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60426发布日期:2019-08-30 23:12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空调系统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和包括该空调系统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采用具有多个进气口(例如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一个排气口的压缩机的空调系统,用风冷模块为室外机电控元件散热,当室外机所处环境温度高,风冷模块散热效率低时,导致电控元件产生的热量不能有效散去,影响空调系统的性能,威胁空调系统的可靠性。具体地,在室外机所处环境温度高的时候,流经风冷模块的空气温度高,导致风冷模块对室外机电控元件的散热效果差,电控元件温度高影响整体空调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空调系统的空调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具有排气口、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换向件,具有第一端口至第四端口,所述第一端口和第三端口中的其中一个与第二端口连通,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三端口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第四端口连通,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排气口相连,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第一进气口相连;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二端口和所述第四端口中的其中一个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端口和所述第四端口中的另一个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相连;电控元件换热器、节流部件、气液分离器和桥形阀组;所述气液分离器具有第一接口至第三接口,所述气液分离器构造为将从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中的其中一个流入的气液混合物进行气液分离,且将分离的至少部分气体从第二接口排出、分离后的至少部分液体从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中的另一个排出;所述桥形阀组包括多个阀门,所述桥形阀组具有第一连接口至第四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和第三连接口中的其中一个与第二连接口连通,所述第一连接口和所述第三连接口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第四连接口连通;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连接口相连,所述节流部件串联在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一连接口之间,所述电控元件换热器串联在所述节流部件和所述第一连接口之间,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进气口相连,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三连接口相连,所述第二连接口和所述第四连接口中的其中一个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连接口和所述第四连接口中的另一个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相连,所述桥形阀组用于控制冷媒流经所述电控元件换热器后再流经所述节流部件。

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空调系统,通过在制冷系统中设置气液分离器和具有第二进气口的压缩机,气液分离器与压缩机的第二进气口相连,利用气液分离器对冷媒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出的气态冷媒直接喷入压缩机,从而提高了整机性能。

电控元件换热器、节流部件设置在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在制冷模式下,从压缩机的排气口排出的冷媒流经室外换热器后,流经电控元件换热器和节流部件,再流至室内换热器。在制热模式下,从压缩机的排气口排出的冷媒流经室内换热器后,在桥形阀组的作用下,流经电控元件换热器和节流部件,再流至室外换热器。

电控元件换热器、节流部件连接在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和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且通过桥形阀组的调节作用,在制冷模式及制热模式下,冷媒均是先流经电控元件换热器再流经节流部件,利用电控元件换热器对电控元件进行散热,散热效果好,能够有效保证电控元件高温时的正常工作,同时冷媒均是先流经电控元件换热器再流经节流部件,使得电控元件换热器内冷媒的温度适宜,防止冷媒流经节流部件后温度降至环境露点温度以下,使得冷媒温度过低,导致电控元件表面产生冷凝水,保证了电控元件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而且由于冷媒均是先流经电控元件换热器再流经节流部件,使得电控元件换热器中的冷媒冷量密度大,对电控元件的散热效果更好。

采用桥形阀组的方式实现对冷媒方向的控制,使得制热及制冷模式下冷媒均先经过电控元件换热器再经过节流部件。桥形阀组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且桥形阀组形式结构简单、成本低。

另外,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空调系统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其中一实施例,所述桥形阀组包括四个依次相连的阀组,分别为第一阀组至第四阀组,每一所述阀组中包括至少一个所述阀门,相邻两个所述阀组之间设有一个连接口,分别为所述第一连接口至所述第四连接口,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口位于所述第一阀组和所述第四阀组之间,所述第二连接口位于所述第一阀组和所述第二阀组之间,所述第三连接口位于所述第二阀组和所述第三阀组之间,所述第四连接口位于所述第三阀组和所述第四阀组之间。

