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烧器及具有其的燃气灶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7988发布日期:2019-11-12 21:35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燃烧器及具有其的燃气灶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烧器及具有其的燃气灶具。



背景技术:

为满足用户的多种烹饪方式的使用需求,家用燃气灶对于火力的多段精控以及热负荷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

相关技术中,燃气灶具多为两环燃烧器,外环火热负荷调节主要是依靠节流控制燃气量,出气火孔的面积没有发生变化,这样就导致火孔的热强度下降,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发生回火;或者是将燃烧器设计为多环结构,在外火盖和内火盖之间加一个直径适中的中环火盖,但是这种方案不仅减小了火焰覆盖面积,而且加工制造的成本会很高。

另外大多数家用燃气灶减小热负荷的方案大致分为两种:一是直接减小内火盖的设计尺寸和相应的燃气量,但是该方案减小了烹饪器具的受热面积,会导致加热时受热不均的问题;二是内火盖不变,保持原来的火孔面积,只是减小燃气量,该方案会减小火孔热强度导致燃烧不稳定,出现回火、离焰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燃烧器,其结构简单,可满足火力多段精控的需求。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燃气灶具,其降低了产品制造的成本,使得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

上述第一个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燃烧器,包括火盖,在所述火盖内开设有独立的第一环燃气腔和第二环燃气腔,在所述火盖的外环面上开设有若干间隔分布的第一环火孔和第二环火孔,其中所述第一环火孔和所述第一环燃气腔连通,所述第二环火孔和所述第二环燃气腔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火盖的外环面上开设有若干间隔分布的稳焰火孔,所述稳焰火孔与所述第一环燃气腔连通,其中所述第一环燃气腔设置于所述第二环燃气腔内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环火孔和所述第二环火孔在所述火盖的外环面上间隔顺序排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环火孔和所述第二环火孔设置在所述火盖的外环面的同一高度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火盖为燃烧器的内火盖。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火盖为燃烧器的外火盖。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有分火器,所述外火盖设置于所述分火器上;

在所述分火器上开设有独立的第一供气腔和第二供气腔,其中所述第一供气腔与所述第一环燃气腔连通,所述第二供气腔与所述第二环燃气腔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外火盖中设置有内环底座,在所述内环底座上设置有内环火盖,所述内环火盖和所述内环底座配合连接以形成内环燃气腔,在所述内环火盖的外环面上设置有若干间隔分布的内环火孔,所述内环火孔与所述内环燃气腔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分火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二次空气补充通道,所述二次空气补充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外火盖和所述内环火盖之间的空间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分火器的外侧环境连通。

上述第二个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燃气灶具,包括炉头,还包括如上所述的燃烧器,所述燃烧器安装在所述炉头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器,其结构简单,可满足火力多段精控的需求。

2、本实用新型的燃气灶具,其降低了产品制造的成本,使得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有益结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附图作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燃烧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燃烧器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环火孔和第二环火孔同时供气燃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环火孔或者第二环火孔供气燃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燃烧器的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第一环火孔或者第二环火孔供气燃烧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燃烧器的剖面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第一环火孔或者第二环火孔供气燃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4所示的,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燃烧器,包括火盖,在火盖内开设有独立的第一环燃气腔1和第二环燃气腔2,在火盖的外环面上开设有若干间隔分布的第一环火孔3和第二环火孔4,其中第一环火孔3和第一环燃气腔1连通,第二环火孔4和第二环燃气腔2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的火盖为燃烧器的外火盖8,外火盖8与分火器9组合所形成的燃烧器具有三环独立的燃气通道,而且第一环燃气通道和第二环燃气通道两者由外火盖8和分火器9组合所构成,在外火盖8的外环面上沿周长方向开设有若干间隔分布的第一环火孔3和第二环火孔4,第一环火孔3和第二环火孔4设置在外火盖8的同一曲面上,第一环火孔3和第一环燃气腔1连通,第二环火孔4和第二环燃气腔2连通,使得燃气灶具在不改变加热覆盖面积和火孔热强度的前提下,满足用户对于不同热负荷的需求,使整个灶具不同档位的热负荷曲线更加接近一条直线,进而满足火力多段精控的需求。

进一步地,在火盖的外环面上开设有若干间隔分布的稳焰火孔5,稳焰火孔5与第一环燃气腔1连通,其中第一环燃气腔1设置于第二环燃气腔2内侧,其设计巧妙,使得在燃烧过程中火焰更加集中。

