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00004发布日期:2018-12-18 21:34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和应用该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作为空调室内机的核心部件,其结构稳定性影响这空调的性能。现目前,换热器装设于底座与面框围设的腔体内,换热器在空调室内机的比重较大,由于换热器与底座之间的连接不够稳定,在运输过程中,若空调室内机发生意外掉落,换热器则由于惯性会撞击空调室内机的面框,从而导致换热器和面框的严重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旨在加强换热器与底盘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避免发生意外掉落时换热器撞击面板的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底盘,所述底盘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换热器;及

固定端板,所述固定端板设于所述换热器的一端,所述固定端板设有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

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一连接部相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配合连接,使所述换热器安装于所述底盘。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开设卡槽,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卡钩,所述卡钩包括连接于所述固定端板的本体和由本体弯折延伸的钩体,所述钩体卡固于所述卡槽内。

可选地,所述卡槽的槽侧壁开设有限位口,所述钩体的侧面凸设有限位筋,所述限位筋插入所述限位口内。

可选地,所述卡槽的开口和所述限位口的开口端均呈扩口状。

可选地,所述限位筋凸设于所述钩体面向所述本体的一表面,并与所述钩体的表面呈垂直设置,所述本体面向所述限位筋的表面凸设有第一加强筋,所述限位筋抵接所述第一加强筋。

可选地,所述固定端板包括主体板,所述卡钩设于所述主体板的周缘,所述本体背离所述限位筋的表面还凸设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抵接所述主体板。

可选地,所述主体板的一侧设有翻边,所述翻边向所述换热器的另一端延伸。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件开设有至少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与所述连接孔相对应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固定端板与所述底盘通过锁固件与所述安装孔及连接孔的配合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柱的端面凸设有至少一限位台,所述固定端板还开设有与所述限位台相对应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与所述连接孔连通,所述限位孔卡入所述限位台,以使所述连接孔与安装孔对准连接。

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风轮、套设于所述风轮的轴承、及安装所述轴承的轴承座套,所述风轮被包覆于所述换热器的内侧,所述固定端板设有与所述轴承座套相适配的避让口,所述固定端板还设有一引流面,所述引流面平滑连接所述连接柱与所述避让口的外壁面。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和与所述空调室外机连接的如上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空调室内机包括底盘、换热器和固定端板,固定端板设于换热器的一端,避免换热器设置连接结构发生应力集中,提高换热器的结构稳定性;底盘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固定端板设置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一连接部相配合连接,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配合连接,即,使用双重连接将换热器安装于底盘,从而提高换热器安装的稳定性;且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结构不同,从而在发生意外掉落时,可以从不同的方向进行限位连接,避免单一的连接方式发生松动,从而对换热器的惯性撞击起到缓冲作用,增强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未安装面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的正视图;

图3为图2中沿A-A线的剖视;

图4为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的放大图;

图6为图4所示空调室内机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100,以壁挂机为例进行解释说明,其余类型的空调室内机可参照进行相应设计。

请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100包括:

底盘10,所述底盘10设有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3;

换热器30;及

固定端板50,所述固定端板50设于所述换热器30的一端,所述固定端板50设有第一连接件53和第二连接件55;

所述第一连接件53和所述第一连接部11相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55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3相配合连接,使所述换热器30安装于所述底盘50。

本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0大致呈方体状设置,当然也可以是圆柱状或者其他形状,空调室内机100包括底盘10和面框(未图示),底盘10的横切截面大致呈L型,面框和底盘10配合形成有容纳腔10a,该容纳腔10a形成有风道,面框开设有与风道连通的进风口(未图示)和出风口(未图示)。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换热器30、风轮(未图示)、电机(未图示),换热器30和风轮均设置于该换热风道内,电机安装于风轮的一端,用于驱动风轮的转动。室外的风由风轮驱动经过进风口进入风道内,通过换热器30冷热交换,然后由出风口吹出。为了对室外的风进行初步的净化,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过滤网(未图示),该过滤网设于进风口处,并围绕换热器30延伸,可以对吹入风道内的风进行过滤,防止较大的异物进入风道内,从而保护换热器30和风轮,保证空调室内机100的洁净以及工作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为了便于驱动风轮,于风轮的旋转轴套设有轴承(未图示),该轴承通过轴承座套70固定于底盘10,电机的驱动轴与风轮的旋转轴连接,电机通过电机盖连接于底盘10。换热器30则大致呈U型,包覆于所述风轮和电机的外表面,并通过固定端板50固定于底盘10,该结构可以实现空调室内机100的冷热交换过程,并且具有结构紧凑的优点。