该桥形阀组的结构简单,在实现制冷及制热模式下均能够控制冷媒先流经电控元件换热器再流经节流部件的同时,易于实施。

其中一实施例,所述阀门包括单向截止阀。

单向截止阀在实现桥形阀组的功能的同时,具有成本低、工艺简单的优点。

其中一实施例,所述单向截止阀同向设置,其中所述第一阀组中的单向截止阀沿从所述第二连接口到所述第一连接口的方向单向导通,所述第二阀组中的单向截止阀沿从所述第三连接口到所述第二连接口的方向单向导通,所述第三阀组中的单向截止阀沿从所述第三连接口到所述第四连接口的方向单向导通,所述第四阀组中的单向截止阀沿从所述第四连接口到所述第一连接口的方向单向导通。

进一步地,对于桥形阀组中的阀门全部为单向阀的情况,桥形阀组中至少包括四个单向截止阀,所述至少四个单向截止阀同向设置,方便单向截止阀之间的组装。

可选地,每一所述阀组中所述单向截止阀的数量为一,桥形阀组中单向截止阀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单向截止阀同向设置,在能够实现对冷媒流向的控制功能的同时,方便4个单向截止阀的组装,避免四个单向截止阀不完全同向导致组装过程繁琐且容易出现失误。

其中一实施例,所述阀门包括电磁阀或电子膨胀阀。

阀门采用电磁阀或电子膨胀阀,可以有效提高空调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其中一实施例,所述节流部件的数量为一个。

节流部件的数量只有一个,在保证空调系统功能的同时,简化了系统的结构,使得系统更加简洁,工艺更加简洁,控制简单。

其中一实施例,所述节流部件包括毛细管、单向节流阀、双向节流阀或热力膨胀阀。

毛细管、单向节流阀、双向节流阀或热力膨胀阀技术成熟可靠,用作节流部件,可以有效保证空调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其中一实施例,所述节流部件包括电子膨胀阀。

电子膨胀阀利用被调节参数产生的电信号,控制施加于膨胀阀上的电压或电流,进而达到调节供液量的目的,即可按预设程序控制进入制冷装置的制冷剂流量的节流部件,从而可以提高空调系统的智能化。

其中一实施例,所述空调系统包括:控制器,与所述节流部件相连接,用于根据空调器的工况参数控制所述节流部件的供液量。

控制器获取工况参数并根据工况参数控制节流部件的供液量,使得空调系统能够更加良好的适应环境变化。工况参数可以为排气温度、频率、室内机进风温度、室内机换热器盘管温度、室外机进风温度、室外机盘管温度、压缩机排气压力、压缩机回气压力等参数,控制器可以根据一项参数多项参数调节部件的供液量。例如,控制器根据上述一项或多项参数,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从而调节供液量。

其中一实施例,所述电控元件换热器包括固定板和换热管,所述固定板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换热管的凹槽。

换热管固定在固定板上,冷媒在换热管中流通。固定板与冷媒进行换热,固定板再与电控元件进行换热,为电控元件进行散热。电控元件包括室外机电路板及电路板上设有的元器件。

其中一实施例,所述固定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上朝向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固定板上朝向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拼合形成所述凹槽,且所述凹槽与所述换热管相适配。

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拼合形成固定板,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拼合形成凹槽,在电控元件换热器装配时,可以先将换热管放入第一凹槽内,再将第二固定板放置在第一固定板上,并使得换热管位于第二凹槽内。

进一步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形状和尺寸相同,并与换热管的形状和尺寸相同。

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两者可以采用螺钉等紧固件连接、焊接、粘结或卡接。

其中一实施例,所述换热管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及位于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弯折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弯折部的连接处具有折角,从而增加换热管与固定板之间的换热面积。

为增强换热管与固定板之间的换热效率,换热管呈u形、蛇形或s形。进一步地,凹槽的形状和尺寸分别与换热管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

其中一实施例,所述换向件包括四通阀或桥形阀组件,所述桥形阀组件包括四个依次相连的阀组件,每一所述阀组件中包括至少一个阀门,相邻两个所述阀组件之间设有一个端口,分别为所述第一端口、所述第二端口、所述第三端口和所述第四端口。

本发明第二个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如第一个方面的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

本发明第二个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空调器,因包括第一个方面的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因而具有第一个方面的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桥形阀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空调系统制冷模式下的冷媒流路示意图,其中箭头方向示意冷媒的流向;

