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分层集水型除湿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25287发布日期:2019-06-15 00:22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型分层集水型除湿机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湿机组,具体为一种大型分层集水型除湿机组。



背景技术:

现有大部分大型(风量达到2000分钟每立方为大型)除湿机组没有独立汇集冷凝水系统,造成设备冷凝水排泄不畅,常常顶层的冷凝水落到下层,随意流淌,导致回热层严重影响换热效率。且现有技术中的除湿机组为非分层布置,在维修维护过程中困难大,无法独立取出需要维修维护的换热器,积水盘等部件。同时,冷却水中有冷量资源,完全没有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除湿机组没有独立汇集冷凝水系统导致回热层严重影响换热效率等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有效回收冷凝水、减少制冷负荷,提高回热效率的大型分层集水型除湿机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一种大型分层集水型除湿机组,包括多个表冷器,每个表冷器的换热器叶片竖直排列,分层布置,每层表冷器下面设置积水盘,各积水盘的出水口通过导引管与一冷凝水管道连接,冷凝水管道竖直安装于除湿机组框架中。

积水盘盘底为斜面,各积水盘的出水口位于斜面的最底点处。

积水盘整体为方形盘状,向出水口方向倾斜。

积水盘内设有多个凸楞。

出水口处是在积水盘盘底钻孔,在钻孔底部安装水管接头。

积水盘面积大于所承载的换热器面积之和。

冷凝水管道竖直安装于除湿机组框架中,冷凝水管道相对各层积水盘下方高度位置钻孔,并固定安装接头座。

导引管采用软管,软管两端设有快速接头。

冷凝水管道通过冷凝水箱与冷却塔连通,冷却塔与冷水机组和/或压缩机中的冷凝器进行能量交换,冷水机组和/或制冷机组中的冷凝器,再经由各自的蒸发器进入除湿机的表冷器。

在冷凝水管道底端设有流量计,在上层表冷器底部设有温度传感器,流量计和温度传感器的信号线接至控制单元。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及优点:

1.本实用新型将设备设计为分层汇集冷凝水的结构,在除湿机组每层非回热段表冷器下面设置冷凝水回收装置,可有效回收冷凝水,减少制冷负荷,提高回热效率,解决了除湿机机组冷凝水汇集排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分层设计,方便维修、维护,可独立取出需要维修维护换热器、积水盘等部件,减少因冷凝水回收不及时带来的影响,同时方便用户观察除湿机生产效率。

3.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冷却水中的冷量资源,通过回收的冷凝水供给现场用的冷机制冷使用,节约能量消耗,节省现场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积水盘俯向示意图;

图3为积水盘侧视图;

图4为图3的I部放大图;

图5为积水盘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冷凝系统图。

其中,1为除湿机组,2为积水盘,201为凸楞,202为出水口,203为角铁,3为导引管,4为冷凝水管道,5为快速接头,6为冷凝水箱,7为冷却塔,8为冷水机组,9为乙二醇制冷机组,10为冷凝器,11为压缩机,12为蒸发器,13为第一水箱,14为乙二醇-水箱,15为第二水箱,16为流量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大型分层集水型除湿机组,包括多个表冷器,每个表冷器的换热器叶片竖直排列,分层布置,每层表冷器下面设置积水盘2,各积水盘2的出水口202通过导引管3与一冷凝水管道4连接,冷凝水管道4竖直安装于除湿机组1框架中,各积水盘2面积大于所承载的换热器面积之和。

如图2~5所示,积水盘2盘底为斜面,各积水盘2的出水口202位于斜面的最底点处;积水盘2整体为方形盘状,向出水口202方向倾斜;积水盘2内设有多个凸楞201。

本实施例中,出水口202处是在积水盘2盘底钻孔,在钻孔底部固定焊接用于配合导引管上快速接头5的水管接头。采用焊接工艺可保证密封良好。凸楞201为多个横向平行设置的槽钢,扣合安装在积水盘2的盘面上,即起到加强筋的作用,又可提升上面表冷器高度,避免表冷器直接放于积水盘中长期浸泡,腐蚀设备。角铁203焊接于积水盘2侧边,安装时与除湿机内部焊接。

冷凝水管道4竖直安装于除湿机组1框架中,冷凝水管道4相对各层积水盘2下方高度位置钻孔,在钻孔底部固定焊接用于配合导引管上快速接头5的接头座。冷凝水管道4延伸至机组外的冷凝水箱,该冷凝水箱与冷却塔进水管路连接。

水管接头和接头座均采用焊接工艺,可保证密封良好不漏水。

导引管3采用软管,软管两端设有快速接头5,方便快速安装和拆卸。

在实际应用中,本实用新型将每层非回热段表冷器下面设置积水盘。积水盘面积大于所承载的换热器面积之和。换热器叶片竖直排列,便于冷凝水顺着换热器叶片流入积水盘2中,积水盘2内设有出水口202,水沿着出水口202流入冷凝水管道4。冷凝水管道4延伸至机组外的冷凝水箱,循环利用,具体为:冷凝水管道4通过冷凝水箱与冷却塔连通,冷却塔与冷水机组和/或压缩机中的冷凝器进行能量交换,冷水机组和/或制冷机组中的冷凝器10,再经由各自的压缩机11和蒸发器12进入除湿机的表冷器。

在冷凝水管道4底端设有流量计,在上层表冷器底部设有温度传感器,流量计和温度传感器的信号线接至控制单元。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将冷凝水管道4中的冷凝水收集到冷凝水箱6中,将原有浪费的冷凝水的冷量资源统一回收,供给现场用的冷机制冷使用,节约能量消耗,节省现场能源。

由于有了上述回收系统,可在回收系统中安装流量计,温度传感器等,本实施例将流量计安装于冷凝水管道4底端,将温度传感器安装于上层表冷器底部(根据经验,此位置感温效果好,具有代表性),随时将温度、流量等参数返给控制单元,使控制单元的调控有了依据。控制单元根据参数做调整,在加强系统管理效果的同时,方便用户观察除湿机生产效率,有效回收冷凝水,减少制冷负荷,提高回热效率。

由于采用分层设计,每层为独立结构。在维修维护过程中可以取出任意需要维修维护的换热器,积水盘等部件,方便维修维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