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40806发布日期:2020-12-29 09:39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如附图1所示的常规制冷空调系统在夏季制冷时,为了满足除湿需求,通常需要将蒸发器温度降至比回风露点温度低较大的幅度。

从室内环境舒适度的角度,该常规空调系统在夏季制热特别是南方梅雨季节或“回南天”需要除湿运行时,会出现出风温度及室内温度过低导致人体感觉不舒适的问题。

而从空调系统能效的角度,在系统冷凝温度一定的条件下:蒸发温度越低,也就是压缩机吸排气压比越大,系统的能效越低。为了解决空调系统运行时回风温度与蒸发温度温差大导致的系统能效低的问题,专利号为cn105115181b的专利提出了一种双蒸发温度系统,如图2所示,即两个高、低温蒸发器分别布置在单独或同一个换热通道内,室内回风先后经过高、低温蒸发器进行换热,同时两个蒸发器出口分别与压缩机的两个独立压缩缸相连接,从而保证了高温蒸发器的蒸发温度高于常规系统蒸发温度,提升了系统能效。但该系统也存在除湿模式下运行出风温度过低的情况,影响人体的舒适性。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空调系统在湿热地区过渡季节除湿模式运行时,空调出风温度过低容易导致的舒适性下降的问题;并且空调系统在制冷除湿运行时蒸发温度过低容易导致系统运行能效过低的问题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研究设计出一种空调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空调系统在湿热地区过渡季节除湿模式运行时,空调出风温度过低容易导致的舒适性下降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空调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其包括:

压缩机、室外换热器、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

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所在的第一管路、和与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所在的第二管路汇合后通过第三管路连通至所述室外换热器,在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

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的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一管路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一支路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二管路上、且位于所述第二管路跟所述第一管路的交汇处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二支路的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一管路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压缩机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二支路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二管路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压缩机之间的位置;

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并排设置,空气气流能够依次流经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和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以完成换热。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路上设置有第三二通阀,所述第二支路上设置有第二二通阀,在所述第二管路上、且位于跟所述第一管路的交汇处与跟所述第一支路的交汇处之间的位置还设置有第四二通阀,在所述第一管路上、且位于跟所述第一支路的交汇处与跟所述第二支路的交汇处之间的位置还设置有第一二通阀;或者,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第二管路的交汇处设置有第一三通阀,所述第二支路与所述第一管路的交汇处设置有第二三通阀。

优选地,所述压缩机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

所述第一气缸具有第一吸气口和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二气缸具有第二吸气口和第二排气口:所述室外换热器能够同时连通至所述第一排气口和所述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能够连通至所述第一吸气口,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能够连通至所述第二吸气口;或者,所述室外换热器能够同时连通至所述第一吸气口和所述第二吸气口,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能够连通至所述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能够连通至所述第二排气口;

或者,所述第一气缸具有第一吸气口,所述第二气缸具有第二吸气口,所述第一气缸排出的气体和所述第二气缸排出的气体在所述压缩机的壳体内部混合后通过第三排气口排出:所述室外换热器能够连通至所述第三排气口,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能够连通至所述第一吸气口,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能够连通至所述第二吸气口;或者,所述室外换热器能够同时连通至所述第一吸气口和所述第二吸气口,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能够连通至所述第三排气口,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也能够连通至所述第三排气口。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四通阀和第二四通阀:

所述第一四通阀的四个端口分别连通至所述第一吸气口、所述第一排气口、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所述第二四通阀的四个端口分别连通至所述第二吸气口、所述第二排气口、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

或者当包括第三排气口时,所述第一四通阀的四个端口分别连通至所述第一吸气口、所述第三排气口、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所述第二四通阀的四个端口分别连通至所述第二吸气口、所述第三排气口、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

优选地,当包括第二排气口时,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回油装置,所述回油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排气口处、以能够将所述第二排气口排出的气体中的油回流至所述压缩机的内腔底部。

