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离子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22355发布日期:2020-11-13 16:13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负离子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特别涉及一种负离子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空气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汽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交通工具,人们在车中的时间越来越长,由于车厢长时间处于封闭状态,长时间密闭的车室容易滋生很多病菌,人工化环境造成过多的正离子在空气中,长期下来导致我们容易倦怠、失眠、过敏或呼吸疾病等症状发生,因此车厢内的空气质量也越来越收入人们的重视。目前车载空气净化器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现有的空气净化器中有一种负离子空气净化器,空气清新机在车内释放出大量负离子,因负离子带负电,而油烟、空污、轮胎颗粒等等都带有辐射物质都会产生正离子,负离子碰撞这些微粒加以吸附后能平衡空气品质,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实用新型专利(cn201410515690.4)提供一种负离子空气净化器,它包括:鼓风机系统、线路板、显示器、出风口、过滤网、臭氧发生器及负离子发生器。其中,负离子空气净化器的出风口朝前方,进风口在上方:进风口下方有过滤网;过滤网下方有1到2个微型鼓风机系统;鼓风机的出风口朝向净化器出风口;负离子空气净化器内有空气质量探测器和负离子探测器;车载负离子净化器内固定有负离子发生器;车载负离子净化器内固应有臭氧发生器,车载负离子净化器内固定有线路板;车载负离子净化器内的一侧有电池盒;显示屏固定于车载负离子净化器的外壳;车载负离子净化器的外壳有按键:车载负离子净化器的线路板通过导线与usb头连接;线路板通过导线与功能性电器部件、遥控器部件及显示屏相连接。。这种负离子空气净化器是通常产生臭氧的方式来产生负离子,但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过多的臭氧,过多的臭氧也会多人们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负离子空气净化器结构做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离子空气净化器。

一种负离子空气净化器,所述空气净化器中设有用于供要净化气体通过的气体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通道中设有能够通过水撞击产生负离子的喷水装置。

优选的,该负离子空气净化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进风口、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形成所述气体通道。

优选的,所述喷水装置包括水箱、水泵、至少一组喷水机构,每组喷水机构包括两个位置相当的喷水头,两个喷水头的喷水孔位置相对,所述水泵设置在水箱中,所述水泵通过管道与喷水头连通,所述喷水孔的轴线方向与所述气体通道的进气方向平行,所述喷水机构设置在所述气体通道中。

优选的,所述喷水机构上喷水头的上方设有挡水板。

优选的,所述气体通道中还设有一水杯,所述水杯上端开口与所述进风口位置相对应,所述壳体的进风口位置设置有风机,所述水杯下端开口与所述出风口位置对应,所述喷水机构设置在所述水杯中。

优选的,所述风机上设有进风格栅,所述进风格栅与所述风机通过减振件连接。

优选的,所述水杯的下方设置有接水盘,所述接水盘上设有漏水孔,所述接水盘位于所述水箱上方。

优选的,所述水杯下端开口设置在所述水杯的第一侧壁上,与所述第一侧壁上对应的第二侧杯壁封闭并延伸至所述接水盘,所述水杯通过隔板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所述隔板将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对应的空间隔开。

优选的,所述接水盘上的漏水孔靠近所述壳体侧壁。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底部为上端大下端小的圆台状。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空气净化器在气体通道内设置可通过碰撞产生负离子的喷水装置,通过水碰撞产生负离子不会产生臭氧,因此更加的绿色、环保,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而且采用这种方式,喷水装置的水可以非常方便的进行更换,使用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喷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水杯的正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水杯的侧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接水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与底座的配合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1、壳体;2、进风口;3、出风口;4、水箱;5、防震垫块;6、水泵;7、水杯;71、第一侧壁;72、下端开口;73、第二侧壁;74、延伸部;75、隔板;8、接水盘;81、渗水孔;9、喷水机构;91、第一竖向进水管;92、第一横向进水管;93、第二竖向进水管;94、第二横向进水管;95、第一喷水头;96、第二喷水头;10、管道;11、风机;12、减震件;13、进风格栅;14、水位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技术方案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发明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本专利公开了一种负离子空气净化器,该空气净化器的主要创新点在于,在空气净化器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设置有喷水装置,该喷水装置能够通过水撞击的方式产生负离子,采用这种水撞击的产生的负离子更加的绿色、环保,更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如图1、2所示,作为本专利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该负离子空气净化器包括一壳体1,在壳体1上设有进风口2和出风口3,在进风口2和出风口3之间形成气体通道,气体通道内设有喷水装置。喷水装置包括水箱4、水泵6和至少一组喷水机构9,水箱4一般设置在壳体1的底部,水泵6设置在水箱4内,为了减少噪音,可在水箱4内设置防震垫块5,将水泵6设置在防震垫块5上,这样可降低水泵6工作时的噪音。在进风口2上设有一风机11,风机11为轴流风机,风机11上设有进风格栅13,进风格栅13通过减震件12与风机11连接,减震件12能起到更好的减震效果,降低净化器工作时的噪音。