请参照图4,具体地,换热器30为翅片式换热器30,当然也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换热器30,该翅片式换热器30包括安装体31、冷媒管33和翅片35,冷媒管33插设于安装体31内部,并呈弯折盘绕式,翅片35设于安装体31外表面,用于强化传热。由于换热器30的冷媒管33于弯折处裸露于安装体31之外,当换热器30安装于底盘10时,为避免冷媒管33与底盘10发生碰撞,损坏换热器30,该固定端板50包括主体板51,主体板51呈板状,于主体板51的表面设有多个保护套511,且于主体板51的侧面向两端凸设有围边513,当固定端板50通过围边513设于换热器30时,每一保护套511可以套设于冷媒管33的一折弯处,从而可以对换热器30进行很好的保护,提高换热器30的稳定性和延长使用寿命。此外,主体板51的一侧还设有翻边515,所述翻边515向所述换热器30的另一端延伸,该翻边515可以由围边513向背离主体板51的一侧延伸形成,翻边515可以对固定端板50与换热器30的翅片35之间的连接缝隙进行遮挡,一方面可以提高固定端板50与换热器30之间的安装稳固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空调室内机100的安装美观性。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空调室内机100包括底盘10、换热器30和固定端板50,固定端板50设于换热器30的一端,避免换热器30设置连接结构发生应力集中,提高换热器30的结构稳定性;底盘10设有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3,固定端板50设置第一连接件53和第二连接件55,第一连接件53和所述第一连接部11相配合连接,第二连接件55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3相配合连接,即,使用双重连接将换热器30安装于底盘10,从而提高换热器30安装的稳定性;且第一连接件53和第二连接件55结构不同,从而在发生意外掉落时,可以从不同的方向进行限位连接,避免单一的连接方式发生松动,从而对换热器30的惯性撞击起到缓冲作用,增强空调室内机100的结构稳定性。

请参照图4至图6,所述第一连接部11开设有卡槽111,所述第一连接件53包括卡钩531,所述卡钩531包括连接于所述固定端板50的本体5311和由本体5311弯折延伸的钩体5313,所述钩体5313卡固于所述卡槽111内。

本实施例中,于底盘10的表面凸设有第一连接部11,第一连接部11呈长方体状,当然,还可以呈圆筒状或其他形状。第一连接部11垂直于底盘10的表面设置或者呈一定倾斜角度设置,第一连接部11的中部开设有卡槽111,该卡槽111的形状为矩形,当然,卡槽111的形状也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或其他形状,该结构的设置可有效增强底盘10的结构强度,避免开孔造成的应力集中,使得第一连接部11的结构也较稳定。第一连接件53包括卡钩531,该卡钩531设于主体板51的周缘,并面向底盘10设置,方便与第一连接部11连接。卡钩531的钩体5313形状呈长方体状,与卡槽111的形状一致,钩体5313与本体5311垂直设置,以实现较为稳定地连接,当然,钩体5313与本体5311之间也可以呈锐角设置。卡槽111对钩体5313有左右和前后方向上的限位,左右方向是指底盘10的长度方向上,前后方向是指由底盘10向面框的方向上,从而在空调室内机100发生掉落时,使换热器30的惯性冲击可以得到有效缓冲,对换热器30和面框进行保护,提高空调室内机100的稳定性。

请继续参照图6,所述卡槽111的槽侧壁开设有限位口113,所述钩体5313的侧面凸设有限位筋5315,所述限位筋5315插入所述限位口113内。

该限位筋5315可以设置在钩体5313的内侧面,也可以设置在钩体5313的外表面。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增强换热器30的稳定性,卡槽111的槽侧壁开设有限位口113,钩体5313面向本体5311的一表面凸设限位筋5315,即钩体5313的内侧面凸设有限位筋5315,在钩体5313卡入卡槽111内的同时,限位筋5315插设于限位口113内,该限位筋5315的设置可以增强钩体5313与本体5311之间的结构强度,使得钩体5313与卡槽111的卡固更加稳定,防止钩体5313发生变形,从而在前后位置上进一步提高换热器30安装的稳定性。限位筋5315与限位口113的配合,可以对换热器30有左右方向上的进一步限位,从而可以避免换热器30与底盘10发生晃动,提高换热器30的稳定性。