优选地,所述回油装置包括油分离器和回油组件,所述第二排气口通过排气管路与所述油分离器连通,所述油分离器的底部通过回油管路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内腔底部,所述回油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回油管路上的第一回油控制阀;或者,

所述回油装置包括油分离器和回油组件,所述第二排气口通过排气管路与所述油分离器连通,所述油分离器的底部通过回油管路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内腔底部,所述回油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回油管路上的第二回油控制阀、和与所述第二回油控制阀并联的并联管路,所述并联管路上设置有回油毛细管。

优选地,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为全开导通电子膨胀阀;和/或,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为全开节流电子膨胀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调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两个不同的支路,能够对第一管路跟第一支路交汇处与第一管路跟第二支路交汇处之间的管段形成有效短路作用,以及能够对第二管路跟第一管路交汇处与第二管路跟第一支路交汇处之间的管段形成短路作用,使得在过渡季节室内湿度比较大的情况下能够同时将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进行导通,使得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形成串联,并且控制位于空气气流下游的第一室内换热器相连的第一节流装置全开,不形成节流,便能够有效使得第一室内换热器达到对空气加热的作用(再热器),第二室内换热器对空气进行降温除湿,通过蒸发器与再热器的共同作用能够有效对室内空气蒸发降温除湿的情况下还能有效提高室内空气的温度,使得空调的出风温度不至于因为除湿而过低、避免室内舒适度下降的情况发生;

2.并且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在蒸发器侧设置两个蒸发器,通过对室内回风进行梯级降温除湿处理,高温侧蒸发温度提高,相应的吸气压力提高,使得吸排气压比降低,耗功减小从而提高系统整体能效,即有效地在保证系统制冷量和除湿量的情况下,提升系统运行能效;同时使得过渡季节湿度大的工况下冷凝器(此时第一室内换热器做冷凝器用)出口冷媒的温度降低,有效增大冷凝器冷出过冷度,进一步提升制冷蒸发量从而提升系统能效,在保证除湿效果的同时提升室内环境舒适性;

3.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在第一支路上设置第三二通阀、第二支路上设置第二二通阀,以及在所述第二管路上、且位于跟所述第一管路的交汇处与跟所述第一支路的交汇处之间的位置还设置有第四二通阀,在所述第一管路上、且位于跟所述第一支路的交汇处与跟所述第二支路的交汇处之间的位置还设置有第一二通阀,或者在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第二管路的交汇处设置有第一三通阀,所述第二支路与所述第一管路的交汇处设置有第二三通阀,能够通过该不同位置设置的四处二通阀或两处三通阀以完成对于空调不同运行模式下的控制,尤其使得在过渡季节湿度较大工况下能够控制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形成导通,将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形成串联,第一室内换热器制热、第二室内换热器制冷,以对室内空气蒸发降温除湿的情况下还能有效提高室内空气的温度,使得空调的出风温度不至于因为除湿而过低、避免室内舒适度下降的情况发生,而在常规制冷工况、制热工况时控制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完成正常的制冷或制热,通过该种有效的控制手段,实现不同运行模式下换热器功能的转换,以形成智能有效的控制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一的常规单温空调系统的系统结构图;

图2为现有技术二的常规单温空调系统的系统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主实施例制冷模式下的系统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主实施例制热模式下的系统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主实施例过渡季节除湿模式(湿度较大工况)下的系统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替代实施例一制冷模式下的系统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替代实施例一制热模式下的系统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替代实施例一过渡季节除湿模式(湿度较大工况)下的系统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替代实施例二过渡季节除湿模式(湿度较大工况)下的系统结构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替代实施例三过渡季节除湿模式(湿度较大工况)下的系统结构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压缩机;101、第一吸气口;102、第二吸气口;103、第二排气口;104、第一排气口;105、第三排气口;106、第一管路;107、第二管路;108、第三管路;109、第一支路;110、第二支路;2、第一四通阀;3、第二四通阀;4、室外换热器;5、内外机连接管截止阀;501、第二内外机连接管截止阀;502、第三内外机连接管截止阀;6、第一节流装置;7、第二节流装置;8、第一室内换热器;9、第二室内换热器;10、第一二通阀;11、第二二通阀;12、第三二通阀;13、第四二通阀;14、油分离器;15、第一三通阀;16、第二三通阀。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其包括:

