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管机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00077发布日期:2019-07-06 11:18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风管机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风管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开发的空调多为单向出风式空调器,即制冷和制热均是由一个出风口吹出冷风、热风,但冷风和热风的密度不同,制热时平吹出风,热空气短时间内无法下沉,制热舒适性很差。为了改善空调舒适性,现在有可以双向出风的空调器,为双贯流风叶风管机,能实现朝下和朝侧面的两个方向出风。此风管机还存在一个问题,不管机组朝向那边出风,其回风口都是另一个方向的出风口,由于贯流风叶自身的结构限制,风口面积小,容易导致机组进风出风异常,如风机喘息、风量偏小等问题。

专利(CN206191745U)公开了一种风管机和空调装置,第一风口包括第一常开通道和第一可控通道,第二风口包括第二常开通道和第二可控通道,风管机还包括用于控制第一可控通道打开或关闭的第一可动蜗舌、以及用于控制第二可控通道打开或关闭的第二可动蜗舌,第一可动蜗舌安装在第一可控通道处,第二可动蜗舌安装在第二可控通道处,通过可动蜗舌增大风机的回风面积,从而解决了双贯流可逆向风管机因回风面积小,造成回风不畅导致的噪音问题和喘息问题。但是可动蜗舌由固定部、可动转动部和驱动部构成,可动转动部的旋转中心靠近固定部,这样可动蜗舌在打开可控通道时,可动转动部会转到贴近固定部的位置,可控通道并不是完全被打开,可动转动部还是会挡住部分回风,影响进风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可动蜗舌的可动转动部会挡住部分回风,影响进风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管机及空调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风管机,包括基座、两个风叶、两个可动蜗舌和接水盘,所述两个风叶和接水盘均安装在基座内,且所述接水盘位于其中一个风叶的下方,所述基座上设有分别对应于所述两个风叶的两个风口,所述两个风口均包括常开通道和可控通道,所述两个可动蜗舌分别安装在所述两个风口的可控通道处,所述两个可动蜗舌均包括可转动部和固定部,每个可动蜗舌的固定部靠近对应的风叶,每个可动蜗舌的可转动部包括用于打开对应的可控通道的打开位置,所述打开位置为可转动部平放于所述接水盘上。

每个可动蜗舌的可转动部以该可转动部的靠近接水盘的一端为旋转中心。

每个可动蜗舌还包括驱动部,所述驱动部与可转动部的旋转中心连接以带动可转动部转动。

所述驱动部为电机。

所述可转动部的旋转中心设有凸耳,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凸耳连接。

所述基座包括固定蜗舌和两个面板,所述两个面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蜗舌的两侧,每个可动蜗舌的可转动部和固定部均设置在两个面板之间,每个可动蜗舌的驱动部安装在其中一个面板上。

所述风管机还包括外壳,所述基座设于所述外壳内。

所述两个风口中,其中一个风口为侧风口,另外一个风口为下风口。

每个可动蜗舌的可转动部还包括用于打开对应的可控通道的关闭位置。

所述两个风口分别为第一风口、第二风口,当所述第一风口为进风口,所述第二风口为出风口时,所述第一风口的可转动部处于打开位置,所述第二风口的可转动部处于关闭位置。

所述两个风口分别为第一风口、第二风口,当所述第一风口为出风口,所述第二风口为进风口时,所述第一风口的可转动部处于关闭位置,所述第二风口的可转动部处于打开位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所述的风管机。

本实用新型中可转动部在打开可控通道时,由于可转动部是平放于接水盘上的,可转动部可以完全打开可控通道,可动转动部不会挡住回风,进而不会影响进风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风管机侧出风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风管机向下出风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风管机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转动部与驱动部的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出的风管机,包括外壳1、基座2、两个风叶、两个可动蜗舌、换热器5和接水盘10,基座2设于外壳1内,两个风叶和接水盘10均安装在基座2内,且接水盘10位于其中一个风叶的下方,基座2上设有分别对应于两个风叶的两个风口。

本实施例中,两个风叶分别为第一风叶3、第二风叶4,两个风口分别为第一风口8、第二风口9,基座2的对应于第一风叶3的一侧形成有第一风口8,基座2的对应于第二风叶4的一侧形成有第二风口9,换热器5设置在第一风叶3和第二风叶4之间,接水盘10位第一风叶3的下方。第一风叶3为侧风口,第一风叶4为下风口。