图4是图2所示的空调系统制热模式下的冷媒流路示意图,其中箭头方向示意冷媒的流向;

图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电控元件换热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压缩机,11排气口,12第一进气口,13第二进气口,2换向件,21第一端口,22第二端口,23第三端口,24第四端口,3室内换热器,4室外换热器,5气液分离器,51第一接口,52第二接口,53第三接口,6桥形阀组,61第一连接口,62第二连接口,63第三连接口,64第四连接口,65第一单向截止阀,66第二单向截止阀,67第三单向截止阀,68第四单向截止阀,7节流部件,9电控元件换热器,91固定板,911第一固定板,912第二固定板,913第二凹槽,92换热管,921第一端部,922第二端部,923弯折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和空调器。

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具有排气口11、第一进气口12和第二进气口13;换向件2,具有第一端口21至第四端口24,第一端口21和第三端口23中的其中一个与第二端口22连通,第一端口21和第三端口23中的另一个与第四端口24连通,也就是说,换向件2具有两种导通状态,一种导通状态为第一端口21与第二端口22导通,第三端口23与第四端口24导通,另一种导通状态为第一端口21与第四端口24导通,第三端口23与第二端口22导通。第一端口21与排气口11相连,第三端口23与第一进气口12相连。

第二端口22和第四端口24中的其中一个与室内换热器3的第一端相连,第二端口22和第四端口24中的另一个与室外换热器4的第一端相连。

气液分离器5具有第一接口51至第三接口53,气液分离器5构造为将从第一接口51和第三接口53中的其中一个流入的气液混合物进行气液分离,且将分离的气体部分从第二接口52排出、分离后剩余的部分从第一接口51和第三接口53中的另一个排出。

如图1所示,桥形阀组6包括四个依次相连的阀组,每一阀组包括至少一个阀门,相连两个阀组之间设有一个连接口,分别为第一连接口61至第四连接口64,第一连接口61和第三连接口63中的其中一个与第二连接口62连通,第一连接口61和第三连接口63中的另一个与第四连接口64连通,也就是说,桥形阀组6具有两种导通状态,一种导通状态为第一连接口61与第二连接口62导通,第三连接口63与第四连接口64导通,另一种导通状态为第一连接口61与第四连接口64导通,第三连接口63与第二连接口62导通。

阀门可以为单向截止阀,如图1所示,每一阀组中包括一个单向截止阀,桥形阀组6中共包括4个单向截止阀,分别为第一单向截止阀65、第二单向截止阀66、第三单向截止阀67和第四单向截止阀68,其中第一阀组包括第一单向截止阀65,第二阀组包括第二单向截止阀66,第三阀组包括第三单向截止阀67,第四阀组包括第四单向截止阀68。单向截止阀是一个方向流通,另一个方向不流通的阀。对于第一单向截止阀65,当c侧压力大于d侧压力时,第一单向截止阀65流通,否则不流通,即第一单向截止阀65为沿从第二连接口62到第一连接口61的方向单向导通;对于第二单向截止阀66,当a侧压力大于b侧压力时,第二单向截止阀66流通,否则不流通,即第二单向截止阀66为沿从第三连接口63到第二连接口62的方向单向导通;对于第三单向截止阀67,当e侧压力大于f侧压力时,第三单向截止阀67流通,否则不流通,即第三单向截止阀67为沿从第三连接口63到第四连接口64的方向单向导通;对于第四单向截止阀68,当g侧压力大于h侧压力时,第四单向截止阀68流通,否则不流通,即第四单向截止阀68为沿从第四连接口64到第一连接口61的方向单向导通。

第一接口51与第一连接口61相连,节流部件7串联在第一接口51和第一连接口61之间,电控元件换热器9串联在节流部件7与第一连接口61之间,第二接口52与第二进气口13相连,第三接口53与第三连接口63相连,第二连接口62和第四连接口64中的其中一个与室外换热器4的第二端相连,第二连接口62和第四连接口64中的另一个与室内换热器3的第二端相连,桥形阀组6用于控制冷媒流经电控元件换热器9后再流经节流部件7,节流部件7具有节流效果。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通过在制冷系统中设置气液分离器5和具有第二进气口13的压缩机1,气液分离器5与压缩机1的第二进气口13相连,利用气液分离器5对冷媒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出的气态冷媒直接喷入压缩机1,从而提高了整机性能。

