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07111发布日期:2019-05-31 21:53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空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家用电器,其使用场景通常是封闭的室内,空调室内机对从室内进入其机壳内的空气进行换热,并促使气流在室内与其机壳内循环流动。当空调持续长时间使用后,室内长时间不通风,导致特定气体浓度过高,空气质量降低。用户只能靠自身的感觉和体验预测室内空气质量的大致状况,并且需要手动地打开门窗进行换气,一来用户自身的感知误差较大,二来在一些特殊使用情况下(例如夜间),用户不可能手动地打开门窗进行换气,导致用户使用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地引入新风、且能够明显地显示室内环境质量的空调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提高空调室内机的外观、提高其送风量、降低其噪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机壳,具有用于向其内引入室内空气的进风口和用于向室内送风的出风口;

气体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机壳上,用于检测室内环境中的用于表征空气质量的特定气体浓度;

新风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且具有连通室外环境和所述机壳内部空间的新风管,用于在室内环境中的特定气体浓度达到预设值后受控地启动运行,以通过所述新风管向室内引入室外新风;以及

显示灯带和灯带控制板,所述灯带控制板与所述气体传感器相连,以根据所述气体传感器检测到的特定气体浓度控制所述显示灯带显示相应的颜色。

可选地,所述机壳包括用于形成其前部的前面板,所述前面板的沿水平剖切面截出的横截面呈由所述机壳的横向两端向所述机壳的中间逐渐向前倾斜的V形。

可选地,所述前面板上开设有感应通孔,所述气体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前面板的后侧,并与所述感应通孔相对,以通过所述感应通孔检测室内环境中的特定气体浓度。

可选地,所述气体传感器、所述显示灯带和所述灯带控制板均安装在所述前面板的后侧;且

所述前面板的与所述显示灯带前后相对应的区域设置有透明窗口。

可选地,所述机壳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前面板下端的堵板;且

所述堵板的前侧底部边缘与所述前面板的底部边缘相邻接,且形状相一致;所述堵板的后侧底部边缘与所述出风口的顶部边缘相邻接,且形状相一致。

可选地,所述堵板具有连接在其前侧底部边缘和其后侧底部边缘之间的底表面,所述底表面呈向上凹陷的曲面。

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语音交互系统,所述语音交互系统包括语音接收模块、语音识别模块、语音中心控制板和语音播放模块,其中

所述语音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从周围环境输入的语音信号;

所述语音识别模块用于在唤醒状态下识别所述语音信号,并生成相应的语音指令;

所述语音中心控制板用于在所述语音信号为唤醒信号时唤醒所述语音识别模块,并根据所述语音识别模块识别生成的语音指令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和反馈信息;

所述语音播放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和所述反馈信息播放相应的语音信息。

可选地,所述语音接收模块为设置在所述前面板后侧的麦克风,所述语音播放模块为设置在所述前面板后侧的音响;且

所述前面板上开设有音响孔,所述音响与所述音响孔在前后方向上相对设置。

可选地,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机壳的前侧底部;且

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置于所述机壳的底部且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下方,并与所述机壳的底部之间形成引流间隙,以允许室内未经换热的自然风经所述引流间隙由后向前地流动,从而与经所述出风口流出的换热后的气流相混合后送往室内。

可选地,所述导流板的沿垂直于前后方向的竖直剖切面截出的纵截面呈由所述机壳的横向两端向所述机壳的中间逐渐向下倾斜的V形。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气体传感器、新风装置、显示灯带和灯带控制板,可利用气体传感器检测室内环境中特定气体浓度,一方面,在特定气体浓度达到或超过预设值后可自动地启动新风装置,从而向室内引入室外新风,更新室内的空气,提高空气质量;另一方面,还可以基于室内不同的特定气体浓度在显示灯带上显示出不同的颜色,从而通过颜色更加直观地表明室内空气的质量状况。同时,本实用新型利用颜色的不同向用户传达空气质量信息,替代了传统空调室内机利用显示屏上的显示数据传达信息的方式,即使用户离空调室内机较远或者在较黑的夜晚,也能够清楚地知晓空气质量这一信息,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通过将前面板设置成V形,可使得前面板与蒸发器之间形成大致呈三角形的空间,增大了二者之间的空隙大小,有利于空气快速地透过蒸发器。由此,不但增加了补风量,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空调室内机的送风量,而且还减缓了机壳内气流的转向速度,减小了机壳内空气流动的阻力,降低了空调室内机的运行噪音。同时,V形的前面板在外形上给人耳目一新的科技感和高级感。可见,本实用新型仅通过将前面板设计成V形这一简单的结构设计,即可同时达到美观、降噪、提高送风量的多重效果。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正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分解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沿水平面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堵板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语音交互系统的示意性结构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防尘机构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正视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分解图,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沿水平面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其中,除图1之外的其他视图均隐去了新风管521。