在本实施例中,在外火盖8的外环面上开设有若干间隔分布的稳焰火孔5,稳焰火孔5设置在外火盖8外环面的位置高度大于第一环火孔3和第二环火孔4的位置高度。稳焰火孔5还可以使得第一环火孔3和第二环火孔4进行充分燃烧,与周围空气起到预热的作用,在燃烧过程中可使火焰更加集中于锅底满足烹饪过程的多种需求。

优选地,第一环火孔3和第二环火孔4在火盖的外环面上间隔顺序排列,其设计合理,在不改变火力覆盖面积和火孔热强度的情况下可减小热负荷,使火焰保持稳定燃烧。

具体地,第一环火孔3和第二环火孔4设置在火盖的外环面的同一高度上,其设计巧妙,可使火焰在燃烧过程中形成有力的势能,使得火力更为强劲。

在本实施中,第一环火孔3和第二环火孔4在外火盖8的外环面上按照间隔的顺序依次沿着外环面的周长方向排列,第一环火孔3和第二环火孔4设置在外火盖8外环面的同一高度上,第一环火孔3和第二环火孔4分别与第一环燃气腔1、第二环燃气腔2连通以达到独立供气的目的,在燃烧过程中,当关闭其中任意一环火孔的燃气供应时,火焰燃烧的覆盖面积不变,每个火孔的强度也不变,只是使得外火盖8的火苗个数减少,进而有效地强化了灶具在档位调节时火焰燃烧的稳定性。

优选地,还包括有分火器9,外火盖8设置于分火器9上;在分火器9上开设有独立的第一供气腔91和第二供气腔92,其中第一供气腔91与第一环燃气腔1连通,第二供气腔92与第二环燃气腔2连通,其结构简单、紧凑,可以为第一环火孔3和第二环火孔4独立进行供气。

在本实施例中,外火盖8活动设置于分火器9上,在分火器9内开设有与第一环燃气腔1、第二环燃气腔2相互配合且独立的第一供气腔91、第二供气腔92,其中第一供气腔91与第一环燃气腔1连通形成第一环燃气通道以为第一环火孔3供气,第二供气腔92与第二环燃气腔2连通形成第二环燃气通道以为第二环火孔4供气。

进一步地,在外火盖8中设置有内环底座84,在内环底座84上设置有内环火盖81,内环火盖81和内环底座84配合连接以形成内环燃气腔82,在内环火盖81的外环面上设置有若干间隔分布的内环火孔83,内环火孔83与内环燃气腔82连通,其使得火力更为强劲。

在本实施例中,在外火盖8的内侧的中心处设置有内环火盖81和内环底座84,内环火盖81活动设置在内环底座84的上方,内环火盖81与内环底座84配合连接以形成内环燃气腔82,在内环火盖81的外环面上沿周长方向设置有若干间隔分布的内环火孔83,内环火孔83与内环燃气腔82连通以为内环火孔83供气。

具体地,在分火器9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二次空气补充通道93,二次空气补充通道93的一端与外火盖8和内环火盖81之间的空间连通,另一端与分火器9的外侧环境连通,其设计合理,分火器9外侧环境中的空气可经二次空气补充通道93送入到外火盖8和内环火盖81之间的空间之中,二次空气的回流可及时补充燃气燃烧时所需的空气,进而使得燃气完全燃烧。

在本实施例中,在分火器9上间隔设置有至少一个二次空气补充通道93,二次空气补充通道93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合适数量的通道,二次空气补充通道93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设置在分火器9的外环面上,出风口设置在外火盖8和内环火盖81之间,空气由进风口进入二次空气补充通道93内再通过出风口往燃烧器内提供空气。

实施例二:如图5至图7所示的,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燃烧器,包括火盖,在火盖内开设有独立的第一环燃气腔1和第二环燃气腔2,在火盖的外环面上开设有若干间隔分布的第一环火孔3和第二环火孔4,其中第一环火孔3和第一环燃气腔1连通,第二环火孔4和第二环燃气腔2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如上所述的火盖为燃烧器的内火盖7,内火盖7包括第一环燃气腔1和第二环燃气腔2两环独立的燃气通道,第一环燃气通道和第二环燃气通道都是由内火盖7和分火器9组合所构成,在内火盖7的外环面上开设有若干间隔分布的第一环火孔3和第二环火孔4,第一环火孔3和第一环燃气腔1连通,第二环火孔4和第二环燃气腔2连通,在使用灶具烹饪过程中关闭其中一环火孔的燃气供应时,火焰的覆盖面积不变,每个火孔的强度也不变,只是火苗的个数有所减少,有效的强化了在档位调节时火焰燃烧的稳定性,进而满足火力多段精控的需求。