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4、第一室内换热器8和第二室内换热器9;

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8所在的第一管路106、和与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9所在的第二管路107汇合后通过第三管路108连通至所述室外换热器4,在所述第一管路106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6,所述第二管路107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7;

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支路109和第二支路110,所述第一支路109的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一管路106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8与所述压缩机1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一支路109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二管路107上、且位于所述第二管路107跟所述第一管路106的交汇处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7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二支路110的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一管路106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8和所述压缩机1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二支路110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二管路107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9和所述压缩机1之间的位置;

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8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9并排设置,空气气流能够依次流经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9和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8以完成换热。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两个不同的支路,能够对第一管路跟第一支路交汇处与第一管路跟第二支路交汇处之间的管段形成有效短路作用,以及能够对第二管路跟第一管路交汇处与第二管路跟第一支路交汇处之间的管段形成短路作用,使得在过渡季节室内湿度比较大的情况下能够同时将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进行导通,使得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形成串联,并且控制位于空气气流下游的第一室内换热器相连的第一节流装置全开,不形成节流,便能够有效使得第一室内换热器达到对空气加热的作用(再热器),第二室内换热器对空气进行降温除湿,通过蒸发器与再热器的共同作用能够有效对室内空气蒸发降温除湿的情况下还能有效提高室内空气的温度,使得空调的出风温度不至于因为除湿而过低、避免室内舒适度下降的情况发生;

并且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在蒸发器侧设置两个蒸发器,通过对室内回风进行梯级降温除湿处理,高温侧蒸发温度提高,相应的吸气压力提高,使得吸排气压比降低,耗功减小从而提高系统整体能效,即有效地在保证系统制冷量和除湿量的情况下,提升系统运行能效;同时使得过渡季节湿度大的工况下冷凝器(此时第一室内换热器做冷凝器用)出口冷媒的温度降低,有效增大冷凝器冷出过冷度,进一步提升制冷蒸发量从而提升系统能效,在保证除湿效果的同时提升室内环境舒适性。

优选地,主实施例,如图3-5,所述第一支路109上设置有第三二通阀12,所述第二支路110上设置有第二二通阀11,在所述第二管路107上、且位于跟所述第一管路106的交汇处与跟所述第一支路109的交汇处之间的位置还设置有第四二通阀13,在所述第一管路106上、且位于跟所述第一支路109的交汇处与跟所述第二支路110的交汇处之间的位置还设置有第一二通阀10;或者,替代实施例二和三,如图9-10,所述第一支路109与所述第二管路107的交汇处设置有第一三通阀15,所述第二支路110与所述第一管路106的交汇处设置有第二三通阀16。

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在第一支路上设置第三二通阀、第二支路上设置第二二通阀,以及在所述第二管路上、且位于跟所述第一管路的交汇处与跟所述第一支路的交汇处之间的位置还设置有第四二通阀,在所述第一管路上、且位于跟所述第一支路的交汇处与跟所述第二支路的交汇处之间的位置还设置有第一二通阀,或者在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第二管路的交汇处设置有第一三通阀,所述第二支路与所述第一管路的交汇处设置有第二三通阀,能够通过该不同位置设置的四处二通阀或两处三通阀以完成对于空调不同运行模式下的控制,尤其使得在过渡季节湿度较大工况下能够控制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形成导通,将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形成串联,第一室内换热器制热、第二室内换热器制冷,以对室内空气蒸发降温除湿的情况下还能有效提高室内空气的温度,使得空调的出风温度不至于因为除湿而过低、避免室内舒适度下降的情况发生,而在常规制冷工况、制热工况时控制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完成正常的制冷或制热,通过该种有效的控制手段,实现不同运行模式下换热器功能的转换,以形成智能有效的控制作用。