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1包括机壳10,机壳10用于构成空调室内机1的外壳,且具有用于引入室内空气的进风口11和用于向室内送风的出风口12。出风口12处设有一用于调节出风口12的开闭状态和/或出风方向的导风板13。空调室内机1还包括设置于机壳10内的贯流风机20和蒸发器30。蒸发器30用于与流经其的气流进行热交换,从而产生温度较高(制热时)或温度较低(制冷时)的换热气流。贯流风机20用于受控地驱动气流流动,贯流风机20可以为普通常用的贯流风机,其转轴沿机壳10的横向延伸,且其任意处的叶轮半径均相同。

特别地,空调室内机1还包括气体传感器51、新风装置52、显示灯带53和灯带控制板54。

气体传感器51设置于机壳10上,用于检测室内环境中的用于表征空气质量的特定气体的浓度。具体地,该特定气体主要包括能够表征空气质量的气体,例如二氧化碳、甲醛、臭氧等等。气体传感器51的数量可以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每个气体传感器分别检测一种特定气体。

新风装置52设置于机壳10内,且具有连通室外环境和机壳10内部空间的新风管521,用于在室内环境中的特定气体浓度达到预设值后受控地启动运行,以通过新风管521向室内引入室外新风。具体地,该预设值可以为空气健康的临界值,当特定气体浓度高于该预设值时,通常认为空气环境是不健康的;当特定气体浓度低于该预设值时,通常认为空气环境是健康的。当室内的特定气体浓度高于用于表征空间健康的该预设值时,新风装置52可受控地自动启动运行,向室内引入新风;当室内的特定气体浓度低于用于表征空间健康的该预设值时,新风装置52可受控地自动停止运行。

显示灯带53和灯带控制板54相连,灯带控制板54与气体传感器51相连,以根据气体传感器51检测到的特定气体浓度控制显示灯带53显示相应的颜色。也就是说,当室内的特定气体浓度不同时,显示灯带53显示的颜色也不同。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气体传感器51、新风装置52、显示灯带53和灯带控制板54,可利用气体传感器51检测室内环境中特定气体浓度,一方面,在室内的特定气体浓度达到或超过预设值后可自动地启动新风装置52,从而向室内引入室外新风,更新室内的空气,提高空气质量;另一方面,还可以基于室内不同的特定气体浓度在显示灯带上显示出不同的颜色,从而通过颜色更加直观地表明室内空气的质量状况。同时,本实用新型利用颜色的不同向用户传达空气质量信息,替代了传统空调室内机利用显示屏上的显示数据传达信息的方式,即使用户离空调室内机较远或者在较黑的夜晚,也能够清楚地知晓空气质量这一信息,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机壳10还包括用于形成其前部的前面板14。进一步地,机壳10还包括骨架16和罩壳17。特别地,前面板14的沿水平剖切面截出的横截面呈由机壳10的横向两端向机壳10的中间逐渐向前倾斜的V形。也就是说,前面板14大致呈由机壳10的横向两端向机壳10的中间逐渐向前倾斜的V形板材。由此,可在前面板14与蒸发器30之间形成大致呈三角形的空间,增大了二者之间的空隙大小,有利于空气快速地透过蒸发器30。一方面增加了补风量,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空调室内机1的送风量,另一方面还减缓了机壳10内气流的转向速度,减小了机壳内空气流动的阻力,降低了空调室内机的运行噪音。同时,V形的前面板14在外形上给人耳目一新的科技感和高级感。可见,本实用新型仅通过将前面板14设计成V形这一简单的结构设计,即可同时达到美观、降噪、提高送风量的多重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前面板14可包括竖直放置且对称设置的两个板体141,每个板体141均由其自身的位于机壳10横向端部的第一端141a向前倾斜地延伸至其自身的位于机壳10中部的第二端141b。也就是说,前面板14可以为竖直放置的V形板体,其V形的尖端朝向机壳10的前方。

进一步地,两个板体141的第二端141b以胶黏或其他合适的方式固定连接或者两个板体141一体成型。两个板体141的第二端141b的邻接处位于空调室内机1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竖直平分面内。具体地,两个板体141的第二端141b的邻接处可以为一竖直延伸的线或面。

