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6696发布日期:2019-08-13 21:10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电磁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炉。



背景技术:

电磁炉是一种常见的家用电器,具有快速加热、无明火、安全方便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

现有的电磁炉主要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顶部的面板,壳体内部设置有散热风扇和线圈盘,线圈盘位于散热风扇的出风口处,散热风扇产生的风流流动至线圈盘的位置,利用风流带走线圈盘外部周围聚集的热量,从而降低线圈盘温度,避免线圈盘工作时温度过高,影响电磁炉的正常工作。

然而线圈盘在工作时,其内部和外周均会聚集大量的热量,目前的散热风扇的风流仅能减少线圈盘的外周的热量,而无法解决线圈盘的内部热量聚集的问题,导致线圈盘的散热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能够增加线圈盘内部的通风量,减小线圈盘对散热风流的阻挡作用,从而提高线圈盘以及底壳中其余电子元件的散热效果,保证电磁炉的正常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和位于底壳上的面板,底壳内设置有线圈盘和风机;线圈盘中设置有导风通道,导风通道具有连通至风机安装位置的进风口。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通过在线圈盘中设置导风通道,并且将导风通道的进风口与风机的安装位置连通,可以保证风机产生的散热风流进入线圈盘内部,有效缓解线圈盘工作时内部产生的高温现象。并且导风通道可以增加散热风流在底壳中的流通路径,从而提高散热效率,解决了现有电磁炉散热性较差的问题,保证了电磁炉使用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在上述的电磁炉中,可选的是,导风通道贯穿线圈盘,导风通道的出风口朝向远离风机一侧。

通过将线圈盘内的导风通道的出风口设置为远离风机一侧,可以利用导风通道将风机的散热风流引导至远离风机的位置,减小线圈盘对散热风流的阻挡作用,提高底壳内远离风机一侧的电子元件的散热效果。

在上述的电磁炉中,可选的是,导风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多个导风段,多个导风段的连通处位于线圈盘内。

通过将导风通道设置为多个连通的导风段,可以将进入导风通道的散热风流分流至线圈盘的不同位置,从而提高线圈盘各个位置的散热效果。并且将多个导风段的连通处设置在线圈盘内部,避免散热风流在各个导风段的连通处流通时,外泄至线圈盘的外部,从而提高了散热风流的散热效率。

在上述的电磁炉中,可选的是,多个导风段的连通处位于线圈盘的中心位置,多个导风段以线圈盘的中心位置呈辐射状间隔分布。

通过将导风段的连通处设置在线圈盘的中心位置,可以有效缓解线圈盘内部温度较高的中心位置的热量聚集现象,并且多个导风段呈辐射状分布在线圈盘中,可以保证散热风流均匀流至线圈盘的各个位置,保证线圈盘各个位置的均匀散热。

在上述的电磁炉中,可选的是,多个导风段包括至少一个进风段和多个出风段,进风段的进风口朝向风机的出风方向,进风段的出风口与出风段的进风口连通,出风段的出风口远离风机。

通过将多个导风段分别设置进风段和出风段,避免散热风流在同一导风段内往复回流,从而保证线圈盘内散热风流的流动方向的一致性,便于散热风流及时将线圈盘内的热量传输至外部。并且将出风段的出风口设置为远离风机,可以保证散热风流能够流动至远离风机一侧的电子元件处,提高底壳内远离风机一侧的电子元件的散热效果。

在上述的电磁炉中,可选的是,该电磁炉还包括设置在底壳内的电路板,部分出风段的出风方向朝向电路板。

在上述的电磁炉中,可选的是,导风通道的宽度由靠近风机一侧向远离风机一侧逐渐减小。

这样的设置可以保证散热风流在流经导风通道时,流动速度不断增加,便于散热风流能够及时将线圈盘内的热量传输至外部,提高了散热效率。

在上述的电磁炉中,可选的是,相邻导风段之间的夹角范围为90-120°。

在上述的电磁炉中,可选的是,线圈盘包括线圈盘支架和盘设在线圈盘支架上的线圈,线圈盘支架上设置有多个朝向面板延伸的导风板,线圈绕设在相邻导风板之间,未设置线圈的区域形成导风通道。

通过在线圈盘支架上设置导风板,利用导风板形成导风通道,对散热风流起到引导作用,便于散热风流有方向性的快速流过线圈盘,提高了散热效率。

在上述的电磁炉中,可选的是,导风板的端部高度高于或齐平于风机的上表面。

这样的设置可以保证风机产生的散热风流尽可能的进入导风板所形成的导风通道中,提高散热风流对线圈盘的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底壳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底壳内部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线圈盘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底壳;

11—线圈盘;

111—线圈;

12—风机;

20—导风通道;

21—进风口;

22—出风口;

23—进风段;

24—出风段;

30—电路板;

