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型管换热器管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58940发布日期:2019-11-29 16:38阅读:477来源:国知局
一种U型管换热器管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u型管换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u型管换热器管箱。



背景技术:

化工行业中经常使用u型管换热器,u型管换热器在管箱处是作为管程介质的进出口。如图1所示,热流经过换热器壳程壳体1内的换热作用,转变为冷流,此时热流和冷流之间只隔着分程隔板3,起到隔离热流和冷流的作用,虽然这种隔离方式简单易行,但热流和冷流之间容易通过分程隔板3进行热量传导,不能达到完全高效的绝热隔离,热流侧会有大量的热量通过分程隔板3散发到冷流侧,从而使得冷流侧的温度也较高,就降低了换热器的整体换热效果。在有些场合对换热效果要求较高,不允许大量的热量在已完成热量交换的冷、热流体之间传导,现有的管箱不能满足要求。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u型管换热器管箱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u型管换热器管箱,利用内部呈真空状态的分程隔板箱体隔离热流和冷流,隔热效果好,避免尚未进行热量交换的管程介质与已经进行过热量交换的管程介质之间进行热量传递,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u型管换热器管箱,包括管箱,所述管箱设有进口管和出口管,所述管箱内设有分程隔板箱体以将管箱分隔呈上部和下部,所述上部和进口管连通,所述下部与出口管连通,所述分程隔板箱体内呈真空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程隔板箱体上设有密封螺纹,还包括与密封螺纹连接的密封丝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位于管箱开口端的管板,所述管板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一端与分程隔板箱体焊接的连接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管板中间设有横向开口,所述连接板另一端延伸入横向开口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板表面包覆有防水橡胶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u型管换热器管箱,利用内部呈真空状态的分程隔板箱体隔离热流和冷流,隔热效果好,避免了尚未进行热量交换的管程介质与已经进行过热量交换的管程介质之间进行热量传递,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所示的u型管换热器管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示的u型管换热器管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所示的管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2和3所示的一种u型管换热器管箱,包括管箱8,与管箱8连接的换热器壳程壳体1。换热器壳程壳体1内设有换热管2,换热管2在换热器壳程壳体1内实现壳程介质和管程介质的冷热能量传递交换。管程介质通过换热管2进入到换热器壳程壳体1里参与冷热介质的热量传递交换。

所述管箱8设有进口管91和出口管92,所述管箱8内设有分程隔板箱体5以将管箱8分隔呈上部81和下部82,所述上部81和进口管91连通,所述下部82与出口管92连通。热流通过进口管91进入上部81,冷流从下部82通过出口管92排出。

分程隔板箱体5对管箱8内介质进行隔离,未参与过热量交换的管程介质位于上部81,已参与过热量交换的管程介质位于下部82。

所述分程隔板箱体5内呈真空状态,从而实现真空隔离效果,避免尚未进行热量交换的介质与已经进行过热量交换的介质之间进行的热量传递。

所述分程隔板箱体5上设有密封螺纹(未示出),还包括与密封螺纹连接的密封丝堵4。通过密封丝堵4将管箱8内分程隔板箱体5与外界隔开,在分程隔板箱体5内需要抽真空的时候将其打开,在分程隔板箱体5内抽完真空后将其拧紧,以维持分程隔板箱体5内的真空状态。

还包括位于管箱8开口端的管板7,所述管板7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70,上部81中未参与过热量交换的管程介质通过通孔70流入换热管2中,换热管2中已参与过热量交换的管程介质通过通孔70流入下部82中。

还包括一端与分程隔板箱体5焊接的连接板6。所述管板7中间设有横向开口(未示出),所述连接板6另一端延伸入横向开口中,从而达到了隔离且易于拆卸的目的。所述连接板6表面包覆有防水橡胶层61,从而实现了连接板6与管板7的密封连接。

该u型管换热器管箱实现过程简介:热流通过进口管91进入到上部81,再通过换热管2进入到换热器壳程壳体1内,并参与换热过程,在换热器壳程壳体1内进行换热后,再通过换热管2变成冷流回到下部82,由于分程隔板箱体5的隔离作用,热流和冷流间几乎无热量传递,确保了换热效果,冷流最后通过出口管92排出。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