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3138发布日期:2020-05-26 18:08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等壁挂式空调器设有导风板以调节出风方向,其中,导风板基本为翻转式结构,该结构可实现的导风角度比较单一,产品使用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出风口;推出机构,所述推出机构具有活动部,且所述推出机构配置为驱动所述活动部运动,其中,所述活动部的运动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导风板,与所述活动部相连并随所述活动部运动,所述活动部在所述第一位置使得所述导风板关闭所述空调出风口,所述活动部在所述第二位置使得所述导风板打开所述空调出风口,其中,所述导风板与所述活动部滑动连接,使得所述导风板相对于所述活动部可滑动。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设置推出机构具有活动部,推出机构驱动活动部运动,导风板与活动部相连并随活动部运动,这样,除了可以实现导风作用和控制出风口开闭的作用以外,通过导风板相对于活动部滑动,从而改变导风板相对于出风口的位置,实现更加宽泛和细化的导风角度,更精确地调节导风角度,提升产品的使用舒适度,且控制导风板相对于活动部滑动,使得导风板相对于出风口发生偏移或偏转,将气流引向空调器的侧方,在实现正面无风感的同时,侧方出风,保持室内气流流动,提升产品的使用舒适度。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活动部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运动方向与所述导风板相对于所述活动部的滑动方向形成夹角。

在本方案中,设置活动部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运动方向与导风板相对于活动部的滑动方向形成夹角,有利于导风板将气流引向出风口的侧方,避免正面出风吹人,实现无风感出风,提升产品的使用舒适度,同时也降低了空调器的整体出风阻力,可实现大风量出风,更能满足冷量需求。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器具有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配置为驱动所述导风板相对于所述活动部滑动。

在本方案中,设置第一驱动件驱动导风板相对于活动部滑动,这样,对导风板的控制的更方便、更精准,有利于提升导风板的导风方向的精准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在所述活动部上,并与所述导风板配合以驱动所述导风板滑动;或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导风板,并与所述活动部配合以驱动所述导风板滑动。

在本方案中,第一驱动件设置在活动部或导风板上,导风板与活动部之间的配合精度更高,进一步提升的导风方向的精准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推动机构。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推出机构还具有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活动部连接,并驱动所述活动部运动。

在本方案中,设置第二驱动件与活动部连接,并驱动活动部运动,这样,对活动部的控制的更方便、更精准,进而提升导风板的控制精准度,有利于提升导风板的导风方向的精准度。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活动部包括推杆,所述导风板设置在所述推杆的一端,并与所述推杆滑动连接。

在本方案中,设置活动部包括推杆,这样,产品的结构更简单,组装更方便,有利于进一步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且利用推杆滑动从而带动导风板运动,推杆与导风板之间的配合精度高,噪音小。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导风板相对于所述活动部的滑动轨迹呈弧形。

在本方案中,设置导风板相对于活动部的滑动轨迹呈弧形,这样,进一步拓展导风板的导风角度及导风范围,实现更精确地调节导风角度,提升产品的使用舒适度。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导风板包括弧形板体部,所述导风板沿所述弧形板体部的弧面相对于所述活动部滑动。

在本方案中,设置导风板沿弧形板体部的弧面相对于活动部滑动,这样,导风板相对于活动部的滑动轨迹呈弧形,进一步拓展导风板的导风角度及导风范围,实现更精确地调节导风角度,提升产品的使用舒适度,且导风板对活动部具有一定的遮挡作用,有利于提升产品的美观度。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导风板包括弧形板体部,所述弧形板体部具有相对的凸弧面和凹弧面,所述凸弧面相对于所述空调出风口迎风设置,所述凹弧面相对于所述空调出风口背风设置。