40—散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底壳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底壳内部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线圈盘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炉,旨在降低线圈盘内部的热量聚集,从而提高线圈盘的散热效果。基于目前的线圈盘一般为完整的圆盘结构,线圈盘设在圆盘结构上形成多层内外套设的环状结构。风机位于线圈盘的外部,风机所产生风流仅能从线圈盘的外部流过,带走线圈盘表面的热量。然而,线圈盘具有多层线圈,每层线圈在通电状态下均会产生热量,如果风机的风流仅位于线圈盘的外部,则无法完全带走线圈盘内部的热量。因此目前的风机散热方式无法降低线圈盘内部的温度,导致热量聚集在线圈盘内部,严重影响线圈盘以及电磁炉的正常工作。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包括底壳10和位于底壳10上的面板,底壳10内设置有线圈盘11和风机12;线圈盘11中设置有导风通道20,导风通道20具有连通至风机12安装位置的进风口21。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中,风机12和线圈盘11均位于底壳10和面板围成的内腔中,线圈盘11可以位于底壳10的中部,便于线圈盘11对面板上烹饪器具进行加热。风机12可以设置在如图1所示的底壳10一个拐角位置,即图1中的左下角位置,风机12的外部设置导风筋,导风筋将风机12产生的散热风流引导至底壳10中线圈盘11、电路板30以及其他电子元件的位置,利用散热风流带走电子元件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避免热量聚集在电子元件的周围,从而保证各个电子元件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稳定性。

其中,风机12的设置位置还可以是底壳10中的其余位置,例如图1中底壳10的右下角、左上角和右上角位置等。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也不局限于附图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的线圈盘11中设置有导风通道20,参照图1和图2所示,此处的导风通道20即为线圈盘11上未设置线圈111的区域,该导风通道20的进风口21连通至风机12的安装位置。此处的“连通”可以是导风通道20的进风口21和风机12之间未设置任何的挡风结构,以便于风机12产生的散热风流能够顺利流至导风通道20的进风口21,也可以是导风通道20的进风口21和风机12之间具有导风结构(图中未示出),例如导风槽、导风罩或导风板等,利于风机12产生的散热风流流至导风通道20的进风口21。

线圈盘11内的导风通道20的进风口21与散热风机12连通,散热风流会进入导风通道20中,基于导风通道20位于线圈盘11的内部,因此散热风流会流入线圈盘11的内部。首先,风机12产生的散热风流温度较低,进入线圈盘11内部后,线圈盘11内的高温会通过热传导或热辐射的方式传输至散热风流中,从而降低线圈盘11内部的温度。其次,散热风流会流出线圈盘11,在流出过程中会携带线圈盘11的部分热量,从而进一步降低线圈盘11内部的温度。

由于导风通道20位于线圈盘11的内部,因此进入导风通道20的散热风流会集中降低线圈盘11的内部的热量。以此同时,未进入导风通道20的散热风流会继续由线圈盘11的外部流过,带走线圈盘11的外部的热量,基于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能够同时对线圈盘11的内部和外部进行散热,避免热量聚集在线圈盘11内部或周围,从而可以大幅度地提高风机12对线圈盘11的散热效果。当线圈盘11的热量聚集时,热量会引起线圈111温度升高,严重时会导致线圈111中线束的外包胶层软化或熔化,线圈111中的导电芯外漏引起着火等不安全事故,因此提高线圈盘11的散热效果还能够保证线圈盘11工作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进一步地,导风通道20贯穿线圈盘11,导风通道20的出风口22朝向远离风机12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导风通道20可以贯穿线圈盘11,此处的“贯穿”可以理解为导风通道20具有出风口22,并且出风口22连通至线圈盘11的外部,该“连通”可以是导风通道20的出风口22和外部之间未设置任何的挡风结构,以便于线圈盘11内部的散热风流能够顺利流至外部,或者风通道的出风口22和外部之间设置导风结构,利于出风口22的散热风流顺利流至外部,例如导风槽、导风罩或导风板等,利于线圈盘11内部的散热风流能够顺利流至外部。

并且,该导风通道20的出风口22是朝远离风机12一侧,由于线圈盘11远离风机12一侧还设置有其余电子元件,线圈盘11位于该电子元件和风机12之间,势必会阻挡一部分散热风流流出该电子元件的位置,为减小该阻挡作用,可以将导风通道20的出风口22朝向该电子元件的位置,以保证流经线圈盘11的散热风流会进一步流至该电子元件处,对其进行降温。

其中,参照图2所示,导风通道20包括相互连通的多个导风段,多个导风段的连通处位于线圈盘11内。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线圈盘11为圆盘结构,条状结构的导风通道20无法完全涉及线圈盘11的每个位置,为保证线圈盘11的散热效果,可以将导风通道20设置为多个相互连通的导风段,该导风段的延伸长度可以根据线圈盘11的尺寸设定。

基于多个导风段相互连通,那么多个导风段中的至少一个与风机12连通,从而形成导风通道20的进风口21,且多个导风段中的至少另一个连通至远离风机12一侧,从而形成导风通道20的出风口22。

