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孔式石墨换热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09689发布日期:2018-12-25 20:41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的孔式石墨换热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工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的孔式石墨换热芯。



背景技术:

传统的圆块孔式石墨换热器的石墨换热芯采用在石墨换热芯上设置若干列横向和竖向的、不互相交叉的通孔,为了增大热交换的效率,横向和竖向的通孔排列比较密集,热液流通过横向的通孔,冷液流通过坚向的通孔,热液流通过石墨将热量交换给冷液流,由于横向和竖向的通孔排列比较密集以及石墨本身为易裂的脆性材料等问题,石墨换热芯所能承受的压力为常压-0.6MPa,因此,冷、热液流的流速不易过大,换热效果一般,横向和竖向的通孔孔径小,在使用的过程中个别孔洞容易堵塞或者破损,只能采用堵管的方法处理,减少了换热面积,严重的容易造成换热器报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冷、热液流的流速不易过大,换热效果一般,密积排列的横向和竖向的通孔使两通孔之间的壁厚较小,使两通孔之间的壁所承受的冷、热液流的冲击力较小,而容易产生破裂,横向和竖向的通孔孔径小,在使用的过程中个别孔洞容易堵塞或者破损等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改进的孔式石墨换热芯,在石墨柱体中心设置中心通孔,减少了在石墨柱体上设置的通孔的数目,使石墨柱体结构更加稳定,增大了石墨柱体能够承受冷液流的冲击力度;石墨柱体内部设置的若干自上而下、环绕中心通孔的环形通孔,使通过环形通孔的热液流既可以与在中心通孔快速流动的冷液流进行热交换,又可以与石墨柱体外壁外侧快速流动的冷液流进行热交换;同时,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密积排列的横向和竖向的通孔,环形通孔的直径增大了,使热液流通过的环形通孔不易堵塞等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改进的孔式石墨换热芯,为圆柱形的石墨柱体,石墨柱体外表面固定连接一对关于柱体中心轴相对称的条形耳,所述石墨柱体顶面中心设置朝底面延伸的中心通孔,石墨柱体内部设置若干互相平行的环形通孔,所述环形通孔环绕中心通孔并沿着中心通孔的中心轴延伸的方向排列,石墨柱体外表面上固定连接两个关于石墨柱体中心轴相对称的条形板,条形板上设置有条形槽,每个条形槽内设置若干与环形通孔相对应的连接孔,每个环形通孔通过两个连接孔分别连通两个所述条形槽。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在石墨柱体中心设置中心通孔,减少了在石墨柱体上设置的通孔的数目,使石墨柱体结构更加稳定,增大了石墨柱体能够承受冷液流的冲击力度,提高冷液流的流动速度而不会造成石墨柱体的损坏,从而增加冷液流的流动速度,提高冷、热液流的热交换效率。

2、石墨柱体内部设置的若干自上而下、环绕中心通孔的环形通孔,使通过环形通孔的热液流既可以与在中心通孔快速流动的冷液流进行热交换,又可以与石墨柱体外壁外侧快速流动的冷液流进行热交换,提高冷、热液流的热交换效率。

3、环形通孔的直径大于现有技术中石墨柱体上密积排列的横向和竖向的通孔直径,使热液流通过的环形通孔不易堵塞,使用时间更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顶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导流板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导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冷、热液流流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附图1~附图4所示,一种改进的孔式石墨换热芯,为圆柱形的石墨柱体1,石墨柱体1外表面固定连接一对关于柱体中心轴相对称的条形耳2,所述石墨柱体1顶面中心设置朝底面延伸的中心通孔11,石墨柱体1内部设置若干互相平行的环形通孔12,所述环形通孔12环绕中心通孔11并沿着中心通孔11的中心轴延伸的方向排列,石墨柱体1外表面上固定连接两个关于柱体中心轴对称的条形板13,条形板上设条形槽131,每个条形槽13内设置若干与环形通孔12相对应的连接孔132,每个环形通孔12通过两个连接孔132分别连通两个所述条形槽1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如附图5~附图8所示,将石墨换热芯设置在不锈钢密封换热器容器内,换热器容器相对的外壁上设置有热液流的出入口,一对条形耳2卡在不锈钢密封换热器容器的卡槽内以固定石墨换热芯,在两个条形板13与导流装置无缝拼接,所述导流装置3包括导流板31及导流孔件32,所述导流板31的一侧设置与条形板13相对应配合使用的导流槽311,并在导流板31底端设与热液流入或出口相对应的导流通孔312,导流板31的另一侧以导流通孔312为中心设置凹槽313,所述导流孔件32包括与凹槽313相对应配合的孔板321、孔板321中心设置有过孔322,孔板321上固定连接圆管323使圆管323与过孔322相通,热液流经过换热器容器入口,从孔板321的圆管323进入由导流板31与条形板13组成的通道,流入水平平行排列的环形通孔12,进入石墨柱体1另一边的由倒置的导流板31与条形板13组成的通道,然后经过孔板321的圆管323从换热器容器出口流出,所构成密封的、由热液流通过的通道H;由中心通孔11、石墨换热芯外壁与不锈钢密封换热器容器内壁构成密封的、由冷液流通过的通道C,热液流流经通道H,冷液流流经通道C,在此过程中完成热交换。冷液流入口连接虹兴牌GC型卧式多级离心泵,增加冷液流在通道C内的流动速度,以提高冷、热液流热交换效率。

更进一步的,所述中心通孔11为圆柱形,环形通孔12边缘到圆柱形的中心通孔11的距离均相同,环形通孔12到圆柱形的石墨柱体1外壁的距离均相同,使经过环形通孔12的热液流与经过中心通孔11和石墨柱体1外侧的冷液流之间热交换更加均匀。

更进一步的,其中一个所述条形槽13的一端设置与条形槽13相连的缓冲凹槽133,减缓热液流进入环形通孔12的速度,降低环形通孔12受热液流冲击而产生破碎的风险。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