另外,风管机还包括驱动第一风叶3转动的第一电机和驱动第二风叶4转动的第二电机,第一风叶3和第一电机构成第一贯流风机,第二风叶4和第二电机构成第二贯流风机。

两个风口均包括常开通道和可控通道,即第一风口8包括第一常开通道81和第一可控通道82,第二风口9包括第二常开通道91和第二可控通道92。

两个可动蜗舌分别为第一可动蜗舌和第二可动蜗舌,两个可动蜗舌分别安装在两个风口的可控通道处并用于控制对应的可控通道打开和关闭,即第一可动蜗舌安装在第一风口8的第一可控通道82处并用于控制第一可控通道82打开和关闭,第二可动蜗舌安装在第二风口9的第二可控通道92处并用于控制第二可控通道92打开和关闭。两个可动蜗舌的结构是一样的,可动蜗舌包括可转动部6和固定部7,每个可动蜗舌的固定部7靠近对应的风叶,即第一可动蜗舌的固定部7靠近第一风叶3,第二可动蜗舌的固定部7靠近第二风叶4。

每个可动蜗舌的可转动部6包括用于打开对应的可控通道的打开位置和关闭对应的可控通道的关闭位置(即第一可动蜗舌的可转动部6包括用于打开第一可控通道82的打开位置和关闭第一可控通道82的关闭位置,第二可动蜗舌的可转动部6包括用于打开第二可控通道92的打开位置和关闭第二可控通道92的关闭位置),且打开位置为可转动部6平放于接水盘10上,即第一可转动部6的打开位置为第一可转动部6平放于接水盘10上,第二可转动部6的打开位置为第二可转动部6平放于接水盘10上。这样可转动部在打开可控通道时,由于可转动部是平放于接水盘上的,可转动部可以完全打开可控通道,可动转动部不会挡住回风,进而不会影响进风量。

本实施例中,每个可动蜗舌的可转动部6以该可转动部6的靠近接水盘10的一端为旋转中心,即第一可动蜗舌的可转动部6具有旋转中心,该旋转中心为该可转动部6的靠近接水盘10的一端。可转动部6在打开可控通道时,控制可转动部6慢慢旋转直到可转动部6平放在接水盘10上而被接水盘10限制无法再转动为止。

可转动部6平放于接水盘10上时,可转动部6与侧风口所在的平面大致垂直,可转动部6与下风口所在的平面大致平行。

每个可动蜗舌还包括驱动部,驱动部与可转动部的旋转中心连接以带动可转动部转动,通过驱动部驱动可转动部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运动,当需要控制可控通道打开或关闭时,可控制驱动部进行相应的运动。

如图1所示,制冷时,换热器5作蒸发器使用,第一风口8为出风口,第二风口9为进风口,冷风平吹,第一风叶3转动,第二风叶4不动,第一风口8的可转动部6处于关闭位置,第二风口9的可转动部6处于打开位置,出风口面积不变,进风口面积增大,解决了因回风面积小,造成回风不畅导致的喘息问题,以及出风口风量偏小的问题。

每个可转动部6上远离旋转中心的另一端设有L型凹口62,可转动部6处于关闭位置时,可转动部6的凹口62与固定部的边部相配合。

如图2所示,制热时,换热器5作冷凝器使用,第一风口8为进风口,第二风口9为出风口,第一风口8的可转动部6处于打开位置,第二风口9的可转动部6处于关闭位置,出风口面积不变,进风口面积增大,解决了因回风面积小,造成回风不畅导致的喘息问题,以及出风口风量偏小的问题。

如图3所示,外壳由顶板11、底板12、前侧板13、后侧板14、左侧板15和右侧板16构成。基座包括固定蜗舌21和两个面板22,两个面板22分别设置在固定蜗舌21的两侧,固定蜗舌21、两个面板22、两个可动蜗舌和接水盘10构成风道,第一风叶3和第二风叶4位于风道中。

第一风叶3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面板22上,第一电机32安装在其中一个面板22上,第一电机32的输出轴与第一风叶3的旋转轴连接。第二风叶4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面板22上,第二电机33安装在其中一个面板22上,且第一电机32与第二电机33位于同一块面板上,第二电机33的输出轴与第二风叶4的旋转轴连接。

每个可动蜗舌的可转动部6和固定部7均设置在两个面板22之间,每个可动蜗舌的驱动部31安装在其中一个面板33上。

如图4所述,驱动部31为电机,可转动部6的旋转中心设有凸耳61,电机的输出轴与凸耳61连接。电机输出轴的旋转带动可转动部6进行转动,以打开或关闭可控通道。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驱动部与可转动部的旋转中心之间增加齿轮或链条等传动部件。

用户在设定温度后,空调自动判定优先选择制冷冷风平吹,制热热风向下送,同时保留冷风向下送而加速制冷的设定,以及热风平吹而缓慢制热的设定,供用户选择,空调通过控制两个可动蜗舌的转动,实现风口出风与回风的相互切换。

本实用新型中,可转动部处于打开位置时,可转动部平放在接水盘上,可转动部处于关闭位置时,可转动部与固定部相抵,从而以接水盘和固定部来限制可转动部的旋转范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所述的风管机。

以上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可以做出多种变形和变化,这些变形和变化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