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空调器的风道总成和立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34453发布日期:2020-09-25 18:07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立式空调器的风道总成和立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立式空调器的风道总成和立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凝露问题会影响到用户的使用情况。空调器的凝露性能会发生异常,主要是由于:空调器在制热制冷时,因换热后温度与室内温度相差较大,引起空调器相关结构结露、滴水。例如,空调器在制热时,换热后的热风在风道结构中送风时,热风从风道结构内穿过,会在风道内壁面出现凝露现象,风道内壁面的冷凝水会在室内机内部滴落,冷凝水飞溅会损坏立式空调器内其他部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立式空调器的风道总成和立式空调器,以避免风道上的冷凝水飞溅破坏空调器内的其它部件。

本实用新型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解决风道及空调器的凝露问题。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器的风道总成,包括:顶板;侧板,沿顶板的外边缘竖直向下延伸形成;和底板,沿侧板的底边水平延伸形成,与顶板平行;并且顶板的下表面形成有至少一个引水筋,引水筋使得顶板下表面的冷凝水汇集后滴落。

进一步地,引水筋包括三棱柱结构,引水筋贴靠顶板下表面的一面为三棱柱结构的一个侧面;和/或引水筋包括多棱锥结构,引水筋贴靠顶板下表面的一面为多棱锥结构的底面。

进一步地,还包括:上顶板,叠置于顶板上方,上顶板和顶板之间形成用于隔热的中空腔体;上顶板为风道总成的外壁,顶板为风道总成的内壁。

进一步地,还包括:室内换热器,设置于顶板与底板之间。

进一步地,引水筋设置于靠近顶板下表面的边缘处,其竖直投影位于室内换热器的投影范围内,使滴落的冷凝水落至室内换热器。

进一步地,还包括:限位槽,设置于底板上,以卡固室内换热器。

进一步地,还包括:接水盘,设置于底板的下方以承接冷凝水,顶板、室内换热器和底板的竖直投影位于接水盘的集水面内。

进一步地,限位槽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连通至接水盘的排水孔。

进一步地,还包括:限流板,自底板的周向端部竖直向上延伸设置,且限流板与限位槽一侧板形成引水槽;至少一个导流槽,设置于底板上,连接排水孔与引水槽,以将引水槽内的冷凝水引至排水孔。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器,包括上述中任一项的风道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风道总成设置有顶板、侧板和底板,侧板沿顶板的外边缘竖直向下延伸形成,底板沿侧板的底边水平延伸形成,并与顶板平行。本实用新型在顶板的下表面形成有至少一个引水筋,以使得顶板下表面的冷凝水汇集后滴落。通过设置有引水筋,将风道总成内壁形成的冷凝水引流离开顶板的下表面,以避免风道上的冷凝水飞溅破坏空调器内的其他部件。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上顶板,上顶板叠置于顶板上方,因此上顶板和顶板之间可以形成用于隔热的中空腔体。上顶板为风道总成的外壁,顶板为风道总成的内壁,从而实现了风道总成的内壁和外壁之间的有效隔热。因而在空调器的制热过程中,风道内壁不易形成凝露小水滴,有效解决了凝露问题。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器的风道总成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顶板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底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器的风道总成100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器的风道总成100。风道总成100可包括顶板200、侧板300和底板400。

本实施例及下述实施例的风道总成100主要用于安装在立式空调器室内机上,形成风道,以使经换热器换热后的空气经过。

参见图1,侧板300可沿顶板200的外边缘竖直向下延伸形成。底板400可沿侧板300的底边水平延伸形成。且底板400可与顶板200平行。顶板200的下表面可形成有至少一个引水筋210,引水筋210可使得顶板200下表面的冷凝水汇集后滴落。

本实施例的风道总成100可设置有顶板200、侧板300和底板400,在顶板200的下表面可形成有至少一个引水筋210,以使得顶板200下表面的冷凝水汇集后滴落。引水筋210将风道总成100内壁形成的冷凝水引流离开顶板200的下表面,以避免风道冷凝水飞溅破坏空调器室内机内的其他部件。