优选地,所述压缩机1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

主实施例,如图3-5,所述第一气缸具有第一吸气口101和第一排气口104,所述第二气缸具有第二吸气口102和第二排气口103:所述室外换热器4能够同时连通至所述第一排气口104和所述第二排气口103,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8能够连通至所述第一吸气口101,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9能够连通至所述第二吸气口102;或者,所述室外换热器4能够同时连通至所述第一吸气口101和所述第二吸气口102,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8能够连通至所述第一排气口104,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9能够连通至所述第二排气口103;

或者,替代实施例一,如图6-8,替代实施例二,如图10,所述第一气缸具有第一吸气口101,所述第二气缸具有第二吸气口102,所述第一气缸排出的气体和所述第二气缸排出的气体在所述压缩机的壳体内部混合后通过第三排气口105排出:所述室外换热器4能够连通至所述第三排气口105,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8能够连通至所述第一吸气口101,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9能够连通至所述第二吸气口102;或者,所述室外换热器4能够同时连通至所述第一吸气口101和所述第二吸气口102,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8能够连通至所述第三排气口105,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9也能够连通至所述第三排气口105。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至少两个独立气缸的压缩机,且与第一气缸连通的第一室内换热器和与第二气缸连通的第二室内换热器,以及在室外换热器与第一室内换热器之间的第一管路上设置的第一节流装置和在室外换热器与第二室内换热器之间的第二管路上设置的第二节流装置,能够有效地实现双温蒸发,通过对室内回风进行梯级降温除湿处理,高温侧蒸发温度提高,相应的吸气压力提高,使得吸排气压比降低,耗功减小从而提高系统整体能效,即有效地在保证系统制冷量和除湿量的情况下,提升系统运行能效;同时使得过渡季节湿度大的工况下冷凝器(此时第一室内换热器做冷凝器用)出口冷媒的温度降低,有效增大冷凝器冷出过冷度,进一步提升制冷蒸发量从而提升系统能效,在保证除湿效果的同时提升室内环境舒适性。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四通阀2和第二四通阀3:

所述第一四通阀2的四个端口分别连通至所述第一吸气口、所述第一排气口、所述室外换热器4和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8,所述第二四通阀3的四个端口分别连通至所述第二吸气口、所述第二排气口、所述室外换热器4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9;

或者当包括第三排气口时,所述第一四通阀2的四个端口分别连通至所述第一吸气口、所述第三排气口、所述室外换热器4和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8,所述第二四通阀3的四个端口分别连通至所述第二吸气口、所述第三排气口、所述室外换热器4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9。

这是本实用新型的双温空调系统的进一步优选结构形式,通过第一四通阀能够实现第一室内换热器作为制冷和制热工况的有效切换,通过第二四通阀能够实现第二室内换热器作为制冷和制热工况的有效切换。

优选地,当包括第二排气口时,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回油装置,所述回油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排气口103处、以能够将所述第二排气口排出的气体中的油回流至所述压缩机1的内腔底部。通过该回油装置能够有效实现压缩机回油。

优选地,所述回油装置包括油分离器14和回油组件,所述第二排气口通过排气管路与所述油分离器14连通,所述油分离器14的底部通过回油管路连通至所述压缩机1的内腔底部,所述回油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回油管路上的第一回油控制阀;这是本实用新型的回油装置实施例1的的优选结构形式,通过第一回油控制阀和回油管路的设置能够有效控制回油通路的打开和关闭,在需要进行回油时能够进行有效回油作用。