在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前面板14也可以为竖向倾斜放置的V形板体,例如,前面板14的上端可向前倾斜。此时,两个板体141的第二端141b的邻接处可以为一竖向延伸且上端向前倾斜的线或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前面板14上开设有感应通孔143,气体传感器51设置于前面板14的后侧,并与感应通孔143相对,以通过感应通孔143检测室内环境中的特定气体浓度。由此,不但能够允许气体传感器51直接接触室内空气,从而检测出室内空气的特定气体浓度,而且还可以将气体传感器51隐藏在机壳10内部,避免将气体传感器51直接设置于机壳10外部影响整个外观且容易遭到损坏的技术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气体传感器51、显示灯带53和灯带控制板54均安装在前面板14的后侧。具体地,前面板14的后侧可设有分别用于安装气体传感器51、显示灯带53和灯带控制板54的多个安装部,气体传感器51、显示灯带53和灯带控制板54可通过螺钉、卡接或过盈配合等合适的方式固定在相应的安装部中。

进一步地,前面板14的与显示灯带53前后相对应的区域设置有透明窗口145,以便于显示灯带53的光透过该透明窗口145供用户观察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出风口12可位于机壳10的前侧底部。为了减少开模成本,降低开模难度,出风口12可仍然保持为沿横向延伸的均匀条形出风口。机壳10还包括设置在前面板14下端的堵板15。堵板15可位于前面14的后侧。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堵板的示意性结构图。堵板15具有前侧顶部边缘151、前侧底部边缘154以及后侧底部边缘152。堵板15的前侧底部边缘154与前面板14的底部边缘144相邻接,且形状相一致;堵板15的后侧底部边缘152与出风口12的顶部边缘相邻接,且形状相一致,避免了进风气流与出风气流产生混流。

进一步地,堵板15具有连接在其前侧底部边缘154和其后侧底部边缘152之间的底表面153,该底表面153呈向上凹陷的曲面,从而使得从出风口12吹出的部分气流沿该曲面吹向堵板15,避免气流直吹导致堵板15上产生凝露。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还包括语音交互系统60,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语音交互系统的示意性结构框图。语音交互系统60可包括语音接收模块61、语音识别模块62、语音中心控制板63和语音播放模块64。语音接收模块61用于接收从周围环境输入的语音信号。语音识别模块62用于在唤醒状态下识别上述语音信号,并生成相应的语音指令。语音中心控制板63用于在上述语音信号为唤醒信号时唤醒语音识别模块62,并根据语音识别模块62识别生成的语音指令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和反馈信息。语音播放模块64用于根据上述控制指令和上述反馈信息播放相应的语音信息。上述语音信号不仅可包括简单的开启、关闭、制冷模式、制热模式、运行温度等简单的语音调节信号,还可以包括预报天气、点歌等其他合适的复杂的语音信号。

具体地,语音接收模块61可为设置在前面板14后侧的麦克风,语音播放模块64为设置在前面板14后侧的音响。

进一步地,前面板14上开设有音响孔146,音响与音响孔146在前后方向上相对设置,以便于声音的传输。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俯视图。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进风口11可形成在机壳10的顶部,进风口11的前侧边缘111与前面板14的顶部边缘142相邻接,以使得进风口11的前侧边缘111与前面板14的顶部边缘142形状相一致。具体地,由于前面板14大致呈由横向两端向中间逐渐朝前凸出的V形板材,因此,前面板14的顶部边缘142以及进风口11的前侧边缘均大致呈由机壳10的横向两端向其中间逐渐朝前凸出的V形,从而使得进风口11的前侧中部朝前凸出,增大了进风口11的面积,从而增大了空调室内机1的进风量,进一步增大了其送风量。

由于顶部进风口很容易落灰,为此,本申请进一步在进风口11的上方设置防尘机构112。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防尘机构的示意性剖视图,图8中的直线箭头为气流流动方向。防尘机构112的内部形成有多条弯曲或弯折的导风通道1121,每条导风通道1121的第一端端口1121a均与室内环境连通,第二端端口1121b均与进风口11连通,每条导风通道1221的第一端端口1121a均朝向斜下方,避免了灰尘落入导风通道1121中,进而避免了进风口11处落灰、积灰等问题,减轻了进风口11处过滤装置的负担。

在一些替代实施例中,进风口11也可以形成在机壳10的后部,为了保证正常的进风量,机壳10的后侧可设有一支架,以在空调室内机1安装至墙面时保证机壳10与墙面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从而保证正常进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出风口12可位于机壳10的前侧底部。为了减少开模成本,降低开模难度,出风口12可仍然保持为沿横向延伸的均匀条形出风口。为了保持出风口12的形状、并且使得出风口处结构与前面板14下端的特殊形状相匹配,机壳10还包括设置在前面板14下端的V形堵板15。

进一步地,在贯流风机20的驱动作用下,换热后的气流经出风口12流向室内。由于气流在出风口12处向前下方吹出,因此在出风口12的附近会形成一定的负压。空调室内机1还包括导流板41,导流板41设置于机壳10的底部且位于出风口12的下方,并与机壳10的底部之间形成引流间隙43,以允许室内未经换热的自然风在负压作用下经引流间隙43由后向前地流动,从而与经出风口12流出的换热后的气流相混合后送往室内。由此,不但增大了空调室内机1的送风量,而且送出的混合风较为柔和,更加趋向于人体正常的体感指数,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性体验。

