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炉头的户外炉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76997发布日期:2019-07-27 10:12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炉头的户外炉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户外炉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炉头的户外炉具。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周末及节假日组织户外活动、休闲旅游等活动,越来越受到广大户外爱好者的青睐;其次是在科考活动中野外作业也越来越多。为了丰富户外生活,便于食物进行加工,在户外活动中需要配备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的户外炉具。

目前,市面上开发了多种包装运输体积小、拆装简单、携带方便的户外炉具产品,如专利CN204187677U公开的一种自带燃气的便携式气炉、CN203404808U公开的一种折叠式户外防风炉具等户外炉具产品,为户外生活提供了方便。但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炉头火力过小,当遇到较大一点的阵风时,即使大火燃烧,也不能确保不会被吹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二是即使不被风吹灭,也带走很多热量,导致火力太小难以满足需求;三是单独的炉头火力不足,难以满足烹饪的热量需求,尤其是对于户外团队,其烹饪量较大,单次食材加入量较多,需要较大的锅具,自然需要更多的热量。而且,传统的户外炉具一般采用过火孔呈蜂窝状分布的承烧防风罩,使用这种承烧防风罩,一般空气从防风罩罩体的侧方进入,而火焰从防风罩罩体的顶部透出,易导致锅体中部受热集中而边缘受热较少的受热不均现象,从而出现糊锅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多炉头的户外炉具,至少可解决现有技术的部分缺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多炉头的户外炉具,包括炉具座以及安装于所述炉具座上的多个炉头,各所述炉头均呈内环为上宽下窄的锥面且外环为上窄下宽的锥面的环形炉体,每一所述炉头的内环及外环上均开设有多个过火孔并构成双环出火通道;于所述炉具座内设有具有中空分配腔的燃气分配板,每一所述炉头通过一燃气支管与所述燃气分配板连接。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燃气分配板为十字形板,所述炉头有5个且分别连接于所述燃气分配板的4个端头以及十字交叉点。

作为实施例之一,各所述炉头的顶端平齐。

作为实施例之一,位于4个端头处的炉头顶端平齐,且位于十字交叉点处的炉头顶端在其它4个炉头顶端下方;

或者,设置位于十字交叉点处的炉头可升降地安装于所述燃气分配板上。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炉具座为中空结构且所述燃气分配板设于所述炉具座的内腔中,各所述炉头均安设于所述炉具座的顶板上,各所述燃气支管均穿过所述炉具座的顶板至与所述燃气分配板连接。

作为实施例之一,于所述炉具座顶部设有多个顶部支撑腿,各所述顶部支撑腿的支撑面均位于各所述炉头上方,且沿所述炉具座周向间隔环形布置。

作为实施例之一,于所述炉具座底部铰接多个底部支撑腿,各所述底部支撑腿沿所述炉具座周向间隔环形布置。

作为实施例之一,沿所述炉具座周向,所述顶部支撑腿与所述底部支撑腿交叉布置,每相邻两个所述底部支撑腿之间有一个所述顶部支撑腿。

作为实施例之一,各所述炉头的炉腔中均设有用于增加火焰细腻柔和度的环形金属丝网,所述金属丝网的内外缘分别与所述炉头的内外环固连。

作为实施例之一,各所述过火孔均为圆形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布置多个炉头,其中某一个炉头中逃逸的燃气/未完全燃烧的烟气弥散过程中可被相邻的炉头的炉火捕捉,从而构成循环燃烧模式,保证燃气的完全燃烧效果,可有效增加户外炉具的火力,提高烹饪效果。各炉头均设置双环出火通道,实现双环燃烧,使得锅具受热均匀,烹饪的效果更佳,双环出火通道透过的火焰可达到家用煤气灶的加热效果,使得锅具受热更均匀,不易出现糊锅等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户外炉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燃气分配板与各炉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炉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炉头100的户外炉具,包括炉具座200以及安装于所述炉具座200上的多个炉头100,各所述炉头100均呈内环101为上宽下窄的锥面且外环102为上窄下宽的锥面的环形炉体,每一所述炉头100的内环101及外环102上均开设有多个过火孔104并构成双环出火通道;于所述炉具座200内设有具有中空分配腔的燃气分配板300,每一所述炉头100通过一燃气支管400与所述燃气分配板300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户外炉具,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各炉头100均设置双环出火通道,实现双环燃烧,使得锅具受热均匀,烹饪的效果更佳,双环出火通道透过的火焰可达到家用煤气灶的加热效果,使得锅具受热更均匀,不易出现糊锅等现象。而设置多个双环燃烧式的炉头100,火力更猛,可以满足户外活动时候人数众多的需求,特别是团队外出的烹饪需求;

(2)通过布置多个炉头100,其中某一个炉头100中逃逸的燃气/未完全燃烧的烟气弥散过程中可被相邻的炉头100的炉火捕捉,从而构成循环燃烧模式,保证燃气的完全燃烧效果,可有效增加户外炉具的火力,提高烹饪效果。

