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后的真空炉快冷风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27529发布日期:2019-06-15 00:31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后的真空炉快冷风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机械设备领域,尤指一种改进后的真空炉快冷风道。



背景技术:

真空炉即在炉腔这一特定空间内利用真空系统(由真空泵、真空测量装置、真空阀门等元件经过精心组装而成)将炉腔内部分物质排出,使炉腔内压强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炉腔内空间从而实现真空状态。在金属罩壳或石英玻璃罩密封的炉膛中用管道与高真空泵系统联接。炉膛真空度可达133×(10~10)Pa。炉内加热系统可直接用电阻炉丝(如钨丝)通电加热,也可用高频感应加热。最高温度可达3000℃左右。主要用于陶瓷烧成、真空冶炼、电真空零件除气、退火、金属件的钎焊,以及陶瓷-金属封接等。

为防止炉壳受热后变形和密封材料受热变质,炉壳一般用水冷或气冷降温。炉膛位于密封炉壳内。真空炉快速冷却时,冷风沿着风道进入炉体内部,对工件进行冷却,但是冷风在进入炉体内部时没有沿着出风口均匀的出风,而是集中在一侧出风,导致工件冷却时,正对着出风的工件冷却较快,没对着出风的工件冷却较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冷风在进入炉体内部时没有沿着出风口均匀的出风,而是集中在一侧出风,导致冷却不均匀,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现提供一种改进后的真空炉快冷风道。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后的真空炉快冷风道,包括真空炉体、快冷风道和分层间隔片;所述真空炉体内壁上安装支架,支架上安装冷却腔室;冷却安置基座设置在冷却腔室内,冷却安置基座上间隔设置有通风孔;所述真空炉体两侧安装快冷风道,快冷风道另一端连接至冷却腔室;所述快冷风道包括出风口、进风口和风道腔;所述进风口处安装过滤网格,进风口上方安装旋转轴,旋转轴上安装风向挡板,出风口处设置若干分层间隔片;所述分层间隔片包括垂直支撑面和水平导流面,垂直支撑面安装在风道腔底面上;所述水平导流面一端连接在垂直支撑面末端,水平导流面与垂直支撑面焊接为一个整体;所述水平导流面上设置有凹槽,凹槽内安装活动轴,活动轴上安装导流叶扇;冷却腔室上安装回流通孔,回流通孔处连接回流管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若干垂直支撑面在风道腔底面均匀排列,排列间隔相同,各垂直支撑面高度依次增高;若干水平导流面设置于不同水平高度的水平面内,各水平导流面长度依次增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旋转轴上安装转动电机,转动电机上安装感应电磁阀;出风口处安装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连接至控制器,控制器连接至感应电磁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风道腔内安装流速传感器,流速传感器连接至控制器,控制器连接至冷却风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进风口处连接送风管道,送风管道末端连接冷却风机,送风管道外包覆保温隔热层。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真空炉体两侧安装快冷风道,且对应的安装回流通孔,形成多角度的冷却循环风道,提高了冷却效率;通过位置传感器确定冷却位点,将信息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感应电磁阀,感应电磁阀控制转动电机带动转动轴调整位置,风向挡板用于调整风向;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通过水平导流面与垂直支撑面对应设置将快冷风道水平方向上分层成若干风道,导流叶扇通过活动轴安装在水平导流面上,可随着风向摆动,扩大风向角度,使得冷却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真空炉体;2、支架;3、冷却腔室;4、冷却安置基座;5、通风孔;6、快冷风道;61、出风口;62、进风口;63、风道腔;7、过滤网格;8、旋转轴;9、风向挡板;10、转动电机;11、感应电磁阀;12、位置传感器;13、分层间隔片;131、垂直支撑面;132水平导流面;133、凹槽;134、活动轴;135、导流叶扇;14、回流通孔;15、回流管道;16、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后的真空炉快冷风道,包括真空炉体1、快冷风道6和分层间隔片13;所述真空炉体1内壁上安装支架2,支架2上安装冷却腔室3;冷却安置基座4设置在冷却腔室3内,冷却安置基座4上间隔设置有通风孔5;所述真空炉体1两侧安装快冷风道6,快冷风道6另一端连接至冷却腔室3;所述快冷风道6包括出风口61、进风口62和风道腔63;所述进风口62处安装过滤网格7,进风口62上方安装旋转轴8,旋转轴8上安装风向挡板9,出风口61处设置若干分层间隔片13;所述分层间隔片13包括垂直支撑面131和水平导流面132,垂直支撑面131安装在风道腔63底面上;所述水平导流面132一端连接在垂直支撑面131末端,水平导流面132与垂直支撑面131焊接为一个整体;所述水平导流面132上设置有凹槽133,凹槽133内安装活动轴134,活动轴134上安装导流叶扇135;冷却腔室3上安装回流通孔14,回流通孔14处连接回流管道15。

进一步的,若干垂直支撑面131在风道腔63底面均匀排列,排列间隔相同,各垂直支撑面131高度依次增高;若干水平导流面132设置于不同水平高度的水平面内,各水平导流面132长度依次增加。

进一步的,旋转轴8上安装转动电机10,转动电机10上安装感应电磁阀11;出风口61处安装位置传感器12,位置传感器12连接至控制器16,控制器16连接至感应电磁阀11。

进一步的,所述风道腔63内安装流速传感器,流速传感器连接至控制器16,控制器16连接至冷却风机。

进一步的,进风口62处连接送风管道,送风管道末端连接冷却风机,送风管道外包覆保温隔热层。

具体的:

快冷风道6另一端连接至冷却腔室3,冷却腔室3上安装回流通孔14,回流通孔14处连接回流管道15;真空炉体1两侧安装快冷风道6,且对应的安装回流通孔,形成多角度的冷却循环风道,提高了冷却效率;快冷风道6包括出风口61、进风口62和风道腔63;所述进风口62处安装过滤网格7,进风口62上方安装旋转轴8,旋转轴8上安装风向挡板9,过滤网格7用于过滤进风口62处杂质,防止污染物进入真空炉体1,旋转轴8上安装转动电机10,转动电机10上安装感应电磁阀11;出风口61处安装位置传感器12,位置传感器12连接至控制器16,控制器16连接至感应电磁阀11;通过位置传感器12确定冷却位点,将信息传递至控制器16,控制器16控制感应电磁阀11,感应电磁阀11控制转动电机10带动转动轴8调整位置,风向挡板9用于调整风向;分层间隔片13包括垂直支撑面131和水平导流面132,垂直支撑面131安装在风道腔63底面上;水平导流面132一端连接在垂直支撑面131末端,水平导流面132与垂直支撑面131焊接为一个整体,水平导流132与垂直支撑面131对应设置将快冷风道6水平方向上分层成若干风道;水平导流面132上设置有凹槽133,凹槽133内安装活动轴134,活动轴134上安装导流叶扇135;导流叶扇135通过活动轴134安装在水平导流面132上,可随着风向摆动,扩大风向角度,使得冷却更加均匀。

值得注意的是:整个装置通过总控制按钮对其实现控制,由于控制按钮匹配的设备为常用设备,属于现有常熟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其电性连接关系以及具体的电路结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