风道总成100还可包括室内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可设置于顶板200与底板400之间。室内换热器可为管翅式换热器,冷凝水滴落至室内换热器的翅片上。管翅式换热器使得室内换热器表面形成的冷凝水易被排出。在一些实施例中,引水筋210的数量可设置由翅片数量决定,以将冷凝水引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顶板200与底板400位于侧板300的同一侧,侧板300可形成本实施例中风道总成100的导风结构。因此顶板200、侧板300和底板400可形成一个一个框架。室内换热器卡固于顶板200、侧板300和底板400形成的框架内。

参见图2,引水筋210可包括三棱柱结构和/或多棱锥结构。引水筋210贴靠顶板200下表面的一面可为三棱柱结构的一个侧面。引水筋210贴靠顶板200下表面的一面可为多棱锥结构的底面。通过将引水筋210的引水面设置为有坡度的斜面,以便于冷凝水在引水筋210上汇集,并集中滴落,避免冷凝水飞溅。

图3是图1中顶板的示意图。参见图3,风道总成100还可包括上顶板220。上顶板220可叠置于顶板200上方,也即,上顶板220和顶板200为双层结构。上顶板220和顶板200之间可形成用于隔热的中空腔体。上顶板220可为风道总成100的外壁,顶板200可为风道总成100的内壁。本实施例中提供的风道总成100通过将内壁和外壁之间设置成的中空腔体,由于中空腔体内的空气接近真空状态,其导热系数低,故具有隔热功能。从而实现了风道总成100的内壁和外壁之间的有效隔热。因而在空调器的制热过程中,风道内壁不易形成凝露小水滴,有效解决了凝露问题。

参见图2,引水筋210可设置于靠近顶板200下表面的边缘处。引水筋210竖直投影可位于室内换热器的投影范围内,使滴落的冷凝水落至室内换热器。从而保证顶板200下表面形成的冷凝水能够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全部流入接水盘内,避免冷凝水落至室内换热器的范围之外,避免在室内机其他部件之间飞溅。

图4是图1中底板的示意图。参见图4,风道总成100还可包括限位槽410。

参见图4,限位槽410可设置于底板400上,以卡固室内换热器。限位槽410上可开设有至少一个连通至接水盘的排水孔420。风道总成100还可包括接水盘。一方面避免室内换热器在运输过程中晃动以致室内换热器移离底板400;另一方面,滴落至室内换热器上的冷凝水可以流至限位槽410,再通过限位槽410上的排水孔420流至接水盘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水盘可设置于底板400的下方以承接冷凝水。顶板200、室内换热器和底板400的竖直投影可位于接水盘的集水面内,以使风道总成100上形成的冷凝水不会落到接水盘外。

参见图4,风道总成100还可包括限流板430和至少一个导流槽450。限流板430可自底板400的周向端部竖直向上延伸设置。且限流板430可与限位槽410一侧板300形成引水槽440。

至少一个导流槽450可设置于底板400上。导流槽450可连接排水孔420与引水槽440,以将引水槽440内的冷凝水引至排水孔420。

在一些实施例中,有一部分冷凝水可能会滴落至限位槽410外侧的引水槽440内,再通过与引水槽440连接的导流槽450将冷凝水引流至排水孔420,再通过排水孔420流至接水盘中。

本实施例形成与顶板200下表面的冷凝水有引水筋210引流,进而滴落至室内换热器表面,室内换热器表面的冷凝水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分别流至限位槽410和引水槽440。流至限位槽410内的冷凝水通过排水孔420流至接水盘;流至引水槽440内的冷凝水通过导流槽450流至排水孔420,再经过排水孔420流至接水盘。

本实施例还可提供一种立式空调器,包括上述的风道总成100。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