在本方案中,设置弧形板体部的凸弧面相对于空调出风口迎风设置,这样,有利于减小风阻,在实现无风感出风的同时,避免风量大幅度衰减,同时会使得气流在弧形板体部的凸弧面上的作用角度发生变化,从而产生调节导风角度的目的,且设计弧形板体部具有相对的凸弧面和凹弧面,有利于对导风板减薄,进一步减小导风板的重量,有利于提升导风板与活动部之间的连接可靠性,防止导风板松脱。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导风板相对于所述活动部的滑动运动具有初始位置、第一预设位置及第二预设位置,所述初始位置位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之间,当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初始位置,所述导风板沿所述活动部的运动方向与所述空调出风口位置相对;当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或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所述导风板的至少部分区域沿所述活动部的运动方向与所述空调出风口错位。

在本方案中,通过控制导风板相对于活动部滑动至不同的位置,使得导风板相对于出风口的位置不同,可以实现更加宽泛的导风角度,且通过对导风板进行调整和控制,还可实现更精确地调节导风角度,以及拓展出更加丰富的出风模式,提升产品的使用舒适度。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活动部位于所述空调出风口内靠近所述空调出风口的前侧边缘的位置。这样,更佳合理的利用空调器内部的空间,有效避免空调器内的部件阻碍活动部的运动,且空调器内部的布局更合理、紧凑,有利于产品的小型化。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器具有壳体,所述空调出风口形成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壳体和所述导风板中的一者上设有止挡结构,所述活动部在所述第一位置使得所述导风板和所述壳体中的另一者与所述止挡结构抵靠,所述活动部在所述第二位置使得所述导风板和所述壳体中的另一者与所述止挡结构分开。设置壳体和导风板中的一者上设有止挡结构,使得导风板在止挡结构的作用下无法继续向壳体的内部运动,一方面,实现了对导风板限位的效果,避免导风板深入壳体的内部,与空调器内部的部件(例如换热器、风机等)磕碰损坏以及干扰空调器内部的部件的正常工作,另一方面,通过止挡结构实现导风板与空调出风口的定位,使得在导风板抵靠止挡结构时,刚好遮挡空调出风口。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空调器,11空调出风口,12推出机构,121活动部,13导风板,131弧形板体部,14壳体,141止挡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器10。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10,包括:空调出风口11、推出机构12及导风板13。

具体地,推出机构12具有活动部121,且推出机构12配置为驱动活动部121运动,其中,活动部121的运动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导风板13与活动部121相连并随活动部121运动,详细地,如图1所示,推出机构12驱动活动部121运动至第一位置,使得导风板13关闭空调出风口11,在不使用空调器10时,通过导风板13对出风口形成遮挡,有效防止灰尘沿出风口进入空调器10内,提升产品的清洁性,且利用导风板13遮挡出风口,从而提高产品的美观度。

如图2所述,推出机构12驱动活动部121运动至第二位置,使得导风板13打开空调出风口11,气流经空调出风口11排出至导风板13,并被导风板13导流。

其中,导风板13与活动部121滑动连接,使得导风板13相对于活动部121可滑动。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10,设置推出机构12具有活动部121,推出机构12驱动活动部121运动,导风板13与活动部121相连并随活动部121运动,这样,除了可以实现导风作用和控制出风口开闭的作用以外,通过导风板13相对于活动部121滑动,从而改变导风板13相对于出风口的位置,实现更加宽泛和细化的导风角度,更精确地调节导风角度,提升产品的使用舒适度,且控制导风板13相对于活动部121滑动,使得导风板13相对于出风口发生偏移或偏转,将气流引向空调器10的侧方,在实现正面无风感的同时,侧方出风,保持室内气流流动,提升产品的使用舒适度。

实施例1:

除了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还进一步限定了:活动部121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运动方向与导风板13相对于活动部121的滑动方向形成夹角。举例地,活动部121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运动方向可以参考图3和图4中示出的x1方向,导风板13相对于活动部121的滑动方向可以参考图3和图4中示出的x2方向,这样,导风板13相对于活动部121的运动方向与出风口形成夹角,有利于导风板13将气流引向出风口的侧方,避免正面出风吹人,实现无风感出风,提升产品的使用舒适度,同时也降低了空调器10的整体出风阻力,可实现大风量出风,更能满足冷量需求。

