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液加热装置的浸入式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16403发布日期:2019-01-22 23:17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一种铝液加热装置的浸入式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铝液加热装置,具体是一种铝液加热装置的浸入式安装结构,属于化工领域。



背景技术:

现今一般的铝液加热炉结构,主要是在炉体顶端架设置一电加热装置,该电加热装置通过辐射的形式将热量传递给下方的铝液。这种加热及保温方式,因加热装置与铝液没有直接接触,使其存在热吸收效率低、吸热速度慢,热量散失大等缺陷。

之后有出现将加热管安装在炉体顶端,加热管下部半浸入铝液的加热结构,但这种结构因加热管只有部分浸入铝液,因此同样存在热量损失、加热不均匀的缺陷,而且显露在铝液上部的加热管周围接触空气,会生成较多的氧化物。

此外,如果想把加热管安装在炉体侧壁,将加热管全浸入铝液中,目前的炉体侧壁在刚度和硬度上难以实现与加热管的安装与密封,同时在需要更换加热管时也无法实现快速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铝液加热装置的浸入式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铝液加热装置的浸入式安装结构,其包括加热陶瓷管和密封安装组件,所述加热陶瓷管一端伸入炉体与铝液接触,另一端端部设有接线盒且该端上套装有所述密封安装组件,所述密封安装组件包括第一密封安装套、第二密封安装套、第三密封安装套和安装堵头,所述第一密封安装套和第二密封安装套并列套装在加热陶瓷管上,所述安装堵头套装在第二密封安装套外围,所述第三密封安装套套装在安装堵头和第一密封安装套的外围。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安装组件外部设有安装座,所述加热陶瓷管通过密封安装组件与安装座可插拔的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安装套和第二密封安装套采用硬质硅酸铝纤维制作,所述第三密封安装套采用软质硅酸铝纤维制作。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堵头采用刚玉浇注料制作而成;所述安装座采用刚玉质浇注料制作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堵头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支架。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支架一端通过螺栓与安装堵头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栓与炉体外壁固定连接,且在安装支架的外部设有加热器防护罩。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内置于炉体侧壁中并与炉体注塑成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结构密封性能好,可以以全浸入的形式用于铝液的加热和保温,大大提高了传热效率,减小了热量损失。

(2)本结构中的加热陶瓷管便于安装和拆换。

(3)密封安装套采用硅酸铝纤维制作,大大提高了密封性能,可有效防止泄露。

(4)安装堵头和安装座采用刚玉质浇注料制作而成,不但克服了炉体本身安装强度不够的问题,还大大提高了耐磨、耐热和抗腐蚀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加热陶瓷管和密封安装组件配合安装图。

图2是加热陶瓷管、密封安装组件和安装座的配合安装图。

图3是安装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加热陶瓷管,2-密封安装组件,201-第一密封安装套,202-第二密封安装套,203-第三密封安装套,204-安装堵头,3-安装座,4-安装支架,5-接线盒,6-加热器防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铝液加热装置的浸入式安装结构,其包括加热陶瓷管1和密封安装组件2,所述加热陶瓷管1一端伸入炉体与铝液接触,另一端端部设有接线盒5且该端上套装有所述密封安装组件2,所述密封安装组件2包括第一密封安装套201、第二密封安装套202、第三密封安装套203和安装堵头204,所述第一密封安装套201和第二密封安装套202并列套装在加热陶瓷管1上,所述安装堵头204套装在第二密封安装套202外围,所述第三密封安装套203套装在安装堵头204和第一密封安装套201的外围。所述密封安装组件2外部还设有安装座3,所述加热陶瓷管1通过密封安装组件2与安装座3可插拔的活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安装套201和第二密封安装套202采用硬质硅酸铝纤维制作,所述第三密封安装套203采用软质硅酸铝纤维制作。所述安装堵头204采用刚玉浇注料制作而成;所述安装座3采用刚玉质浇注料制作而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堵头204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支架4,该安装支架4一端通过螺栓与安装堵头204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栓与炉体外壁固定连接,且在安装支架4的外部设有加热器防护罩6。所述安装座3内置于炉体侧壁中并与炉体注塑成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加热陶瓷管横置且全浸入铝液中,克服了当前铝液加热效率不高的问题,同时通过设置安装座,也克服了炉体刚度不够,无法与电加热装置直接固定连接的缺陷。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采用等同替换等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