电控元件换热器9、节流部件7设置在室内换热器3和室外换热器4的第二端之间,在制冷模式下,如图3所示,从压缩机1的排气口11排出的冷媒流经室外换热器4后,流经电控元件换热器9和节流部件7,再流至室内换热器3。在制热模式下,如图4所示,从压缩机1的排气口11排出的冷媒流经室内换热器3后,在桥形阀组6的作用下,流经电控元件换热器9和节流部件7,再流至室外换热器4。

电控元件换热器9、节流部件7连接在室内换热器3的第二端和室外换热器4的第二端之间,且通过桥形阀组6的调节作用,在制冷模式及制热模式下,冷媒均是先流经电控元件换热器9再流经节流部件7,利用电控元件换热器9对电控元件进行散热,散热效果好,能够有效保证电控元件高温时的正常工作,同时冷媒均是先流经电控元件换热器9再流经节流部件7,使得电控元件换热器9内冷媒的温度适宜,防止冷媒流经节流部件7后温度降至环境露点温度以下,使得冷媒温度过低,导致电控元件表面产生冷凝水,保证了电控元件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而且由于冷媒均是先流经电控元件换热器9再流经节流部件7,使得电控元件换热器9中的冷媒冷量密度大,对电控元件的散热效果更好。

桥形阀组6结构简单,且成本低,且只采用一个桥形阀组6就可以在制冷及制热模式下有效的控制电控元件换热器9与节流部件7之间冷媒的流向,使得冷媒先经过电控元件换热器9再经过节流部件7。

阀门可以为单向截止阀,除此之外,阀门还可以是电磁阀或电子膨胀阀。

附图中第二端口22与室外换热器4的第一端相连,第四端口24与室内换热器3的第一端相连,第二连接口62与室外换热器4的第二端相连,第四连接口64与室内换热器3的第二端相连,下面参照附图具体描述本申请中制冷及制热模式下冷媒的流路。

制冷模式下,如图3所示,冷媒的流路为:压缩机1的排气口11流出的冷媒流至第一端口21,经第二端口22流至室外换热器4的第一端,经室外换热器4的第二端流出至第二连接口62,经第一单向截止阀65流至第一连接口61,流经电控元件换热器9、节流部件7流至第一接口51,气态冷媒经第二接口52流至第二进气口13流回压缩机1,其余冷媒从第三接口53流出,流至第三连接口63,经第三单向截止阀67流至第四连接口64,流至室内换热器3,经第四端口24、第三端口23流回至第一进气口12。

制热模式下,如图4所示,冷媒的流路为:压缩机1的排气口11流出的冷媒流至第一端口21,经第四端口24流至室内换热器3的第一端,经室内换热器3的第二端流出至第四连接口64经第四单向截止阀68流至第一连接口61,流经电控元件换热器9、节流部件7流至第一接口51,气态冷媒经第二接口52流至第二进气口13流回压缩机1,其余冷媒从第三接口53流出,经第三连接口63、第二连接口62流至室外换热器4,经第二端口22、第三端口23流回至第一进气口12。

在桥形阀组6的作用下,冷媒始终依次流经电控元件换热器9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节流部件7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由于第一接口51与节流部件7的第二端相连,因此,在制冷及制热模式下,冷媒始终从第一接口51流入气液分离器5,从第三接口53流出,即气液分离器5(储液罐)无论在制冷或制热模式下,其冷媒进口恒定不变,冷媒出口恒定不变,有利于提高气液分离器5(储液罐)的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端口22和第四端口24的连接管路可以互换,即第二端口22与室内换热器3的第一端相连,第四端口24与室外换热器4的第一端相连,或者,第二端口22与室外换热器4的第一端相连,第四端口24与室内换热器3的第一端相连。互换后,配合相应的控制也能实现相同的技术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连接口62和第四连接口64的连接管路可以互换,即第二连接口62与室内换热器3的第一端相连,第四连接口64与室外换热器4的第一端相连,或者,第二连接口62与室外换热器4的第一端相连,第四连接口64与室内换热器3的第一端相连。互换后,配合相应的控制也能实现相同的技术效果。