实施例2:

除了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还进一步限定了:空调器10具有第一驱动件(图中未示出),第一驱动件配置为驱动导风板13相对于活动部121滑动。这样,对导风板13的控制的更方便、更精准,有利于提升导风板13的导风方向的精准度。

进一步地,第一驱动件设置在活动部121上,并与导风板13配合以驱动导风板13滑动。

举例而言,第一驱动件包括电机,电机设置在活动部121上,导风板13上设有齿条,第一驱动件设有与齿条啮合的齿轮,第一驱动件通过驱动齿轮转动从而驱动导风板13相对于活动部121滑动,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导风板13和活动部121这二者中的一个设有滑动槽,另一者设有滑块,滑块伸入滑动槽内并与滑动槽滑动配合,通过,第一驱动件驱动活动部121从而实现导风板13相对于活动部121滑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设置在导风板13,并与活动部121配合以驱动导风板13滑动。

第一驱动件设置在活动部121或导风板13上,导风板13与活动部121之间的配合精度更高,进一步提升的导风方向的精准度。

更进一步地,第一驱动件包括推动机构。举例地,推动机构为伸缩杆、液压杆等等,在此不再一一列举,但在不脱离本设计构思的前提下均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3:

除了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还进一步限定了:推出机构12还具有第二驱动件(图中未示出),第二驱动件与活动部121连接,并驱动活动部121运动。这样,对活动部121的控制的更方便、更精准,进而提升导风板13的控制精准度,有利于提升导风板13的导风方向的精准度。

举例地,第二驱动件包括电机,电机设有齿轮,齿轮受电机驱动而旋转,活动部121包括推杆,推杆上设有与齿轮啮合的齿条,齿轮旋转从而使得齿条相对于出风口上下运动,进而使得导风板13随推杆运动以打开或关闭空调出风口11。

进一步地,导风板13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导风板13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推动机构,以提升推动机构与导风板13之间的连接可靠性,防止导风板13松脱,且每个推动机构的第二驱动件同时驱动活动部121运动,使得导风板13运行更加平稳,进一步提升对导风板13的控制,保证导风板13整体的导风方向的一致性。

实施例4:

如图1和图2所示,除了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还进一步限定了:活动部121包括推杆,导风板13设置在推杆的一端,并与推杆滑动连接。这样,产品的结构更简单,组装更方便,有利于进一步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且利用推杆滑动从而带动导风板13运动,推杆与导风板13之间的配合精度高,噪音小。

实施例5:

除了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还进一步限定了:导风板13相对于活动部121的滑动轨迹呈弧形。这样,进一步拓展导风板13的导风角度及导风范围,实现更精确地调节导风角度,提升产品的使用舒适度。

实施例6:

如图2所示,除了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还进一步限定了:导风板13包括弧形板体部131,导风板13沿弧形板体部131的弧面相对于活动部121滑动。这样,导风板13相对于活动部121的滑动轨迹呈弧形,进一步拓展导风板13的导风角度及导风范围,实现更精确地调节导风角度,提升产品的使用舒适度,且导风板13对活动部121具有一定的遮挡作用,有利于提升产品的美观度。

实施例7:

如图2所示,除了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还进一步限定了:导风板13包括弧形板体部131,弧形板体部131具有相对的凸弧面和凹弧面,凸弧面相对于空调出风口11迎风设置,凹弧面相对于空调出风口11背风设置。这样,有利于减小风阻,在实现无风感出风的同时,避免风量大幅度衰减,同时会使得气流在弧形板体部131的凸弧面上的作用角度发生变化,从而产生调节导风角度的目的,且设计弧形板体部131具有相对的凸弧面和凹弧面,有利于对导风板13减薄,进一步减小导风板13的重量,有利于提升导风板13与活动部12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防止导风板13松脱。

