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热膜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56975发布日期:2020-06-26 22:07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热膜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热膜取暖器。



背景技术:

取暖器是一种人们常用的冬季御寒设备,其主要用途在于取暖。目前的取暖器普遍采用向上或者前后两侧进行散热取暖,而这种取暖方式在取暖方向的选择上受到限制,是单一方向或者相对方向上的取暖,并不能实现全方面对室内进行取暖,并且取暖效率低,无法满足人们对于取暖器全方向取暖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电热膜取暖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取暖器的取暖方向受限,致使取暖不全面、取暖效率低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热膜取暖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可拆卸连接有截面为多边形的透气框,透气框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透气盖,透气框固接有若干上支架和下支架,上支架位于下支架上方,若干上支架可拆卸连接有截面为多边形的上支框,若干下支架可拆卸连接有截面为多边形的下支框,上支框的任一外侧壁连接有耐热板,耐热板下端连接在下支框的外侧壁上,耐热板的两侧可拆卸连接有电热膜。

本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将电热膜与电源通电,耐热板两侧的电热膜持续发热,由底座进入透气框内的空气经过电热膜的辐射加热变成热空气,耐热板外侧的热空气通过透气框向外部排出,从而对周围环境进行加热;而限制在耐热板内侧的热空气,因空间被收到限制,从而向上流动,并通过透气盖向上排出,对外部环境进行加热,并且顶面与底面的空气存在温度差,周围空气也会在流动中被加热。

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方案通过多面出风,并结合顶部出风使取暖方向更全面、使用效率更高;2、在上支框和下支框上安装耐热板,从而形成一个可以让空气向上流动的流道,进而使热空气能更有效的从顶部排出;3、从顶部排出的热空气与顶部以下的空气存在温度差,从而提高周围空气的流动速度,进而使周围空气不断地在对流中加热,快速提高周围的环境温度;4、通过增加出风口数量,扩大了出风面积,使得空气对流效果更明显,取暖效果更佳。

进一步优化,所述透气框截面为矩形。透气框的截面为矩形,不仅出风的面更广,还便于搬运和使用。

进一步优化,所述透气框由前壳、后壳、左侧板和右侧板围合而成,所述前壳、后壳、左侧板和右侧板的顶部固接有卡合板,前壳、后壳、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底部固接有支撑板,所述透气盖卡扣连接在卡合板上,所述支撑板螺纹连接在底座上。前壳、后壳、左侧板和右侧板围合成的透气框方便拆装,卡合板的设置不仅便于透气盖的连接,还增强了前壳、后壳、左侧板、右侧板和透气盖之间的连接强度;通过支撑板增强了前壳、后壳、左侧板和右侧板与底座之间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优化,所述前壳、后壳、左侧板和右侧板为多孔板。多孔板能便于热空气的快速排出,提高热空气对外部环境的加热效率。

进一步优化,所述前壳上安装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位于前壳下部,控制面板与电热膜电连接。通过控制面板能有效的对电热膜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进行控制。

进一步优化,所述上支架与下支架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两个上支架分别位于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上部,两个下支架分别位于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下部。通过两个上支架和下支架就将上支框和下支框进行有效固定,减少其他上支架和下支架不必要的设置,从而减少了制造成本。

进一步优化,所述耐热板为云母板。云母板不仅绝缘性能好,还耐高温。

进一步优化,所述底座内开设有网状格栅。底座上开设网状格栅不仅能提高空气的进入量,还能在减轻底座重量的同时保证底座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热膜取暖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热膜取暖器的内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耐热板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透气盖1、上支架2、上支框3、右侧板4、后壳5、电热膜6、下支框7、下支架8、支撑板9、底座10、耐热板11、左侧板12、前壳13、控制面板14。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3所示:一种电热膜6取暖器,包括底座10,底座10内底部开设有网状格栅,底座10上设有截面为矩形的透气框,透气框由前壳13、后壳5、左侧板12和右侧板4围合而成,前壳13、后壳5、左侧板12和右侧板4为多孔板,前壳13、后壳5、左侧板12和右侧板4的顶部固接有卡合板,卡合板上卡扣连接有透气盖1,前壳13、后壳5、左侧板12和右侧板4的底部固接有支撑板9,支撑板9螺钉连接在底座10上,左侧板12和右侧板4的上部均固接有上支架2,两个上支架2之间螺钉连接有上支框3,左侧板12和右侧板4的下部均固接有下支架8,两个下支架8之间螺钉连接有下支框7,所有上支框3的外侧壁上螺钉连接有耐热板11,耐热板11下端连接在下支框7的外侧壁上,耐热板11的内外两侧粘接有电热膜6,前壳13上安装有控制面板14,控制面板14位于前壳13下部,控制面板14与电热膜6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本实施例中耐热板11优选为云母板。使用者通过调节控制面板14的开关,将电热膜6与电源连通,使得云母板两侧的电热膜6通电后开始持续加热,由于云母板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绝缘性,在高温条件下使用仍能保持其原性能,从而能有效保证取暖器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当外界的空气通过底座10上的网状格栅进入到透气框内,高温状态下的电热膜6将空气加热成热空气,由于上支框3和下支框7四周连接了云母板,从而云母板相对的侧面之间形成了一个便于空气流动的流道,在云母板内侧电热膜6的加热作用下,使得热空气沿流道内不断向上流动,并透过透气盖1向外排出,对外部环境进行加热,并且顶面与底面的空气存在温度差,周围空气也会在流动中被快速加热;另一方面,四面云母板外侧与前壳13、后壳5、左侧板12和右侧板4亦形成一个便于空气流动的通道,在云母板外侧电热膜6的加热作用下,使得热空气能够沿通道流动,并透过前壳13、后壳5、左侧板12和右侧板4向外排出,对外部环境的四周进行加热,从而实现对取暖器四周以及上方取暖的功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本技术:
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技术特征:

1.一种电热膜取暖器,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可拆卸连接有截面为多边形的透气框,透气框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透气盖,透气框固接有若干上支架和下支架,上支架位于下支架上方,若干上支架可拆卸连接有截面为多边形的上支框,若干下支架可拆卸连接有截面为多边形的下支框,上支框的任一外侧壁连接有耐热板,耐热板下端连接在下支框的外侧壁上,耐热板的两侧可拆卸连接有电热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膜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框截面为矩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热膜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框由前壳、后壳、左侧板和右侧板围合而成,所述前壳、后壳、左侧板和右侧板的顶部固接有卡合板,前壳、后壳、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底部固接有支撑板,所述透气盖卡扣连接在卡合板上,所述支撑板螺纹连接在底座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热膜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后壳、左侧板和右侧板为多孔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热膜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上安装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位于前壳下部,控制面板与电热膜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膜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与下支架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两个上支架分别位于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上部,两个下支架分别位于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下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膜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热板为云母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膜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内开设有网状格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一种电热膜取暖器,包括底座,底座上可拆卸连接有截面为多边形的透气框,透气框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透气盖,透气框固接有若干上支架和下支架,上支架位于下支架上方,若干上支架可拆卸连接有截面为多边形的上支框,若干下支架可拆卸连接有截面为多边形的下支框,上支框的任一外侧壁连接有耐热板,耐热板下端连接在下支框的外侧壁上,耐热板的两侧可拆卸连接有电热膜。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技术中取暖器的取暖方向受限,致使取暖不全面、取暖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余佰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余佰君
技术研发日:2019.11.19
技术公布日:2020.06.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