水泵6通过管道10与喷水机构9连接,如图3所示,每组喷水机构包括位置相当的第一喷水头95和第二喷水头96,第一喷水头95和第二喷水头96的喷水孔位置相对,第一喷水头95通过第一横向进水管92、第一竖向进水管91与管道10连接,实现第一喷水头95的供水,第二喷水头96通过第二横向进水管94、第二竖向进水管93、第一横向进水管92、第一竖向进水管91与管道10连接,实现第二喷水头96的供水。在水泵6的高压供水状态下,第一喷水头95、第二喷水头96会同时喷水并相互撞击,通过水的撞击会产生大量的负离子,该第一喷水头95、第二喷水头96的轴线方向与气体通道进风方向平行,而撞击产生的水膜则会与进风方向垂直,因此经过该气体通道的空气均能最大限度的与碰撞产生的水膜接触,从而使空气中含有更多的负离子。为了防止在水撞击时到处飞溅,在喷水机构的顶部还设有一挡水板97。

如图4、5所示,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气体通道内设有一水杯7,水杯7的上端开口与进风口2位置对应,气体可通过进风口2进入到水杯7中,在水杯7的下端开口72与壳体1上的出风口3位置对应,这样气体就可通过该水杯7进行空气净化,喷水机构9设置在该水杯中,采用这种方式,通过水杯限定水撞击喷淋的空间,可使气体通道中的水与喷淋撞击的水充分接触,同时方便喷淋水的收集。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水杯的下端开口72设置在水杯的第一侧壁71上,与第一侧壁71对应的第二侧杯壁73封闭并延伸出延伸部74,水杯7通过隔板75与壳体1的内壁连接,隔板75及延伸部74将第一侧壁71、第二侧壁72对应的空间隔开。壳体1上的出风口3设置在与杯的下端开口72对应的一侧,气体通过该出风口3出风。这种方式采用顶部进风、侧面出风的结构布局,当装置置于桌面上使用时,可以使得出风口正对着人的面部,保证人可以充分呼吸到负氧离子。

再有采用这种方式,将壳体内腔分为两部分,其中远离出风口一侧的内腔由于隔板的阻挡,因此不会有水进入,这样可将净化器的电气部分设置在该内腔中,电气部分不会受到水的干扰,这样可保证该净化器可长时间正常工作。

作为一种具有优选实施方式,在水杯7的下方还设有一接水盘8,水杯第二侧杯壁73上的延伸部74向下延伸至接水盘8上,这样喷溅在水杯侧壁上的水就会通过延伸部74流至接水盘8上,采用这种方式能进一步降低水流到产生的噪音。

如图6所示,在接水盘8上还设有渗水孔81,流至接水盘8上的水可通过漏水孔81流至壳体1底部的水箱4中。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漏水孔81靠近壳体1侧壁,这样水就会沿侧壁下流,而不是直接落入到水箱中,这样也能进一步降低水流产生的噪音。

该负离子空气净化器适合在空间狭小的区域使用,如在车中使用,可将壳体的底部设置为上端大下端小的圆台状,这样空气净化器可直接插在车厢的杯座上。该空气净化器也可直接摆放在桌面上,为了方便摆放,可专门设置一圆柱状的底座15(如图7所示),可将空气净化器直接插入底座15内进行摆放。

该空气净化器在气体通道内设置可通过碰撞产生负离子的喷水装置,通过水碰撞产生负离子不会产生臭氧,因此更加的绿色、环保,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而且采用这种方式,喷水装置的水可以非常方便的进行更换,使用成本低。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