或者,

所述回油装置包括油分离器14和回油组件,所述第二排气口通过排气管路与所述油分离器14连通,所述油分离器14的底部通过回油管路连通至所述压缩机1的内腔底部,所述回油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回油管路上的第二回油控制阀、和与所述第二回油控制阀并联的并联管路,所述并联管路上设置有回油毛细管。这是本实用新型的回油装置的实施例2的优选结构形式,通过第二回油控制阀和回油管路的设置能够有效控制回油通路的打开和关闭,在需要进行回油时能够进行有效回油作用(大流量),在第二回油控制阀关闭时还能通过回油毛细管进行具有节流程度的回油作用(小流量),能够有效保证回油过程持续有效的进行。

优选地,所述第一节流装置6为全开导通电子膨胀阀;和/或,所述第二节流装置7为全开节流电子膨胀阀。这里的全开导通电子膨胀阀指的是当其开度全打开时流通截面积大,没有节流作用,能起到一个连接管的作用,保证全通不节流,作为全通节流电子膨胀阀的第二节流装置在全导通时仍会起到节流作用,这样能够使得第一节流装置全导通,保证第一室内换热器在湿度较大时形成的是制热(再热)的作用,提高空调出风温度,提高室内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前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包括:

检测步骤,用于检测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

判断步骤,运行模式包括制冷模式、夏季高温环境除湿模式、制热模式和湿热地区过渡季节运行除湿模式,判断当前空调的运行模式属于上述多个模式中的哪一种;

控制步骤,当空调系统运行在湿热地区过渡季节运行除湿模式时:

当包括第一二通阀、第二二通阀、第三二通阀和第四二通阀时,控制所述第一二通阀10关闭、所述第二二通阀11打开、所述第三二通阀12打开以及所述第四二通阀13关闭,同时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6开度调到最大开度,所述第二节流装置7正常节流;

当包括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时,控制所述第一三通阀15使得所述第一支路109导通、所述第二管路107跟所述第一管路106的交汇处与所述第一三通阀15之间的管段断开,控制所述第二三通阀16使得所述第二支路110导通、所述第一管路106跟所述第一支路109的交汇处与所述第一管路106跟所述第二支路110的交汇处之间的管段断开,同时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6开度调到最大开度,所述第二节流装置7正常节流。

这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控制方法,即保证在湿热地区过渡季节运行除湿模式时控制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形成导通,将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形成串联,第一室内换热器制热、第二室内换热器制冷,以对室内空气蒸发降温除湿的情况下还能有效提高室内空气的温度,使得空调的出风温度不至于因为除湿而过低、避免室内舒适度下降的情况发生,而在常规制冷工况、制热工况时控制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完成正常的制冷或制热,通过该种有效的控制手段,实现不同运行模式下换热器功能的转换,以形成智能有效的控制作用。

优选地,所述控制步骤,还用于当空调系统运行在制冷模式时:

当包括第一二通阀、第二二通阀、第三二通阀和第四二通阀时,控制所述第一二通阀10打开、所述第二二通阀11关闭、所述第三二通阀12关闭以及所述第四二通阀13打开,同时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6正常节流,所述第二节流装置7正常节流;

当包括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时,控制所述第一三通阀15使得所述第一支路109断开、所述第二管路107跟所述第一管路106的交汇处与所述第一三通阀15之间的管段接通,控制所述第二三通阀16使得所述第二支路110断开、所述第一管路106跟所述第一支路109的交汇处与所述第一管路106跟所述第二支路110的交汇处之间的管段接通,同时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6正常节流,所述第二节流装置7正常节流。

这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控制方法,即保证在制冷模式时控制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均形成关闭,将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各自连通至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均制冷,以对室内空气蒸发降温以进行制冷,通过该种有效的控制手段,实现不同运行模式下换热器功能的转换,以形成智能有效的控制作用。

优选地,所述控制步骤,还用于当空调系统运行在夏季高温环境除湿模式时:

当包括第一二通阀、第二二通阀、第三二通阀和第四二通阀时,控制所述第一二通阀10打开、所述第二二通阀11关闭、所述第三二通阀12关闭以及所述第四二通阀13打开,同时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6正常节流,所述第二节流装置7正常节流;