为了方便安装,所述卡槽111的开口和所述限位口113的开口端均呈扩口状。

本实施例中,卡槽111的开口呈扩口状,即卡槽111的开口端进行倒角处理,从而使得卡槽111的开口尺寸大于钩体5313的尺寸,从而使得钩体5313较易沿卡槽111的开口卡入,提高安装效率。同样的,限位口113的开口端也进行倒角处理,使得限位口113的宽度大于限位筋5315的厚度,从而方便限位筋5315的插入,两个结构结合,更进一步提高固定端板50与底盘10的安装效率。

为了进一步增强固定端板50与底盘10连接的稳定性,所述限位筋5315与所述钩体5313的表面呈垂直设置,所述本体5311面向所述限位筋5315的表面凸设有第一加强筋5317,所述限位筋5315抵接所述第一加强筋5317。

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筋5317可以为板状,也可以为块状,数量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具体地,第一加强筋5317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加强筋5317纵横交错,限位筋5315抵接临近其一侧的第一加强筋5317,从而将本体5311和钩体5313的连接强度大大增强,预防卡钩531发生变形,进一步提高固定端板50和底盘10的连接稳定性,保证换热器30的安装稳定性。

为更进一步增强固定端板50与底盘10连接的稳定性,所述本体5311背离所述限位筋5315的表面还凸设有第二加强筋5319,所述第二加强筋5319抵接所述主体板51。

本实施例中,本体5311背离所述限位筋5315的表面还凸设有第二加强筋5319,第二加强筋5319抵接所述主体板51,该结构可以增强卡钩531与主体板51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升固定端板50本身的结构强度,进而可以增强与底盘10的连接强度,更进一步提高换热器30的安装稳定性。

请再次参照图4和图6,固定端板50与底盘10之间还通过第二连接部13和第二连接件55连接,第二连接件55开设有至少一连接孔551,第二连接部13设有与所述连接孔551相对应的连接柱131,所述连接柱131开设有安装孔1311,所述固定端板50与所述底盘10通过锁固件与所述安装孔1311及连接孔551的配合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13和第二连接件55通过螺纹连接,该连接结构和卡钩531与卡槽111的连接方式配合,可以最大程度上提高固定端板50与底盘10的连接稳定性。具体地,第二连接件55开设有两连接孔551,对应的,第二连接部13设有两连接柱131,每一连接柱131开设有一安装孔1311,使用锁固件,具体为螺钉或螺柱,穿设连接安装孔1311和连接孔551,从而实现固定端板50与底盘10的稳定连接。

为了方便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柱131的端面凸设有至少一限位台1313,所述固定端板50还开设有与所述限位台1313相对应的限位孔553,所述限位孔553与所述连接孔551连通,所述限位孔553卡入所述限位台1313,以使所述连接孔551与安装孔1311对准连接。

本实施例中,连接柱131呈圆柱状,于该连接柱131的端面凸设限位台1313,固定端板50还开设有与限位台1313相对应的限位孔553,具体地,该限位孔553开设于第二连接件55上,当限位孔553卡入限位台1313时,可以将固定端板50与底盘10进行定位,从而方便连接孔551与安装孔1311的对接,进一步提高了安装效率。限位台1313的形状设置呈圆弧段,可以与连接柱131的端面形状相吻合,限位台1313设有两个,两个限位台1313以安装孔1311的中心为中心对称设置,限位孔553与连接孔551连通,从而在进行定位的同时,直接就完成了安装孔1311与连接孔551的对接,且定位更加稳定,固定端板50不会发生摇摆,更进一步提高了安装效率。当然,限位台1313也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

此外,请结合参照图2和图3,所述固定端板50设有与所述轴承座套70相适配的避让口555,所述固定端板50还设有一引流面557,所述引流面557平滑连接所述连接柱131与所述避让口555的外壁面。

因固定端板50需避让轴承座套70,故而该第二连接件55的中部形成有避让口555,使得连接柱131与避让口555之间存在凹面,为防止凹面处积水,本实施例中,固定端板50还设有一引流面557,该引流面557平滑连接所述连接柱131与所述避让口555的外壁面,具体地,该引流面557可以将流至此处的水进行引导,从而流到合适的出口。该引流面557可以与避让口555的外壁面的最高处相切,从而可以有较好的引流效果。引流面557可以为平面也可以为弧面,以实现于该处不积水为准。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未图示),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未图示)和与空调室外机连接的空调室内机100,该空调室内机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