并且,导风段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多个导风段可以均匀分布在线圈盘11的内部,也可以集中分布线圈盘11温度较高的区域,例如线圈盘11的中心位置或线圈盘11半径的中点位置等,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设定,本实施例对导风段的具体设置位置并不加以限制,也不局限于上述示例。

基于多个导风段的连通处散热风流的风量较大,将该连通处设置在线圈盘11内部可以保证导风段内风量较大的区域对线圈盘11内部的散热效果,并且可以避免散热风流在各个导风段的连通处流通时,外泄至线圈盘11的外部,从而提高了散热风流的利用率和散热效率。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多个导风段的连通处位于线圈盘11的中心位置,多个导风段以线圈盘11的中心位置呈辐射状间隔分布。

参照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多个导风段的连通处位于线圈盘11的中心位置,这样的设置可以减小多个导风段的设置难度。并且基于线圈盘11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检测元件,若此处的热量聚集会导致检测元件周围的温度升高,严重影响检测元件的正常工作和检测精度。

因此多个导风段的连通处位于线圈盘11的中心位置,并且导风段的连通处为环状结构,不同的导风段均与该环状结构连通,从而实现各个导风段的连通,检测元件位于环状结构的中心位置,环状结构内部的散热风流会有效减少检测元件周围的热量集中。

在此基础上,多个导风段呈辐射状分布在线圈盘11中,导风段可以均匀分布在线圈盘11内,使得导风段内的散热风流均匀流至线圈盘11的各个位置,保证线圈盘11各个位置的均匀散热。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多个导风段包括至少一个进风段23和多个出风段24,进风段23的进风口21朝向风机12的出风方向,进风段23的出风口22与出风段24的进风口21连通,出风段24的出风口22远离风机12。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多个导风段中至少包括一个进风段23,以保证散热风流进入导风通道20中,并且多个导风段包括多个出风段24,以保证散热风流及时流出导风通道20,从而及时带走线圈盘11内部的热量。在实际使用中,进风段23和出风段24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定,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也不局限于附图所示。

参照图2所述,该电磁炉还包括设置在底壳10内的电路板30,多个导风段中部分出风段24的出风方向朝向电路板30。

需要说明的是,电磁炉的底壳10中设置有电路板30,为保证电路板30的散热效果,风机12的出风方向上设置有散热器40,散热器40用于将风机12的散热风流引导至电路板30上,该散热器40可以包括散热基板和散热基板上的散热翅片,利用散热翅片引导散热风流,并且增大散热面积。在实际使用中,散热器40还可以是其他结构,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基于电路板30为长条的板状结构,散热器40仅位于电路板30的靠近风机12一侧的端部,为提高远离风机12位置的电路板30的散热,可以将部分出风段24的出风方向朝向电路板30,从而保证电路板30能够稳定高效的工作。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导风通道20的宽度由靠近风机12一侧向远离风机12一侧逐渐减小。

需要说明的是,在散热风流的流量不变的前提下,导风通道20宽度逐渐减小可以有效提高散热风流的流速,散热风流的流速不断增加可以将线圈盘11内部的热量及时携带至外部,从而提高了散热效率。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相邻导风段之间的夹角范围为90-120°。参照图3所示,相邻导风段之间的夹角可以是相邻导风段延伸方向的夹角,即图中示出的α角,该α的取值范围可以是90-120°。

α取值过小时,相邻导风段之间用于设置线圈111的区域势必会减小,这样会影响线圈111的正常排布,从而降低线圈盘11的加热效果。

而α取值过大时,相邻导风段之间的区域较大,导致热量无法被及时输送至外部,又会降低线圈盘11的散热效果。在实际使用中,可以在上述的范围内设定α的具体取值,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其中,线圈盘11包括线圈盘11支架和盘设在线圈盘11支架上的线圈111,线圈盘11支架上设置有多个朝向面板延伸的导风板,线圈111绕设在相邻导风板之间,未设置线圈111的区域形成导风通道20。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线圈盘11上可以设置导风板,相邻的导风板之间可以形成用于设置线圈盘11的容置区,没有设置线圈盘11的区域可以形成导风通道20,导风板可以对散热风流起到良好引导作用,便于散热风流有方向性的快速流过线圈盘11,从而提高了散热效率。

并且该导风板的端部时朝向面板延伸,导风板的端部高度高于或齐平于风机12的上表面。这样的设置可以保证风机12产生的散热风流尽可能全部的进入导风板所形成的导风通道20中,避免散热风流外泄至线圈盘11的外部,从而提高散热风流的利用率和对线圈盘11的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通过在线圈盘中设置导风通道,并且将导风通道的进风口与风机的安装位置连通,可以保证风机产生的散热风流进入线圈盘内部,有效缓解线圈盘工作时内部产生的高温现象。并且导风通道可以增加散热风流在底壳中的流通路径,从而提高散热效率,解决了现有电磁炉散热性较差的问题,保证了电磁炉使用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