进一步地,在火盖的外环面上开设有若干间隔分布的稳焰火孔5,稳焰火孔5与第一环燃气腔1连通,其中第一环燃气腔1设置于第二环燃气腔2内侧,其设计巧妙,使得在燃烧过程中火焰更加集中。

优选地,第一环火孔3和第二环火孔4在火盖的外环面上间隔顺序排列,其设计合理,在不改变火力覆盖面积和火孔热强度的情况下可减小热负荷,使火焰保持稳定燃烧。

具体地,第一环火孔3和第二环火孔4设置在火盖的外环面的同一高度上,其设计巧妙,可使火焰在燃烧过程中形成有力的势能,使得火力更为强劲。

在本实施例中,在内火盖7的外环面上开设有若干间隔分布的稳焰火孔5,稳焰火孔5设置在内火盖7外环面的位置高度大于第一环火孔3和第二环火孔4的位置高度。第一环火孔3和第二环火孔4在内火盖7的外环面上按照单孔间隔的顺序依次沿着外环面的周长方向排列,但不限于单孔间隔顺序排列,还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排列顺序,如选用双孔间隔顺序排列或者三孔间隔顺序排列等其它多孔间隔顺序排列。第一环火孔3和第二环火孔4设置在内火盖7的外环面的同一高度上,但不限于设置在同一高度上,还可根据实际需要使得第一环火孔3和第二环火孔4在内环盖7的外环面上设置为具有高度差的。第一环火孔3和第二环火孔4分别与第一环燃气腔1、第二环燃气腔2连通以达到独立供气的目的,在燃烧过程中,当关闭其中任意一环火孔的燃气供应时,火焰燃烧的覆盖面积不变,每个火孔的强度也不变,只是使得内火盖7的火苗个数减少,进而有效地强化了灶具在档位调节时火焰燃烧的稳定性。

实施例三:如图8至图10所示的,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不同的是,第一环火孔3和第二环火孔4在火盖的外环面上间隔顺序排列,其排列顺序是同一燃气腔的火孔采用多孔并列后再与另一燃气腔的多个火孔间隔排列,本实施例中,不同燃气腔的火孔采用多孔间隔排列顺序时,其中两个燃气腔的多孔是相同的数量,但不限于相同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不相同数量的火孔进行间隔排列。

具体地,在燃烧过程中,当关闭其中任意一环火孔的燃气供应时,火焰燃烧的覆盖面积不变,每个火孔的强度也不变,只是使得内火盖7的火苗个数减少且多个火苗并列使得火力更为强劲,进而有效地强化了灶具在档位调节时火焰燃烧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燃烧器,具有如实施例二中所描述的火盖,火盖的具体结构可参照图5至图7,在此不再赘述。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燃烧器包括实施例二中所描述的火盖,所以其具有实施例二中火盖的所有优点,如有效的强化了在档位调节时火焰燃烧的稳定性,进而满足火力多段精控的需求,同时在不改变火力覆盖面积和火孔热强度的情况下可减小热负荷,使火焰保持稳定燃烧。

实施例四: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燃气灶具,包括炉头和如上所述的燃烧器,燃烧器安装在炉头上。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燃气灶具采用了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和/或实施例三所述的燃烧器,在火盖内开设有独立燃气通道的第一环燃气腔1和第二环燃气腔2,在火盖的外环面上沿周长方向开设有若干间隔分布的第一环火孔3和第二环火孔4,第一环火孔3和第一环燃气腔1连通,第二环火孔4和第二环燃气腔2连通,如上所述的火盖可以为实施例二的内火盖7,或者还可以为实施例一的外火盖8。在灶具烹饪过程中,关闭火盖的其中一环火孔的燃气供应时,火焰的覆盖面积不变,每个火孔的强度也不变,只是火苗的个数有所减少,有效的强化了在档位调节时火焰燃烧的稳定性,进而满足火力多段精控的需求和满足用户对不同档位的热负荷需求,其进一步降低了产品制造的成本,使得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