合连接。具体地,侧板11可通过胶接、螺钉连接、扣合连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于连接边板(底盘)。如此,通过侧板11与底盘13的贴合,有效增大了侧板11与底盘13的接触面积,从而有效提升了侧板11与底盘13之间的密封性,提升了容置腔的密封性,降低了阻尼颗粒泄漏的可能。且/或,侧板11包括相连接的面板111和侧围板113,所述面板111与侧围板113之间贴合连接。如此,有效增大了面板111与侧围板113的接触面积,从而有效提升了面板111与侧围板113之间的密封性,提升了容置腔的密封性,降低了阻尼颗粒泄漏的可能。具体地,面板111可通过胶接、螺钉连接、扣合连接等方式与侧围板113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面板111与侧围板113之间卡扣连接。如此,可使得面板111与侧围板113之间的连接更加简单、便捷、且可靠。优选地,发泡材料层的边缘抵接于容置腔的内侧壁。如此,可进一步提升发泡材料层的密封能力,同时,其可靠性、持久性亦得以有效提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覆盖板50为或金属件。具体地,覆盖板50为铝质材料,铝合金材料、铜质材料、铜合金材料、铁质材料、铁合金材料等。如此,更加有利于下料装置的安装固定,提升下料装置的设置稳定性,保证下料装置的下料功能,从而有效提升下料装置的可靠性、耐久性。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如前所述的空调室外机100,该空调室外机100的具体结构详见前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