实施例8: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除了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还进一步限定了:导风板13相对于活动部121的滑动运动具有初始位置、第一预设位置及第二预设位置,初始位置位于第一预设位置与第二预设位置之间,如图2所示,当导风板13位于初始位置,导风板13沿活动部121的运动方向与空调出风口11位置相对,如图3和图4所示,当导风板13位于第一预设位置或第二预设位置,导风板13的至少部分区域沿活动部121的运动方向与空调出风口11错位。

通过控制导风板13相对于活动部121滑动至不同的位置,使得导风板13相对于出风口的位置不同,可以实现更加宽泛的导风角度,且通过对导风板13进行调整和控制,还可实现更精确地调节导风角度,以及拓展出更加丰富的出风模式,提升产品的使用舒适度。例如,控制导风板13相对于活动部121滑动使得导风板13与空调出风口11相对且间隔地分布,也即导风板13大致正对出风口,使得导风板13将气流引向空调出风口11的侧方,避免正面出风吹人,实现无风感出风,提升产品的使用舒适度,或者控制导风板13相对于活动部121滑动使得导风板13的部分遮挡空调出风口11,使得气流部分沿空调出风口11排出至环境,部分经导风板13导流至侧方,或者控制导风板13相对于活动部121滑动使得导风板13的避让空调出风口11,使得气流经沿空调出风口11排出至环境,以满足制冷需求。

实施例9:

除了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还进一步限定了:活动部121位于空调出风口11内靠近空调出风口11的前侧边缘的位置。这样,更佳合理的利用空调器10内部的空间,空调器10内部的布局更合理、紧凑,有利于产品的小型化。

举例地,如图1所示,活动部121相对倾斜的设置于空调出风口11内靠近空调出风口11的前侧边缘的位置,这样,推出机构12将导风板13推出于空调出风口11时,导风板13相对于空调出风口11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有利于实现将气流导向侧方,避免正面出风吹人。

实施例10:

除了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还进一步限定了:空调器10具有壳体14,空调出风口11形成于壳体14上,壳体14和导风板13中的一者上设有止挡结构141,活动部121在第一位置使得导风板13和壳体14中的另一者与止挡结构141抵靠,活动部121在第二位置使得导风板13和壳体14中的另一者与止挡结构141分开。举例地,止挡结构141包括形成与壳体14上的止挡壁。设置壳体14和导风板13中的一者上设有止挡结构141,使得导风板13在止挡结构141的作用下无法继续向壳体14的内部运动,一方面,实现了对导风板13限位的效果,避免导风板13深入壳体14的内部,与空调器10内部的部件(例如换热器、风机等)磕碰损坏以及干扰空调器10内部的部件的正常工作,另一方面,通过止挡结构141实现导风板13与空调出风口11的定位,使得在导风板13抵靠止挡结构141时,刚好遮挡空调出风口11。

具体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空调器10为壁挂式空调,当然,也可为柜机、天花机等。壁挂式空调包括壳体14、壳体14上形成有空调出风口11、壳体14内容纳有风扇(优选为风轮123,进一步优选为贯流风轮123)、风道、换热器等,在壳体14的上表面设置有进风口,进风口设有格栅结构。

壁挂式空调还包括推出机构12及导风板13,其中,推出机构12具有第二驱动件及受第二驱动件驱动而相对于空调出风口11运动的活动部121,导风板13与活动部121滑动连接并随活动部121运动,其中,活动部121的运动相对于空调出风口11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活动部121在第一位置使得导风板13关闭空调出风口11,活动部121在第二位置使得导风板13打开空调出风口11。

在活动部121末端设置有滑动推出机构12,作为导风板13前后滑动的驱动形式,从而实现导风板13上下和左右大范围滑动定位,实现精确控风。

通过设置导风板13的双向滑动形式,即上下滑动和前后滑动,在上下滑动中,导风板13可改变在空调出风口11的上下位置状态,在前后滑动中,导风板13可改变前后位置状态,如此,通过上下滑动和前后滑动,可以实现精确的大范围位置控制,实现定向导风和定向风避人,在无风感的同时,避免风量大幅度衰减,保持室内气流流动,实现凉而不闷的舒适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