进一步优化上述户外炉具的结构,上述炉头10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设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可以设计上述的燃气分配板300上设置多个炉头100安装位,而各炉头100为可拆卸地安装在该燃气分配板300上,从而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炉头100安装的数量以及不同的多炉头100布局,以达到所需的烹饪效果和烹饪效率;可拆卸安装方式可以为各燃气支管400螺纹连接在燃气分配板300上,相应地配置多个具有安装螺纹的堵塞即可,在拆下其中一个燃气支管400及相应的炉头100时,通过堵塞螺纹连接在相应的燃气分配口上即可。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可设计各燃气支管400上均设有控制阀,可以控制燃气支管400的通断,同样地可以达到上述设置炉头100安装的数量以及不同的多炉头100布局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述燃气分配板300为十字形板,所述炉头100有5个且分别连接于所述燃气分配板300的4个端头以及十字交叉点。该结构可以保证燃气的相对均匀分配,保证锅具受热均匀性,中间的炉头100气量相对充足,可以适配于烹饪中锅具中部所需热量相对较高而边部处所需温度相对较低的特性;而且,基于各炉头100为双环炉的结构特点,该炉头100布局结构可以更好地发挥上述循环燃烧模式的优点。

可以理解地,上述燃气分配板300上设有气源接口,该气源接口与该燃气分配板300的中空分配腔连通。

接续上述户外炉具的接头,如图1和图2,各所述炉头100的顶端平齐,该结构尤其地可以适应于平底式的锅具使用,保证锅具底部受热均匀性。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也可设置各炉头100顶端不平齐,具体地,位于4个端头处的炉头100顶端平齐,且位于十字交叉点处的炉头100顶端在其它4个炉头100顶端下方;或者,设置位于十字交叉点处的炉头100可升降地安装于所述燃气分配板300上;这种布置结构可以相对更好地适应于圆底锅的底部不平的特点;对于上述炉头100可升降安装的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易于设计的,如设置该炉头100的燃气支管400螺纹安装在燃气分配板300上,通过调节该燃气支管400的螺纹旋进量即可实现炉头100高度的调节等,具体结构此处不作一一表述。

接续上述户外炉具的接头,如图1,所述炉具座200为中空结构且所述燃气分配板300设于所述炉具座200的内腔中,各所述炉头100均安设于所述炉具座200的顶板上,各所述燃气支管400均穿过所述炉具座200的顶板至与所述燃气分配板300连接。该结构中,各炉头100通过炉具座200的顶板支撑,保证结构稳定性;燃气分配板300及各燃气支管400均位于炉具座200的内腔中,一方面对各煤气流通构件进行保护,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热量较快散失而影响能耗。上述炉具座200为基本密闭的炉壳结构,可在该炉具座200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通风孔,避免燃气分配板300或者燃气支管400或者各燃气流通构件连接处有泄漏时燃气汇集于炉具座200的内腔中,保证使用安全。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于所述炉具座200顶部设有多个顶部支撑腿500,各所述顶部支撑腿500的支撑面均位于各所述炉头100上方,且沿所述炉具座200周向间隔环形布置,易于理解地,各顶部支撑腿500用于支承锅具,可使得锅具底部与各炉头100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保证对锅具的加热效果。各顶部支撑腿500优选为是铰接安装在炉具座200上的,便于收纳携带及储存。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于所述炉具座200底部铰接多个底部支撑腿600,各所述底部支撑腿600沿所述炉具座200周向间隔环形布置。设置底部支撑腿600用于对整体结构进行支撑,保证该户外炉具在各种户外地形下均可使用。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沿所述炉具座200周向,所述顶部支撑腿500与所述底部支撑腿600交叉布置,每相邻两个所述底部支撑腿600之间有一个所述顶部支撑腿500,也即顶部支撑腿500与底部支撑腿600并非是上下正对地布置,而是有一定的错位距离,可以获得更好的支撑效果,能够避免倾翻。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底部支撑腿600的数量为4个,支撑效果较佳;顶部支撑腿500的数量也有4个,可较稳定地支撑锅具。对于上述采用十字形燃气分配板300的结构,4个底部支撑腿600优选为分别靠近该燃气分配板300的4个端头。

以下对上述的炉头100结构进一步优化:

如图3,炉头100采用双环出火通道的结构,其中一个出火通道逃逸的燃气/未完全燃烧的烟气弥散过程中可被另一个出火通道的炉火捕捉,从而构成循环燃烧模式,保证燃气的完全燃烧效果。进一步优选地,如图3,炉头100的外环102顶端与内环101顶端通过一环形平板103连接,也即该炉头100的外环102与内环101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将双环出火通道分隔开来进行加热,充分利用内环出火通道与外环出火通道的能量,节约燃气用量。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于炉头100的炉腔中设有用于增加火焰细腻柔和度的环形金属丝网,金属丝网的内外缘分别与炉头100的内外环固连。通过在炉头100的炉腔中设置金属丝网,在保证火焰强度的同时,增加火焰细腻柔和度,使火焰分布更均匀、燃烧更细腻,提高烹饪效果,而且节能。上述金属丝网为细细的一层丝网,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其密集的网眼可以使得燃气均匀地上升,起到布气的作用,使得火焰燃烧更为细腻柔和但不影响燃气的燃烧总量,从而在保证加热效果的同时提高锅具受热的均匀性。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各过火孔104均为圆形孔,进一步优选为炉头100的内环101及外环102上的各过火孔104呈蜂窝状分布,笼火效果较好,热量分布均匀。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如图3,各过火孔104均为条形孔,采用长条形过火孔104可以增大透过过火孔104的火焰长度/宽度,从而提高均匀燃烧效果,而且可以保证燃气可以充分燃烧。进一步优选地,如图3,各过火孔104沿对应的出火通道的周向是呈旋流状布置的;也即,各过火孔104与对应的锥面的母线长度方向具有一夹角,而非采用过火孔104的长度方向与母线长度方向平行的结构。采用上述结构的过火孔104,沿旋流方向相邻两过火孔104之间具有一定的重叠度,其中一过火孔104的燃气/烟气可被相邻的过火孔104捕捉,从而保证燃气可以充分燃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