当包括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时,控制所述第一三通阀15使得所述第一支路109断开、所述第二管路107跟所述第一管路106的交汇处与所述第一三通阀15之间的管段接通,控制所述第二三通阀16使得所述第二支路110断开、所述第一管路106跟所述第一支路109的交汇处与所述第一管路106跟所述第二支路110的交汇处之间的管段接通,同时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6正常节流,所述第二节流装置7正常节流。

这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控制方法,即保证在夏季高温环境除湿模式时控制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均形成关闭,将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各自连通至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均制冷,以对室内空气蒸发降温以进行制冷,通过该种有效的控制手段,实现不同运行模式下换热器功能的转换,以形成智能有效的控制作用。

优选地,所述控制步骤,还用于当空调系统运行在制热模式时:

当包括第一二通阀、第二二通阀、第三二通阀和第四二通阀时,控制所述第一二通阀10打开、所述第二二通阀11关闭、所述第三二通阀12关闭以及所述第四二通阀13打开,同时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6正常节流,所述第二节流装置7正常节流;

当包括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时,控制所述第一三通阀15使得所述第一支路109断开、所述第二管路107跟所述第一管路106的交汇处与所述第一三通阀15之间的管段接通,控制所述第二三通阀16使得所述第二支路110断开、所述第一管路106跟所述第一支路109的交汇处与所述第一管路106跟所述第二支路110的交汇处之间的管段接通,同时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6正常节流,所述第二节流装置7正常节流。

这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控制方法,即保证在制热模式时控制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均形成关闭,将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各自连通至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均制热,以对室内空气冷凝放热以进行制热,通过该种有效的控制手段,实现不同运行模式下换热器功能的转换,以形成智能有效的控制作用。

如图3所示的制冷系统,包含压缩机1,两个四通换向阀(第一四通阀2和第二四通阀3),四个二通控制阀(第一二通阀10、第二二通阀11、第三二通阀12和第四二通阀13),室外换热器4,两个电子膨胀阀(第一节流装置6和第二节流装置7),两个室内换热器(第一室内换热器8和第二室内换热器9),内外机连接管之间截止阀(内外机连接管截止阀5、第二内外机连接管截止阀501和第三内外机连接管截止阀502),以及设置在换热器附近的风机等。

压缩机1具有两个相互独立的压缩缸,分别与两个吸气口(第一吸气口101、第二吸气口102)相连接,与两个吸气口相连接的两个压缩缸的排量分别为va和vb,(va/vb)取值在0.5—2之间;两个压缩缸的排气口(第一排气口104和第二排气口103)分别与压缩机的吸气口(第一吸气口101、第二吸气口102)相连接;其中第一四通阀2的d管与压缩机第一排气口104连接,c管与室外换热器4的入口相连,s管与压缩机第一吸气口101相连;第二四通阀3的d管与油分离器的出气口相连,其中压缩机第二排气口103与油分离器14相连,c管与第一四通换向阀的c管汇合后进入外机换热器入口端,第二四通换向阀的e管与第二室内换热器9的一端相连接,同时第二四通换向阀的s管压缩机的另一个第二吸气口102相连接;室外换热器4和第一室内换热器8、第二室内换热器9通过两个电子膨胀阀(第一节流装置6和第二节流装置7)相连接。

在制冷模式以及夏季高温环境除湿模式运行时,第一、二四通换向阀的d管和c管导通,e管和s管导通。此时第二二通阀11和第三二通阀12处于关闭状态,第一二通阀10和第四二通阀13处于导通状态。制冷剂经压缩机压缩后的高压气体经过两个四通阀(第一四通阀2和第二四通阀3)的d管,分别于两个四通换向阀的c管联通并汇合后进入室外换热器4的进口,在室外冷凝器中放热冷凝为高压制冷剂液体,高压制冷剂液体分别经过电子膨胀阀(第一节流装置6和第二节流装置7)节流后分别进入两个蒸发器(第一室内换热器8和第二室内换热器9)中,节流后的低压两相制冷剂分别在两个蒸发器中吸热气化,气化后的制冷剂气体分别与第一四通换向阀和第二四通换向阀的e管连通,两个四通换向阀的e管分别与s管相连通,将制冷剂气体分别输送至压缩机的两个吸气口a、b进行压缩,完成整个制冷循环。