无论空调室内机1处于运行状态还是停机状态,导流板41始终处于机壳10的外部,导流板41会影响到整个空调室内机1的外观效果,因此,导流板41的外形设计至关重要。为此,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将导流板41特别设计成使其沿垂直于前后方向的竖直剖切面截出的纵截面呈由机壳10的横向两端向机壳10的中间逐渐向下倾斜的V形。由此,整个导流板41可以呈现出类似于跑车尾翼的V型设计,提高了导流板41的质感和高级感,从而提升了空调室内机1的美观效果。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板41可以为一体成型的整块V型板体。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导流板41也可以由两块倾斜设置的平面板体固定连接组合而成,该两块平面板体的朝向机壳的内侧夹角为钝角。

空调室内机1还可包括支撑架42,其固定连接于机壳10底部的外侧,并用于支撑导流板41。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板41可以固定设置在机壳10的底部,此时,导流板41与机壳10底部之间形成的引流间隙43是固定不变的。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导流板41也可以可动地设置于机壳10的底部,此时,导流板41与机壳10底部之间形成的引流间隙43的大小是可以调节的。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结构图。在这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还可包括摆臂44,其第一端通过驱动装置45可枢转地连接于支撑架42,第二端与导流板41相连,以通过调节摆臂44相对于支撑架42的位置来调节导流板41相对于机壳10的位置,从而调节引流间隙43的大小和出风口12的出风方向,以调节室内机吹出的混合风中自然风的风量,从而调节空调室内机1的送风温度和送风柔和度。

具体地,摆臂44的转动可以通过遥控器智能控制。驱动装置45可以为具有一个电机、多个减速齿轮组和若干辅助齿轮的驱动机构,也可以为具有两个电机、中心轴和若干辅助齿轮的驱动机构,还可以为具有电机和其他合适的传动部件的驱动机构。

进一步地,导流板41可包括朝向机壳10的上层板411和背离机壳10的下层板412,上层板411与下层板412相连,且上层板411为塑料件,下层板412为金属件,在保证导流板41的整体强度的同时减轻了导流板41的重量,从而减轻了驱动装置45的负荷,保证了导流板41能够可靠稳定地顺畅转动。

具体地,上层板411与下层板412之间可通过卡接的方式相连。上层板411的下表面与下层板412的上表面相贴合,上层板411的下表面与下层板412的上表面之间还可通过胶黏的方式加强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出风口12处设有沿出风口12的延伸方向并排设置的两个独立的导风板131、132。每个导风板均配置成受控地绕其自身的平行于出风口12延伸方向的转轴枢转,以用于调节出风口12的与该导风板相对应的出风区域的开闭状态和/或出风方向,两个导风板131、132的转轴共线或平行。具体地,其中一个导风板131可位于出风口12的左侧区域,用于调节出风口12左侧区域的开闭状态和/或出风方向;另一个导风板132可位于出风口12的右侧区域,用于调节出风口12右侧区域的开闭状态和/或出风方向。导风板131和导风板132的转轴均平行于出风口12的延伸方向。例如,当出风口12沿机壳10的横向延伸时,导风板131和导风板132的转轴均沿横向延伸。由于两个导风板是独立的,因此,每个导风板的状态、以及枢转的角度、速度等参数均可由用户自由设置,实现了多种模式的双区送风,满足了用户在不同区域的不同制冷制热需求,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具体地,每个导风板均为沿其转轴方向延伸的细长型的板材。每个导风板均为平面板,以减小气流流经其的阻力,提高送风速度。或者,每个导风板均为中部朝机壳10的外侧凸出弯曲的曲面板,以引导气流流向机壳10的前侧下方,避免气流直向下吹。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还包括设置于机壳10内的两个独立的导板电机,每个导板电机的转动输出轴均与相应的一个导风板的转轴相连,以受控地带动该导风板枢转。具体地,其中一个导风板131的转轴可与其中一个导板电机的转动输出轴相连,以受控地带动该导板电机枢转;另一个导风板132的转轴可与其中一个导板电机的转动输出轴相连,以受控地带动该导板电机枢转。

进一步地,两个导板电机配置成以三种转动方式之一受控地转动,该三种转动方式包括两个导板电机同步转动、两个导板电机异步转动、以及其中任一个导板电机转动,剩余一个导板电机停止。由此,可实现多种模式的分区送风的目的,满足了不同区域用户的不同制热制冷需求。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称的“上”、“下”、“顶”、“底”、“内”、“外”、“横”、“前”、“后”等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用语是以空调室内机1的实际使用状态为基准而言的,这些用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至此,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