在制冷和制热模式下,桥形阀组6和换向件2同样需要调节到对应的模式,才能保证冷媒的流路。

其中一实施例,节流部件7的数量为一个。

节流部件7的数量只有一个,在保证空调系统功能的同时,简化了系统的结构,使得系统更加简洁,工艺更加简洁,控制简单。

其中一实施例,节流部件7包括毛细管、单向节流阀、双向节流阀或热力膨胀阀。

其中一实施例,节流部件7包括电子膨胀阀。

其中一实施例,空调系统包括:控制器,与节流部件7相连接,用于根据空调器的工况参数控制节流部件7的供液量。

控制器获取工况参数并根据工况参数控制节流部件7的供液量,使得空调系统能够更加良好的适应环境变化。工况参数可以为排气温度、频率、室内机进风温度、室内换热器盘管温度、室外机进风温度、室外机盘管温度、压缩机1排气压力、压缩机1回气压力等参数,控制器可以根据一项参数或多项参数调节节流部件的供液量。例如,控制器根据上述一项或多项参数,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从而调节供液量。

其中一实施例,如图5所示,电控元件换热器9包括固定板91和换热管92,固定板91上设有用于容纳换热管92的凹槽。

换热管92固定在固定板91上,冷媒在换热管92中流通。固定板91与冷媒进行换热,固定板91再与电控元件进行换热,为电控元件进行散热。电控元件包括室外机电路板及电路板上设有的元器件。

其中一实施例,固定板9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板911和第二固定板912,第一固定板911上朝向第二固定板912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第二固定板912上朝向第一固定板911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913,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913拼合形成凹槽,且凹槽与换热管92相适配。如图5所示,第一固定板911的下侧设有第一凹槽,第二固定板912的上侧设有第二凹槽913。

第一固定板911和第二固定板912拼合形成固定板91,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913拼合形成凹槽,在电控元件换热器9装配时,可以先将换热管92放入第一凹槽内,再将第二固定板912放置在第一固定板911上,并使得换热管92位于第二凹槽913内。

进一步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913的形状和尺寸相同,并与换热管92的形状和尺寸相同。

第一固定板911和第二固定板912固定连接,两者可以采用螺钉等紧固件连接、焊接、粘结或卡接。

其中一实施例,换热管92包括第一端部921、第二端部922及位于第一端部921和第二端部922之间的弯折部923,第一端部921和第二端部922中的至少一个与弯折部923的连接处具有折角,从而增加换热管92与固定板91之间的换热面积。

为增强换热管92与固定板91之间的换热效率,换热管92呈u形、蛇形或s形。进一步地,凹槽的形状和尺寸分别与换热管92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

至于换向件2的形式,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换向件2包括第二四通阀。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换向件2包括桥形阀组件,桥形阀组件包括四个依次相连的阀组件,每一阀组件中包括至少一个单向截止阀,相邻两个阀组件之间设有一个端口,分别为第一端口21、第二端口22、第三端口23和第四端口24。

本发明第二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如第一个方面的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空调系统。

本发明第二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因包括第一个方面的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空调系统,因而具有第一个方面的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空调系统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中的压缩机1具有多个进气口,例如具有两个进气口,分别为第一进气口12和第二进气口13,此时压缩机1可以为喷气增焓压缩机1或独立压缩机1。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无论制冷时冷媒沿m→7→n还是制热时冷媒沿n→7→m循环,冷媒在流经节流部件7节流之前流经电控元件换热器9,在制冷和制热时都可以为电控元件换热器9取到合适温度的冷媒,用来给电控元件降温,保证电控元件的可靠性。且电控元件换热器9内的冷媒温度适宜,可为室外机电控元件进行有效散热的前提下,电控元件的温度不会低于环境温度,无凝露风险,可靠性得到保证。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