在制热模式下,四通换向阀处于第二导通状态,即两个四通换向阀的d管和e管连通,s管和c管连通。此时第二二通阀11和第三二通阀12处于关闭状态,第一二通阀10和第四二通阀13处于导通状态。压缩机排气经四通换向阀的d管和e管分别连接至第一室内换热器8和第二室内换热器9,高压制冷剂气体在第一室内换热器8和第二室内换热器9内部放热冷凝为高压液体后分别通过电子膨胀阀(第一节流装置6和第二节流装置7)节流混合后送至室外换热器,在室外换热器中吸热气化后分别经过第一、第二四通换向阀的c管和s管分别送至压缩机的两个吸气口,完成整个制冷剂循环流程。

在湿热地区过渡季节运行除湿模式时,第一、二四通换向阀的d管和c管导通,e管和s管导通。此时第二二通阀11和第三二通阀12处于导通状态,第一二通阀10和第四二通阀13处于关闭状态。制冷剂经压缩机压缩后的高压气体经过两个四通换向阀(第一四通阀2和第二四通阀3)的d管,分别于两个四通换向阀的c管联通并汇合后进入室外换热器4的进口,在室外冷凝器中放热冷凝为高压制冷剂液体,此时电子膨胀阀(第一节流装置6)处于全开状态,高温制冷剂液体首先经过第一节流装置6后分别进入第一室内换热器8中,在第一室内换热器8中被进一步冷却后经过第二节流装置7节流后变成低压两相制冷剂进入第二室内换热器9中吸热气化,气化后的制冷剂气体分别与第一四通换向阀和第二四通换向阀的e管连通,两个四通换向阀的e管分别与s管相连通,将制冷剂气体分别输送至压缩机的两个吸气口a、b进行压缩,完成整个制冷循环。

其中第一节流装置6采用全开时导通,正常调节时起到节流作用的特殊电子膨胀阀,第二节流装置7可以为常规的节流电子膨胀阀。

如图6、7和8所示,替代实施例1中将原来主要实施例中的双吸双排压缩机替换为双吸单排压缩机,即压缩机的两个压缩缸将从压缩机两个吸气口中吸入的气体分别压缩后在压缩机壳体内部混合之后通过压缩机的同一个排气口排出,气运行模式和主要实施例相同;

图9和图10分别为本提案的第二和第三实施例,主要是将主要实施例中的四通二通阀替换为两个三通阀,其中制冷和制热模式运行时第一三通阀15处于a-b导通状态,第二三通阀16处于f-d导通状态、过渡季节除湿运行模式时第一三通阀15处于c-b导通状态,第二三通阀16处于e-d导通状态。

本申请的技术效果:通过对室内换热器连接管路的改进及运行控制模式的优化,增加湿热地区在过渡季节除湿模式运行时的送风再热模式,提高送风温度,满足室内环境舒适性的要求,实现多种运行模式下的高效舒适运行。

本实用新型在于:

1.在蒸发器侧设置两个蒸发器,通过对室内回风进行梯级降温除湿处理,在保证系统制冷量和除湿量的情况下,提升系统运行能效;

2.在过渡季节除湿模式运行时,可以将通过阀的控制将背风侧换热器转换为再热换热器,提高除湿模式运行时的送风温度,同时使冷凝器出口冷媒的温度降低,增大冷凝器冷出过冷度,提升系统能效,在保证除湿效果的同时提升室内环境舒适性;

3.通过合理的控制方法,实现不同运行模式下换热器功能的转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